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微观经济学复习题答案

微观经济学复习题答案

《微观经济学》复习资料考试题型及分值分布:一、单选题(1分×20)二、判断题(1分×10)三、名词解释(3分×4)四、简答题(7分×5)五、计算题(3题,共23分)一、单项选择题、判断题(通读课本,重在理解,无具体范畴)二、名词解释1.恩格尔定律:对于一个家庭或国家来说,富裕程度越高,则食物支出的收入弹性就越小,反之则越大。

452.边际效用(MU):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增加一单位商品的消费所得到的效用量的增量。

533.边际替代率(MRS):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消费者增加一单位的某种商品的消费数量时所需要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

4.吉芬品:指需求量与价格成同向变动的特殊商品。

775.无差异曲线:用来表示消费者偏好相同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的。

或者说,它是表示能够给消费者带来的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的。

596.规模经济:指产出水平的增长幅度大于要素投入的增长幅度的经济现象。

7.三级价格歧视:垄断厂商对同一种产品在不同市场上收取不同的价格。

1598.企业的经济利润(超额利润):企业总收益和总成本之间的差额1049.基尼系数:不平等面积与完全不平等面积之比,是衡量一个国家贫富差距的标准。

22110.需求的交叉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的变动对于它的相关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或者说,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当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化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另一张商品的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

4311.需求的收入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需求量的变动对于消费者收入量变动的反应程度。

或者说,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当消费者的收入变化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

4412.规模报酬递增\规模报酬递减:产量增加的比例大于\小于各种生产要素增加的比例。

9913.外部不经济:指某个家庭或厂商的一项经济活动能给其他家庭或厂商带来无法补偿的危害。

14.最高限价\最低限价:最高\低限价是指政府对某种商品所规定的最高\低价格。

15.纳什均衡:在一个纳什均衡里,任何一个参与者都不会改变自己的最优策略,如果其他参与者均不改变各自的最优策略。

17616.边际产品价值: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厂商增加一单位要素投入所增加的产品的价值。

17.经济租金:某种要素收入中的一部分,除去这部分并不会影响要素的供给。

21418.边际转换率:生产一单位某产品必须先减少另一产品的数量。

19.逆向选择:消费者掌握的市场信息不完全时,他们对商品的需求量就可能不随价格下降而增加,而是随价格下降而减少。

27420.道德风险:指经济代理人在使其自身效用最大化的同时损害委托人或其他代理人的行为。

277三、简答题1.简述影响需求的主要因素。

(1)产品的价格(2)消费者的收入(3)相关产品的价格(4)消费者的爱好(5)广告费用(6)消费者对未来价格变化的预期2.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内容及其原因。

内容:所谓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在其他商品或劳务的消费数量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不断地连续增加对某种商品或劳务的消费,消费者从增加的一单位该商品或劳务的消费中所获得的效用增加量是递减的,即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一种商品或劳务的边际效用随着该商品消费数量的增加而递减。

原因:●生理或心理的原因。

●“经济合理性”原则决定的。

3.请运用经济学原理分析“谷贱伤农”这种现象。

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农产品是缺乏弹性的商品,农产品均衡价格的下降幅度大于均衡数量的下降幅度,致使农民收入减少。

4.解决外部影响的政策主要有哪些,并加以比较。

●税收和补贴●明确产权●企业合并4.简述完全垄断市场形成的条件。

●一种商品只有一个生产者●没有替代品●巨大的进入障碍●信息不充分5.简述完全竞争市场的主要特点。

●有很多的生产者和消费者。

●生产者可以自由的进入和退出●生产的产品不存在差异●供应商和消费者都可以了解市场信息●可以充份利用资源。

6.简述无差异曲线的特点。

●无差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其斜率为负值。

在同一平面图上可以有无数条无差异曲线。

●在同一平面图上,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不能相交。

●无差异曲线是一条凸向原点的线。

7.简述市场失灵产生的主要原因。

(1)垄断价格出售商品会导致低效率,生产能力过剩,社会资源不能得到优化配置;(2)公共物品的非排他性使得通过市场交换获得公共物品的消费权力的机制失灵;(3)外部性是市场失灵的第三个重要原因。

(4)在经济社会中,在信息成本十分高昂的情况下,信息是不可能得到均匀分配,信息不完全可能造成垄断。

8.理解机会成本的含义。

将特定的资源用于某种用途而取得的收益是以放弃将该资源用于其他有利可图的用途为代价的、这种代价的最大预期收益就是机会成本。

在许多情况下、它不完全都用货币来计算。

9.等产量曲线主要有哪些特征?1等产量曲线有无数条,其中每一条代表一个产量值,并且离原点越远,代表的产量越大.2任意两条等产量曲线不相交.3等产量曲线向右下方倾斜.4等产量曲线是凸向原点的.10.什么是帕累托最优?满足帕累托最优需要具备哪些条件?帕累托最优是指资源分配的一种理想状态,即假定固有的一群人和可分配的资源,从一种分配状态到另一种状态的变化中,在没有使任何人境况变坏的前提下,也不可能再使某些人的处境变好.换句话说,就是不可能再改善某些人的境况,而不使任何其他人受损.条件:●交换最优●生产最优●产品混合最优11.公共物品为什么不能靠市场来提供?●公共物品不具备消费的竞用性。

●由于公共物品不具备消费的竞用性,任何一个消费者消费以单位公共物品的机会成本为0。

这意味着,没有任何消费者要为他所消费的公共物品去与其他任何人竞争。

四、计算题(以课本课后习题为主)第一章到第七章所有课后习题,课堂已讲,第八九十三章答案见电子版。

重点:第二章3、6、8第三章2、3、7第四章3、5第五章3、10第六章5、8第七章2、4第二章 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2.假定表2是需求函数Q d =500-100P 在一定价格范围内的需求表:表2 某商品的的需求表(1)求出价格2元和4元之间的需求的价格弧弹性。

(2)根据给出的需求函数,求P=2元时的需求的价格点弹性。

2.(1)E d 弧=-P Q ∆∆·234006220010030042243001002121=⨯=++⨯---=++Q Q P P (2)E d 点=-323002)100(=•--=•Q P dP dQ3.假定表3是供给函数Qs=-2+2P 在一定价格范围内的供给表:表3 某商品的供给表(1)求出价格3元和5元之间的供给的价格弧弹性。

(2)根据给出的供给函数,求P=3元时的供给的价格点弹性。

3.(1)E s 弧=Q P ∆∆·2121Q Q p p ++=42 812⨯=43(2)E s 点=dQ P dP Q •=2⨯ 3342=7.假定某消费者的需求的价格弹性e d =1.3,需求的收入弹性e M =2.2。

求:(1)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价格下降2%对需求数量的影响。

(2)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消费者收入提高 5%对需求数量的影响。

解:(1)E d =//Q QP P∆∆=,故P P E Q Q d ∆⨯=∆=1.3⨯2%=2.6% 需求量增加2.6%。

(2)E m =//Q QY Y∆∆,故Y Y E Q Q Y ∆⨯=∆=2.2 ⨯5%=11%, 需求数量增加11%。

第三章 消费者选择1. 已知一件衬衫的价格为80元,一份肯德基快餐的价格为20元,在某消费者关于这两种商品的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上,一份肯德基快餐对衬衫的边际替代率MRS 是多少?解答:用X 表示肯德基快餐的份数;Y 表示衬衫的件数;MRS XY 表示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消费者增加一份肯德基快餐消费时所需要放弃的衬衫的消费数量。

在该消费者实现关于这两种商品的效用最大化时,在均衡点上有边际替代率等于价格比,则有:201804X XY YP Y MRS X P ∆=-===∆它表明,在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上,该消费者关于一份肯德基快餐对衬衫的边际替代率MRS 为0.25。

2. 假设某消费者的均衡如图教材中第96页的图3—22所示。

其中,横轴OX 1和纵轴OX 2分别表示商品1和商品2的数量,线段AB 为消费者的预算线,曲线U 为消费者的无差异曲线,E 点为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

已知商品1的价格P 1=2元。

(1)求消费者的收入; (2)求商品2的价格P 2; (3)写出预算线方程; (4)求预算线的斜率; (5)求E 点的MRS 12的值。

解答:(1)横轴截距表示消费者的收入全部购买商品1的数量为30单位,且已知P 1=2元,所以,消费者的收入M =2元×30=60元。

(2)图中纵轴截距表示消费者的收入全部购买商品2的数量为20单位,且由(1)已知收入M =60元,所以,商品2的价格P 2=M 20=6020=3(元)。

(3)由于预算线方程的一般形式为 P 1X 1+P 2X 2=M 所以本题预算线方程具体写为:2X 1+3X 2=60。

(4)将(3)中的预算线方程进一步整理为X 2=-23X 1+20。

很清楚,预算线的斜率为-23。

(5)在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E 上,有211212X PMRS X P ∆=-=∆,即无差异曲线斜率的绝对值即MRS 等于预算线斜率的绝对值P 1P 2。

因此,MRS 12=P 1P 2=23。

5. 已知某消费者每年用于商品1和商品2的收入为540元,两商品的价格分别为P 1=20元和P 2=30元,该消费者的效用函数为U=3X 1X 22,该消费者每年购买这两种商品的数量各应是多少?每年从中获得总效用是多少?解答:2121212236U MU X X UMU X X X ∂==∂∂==∂把已知条件和12MU MU ,值带入下面均衡条件12121122MU MU P P P X P X M ⎧=⎪⎨⎪+=⎩ 得方程组:2212123620302030540X X X X X ⎧=⎪⎨⎪+=⎩ 解方程得,X 1=9,X 2=12, U=3X 1X 2 2=38887.假定某消费者的效用函数为852831X X U =,两商品的价格分别为P 1,P 2,消费者的收入为M 。

分别求该消费者关于商品1和商品2的需求函数。

解:根据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21211P P MUMU =,其中,由已知的效用函数852831X X U =可得:8528511183X X dX dTU MU -==,8328312285-==X X dX dTU MU于是,整理得:,532112P P X X =即有211235P XP X = (1) 以(1)式代入约束条件M X P X P =+2211,有,M P X P P X P =+21121135第四章 生产函数3.已知生产函数Q =f(L ,K)=2KL- 0.5L 2-0.5K 2,假定厂商目前处于短期生产,且K =10,求:(1)写出在短期生产中该厂商关于劳动的总产量TP L 函数、劳动的平均产量AP L 函数和劳动的边际产量MP L 函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