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效课堂中如何进行小组建设
很荣幸能参加这次铜都双语学校的高效课堂培训,通过几天的培训,使我受益很深,下面我就高效课堂实施过程中的小组建设问题结合自己学习到的简单的谈谈:
高效课堂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教学活动的,在实施过程中,最基本最主要的进行小组建设,这也是高效课堂教学的关键,组建小组的目的是让每个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学习过程,使学生在平等的课堂环境里通过自研,对学,群学,展示等一系列活动,获取知识和技能,教师评价可以以小组为单位,使每个学生在集体中相互激励,最终受益。
这样我们在组建班级小组时,就不能毫无依据的只是学生平均分成几个组就行了,一定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建设好了一个小组,也就把握住了高效课堂的关键。
组建时要遵循一个原则,要有利于学生合作探究学习,分组时要根据学生各自不同的学业成绩、心理特征,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学习能力、性别比例、文理科等方面一定要均衡,要组成学习能力相当的学习小组。
小组成员之间要有一定的互补性。
如果不关注均衡,会导致小组的同学在课堂中便不能很好的配合,有些小组一直有展示的机会,有些小组一次展示机会都没有。
每个小组里边应让各学科都有带头人,不能偏向哪一科,否则会导致互动时无人交流,帮扶时没有优生进行指导。
小组人员确定好以后,面临的就是座位的安排,座位安排也不是随意的。
一般来说,学困生居中,这样可以消灭学生的自卑感,让他感觉我在这个小组就是备受关注的学生,最受重视,下学困生的左边和右边安排优等生,这样左边和右
边的学生都能帮助学困生,学困生就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优等生的两边安排中等生,优等生既可以帮助学困生又可以帮助中等生,这样就能使优等生的效能发挥到最好,真正的让学生成为主人。
这样才能有效的开展兵练兵、兵教兵、兵辅兵。
这是刚开始组建时应这么做,但这并不是一成不变的,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评比,小组内可能会出现一些当初组件时无法预设的情况。
小组成员之间的配合,小组间的实力出现一些问题,这时老师就应该及时的进行调整,决不能怕麻烦,任由其发展下去。
小组成员确定好以后,就要选一位组长,组长是老师的小助手和代言人,所以组长的成绩一定要好,责任心一定要强,有一定的组织能力的学生来担任。
要负责全组的组织、分工、协调、合作等工作。
组长根据不同的学习任务对本组成员要合理分工,做到人人有任务,人人有机会,要让组员信服。
小组长刚选好以后,可能很难胜任以上工作,这时就需要老师来协助小组长,培训小组长,要手把手的教小组长各个环节怎么做。
小组长选好以后,再选学科组长,一般只选语数外,这些学科组长负责导学案的收发,作业收发以及学科学习情况的记录。
尽可能做到小组内人人都有事做,人人都能得到发展。
这样,过一段时间以后,组内小组长就轮流换着当,使每个学生都能有锻炼的机会。
富有成效,还要对小组文化进行建设,小组文化包括:(1)组名:让每组成员集思广益,共同磋商,为小组取一个蓬勃向上、响亮的名字,这有利于凝聚人心。
形成小组目标和团队精神。
(2)组训:选择
名言、警句或者格言,以激发学习小组的进取心,形成合力。
(3)组规:用来约束本组成员的学习、行为习惯。
(4)组内目标:包括阶段目标和长期目标,目标要清晰、明确。
还要把组名、组训、组规、小组目标做成精致的牌子挂在墙上。
到此,小组建设已经完成,这里边还包括小组的管理、小组的评价等内容,这里就不一一说了。
但结合我们的实际,由于人数太多,学业水平偏低,这两大难题使我们的小组建设难度很大,还有待于我们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