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四章 历史小说的典范之作《三国演义》

第四章 历史小说的典范之作《三国演义》

……
“本朝演义”
《英烈传》,此外还有《续英烈传》《承运传》和《戚南塘剿平倭 寇志传》等。
“时事小说”
首先是以魏忠贤阉党祸国殃民为内容的小说,主要有《警世阴阳梦》 《魏忠贤小说斥奸书》和《皇明中兴圣烈传》,代表作则是清初出 现的《桃杌闲评》;
其次是关于辽东战事的小说,主要有《辽东传》《近报丛谭平虏传》 和《辽海丹忠录》,主要写明廷内部主战、主和两派之间的激烈斗 争,以及在此情形下于辽东进行的抗清战争;
罗贯中是元末明初人。他是中国历 史上最早献身于通俗小说创作的作 家,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说他 编纂过数十种小说,如《隋唐两朝 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等都署 他的名字,《水浒传》《三遂平妖 传》等书也与他有关。他还是一位 颇有影响的杂剧作家,现存杂剧有 《赵太祖龙虎风云会》。
罗贯中,太原人,号湖海散人。 与人寡合,乐府、隐语,极为清新。 与余为忘年交,遭时多故,天各一 方。至正甲辰复会,别来又六十余 年,竟不知所终。
在对兴亡教训的总结中,还特别注意对人生经验的总结。
海兰察目不知书,而所向无敌,动合兵法,而自言得力于译本 《三国演义》。……张献忠、李自成,及近世张格尔、洪秀全等,初 起众皆乌合,羌无纪律。其后攻城略地,伏险设防,渐有机智,遂 成滔天巨寇;闻其皆以《三国演义》中战案为帐中唯一之秘本。则 此书……有实验战术学之价值也。
清刻本《三国演义》插图
文有正衬反衬。写鲁肃老实,以衬孔明乖巧,是反衬也。写周瑜 乖巧,以衬孔明之加倍乖巧,是正衬也。譬如写国色者,以丑女形之 而美,不若以美女形之而更美;写武将者,以懦夫形之而勇,不若以 勇夫形之而觉其更勇。读此可悟文章相衬之法。
——毛本第四十五回回评
《三国演义》在人物塑造方面还大量使用了对比、衬托的手法:
第一节 故事来源与成书过程
【素材来源】
正史:陈寿《三国志》,裴松之为《三国志》作注,司马光《资治 通鉴》,朱熹《通鉴纲目》。
野史:既指早期传说色彩较重的杂史,也包括后起的民间传说及讲 史、话本等。隋代民间文艺表演中三国题材的节目;唐宋时期,三 国故事在民间流传
戏剧:“三国戏”。金元时期,如《三战吕布》《赤壁鏖兵》《单 刀会》等;元至治年间(1321—1323)更是出现了刊本《全相三国志 平话》。
——贾仲明《录鬼簿续编》
【版本流传】 《三国演义》在明代前期主要以抄本形式流传,现存最早刊本是刻 于嘉靖年间的《三国志通俗演义》。 明刊本留存至今的还有《三国志传》本和《李卓吾先生批评三国 志》。
《新全相三国志 平话》扉页书影 (元至治刊本)
第二节 雅俗文化交融的历史图景
“世代累积型”小说。 “拥刘反曹”的倾向:“天下者,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 惟有德者居之”。 “忠义”观念。一是统治者标榜的“义”,它和“忠”连在一起, 常被称为“春秋大义”;二是民间推崇的知恩必报、哥们义气,也 被称为“小义”。在《三国演义》中,关羽是“义”的代表,“桃 园结义”、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华容道“义释曹操”。 贤相的代表,智慧和忠诚的化身——诸葛亮。
层出不穷的各种计策,古代兵法中所谓的三十六计大多数都在小说 中得以再现。例如反间计,曹操离间韩遂、马超。
丰富多彩、千变万化的战争形态,尤其是集中笔墨去写战争谋略, 写将帅谋臣运筹帷幄的神机妙算。
《三国演义》对政治、人生经验的总结对读者也有不少启迪,尤其 是小说中的人才战略,对当代人也有一定的启发作用。
《三国演义》人物脸谱书签
“性格强化法”在小说中的运用主要表现为两种形式: 其一,对于性格比较复杂、性格内涵比较丰富的人物,集中地突出 他们某一方面的特点或才能,并运用夸张、渲染的手法将这一特点 或才能强化到常人难以企及的程度。如“古往今来奸雄中第一奇人” 曹操,“古今来名将中第一奇人”关羽。 其二,对于性格内涵比较单一的人物,则集中笔墨突出他们这一方 面的性格和才能,使人物性格得以强化。如:善于运筹帷幄的徐庶、 庞统;善于统军用兵的周瑜、陆逊、司马懿;善于料人料事的郭嘉、 荀彧等。
——黄人《小说小话》
第五节 其他历史演义小说
自罗贯中氏《三国志》一书,以国史演为通俗演义,汪洋百余 回,为世所尚,嗣是效颦日众……其浩瀚几与正史分签并架。
——冯梦龙《新列国志序》 时事小说的主要特征:
(一)新闻性。作品所关涉的内容须与时代相平行,要相对迅速地反映 国家大事,且成书迅疾、即时刊刻。
(二)真实性。讲求真实,注重实录,对真实性的要求远较历史演义为 高。
第四章 历史小说的典范之作《三国演义》
故事来源与成书过程 雅俗文化交融的历史图景 传奇化的历史人物 智谋—作品的独特魅力 其他历史演义小说
《三国演义》是我国章回小说的开山之作,也是我国古代长篇历史 小说的代表作。
【章回体】 章回体是我国古代长篇小说的主要样式,有以下几个特点: 首先是分回标目。作家把作品分成长短大体相等的段落,标 上回数和题目,于是就形成了章回体。 其次是“说书体”叙事。小说中或明或暗都有一个全知全能 的“说书人”,从他的视角,甚至以他的口气来讲述故事。小说 中保留了诸如“话说”“且说”“却说”“只见”“但见”“欲 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之类的套语。 再次是韵散结合,文备众体。
(三)重大性。所演述的均为一时之重大社会、政治事件,于时局有重 大影响者方可入小说。
“历朝演义”
“署名”罗贯中撰写的《三国志通俗演义》《隋唐两朝志传》《残 唐五代史演义传》等;
熊大木《大宋中兴通俗演义》《唐书志传通俗演义》和《全汉志传》 等;
无名氏《京板全像按鉴音释两汉开国中兴志传》,甄伟的《重刻西 汉通俗演义》,谢大昭的《重刻京本增评东汉十二帝通俗演义》, 诸圣邻的《大唐秦王词话》等;
“桃园三结义”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第三节 传奇化的历史人物
将历史人物传奇化,即将传奇手法运用于历史小说,突出人物的超 人之勇、超人之智,使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大”于现实中的人,一定程 度上也强于环境。
作为一部历史小说,尽可能忠实于历史,按史实优先的原则去写。
“事纪其实,亦庶几乎史”。
——《三国志通俗演义序》)
“性格强化”法,舍弃人物性格中的其他方面,专门强调某一方面 特点,不惜用浓墨重彩加以夸张、渲染,把这一特点写到极致,如 曹操之奸、刘备之仁、诸葛亮之智、关羽之义等。
第三是关于李自成起义的小说,主要有《剿闯通俗演义》《定鼎奇 闻》和《铁冠图演义》。
“反衬”,就是对不同的性格类型进行对比,这可以加大人物性格 之间的反差,从而起到突出人物性格的作用。如曹操和刘备。
“正衬”,是将相同或相近的性格进行对比,以突出二者的差异, 用毛氏父子的话来说就是“才与才敌,而众才尤让一才之胜”。如 诸葛亮和周瑜。
第四节 智谋—作品的独特魅力
《三国演义》的智慧主要表现于兵法,蕴含在战争描写中的哲理性 内容。“色厉胆薄,好谋无断;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非 英雄也。”(第二十一回)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