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演员的四大素质作者:程烽单位:陕西省西安市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邮编:710000摘要:任何一门学科的学习都要遵循循序渐进的规律,都要重视基础,表演也不例外,在对于演员的培养中,应该解决的首要问题就是解放自身的素质,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解放演员的天性,天性解放的成功与否将直接影响到演员今后所塑造的舞台形象和银幕形象。
那么,演员的那些素质是必须培养的呢?这之中最主要的是:信念、理解力、想象力与激情——演员所具备的四大素质,也是演员必备的素质。
关键词:演员;表演;舞台形象;人物角色;一、信念的起源现代汉语词典对信念的解释:——自己认为可以确信的看法。
心理学对信念的解释:——人们对待某人、某事或某种思想的态度倾向,它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可能是正确的,也可能是错误的。
信念这一概念最早起源于古希腊。
在柏拉图和亚里斯多德的著作中都使用它,用来表达一种低于知识的层面,被看作是不属于知识范畴的表达。
自从柏拉图在《理想国》一书中提出信念这一概念之后,它在现代哲学史上一再被提出,并由黑格尔和他的继承者们加以丰富。
到了当代,不但哲学家而且心理学家也开始对这一概念进行研究。
二、信念与真实感谈到信念我们首先会想到自信,我们在生活中常看到这样的例子,一些长相极普通的人因为自信而变得很有魅力,而有的外形条件好的反而因为不自信使魅力大打折扣,这就是信念的“魔力”。
那么在表演范畴内信念更是如此,它对演员起着极其关键性的作用,因为艺术都是虚构的,这就需要演员进入到假定的规定情境里假戏真做,需要演员具备坚强的信念感。
培养演员对剧情、规定情境、人物关系等具有真挚、强烈的信念和真实感,是学生基础课训练的重要环节。
优秀的演员信念感极强,能够迅速地进入到此时此刻的规定情境,容易相信舞台上和镜头前所发生的一切;信念感差的演员不但难以进戏,也不容易相信规定情境里所发生的一切,而且受外界的干扰较大,甚至出现演戏中“笑场”的问题。
演员处在舞台上和镜头前的每一个瞬间都应该充满信念,相信所体验到的情感的真实和所进行着的动作的真实。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指出:“真实是不能和信念分离的,信念也不能和真实分离。
它们彼此不能单独存在,而没有它们两者,也就不会有体验,不会有创作。
舞台上所发生的一切都应该使演员本人信服,使对手和看戏的观众信服,应该使人相信那些和演员本人在舞台上创作时所体验到的相类似的情感,在现实生活中是可能存在的。
我们处在舞台上的每一个瞬间,都应该充满着一种信念,即相信所体验到的情感的真实和所进行着的动作的真实,这就是一个演员在舞台上必须具有的内心的真实,以及对这种真实的纯真的信念。
”“凡在舞台上创作的时候,不是在表现,不是在做作,而是真实地、有效地恰当地同时又是不断地在动作的人,凡是在舞台上不是和观众,而是和对手交流的人,他就能把自己控制在剧本和角色的领域之内,控制在活生生的生活、真实、信念、‘我就是’的气氛之内,这样的演员在舞台上过的就会是真实的生活。
”由此可见,演员对剧情虚构的一切必须持有真实感并真诚相信,那么真实感与信念是互为条件、相辅相成的作用;如果没有两者,就不会有体验和创作。
我们可以看出信念确实是一个重点,可要做到‘我就是’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们回想一下自己的童年,相信都有类似“过家家”这样的游戏经历吧!儿童时代对一切事物都充满了新鲜感、好奇感,那种散发着天性美的真切与信念,而且特别真实地投入到“假定”的游戏中去,在孩提时代游戏中所创造的真实生活的幻象,是这样的有力,甚至不容易从幻象中回到现实中来。
斯坦尼指出:“等你们在艺术中达到儿童在游戏中所达到的真实和信念的时候,你们就能够成为伟大的演员了。
”因此,我们必须要向孩子们学习,必须要利用“有魔力的假使”去进行创作,从“假使”出现的那一刻起,演员就从实在的现实生活的领域,进入到另一个由他所创造的生活领域中去,演员只有相信这样的一种“生活”,他才可能投入到角色中去。
斯坦尼认为:“假如一个小小的真实和瞬间的信念可以使演员进入创作状态,那么一大批这样合乎逻辑而有顺序地互相更替的瞬间,就能够造成很大时间的真正信念了。
”在实践中也确实证实了斯坦尼的观点,就是从小的细节开始去捕捉那真实的点点滴滴。
三、如何培养学生的信念对于初学者来说,“无实物练习”是锻炼信念最佳的练习,因为在做练习的时候,你会把注意力集中在大动作的每一个最小的细节上,不这样,你就无法准确地执行以下的一系列动作,也是我们常说的“手中无物,眼中有物”,把子虚乌有的事情变得极其真实,这样没有实物反而会迫使你更细心地、更深入地去领会你所要做的,而且,你必须要相信你此时此刻是真实的。
任何人的信念感都是逐渐建立的,不可能一蹴而就,信念感的建立必须是在你所做事件的反馈中得到滋长,有了信念感你就会对你所做的事充满无限的动力,动力促使着你达到成功,反之,成功又增强了你的信念感,于是在这样如此循环、相互刺激中信念也随之建立。
在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很多,一个生活中屡遭失败的人,他的信念感肯定不如一个成功人士的信念感强,有的甚至觉得自卑,永远觉得自己不如别人,由于经常失败,他就很难看到成功,于是就开始对自己的能力进行怀疑,由此这样循环下去,慢慢就会丧失自信。
我曾经看过一部关于成功学的书,书中就提到人要不断地自己肯定自己,或得到他(她)人的肯定,这就是成功者的必经之路。
同样,在我们的表演课上教员也应该大胆的去肯定和鼓励学生的成绩,让学生首先要充满自信,要使学生觉得自己很有才华,这样学生在创作中才会充满激情,好的教员就在于不仅能及时发现学生的优点,也能指出学生的问题所在,而且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发挥出自己的优势,那么学生在舞台上就会变得很自信。
前面我们也谈到,在基础教学中首先要启发学生的能动性,让学生敢于去释放自己的才能,然后在下一步的教学中逐步地使他们走向规范化,就象我们常说的有放才有收,没有放又如何谈收呢?在增强学生信念感的同时,他们的思维也会变得活跃起来,因此,信念是演员必备的素质,缺乏信念感的必须要培养。
四、理解力理解力——具有对客观事物进行正确判断和分析、能够抓住事物本质的能力。
理解力也是演员在创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理解力是多方面的,它包括本人的生活阅历,文化程度、自身修养、人生观、世界观等,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集中体现,我们常说从事表演这一行“悟”性非常重要,而“悟”性中就包括了理解力。
那么对于演员来说理解力尤为重要,当你最初拿到一个剧本的时候,面对你的是冗长的文字,这时候就需要你从字里行间中去理解剧情、人物关系及人物性格,对于演员来说尤其需要一定的文学底蕴,著名演员李保田曾说过“演员拼到最后,就是拼文化”,事实确实如此,文化是演员创作的坚实根基,如果没有这样的根基,理解力又如从何而来呢?因此,为了提高学生的文化底蕴及理解力的增强,电影学院在课程上特地安排了名著选读、名著精读等课程,寒暑假还给学生布置了必读书目,这都是为了提高学生在这一方面的素质。
如果一个好角色遇到一个理解力差的演员,他就很难把人物刻化得活灵活现,因为他的理解程度只能在这样的一个表层上,无法再进一步去深入角色,而一个好的演员他不仅能够深入角色,而且还能够给角色赋予更多的色彩,这就是优秀演员和差演员的区别,现在这样的演员不是没有,而是大有人在。
演员的任务就是把人物淋漓尽致的展现给观众,如果演员对自己塑造的人物都没有理解透彻,那又如何去演饰这个人物呢?所以现在必须在基础教学中加强对理解力的培养,学生理解事物的能力是不一样的,有的可能敏捷一些,有的可能迟钝一些,面对理解力慢的学生,教员应多采取引导和启发的方式来激发学生。
三、想象力在知觉材料的基础上,经过新的配合而创造出新形象的能力(引自现代汉语词典)。
从人类伊始到现代高科技的发展,从瓦特的蒸汽机、爱迪生的电灯泡、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中国的四大发明到科学家对人类基因组织密码的破译,无疑不充溢着想象力的魔力,就是这神奇的魔力推动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不断发展。
在远古时代,人类靠形体和声音来传递信息,经过不断的演化之后人类出现了语言和文字,那么最早出现的文字都是象形文字,是我们的祖先通过自己的想象再加以拼凑出来的文字,于是人类文明进入了一个新的里程碑,随着时代的更替人类运用文字的能力也随之提高出现了文学,包括戏剧、诗歌、散文、小说等。
我们可以设想如果人类缺乏想象,那这世界将不会在那么绚丽多彩,不会再创造出那么多奇迹。
想象力大致可以从两个层面来理解,第一方面,想象是创造那已有的、存在的、我们所知道的事物,也就是客观已经存在的事物再通过人们的主观意识感知到的再现;第二方面,以社会和个人的理想和愿望为依据,对还没有的实现的事物有所想象,创造那乌有的、在现实中我们所不知道的、从来没有过的、但将来有可能发生的!我们通常把这称为——幻想。
当民间的幻想创造出飞毡行空的神话时,谁会想到人们居然能坐飞机在空中遨游呢?谁又会想到几个世纪后出现了千里传音的工具——电话?从以上论述我们可以得知,想象力是人类创造财富的源泉,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是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主要动力。
我们可以做进一步的分析,无论是建筑、雕塑、绘画;还是戏曲、戏剧、电影、音乐、文学都脱离不开想象力。
例如建筑师对建筑物蓝图的设计,每一建筑物的设计都倾注了建筑师毕生的精力和想象力,因此综观世界,你会发现世界上的每一个建筑物都有各自的魅力和特点。
又例如绘画,同样的风景,在不同的画家眼里会随着画家的想象而每幅都有所不同,同样是一片美丽的森林,在画家的笔下会产生季节不同、昼夜不同,有的在万里无云的晴日下,也有的在暴风骤雨中,画家依照自己的意思加以想象来处理自然,处理人的生活。
戏剧、电影皆是如此,爱迪生曾为电影做出过很大的贡献,他对于电影机器、装置的研制,为新艺术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而他更大的荣耀,则是为这门新艺术起了一个富有魅力、富有诗意、富有幻想意识的名字——电影。
1894年爱迪生实验室的“电影视镜”问世,1895年卢米埃尔兄弟拍摄了《工厂大门》、《火车进站》等短片,标志着电影的诞生。
电影大师库布里克在60年代末通过自己的想象拍摄了人类第一部太空影片《2001年:太空漫游》,讲述了人类进入太空所发生的故事,这都是在想象的基础上加以创造,库布里克并没有亲身经历到过太空,但他利用了想象的魔力加以幻想成功的拍摄了这部影片。
又如著名作家金庸的武侠小说,可以说是家喻户晓,而且深入人心,可金庸本人根本就没练过武术,这就是他凭着自己独特的想象,编写了《笑傲江湖》、《倚天屠龙记》、《鹿鼎记》等一系列武侠小说,据调查全世界只要有华人出没的地方就会有金庸的小说。
我们常说敢想才敢做,如果你想都不敢想,又如何去谈做呢?看来是先有了想象,才可能去进行创作与实施,才可能去实现你的梦想,因此没有做不出来的东西,只有想不出来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