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摘要】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很多教师常常在思考的问题,本文从四个方面: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灵活应用教学方法、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阐述了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策略。
【关键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学目标;学习动机;师生关系how to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classroom teaching of chemistry
dong fuying
【abstract】how to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classroom teaching is that many teachers often think about the problem,this paper from four aspects: to develop practical teaching objectives, reasonable arrangement of teaching content,flexible application of teaching methods, stimulate and maintain student motivation, build a harmonious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 elaborated to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chemistry classroom teaching strategies. 【key words】the effectiveness of classroom teaching;teaching objectives; learning motivation;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
高效的课堂教学是现代教学的基本要求,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很多教师常常在思考的问题。
余文森教授认为:从专业角度
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
首先,发展就其内涵而言,指的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
“通俗地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
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
”。
因此,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认为可以从如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 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人们对教学结果的一种主观上的愿望,是对学生学习结果行为状态详细而具体的描述。
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具有导向、评价、激励和调节作用。
可以说,没有目标的教学是盲目的教学,目标不科学的教学是野蛮的教学,目标不具体的教学是糊涂的教学。
因此,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是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不仅能优化教学过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而且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例如,在“初中化学《推断题》专题复习”的教学时,我制定了这样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进一步熟悉学过的一些常见物质的性质。
2、能掌握如何解答推断题的策略。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及分析推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勤于思考,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课堂上,我首先向学生明确了这节课的教学目标,这样课堂上的教与学都有了明确的目的性,有利于学生和教师的配合。
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师生共同围绕着此教学目标,或提问、或练习、或讨论,逐步归纳总结掌握做推断题的方法和技巧,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
总之,教学目标的制定一定要切合教学实际,具有可行性。
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基础和达到目标的时间。
二.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灵活应用教学方法,攻破教学重点、难点。
我们现行使用的教材总体说来是符合科学性以及适用性原则,无论内容,还是内容的编排顺序都是科学的,但编委专家不可能把使用教材的每一个班、每一个学生都切实地加以考虑,这就要求使用教材的教师灵活应用教材。
根据所教班级学生特点,备课时,不仅备教材,还需要备学生。
内容要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科学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科学地安排好教学内容,这就需要教师寻求更有效、更灵活的方法将知识传递给学生,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掌握较多的知识,能力提高的更快,达到高效的课堂教学。
例如,在“初中化学《推断题》专题复习”的教学时,我是这样安排教学内容的:课前先让学生记一些学过的常见物质的性质。
如:常见物质的颜色、状态、反应条件、反应的基本类型、元素或
物质之最、物质的溶解性、物质间关系。
为了达到高效的课堂教学,课堂上,先提出问题,“做推断题应该从哪方面入手?需要记些什么?推断题解题的关建和步骤又是什么?”这些问题都是学生最想要解决的,体现了学生愿意学,这样注意力也会集中。
接着让学生做典型的有关文字叙述型、框图型、表格式、连线型四种不同类型的6道推断题。
做题的过程中,学生能认识解题的步骤和解题的关建是找解题的突破口——常见物质的性质。
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及分析推理的能力,又可以让学生认识到加强记忆的重要性,从而攻破教学重点和难点,达到高效的课堂教学。
要攻破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方法一定要灵活应用。
课堂教学要充分利用投影仪、录像、计算机等现代教学设备来辅助教学。
如,在离子的形成教学中,利用多媒体动画技术展示氯化钠的形成过程,给学生提供直观材料,变抽象为形象,降低难度,激发学习兴趣。
帮助学生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过渡,丰富课堂内,也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
学生的学习活动总是有由一定的学习动机所引起和支配的,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一种动力,它对学习活动起着定向、引导、维持、调节和强化的作用。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始终处于核心的地位。
在教学过程中可采取以下策略: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认识兴趣和求知欲。
例如在讲“燃烧和灭火”时,教师可演示“烧不坏的手帕”的实验(用水和酒精浸泡过的手帕,下面放一张湿的面巾纸直接放在手上后,灼烧手帕)。
提出问题:手帕为什么烧不坏呢?在这个演示实验中,学生既担心老师的手会被烧着,又产生疑问,想知道手帕为什么烧不坏的原因,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2、使学习材料与社会生活相联系,使学生对获得有用的知识本身发生兴趣,以增强内部动机。
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与日常生活和生产有着极为紧密的联系,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提出相关的化学问题,努力为学生创设一个贴近生活实际的“生活化”问题情境,以增强学习动机。
例如,在讲解铁生锈这个问题上,让学生回到家中自己探究铁钉在水、食盐水,食醋中生锈的情况,通过对比发现问题。
3、利用学习结果的反馈作用,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学习的结果。
利用学习结果的策略,及时了解教学效果,是提高教学效率的现实途径。
如,在教授完一个知识点时,适当的布置课堂练习。
适中的课堂练习可以调动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可以暴露出他们知识接受上的错误和漏洞,经过讲评更正,可使学生准确、完善的理解掌握所学知识。
但课堂练习的选用一定要注意练习题的分量、针对性、启发性,这样才能提高教学效率。
如,在教授完化学式的书写时,可安排活动:按小组比赛,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看谁写得又快又好。
这样既能使师生了解学习掌握情况,又
能激励学生的斗志,激起学习兴趣。
另外,每一节课后,还要针对教学要点适当的布置一些课后练习,以达到提高的目的。
4、进行正确的评价和适当的表扬与批评,以巩固和发展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
需要是情感产生和发展的基础,决定情感的性质。
在教学过程中,适时的对学生进行正确的评价,是使学生产生情感正增长的关键性措施。
在学生学习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成功和失败。
在学生获得成功时,及时进行鼓励性评价,使学生及时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认识自己的能力和价值,并将价值进一步观念化,进而转化为获得新的成功的动力。
在学生遭到失败时,帮助学生在失败中挖掘积极因素,更要及时进行鼓励性评价,使学生体验到温暖,认识自己能力、不足和教训,进一步激励学生的信心、意志,争取获得成功。
四、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平等、和谐、信任的师生关系,融洽的课堂气氛是唤起学生学习兴趣并促其主动学习的基础,也是实现主体性参与教学的前提。
教学实践表明,学生热爱一位教师,同时也热爱这位教师所教的课程,学生对教师的感情迁移到学习上,可以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学会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学会换位思考。
教师还要学会不要把坏情绪带进课堂,同时要善于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
总之,教师要做到心中有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清晰的授课,体现教学民主,合理安排时间,充分给学生探究的空间,极大地激
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才能真实地体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化学课程标准解读》
[12] 《我对化学教学目标的认识》徐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