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研究现状

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研究现状

在此工艺中,同时发生两个过程:(1)液 态金属在环境气氛的作用下向陶瓷预制件中的 渗透;(2)液态金属与周围气体的反应而生成 新的增强粒子,例如,将含有3%~10%Mg的Al 锭和Al2O3陶瓷预制件一起放入(N2+Ar)混合 气氛炉中,加热到900℃以上并保温一段时间 后,上述两个过程同时发生,冷却后即获得了 原位形成的AlN粒子与预制件中原有的Al2O3粒 子复合增强的Al基复合材料。
1. 固态法
固态法是指基体处于固态来制备金属基复合 材料的方法。在时为了复合得更好,希望有少量 液相存在,也即温度控制在基体合金的液相线和 固相线之间。由于整个过程处于较低温度,因此 金属基体与增强材料之间的界面反应不严重。
固态法包括粉末冶金法、热压法、热等静压 法、轧制法、挤压和拉拔法、爆炸焊接法等。
2. 金属基体与增强材料之间浸润性差。 增强材料与基体之间应具有很好的润湿性 (即接触角小于90°),基体才能均匀覆 盖于增强材料表面和渗入到增强材料的间 隙之间,因此,这是得到性能良好的复合 材料的前提。
绝大多数有前景的金属基复合材料体 系中,如碳-铝、碳-镁、碳化硅-铝、氧化 铝-镁等,基体与增强材料之间的浸润性都 很差,必须采取技术措施加以改善。
缺点是工艺复杂,生产效率低,成本高,在实际 生产中受到限制。
(3)原位生成法
原位复合的概念原于原位结晶。原位MMC及 其制备技术已成为材料科学工作者普遍关注的研 究课题。
根据参与合成增强体的两反应组分存在的状 态不同,可将该技术分为气—液、固—液、液— 液和固—固等各种相应模式。
气-液反应法
a . VLS法
优点:能制得增强相与基体润湿性好、结合 性好的复合材料,但需要比较复杂的设备, 生产效率低,比较适合生产长纤维增强的复 合材料,生产其它形式增强相的复合材料难 度较大。
(2)电镀、化学镀和复合镀
利用电化学、氧化还原等原理在增强相(主要 纤维)获得一层改善增强相与基体润湿性和结合 性的沉积层,从而制备复合材料的方法。
固-液反应法
a. 直接反应法
将固态碳粉或硼粉直接加入到高温合金熔体
中,使C或B同合金液中的个别组元反应,在基 体中形成了碳化物或硼化物的增强粒子, A.Chrysanthou等人在氩气保护下,将碳粉与熔 体中的Ti不断发生反应生成了TiC,使得熔体表 面的C粉逐渐减少,直到完全消失,搅拌浇注后 即获得了TiC/Cu复合材料。D.M.Kocherginsky等 人从理论上计算和分析了Al-Si-C三元系中原位生 成SiC颗粒的热力学条件,并在1200℃保温一段 时间后,使Al-30%Si与加入的碳粉完全反应, 生 成 了 原 位 SiC 颗 粒 增 强 的 铝 基 复 合 材 料 。 B.S.Terry等人用这种方法制备了原位TiC/Fe复合 材料。
金属基复合材料起步于60年代初期。当时 由于受到增强纤维品种少的限制,仅发展了硼 纤维增强铝、钛等少量品种。多沿用树脂基复 合材料的成型方法,如铺层工艺和缠绕工艺。 生产的复合材料,价格高昂(如硼-铅复合材料 的价格约为热轧钢的1860倍),仅限于用在航 空航天上。
80年代中期,长纤维增强、短纤维增强、 晶须增强、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开始多种 增强材料(硼、碳、碳化硅、碳化钛、硼化钛、 氧化铝等)、多种基体材料(钢、铝、钛、镁、 锌等)、多种复合方法较为全面的发展。
对制造技术的要求
为得到性能良好、成本低廉的金属基复合材料,制 造技术应满足以下要求:
1. 增强材料以设计的体积分数和排列均匀地分布于 基体中;
2. 尽量不使增强材料和金属基体原有性能下降, 特别是不能对高性能增强材料造成损伤,应使增强材料 和金属的优良性能得以叠加和互补;
3. 尽量避免增强材料和金属基体之间发生不利的化 学反应,应得到合适的界面结构和性能,充分发挥增强 材料的增强效果;
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研 究现状与发展
材料学院 耿浩然
近代复合材料的发展从基体上来看,首先发 展的是软基体,然后逐渐发展较硬和硬的基体, 即从树脂到金属到陶瓷基体。现代复合材料形成 了树脂基复合材料、金属基复合材料和陶瓷基复 合材料三大类。
金属基复合材料(简称MMC)的性能既优于 金属材料,也优于树脂基复合材料。它既有金属 的性能,也有树脂基无法达到的使用温度高、剪 切强度高、阻燃、不老化、不吸潮、不放气、耐 磨损、导电、导热等金属属性,在一些工业领域 中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C(s)+Al-Ti(1) — Al(1)+TiC(s)
N2(g) +Al-Ti(1) — Al(1)+TiN(s)+AlN(s)
b. Lanxide法
美国Lanxide公司开发的Lanxide法利用了上述 气 液 反 应 的 原 理 , 它 由 金 属 直 接 氧 化 法 ( DLMOXTM)和金属无压浸渗法(PRLMEXTM)两者 组成:
4. 工艺简单易行,适于批量生产,增强材料价格低, 尽可能直接制成接近最终形状和尺寸的零件。
金属基复合材料制造的难点及解决途径
与树脂基复合材料相比,由于金属固有的物理、 化学特性,使金属基复合材料在制造上存在一些技 术上的困难,需要采取特殊的措施解决:
1.为了保证金属基体有足够的流动性,使之充 分渗透到增强材料之间的间隙中并与之复合,需要 高的制造温度(高于或接近基体的熔点),在高温 下增强材料与基体容易发生界面反应,但也可能氧 化,产生有害的反应。例如,在远低于熔点的温度 下成伤铝,TiC与 容、碳 易Ti生 造5S成 成i3或过AlT4强CiS3的i、2。界与这面硼些结生反合成应。A造lB2成、增钛强与材碳料化的硅损生
是液态金属搅拌铸造法。该法是一种适合于工业规
模生产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的主要方法,工艺 过程简单,生产效率高,制造成本低廉,适于多种 基体和颗粒。基本原理是将颗粒直接加入到基体金 属熔体中,通过一定方式的搅拌使颗粒均匀地分散 在金属熔体中并与之复合,然后浇注成锭坯铸件。
该法制造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存在的主要 困难:(1) 为了提高增强效果要求加入尺寸细小 的颗粒,目前一般在10~30μm之间,陶瓷颗粒与金 属熔体的润湿性差,不易进入和均匀分散在金属熔 体中,易产生团聚;(2) 强烈地搅拌易造成金属 熔体的氧化和大量吸入空气。
金属基复合材料制造技术
金属基复合材料的性能、应用、成本等在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材料的制备技术,因此研究 和发展有效的制备技术是金属基复合材料研究 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
冶金工业中现有的常规技术如粉末冶金、 铸造、塑性成型等被用来制造金属基复合材料, 但鉴于材料本身的特殊性质和对材料的要求, 不同类型的金属基复合材料在其制造技术上存 在着很大的差别,有各自的难点,需根据不同 情况采用不同措施加以解决。
还原反应法
利用了化学上的还原反应的原理,即将不稳 定的化合物加入到合金熔体中,使合金熔稳定的陶瓷增强颗粒。
日 本 的 小 桥 真 等 人 将 CuO, 、 ZnO, 、 SnO, 、 C探料r2讨的O3了可和制能Si备性O2原,等位结氧生果化长表物的明加A.入l2C到Ou3O1粒0-A0子l0的增℃反强左应A右l最基的为复Al强液合烈中材, , 生反应成困的难Al2。O3颗粒细小且分布均匀,而Cr2O3-Al的
目前,利用Lanxide法主要用于制备Al基复 合材料或陶瓷基复合材料,其制品已在汽车、 燃气涡轮机和热交换机上得到一定的应用。
c. 反应喷射沉积法(RAD)
该工艺是在DLMOXTM法和喷射沉积工艺的 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是利用一个特殊的液体 喷射分散装置,在氧化性气氛中,将铝液分散 成这撞冷增大些却使强带量 凝表的有细 固层Al基小A,All22复的从OO33合液而膜膜滴形材的破成,料液碎使具。滴分有其R在散A弥表沉D,散面工积同氧分艺过时布化将程内的生金中部成A属,Al2lA的O液相l23O熔迅互 粒3化膜 碰 子速、, 陶瓷增强颗粒的反应合成以及快速凝固等工艺 结合在一起,既使得基体金属的晶粒细小和增 强颗粒的分布均匀,也保证了增强颗粒与基体 的牢固结合,因此,所制得的复合材料可望有 较高的性能。
(a)DLMOXTM法
让高温金属液(如Al、Ti、Zr等)暴露于空气 中T表iO,层2、使扩Z其散rO表,2等面暴)首露,先空里氧气层化中生金后成属又一再被层通氧氧过化化氧,膜化如(层此如逐反A渐复l2O向,3、 最终形成金属氧化物增强的MMC或金属增韧的陶 瓷基复合材料(CMC)。
(b)PRLMEXTM法
优点和缺点:在基体合金中颗粒(晶须)可达到较 高的含量,尺寸也可以在较大范围内变化,产品的 组织均匀致密,无缩孔、气孔等缺陷,形状、尺寸 精确、性能均匀。但设备投资大、工艺周期长、材 料的成本较高,制造大尺寸的零件和坯料有一定困 难。
2. 液态法
液态法是指基体金属处于熔融状态下与固态的 增强材料复合在一起的方法。
这种方法由M.J.Koczak等人发明。其工艺是将 含有C或N的气体通入高温合金液中,使气体中的C 或N与合金液中的个别组分反应,在合金基体中形 成稳定的高硬度、高弹性模量的碳化物或氮化物, 冷却凝固后即获得这种陶瓷颗粒增强的金属基复合 材料。该工艺一般包括如下两个过程:
(a)气体的分解,如
CH 4(g)— C(s)+2H2(g) (b) 气体与合金的化学反应及增强颗粒的形成,如
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改善金属熔体对颗 粒的润湿性,防止金属的氧化和吸气。
SiC颗粒增强镁基复合材料
SiC颗粒在铝基体中的分布
SiC晶须在铝基体中的分布
3 其它制造方法
(1)物理气相沉积法和化学气相沉积法
它们都以某种材料气相沉积到增强体表 面上,形成与基体润湿性、相容性和结合性 均好的沉积层,进而获得复合材料的方法。
3. 将增强材料按设计要求均匀分布于基 体中是金属基复合材料制造时的另一困难,增 强材料种类很多,应该针对各自的特点,使用 合适的方法将其均匀分布于基体中。主要途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