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别试验
第一节
性状鉴别
1、什么是药物的鉴别试验?
药物的鉴别试验是根据药物的分
子结构、理化性质,采用化学、物理化 学或生物学方法来判断药物的真伪。
中国药典和世界各国药典所收载的 药品项下的鉴别试验方法,均为用来证 实贮藏在有标签容器中的药物是否为其 所标示的药物,而不是对未知药物进行
定性分析。
2、鉴别试验的项目
3、熔点
含义: a 固体熔化成液体的温度 b 熔融同时分解的温度 c 熔化时自初熔至全熔的一段温度
全熔 熔融时同时分解
初熔
供试品在毛 细管内开始 局部液化出 现明显液滴 时的温度
供试品全部 液化时的温 度
样品在一定 温度下熔融 同时分解产 生气泡、变 色或浑浊。
第二节 常用物理常数的测定
熔点的测定
初 熔
第二节 常用物理常数的测定
发毛:指毛细管内的柱状供试物因受热而在其 表面呈现毛糙。 收缩:柱状供试物向中心聚集紧缩,或贴在某一 边壁上。 软化:柱状供试物在收缩后变软,而形成软质珠 状物,并向下变塌。 出汗:柱状供试物收缩后在毛细管内壁出现细微 液滴,但尚未出现局部液化的明显液滴和持续的 熔融过程。
根据某些物质的相对密度,可推测其某种消防
特性,采取相应消防措施。
第二节 常用物理常数的测定
测定方法
比重瓶
比 重 瓶 法
韦 氏 比 重 秤 法
韦氏比重秤
第二节 常用物理常数的测定
2、馏程
标准压力:101.3MPa 开始:自开始馏出第5滴算起
结束:供试品仅剩3—4mL
或一定比例容积馏出时的温度范围
第二节 常用物理常数的测定
第二节 常用物理常数的测定
计算示例
氯霉素(M=323.15)的水溶液,用纯品配制100ml含 有2.00mg的水溶液,=278nm,l=1cm,A=0.614,求
1% E 、 1cm 。
C=2.00mg/100ml=0.002g/100ml A = ECl
E
% 1cm
A 0.614 307 Cl 0.002
1% E1 cm
安宫黄体酮
= 571
酸值:中和1g油脂所需KOH的质量(mg); 皂化值:一克油脂皂化时所需KOH的质量 (mg),越大表示油脂的相对分子质量越低; 碘值:100g油脂与碘加成所需碘的质量(g) 越大表示油脂的不饱和程度愈大,干性也愈 大。
第三节
药物的化学鉴别法
化学鉴别法是根据药物的化学结构和性质,在供试 品加入适当的试剂,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通 过产生可观测到的明显现象,来鉴别药物真伪的方法。 包括一般鉴别试验和专属鉴别试验。 特点 操作简便、反应快速、实验成本低、应用广,
第二节 常用物理常数的测定
将提勒管固定在铁架台上, 倒入液体石蜡或浓硫酸做为浴液。 将装好样品的毛细管用橡皮圈固 定于温度计的下端,使毛细管底 端位于温度计水银球的中间(见 实验图11-1),然后将此带有毛 细管的温度计通过开口软木塞插 入提勒管内,使温度计的水银球 位于两支管的中间 (注意勿使橡 皮圈触及浴液,以免浴液被污染 变黑)。
第二节 常用物理常数的测定
5、吸收系数
吸光物质在给定波长、溶剂和温度等条件下,
单位浓度、单位液层厚度时的吸收度。
溶液浓度(1mol/L) 摩尔吸收系数
ε
百分吸收系数
1% E1 cm
液层厚度(1CM)
溶液浓度 1% ( g/ml)
液层厚度(1CM)
M 1% E1cm 两种吸光系数的换算关系: 10
专属鉴别试验
根据每一种药物化学结构的差异及其所 引起的物理化学特性的不同,选用某些特有
的灵敏定性反应,来鉴别药物的真伪。是证
实某一种药物的依据。
3、鉴别方法
物理常数测定法
化学鉴别法
光谱鉴别法 色谱鉴别法 生物学法 药物鉴别方法新动向
物理常数测定法
第二节 常用物理常数的测定
物理常数是表示药物物理性质的特征常
M 1% 323 .15 E1cm 307 9920 10 10
第二节 常用物理常数的测定
注意:
具有相似结构的化合物可能有相同的λmax,
但吸收系数有差异
如:安宫黄体酮(M=386.53) λmax=240±1nm
1% E1 cm = 408
炔诺酮(M=298.43) λmax=240±1nm
A
性
状
B
C
一般鉴别试验
专属鉴别试验
性状
药物的性状反映了药物特有的物理性质,一般
包括外观、溶解度以及物理常数等。 外观
指溶解度药物的聚集状态定程度反映了药物的纯度。
物理常数
熔点、比旋度、吸收系数等。
一般鉴别试验
以药物的化学结构及其物理化学性质为 依据,通过化学反应来鉴别药物的真伪。通 过一般鉴别试验只能证实是某一类药物,而 不能证实是哪一种药物。 如:托烷生物碱类、芳香第一胺类
但专属性比仪器分析法差
数,在一定条件下是定值,其测定结果不仅
对药物具有鉴别意义,还可以反映药物的纯
度,是评价药物质量的主要指标。
第二节 常用物理常数的测定
中国药典收载的物理常数
相对密度
馏程、熔点、凝点
比旋度
折光率
粘度、酸值、羟值、碘值、皂化值 吸收系数
第二节 常用物理常数的测定
1、相对密度
指在相同的温度(Ch.P.规定为20℃)和压力 下,某物质的密度与水的密度之比。 相对密度只是没有单位而已,数值上与实际密 度是相同的。
毛细管熔点测定仪 装置图
第二节 常用物理常数的测定
4、比旋度
旋光度α:平面偏振光通过含有某种光学活 性物质的液体或溶液时,能引起旋光现象,使偏
振光的平面向左或向右旋转,旋转的度数称旋光
度。 比旋度[α]TD
:
在一定波长与温度下,偏
振光透过长1dm且每1ml中含有旋光性物质1g的溶 液时测得的旋光度称为比旋度。
粗测
上述准备工作完成后,在充足的光线下进行操作, 用小火徐徐加热提勒管支管底部(见实验图12-1),控制加热 速度在每分钟升温2~3℃,观察并记录样品开始熔化的温度, 即为粗测熔点,作为精测的参考。
精测
当温度升高至离粗测熔点约10~15℃时,须改用极 小火加热,使温度上升约每分钟1~2℃。仔细观察毛细管中 样品变化的情况。样品在受热的过程中,将依次出现“发 毛”、“收缩”、“软化”、“出汗”(出现液滴)、“全熔” 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