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注地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建构地理知识网络——以大气环流为例ppt 人教课标版优质课件

关注地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建构地理知识网络——以大气环流为例ppt 人教课标版优质课件


大气
宇宙 空间
④大 气 辐射
拓展练习4:下图为“地质作用—地壳运动—地质构造因果 关系”,请在下图中根据已知提示,填出重要的地理概念, 并用箭头连接。
地质作用
地壳运动
因 果
地质构造
构造地貌
内力 作用 外力 作用 水平运动 垂直运动
褶皱 断层
褶皱山 地垒山、地堑谷
拓展练习5:贺兰山和银川平原是沙海中的“绿岛”和绿洲。
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气压带被切断 季风 环流
(大陆东岸)
主 导 因 素
回总结
回题
感 谢 大 家!
20 、你要求的次数越多,你就越容易得到你想要的东西,而且也会享受到更多的乐趣。 3 、有大目标,须有大动作;有大追求,须有大改变。 2 、有时费尽唇舌,争执一个不易化解的问题,还不如来一个简单的行动容易。这样的话,你就能化解敌人的攻势于无形。 16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3 、人生的最大遗憾莫过于错误地坚持了不该坚持的东西,轻易地放弃了不该放弃的东西,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都有那个期望达到的目标,或许有这么一天我恩男狗狗成为一名教师,或许 有那么一天我能实现自己的理想,达到自己的目标!生活还在继续!不要忘记微笑的对待每一天,不要忘记珍惜余下的每一天! 18 、成功的目标是一种动力,可以促使我们继续前进。不要被面前的雾迷住了眼睛,即使出现了再大的困难,那也是暂时的障碍,以乐观的态度对待,成功就在雾的后面。 17 、当你周围都是米的时候,你很安逸;当有一天米缸见底,才发现想跳出去已无能为力。有一种陷阱,名叫安逸!别在最能吃苦的年纪选择安逸!没有危机!是最大的危机!自己不上进,危机无处不 在吞噬你的理想和灵魂,混下去很容易,混上去太难了! 17 、不要老是想做救世主,就算是救世主,也没必要去拯救世人。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而且都是犹大 11 、如果你知道你的具体的目的地,而且向它迈出了第一步,你便走上了成功之路!用小步而不是迈大步越过一个个障碍,你就会走向成功的巅峰。 20 、有些事,如果一开始就明知道不能善终,就不要痴心妄想,去勉强强求一个善果。 7 、有些人在激烈竞争的汹涛骇浪中被卷走,从此一蹶不振;有些人却迎着风口、踏上浪尖,上了岸,他们成功了。因为他们多了一份坚持。风口浪尖对于他们来说不是绊脚石,而是垫高自己的基 石。
思考:此题用到了哪 些知识点?请在知识 网络图中指出。
年降水量 降水的季节分配
年降水量900毫米左右(较丰富), 夏季(1月): 少雨. 受副热带高压影响, 冬季(7月):多雨. 受西风控制;
30° 甲
40°
知识网络
“关注地理知识的内在联系,建构地 理知识网络”对于我们学习的意义:
1、更有助于我们从整体上和更深层次 上对地理主干知识的理解和把握。
热力环流
纬度位置
主导因素

单圈环流
温 气自
三圈 环流
主导因素

然 候带
(大陆西岸)
七个气压带、六个风带活动2:水建构网…络…:
①回忆学习大气环
气压和风带的季节移流动的推导顺序,将
知整识并点用继箭主导续头补连充接完(注
意前后左因右的因果
气压带被切断
联系);素 ②尝试用自己的语
季风环流 (大陆东岸)
言解释这个知识串 表达的意思。
拓展练习3:(2010年北京)说明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 加对大气受热过程的影响。(8分)
二氧化碳浓度增加,使大气吸收地面长波辐射能力 增强,增加了大气逆辐射,导致气温上升(或温室 效应增强,或大气保温作用增强)
吸收 反射 散射
太阳
①太 阳 辐射
地面
削⑥弱 作用
地面 ②辐射 大辐③射气 逆
⑤保 温 作用
60°N
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 其移动
练习3:读部分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60°
C D
30°
气压带被切断
(1)该图A表示的气压中心名称是 亚洲高压 ,该气压中心形成 的原因 冬季大陆气温低 ,被切断的气压带是 副极地低气,压带 表示的是 1 月(1、7月)海平面等压线分布状况 。
练习3:读部分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2、更有助于我们在做题时,准确的调 动相应的知识解决问题。
3、更有助于地理思维能力的提升。
拓展练习2:下图表示“大气受热状况”,请根据已知填写完整。 也可以自己编写知识网络 。
吸收 反射 散射
削⑥弱 作用
地面 ②辐射
宇宙 空间
太阳
①太 阳 辐射
地面
大辐③射气 逆
⑤保 温 作用
大气
④大 气 辐射
框图中① ——④分别代表的辐射名称是? ⑤—— ⑥分别代表的作用名称是?
----单圈环流
90N
极地高压带
赤道低气压带
60N 30N 0
假设:
1、地球不自转 ×
2、地球不公转 3、地表均一(无海陆分布)
----三圈环流
高纬环流 中纬环流 低纬环流
极锋
极地高压带
副极地低压带
湿
副热带高压带


赤道低压带 湿
回题
回网
假设:
1、地球不自转 2、地球不公转
× ×
3、地表均一(无海陆分布)
太阳位置 低压带 高压带
----气压带和风带 的季节移动
66°34′
23°26′ 0° 23°26′
66°34′
回题 回网
假设:
1、地球不自转 × 2、地球不公转 × 3、地表均一(无海陆分布)×
----气压带被破坏、 季节形成
60° 高

30°
1月亚欧大陆东部
7月亚欧大陆东部
回切断 回网 回季风
高三地理复习课
关注地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建构地理知识网络
——以大气环流为例
前锋学校 李文平 2010年10月
学习目标:
1、学生建立构建地理知识网络 的意识。
2、学生初步学会构建地理知识 网络的方法。
练习1:(2010崇文二模)
某游客利用春节假期到澳大利亚东部旅游,关
于该时段的正确叙述是
A
A.太阳直射点正向北移 B.太阳直射点正向南移 C.首都堪培拉的昼比北京短 D.首都堪培拉的正午太阳高度比北京小
归纳:本题考查的知识点
地球运动知识的总结:
地球公转 地球自转
形成
黄赤交角
引起 太阳直射点的 移动
导致
昼夜长短 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四季更替、五带划分
活动1: 建构网络
①将左半部分知识点继 续补充完整,并用箭头 连接(注意前后的因果 联系); ②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 述这个知识串表达的意 思。
练习2: 2010年3月以来,冰岛火山多次喷发,导致冰岛火山 灰蔓延到欧洲上空的气压带和气流是? B A.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 B.副极地低气压带和西风 C.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东北风 D.副极地低气压带和东北风
北京40°N 堪培拉35°N
地区间冷热不均 地球球形 太阳辐射的纬度差异
地球公转 地球自转
黄赤交角
地转 偏向 力
热力环流
纬度位置
主导因素

单圈环流

三圈 环流
主导因素

(大陆西岸)

七个气压带、六个风带
气自 然
候带
……
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昼夜长短、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四季更替、五带划分
海陆热力差异
方法归纳
如何建构知识网络
从知识点出发,建立起相关知识之间的 因果联系,从而组成一个知识系统。
找关键 点,以 点带线
找点
地理基本概念 地理基本原理 地理基本规律
逻辑联系: 因果联系 包含联系 并列联系
地理现象(事实)等
连线 抓住点与点之间的内在因果联系
建网 从整体出发,建立知识结构框架
拓展练习1:读图,说明甲地降水特征及其形成原因。(8分)
读图,回答:银川平原的形成原因是 D
A.地壳下沉,风力沉积 B.断裂下沉,冰川物质堆积 C.地壳抬升,河流侵蚀 D.断裂下沉,黄河泥沙沉积
图1
拓展练习6:自己编写地壳物质循环知识网络图。 (提示:想一想涉及到哪几个地理的基本概念, 这几个概念之间的相互联系是什么)
赤道、极地受热不均 假设: 1、地球不自转 2、地球不公转 3、地表均一(无海陆分布)
C D
60° 30°
(2)受A气压中心影响,图中C点盛行 西北 风, 季风 D点盛行 东北 风。半年后,C点盛行 东南 风, D点盛行 西南 风。
地区间 冷热不均 地球球形 太阳辐射的纬度差异
地球公转 地球自转 黄赤交角
地转 偏向 力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昼夜长短、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四季更替、五带划分
海陆热力差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