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员设备管理相关资料
• 2、设备管理的特点 • 1)技术性。设备是物化了的科学技术,包含机械、电子
、液压、光学、计算机等多学科的技术知识, • 2)综合性。包含了多种专门技术知识,是多种科学技术
的综合应用。是工程技术、经济财务、组织管理三者的综 合应用。是对设备一生各阶段管理的综合。涉及物资准备 、设计制造、计划调度、劳动组织、质量控制、经济核算 等许多方面的业务,汇集了企业多项专业管理知识。 • 3)随机性。为减少突发故障给企业生产经营带来的损失 和干扰,设备管理必须具备应付突发故障、承担意外突击 任务的能力。这要求设备管理部门信息渠道畅通,器材准 备充分,组织严密,指挥灵活,人员作风过硬,业务技术 精通,能够随时为现场提供服务,为生产排忧解难。 • 4)全员性。现代企业管理强调应用行为科学调动广大职 工参加管理的积极性,实行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所以设备 管理迫切需要全员参与,只有建立从上到下所有员工积极 参与的全员设备管理体系,实行专业管理与群众管理相结 合管理体系,才能真正搞好设备管理工作。
全员设备管理
第一、设备
• 一、设备的概念 • 设备是现代企业的主要生产工具,是企业固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即
:有形固定资产的总称。 • 二设备的分类 • 1、按用途分类 • 1)、生产工艺设备 • 2)、辅助生产设备 • 3)、科研试验设备 • 4)、办公设备 • 5)、生活福利设备 • 2、按程度分类 • 1)、关键设备 • 2)、主要设备 • 3)、一般设备 • 3、按适用范围分类 • 1)、通用设备 • 2)、专用设备
• 3、综合管理阶段 重视设备全过程的管理尤其是 技术、经济和组织的管理,强调有关部门的协调 配合,积极发挥维修专业人员的作用。
第四、全员设备管理
• 一、全员生产维修 (即TPM:预防维修、生产 维修、维修性工程)其定义为:
• 1、以达到设备综合效率最高为目标。 • 2、确立以设备一生为对象的全系统的预防维
第三、设备管理的发展
•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机器设备随着科学技 术的发展而不断变革、进步。与企业管理的发展 历程相适应,设备管理的发展大致经历了3个主要 阶段。
• 1、事后维修阶段 所谓事后维修是指机器设备 在生产过程中发生故障或损坏之后才进行维修。 主要在18世纪后期。
• 2、预防性定期维修阶段 为防止意外故障而预 先计划安排的修理。主要在20世纪,在这个阶段 中世界上形成了两大维修体系,一是前苏联的“ 计划预修制”另一个是美国的“预防维修制”
• 3、设备在企业中的地位
• 1)、机器设备是现代企业的物质技术 基础,也是企业生产力发展水平与企 业现代化程度的主要标志。马克思曾 形象地把机器设备称之为“生产的骨 骼和肌肉脉管系统”
• 2)是企业固定资产的主体。
• 3)涉及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全局。
• 4)提升设备的技术水平是企业技术进 步的一项主要内容。
修。 • 3、涉及设备的计划部门、使用部门、维修部
门等所有部门。 • 4、从领导者到一线员工全体参加。 • 5、通过小组自主活动推进PM(预防维修)
• 二、TPM的特点 • 1、全效率——追求设备的经济性,是“能盈利的
PM”。TPM的目标是使设备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 能有效地开动,消除由突发故障引起的停机损失 。即设备的产品质量、产量提高、成本降低,保 证如期交货,同时搞好安全卫生、环境保护等, 用较少的费用获得较大的效果产出,达到费用与 效果比值的优化。 • 2、全系统——包括设备设计制造阶段的维修预防 ,设备投入使用后的预防维修、改善维修,对设 备一生进行全过程管理。 • 3、全员参与——设备管理不仅涉及维修部门,也 涉及计划、使用等所有部门。不仅与维修人员有 关,从企业领导到一线员工都要参加,尤其是操 作者的自主维修更为重要。应组织设备管理和使用人员参加自制设备的设计
方案、检验和技术鉴定,设备验收时应有完整的技术资料 。 • 6、设备制造厂与用户之间应建立设备使用信息反馈制度 ,通过改进设计,不断提高产品质量,改善可靠性和维修 性。
第二、设备的管理
• 设备管理伴随近代大工业生产的出现而诞生,发展而发展。设备管理是指以 设备为研究对象,追求设备综合效率与寿命周期费用的经济性,应用一系列 理论、方法,通过一系列技术、经济、组织措施,对设备的物质运动和价值 运动进行全过程(从规划、设计、制造、选型、购置、安装、使用、改造、 报废直至更新)的全过程管理。
第五、设备的前期管理
• 1、做好设备的规划和选型工作,加强可行性的论证,不 但要考虑设备的功能必须满足产品产量和质量的需要,而 且要充分考虑设备的可靠性与维修性要求。
• 2、购置进口设备时,除了认真做好选型外,应同时索取 、购置必要的维修资料和备件。
• 3、在设备到货前,应及早做好安装、试车准备工作。 • 4设备到货后,及早开箱检验和安装调试,发现数量短缺
• 1、设备管理在企业中的地位 • 1)设备管理是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基础工作。企业依靠机器体系进行生产
生产中各环节和工艺要求严格地衔接、配合,生产的连续性和均衡性主要靠 机器设备的正常运转来保持,只有加强设备,正确地操作使用、精心地维护 保养、进行设备的状态检测、科学地修理改造保持设备的良好的技术状态, 才能保证生产的连续、稳定运行。 • 2)设备管理是企业产品质量的保证,产品是通过机器生产出来的,如果生 产设备特别是关键设备的技术状态不良、严重失修,必然造成产品的质量下 降甚至废品成堆。 • 3)设备管理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产品优质高产、价廉物美有 赖于设备,而且产品原材料、能源的消耗,维修费用的摊销都和设备直接相 关,加强设备管理是挖掘企业生产潜力、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 • 4)设备管理是搞好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的前提,设备技术落后和管理不善 ,是导致发生设备事故和人身伤害,排放有毒有害的气体、液体、粉尘,污 染环境的重要原因,加强设备管理是为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创造良好的前提 。 5)设备管理是企业长远发展的重要条件,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 生存和发展,需要不断采用新技术、开发新产品,以先进的装置和检测设备 来实现企业的长远发展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