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先天畸形

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先天畸形


透明膜病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hyaline membrane disease,HMD)又称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NRDS),系指出生后不久即出现进行性呼吸 困难、青紫、呼气性呻吟、吸气性三凹征和呼 吸衰竭。主要见于早产儿,因肺表面活性物质 不足导致进行性肺不张。其病理特征为肺泡壁 至终末细支气管壁上附有嗜伊红透明膜。
脐粪瘘
脐粪瘘又称脐瘘,是由于卵黄蒂为退化,在脐 和肠之间残留一瘘管所致。腹内压增高时,粪 便可通过瘘管从脐部漏出。
病因
本病之病原学乃于胚胎期10~24毫米大小 时膀胱尚扩大至脐部其后膀胱则沿前腹壁下降 在其下降过程中遗留一细管与尿囊相通此管道 逐渐变细闭塞成一纤维索条自脐部连至膀胱前 壁如其未全闭塞仍有管腔相通则成为脐尿管瘘 如两端闭塞中间部分未全闭锁则有形成囊肿之 可能 。
的胎仔做试验。他们结扎胎仔的一段小肠系膜的血管,能造成这
一段小肠闭锁,而且这一段小肠系膜也有缺陷,提出胃肠道闭锁
是由于胚胎时期肠系膜受损后阻塞引起的,损伤的原因可能是肠
扭转、肠旋转不良、内疝或血管畸形。
临床表现
腹胀 脱水 呕吐 巨大的结肠 贫血 结肠血管发育不良
治疗
PENA’S 肛门成型术
好发年龄及部位
甲状舌管囊肿以男性居 多,好发于儿童和青少 年,约50%的病例发生 于20岁之前,绝大多数 病人可见颈前肿物,可 发生于颈正中线自舌盲 孔至胸骨切迹间的任何 部位,但以舌骨上、下 部位为最常见,有时可 偏向一侧。
发病原因
甲状舌管囊肿是一种先天性、发育性囊肿,源 于甲状舌管的残余上皮,由于胚胎期甲状腺形 成过程中的甲状舌管退化不全,遗留在颈深部 组织内,而管腔内被覆上皮产生分泌物积聚而 形成。
临床表现
多数终身无症状,有临床症状者以10 岁以下儿童多 见,30 岁以上者很少有症状。本病的临床表现主要 取决于憩室有无并发症以及并发症的种类和程度,表 现为肠梗阻、消化道出血或急性憩室炎。
1.肠梗阻 为麦克尔憩室的最常见并发症,占50%~ 60%。
2.消化道溃疡出血 消化道出血比较常见,由异位的胃 黏膜胰腺组织引起溃疡性病变所致。
3.急性憩室炎 压痛点在麦氏点上方偏内侧,同时伴肠 梗阻症状者应考虑本病。
4.其他病变 如异物、结核、结石、憩室疝等均可能发 生。亦有麦克尔憩室并发肿瘤的报道。
鉴别诊断
在考虑下腹部急性炎症、下消化道出血、低位小肠梗 阻和肠套叠的鉴别诊断时,不可忽视麦克尔憩室及其 并发症的可能性。下列临床情况更应警惕本病的存在:
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先天 畸形
你是如此的可爱
可有些孩子却没你那么幸运
他们生下来就患有
甲状舌管囊肿 消化管狭窄或闭锁 麦克尔憩室 脐粪瘘 先天性脐疝 不通肛 肠袢转位异常 气管食管瘘 透明膜病
发病率
甲状舌管囊肿发病发病率:0.6%~2.3% 消化管狭窄或闭锁:1/3000 麦克尔憩室:2%~4% 脐粪瘘:1.3% 先天性脐疝:2.6% 不通肛:1/1500-1/5000 肠袢转位异常:1/2000~1/3500 气管食管瘘:2.3% 透明膜病:3.1%
发病原因
本病是因为缺乏由Ⅱ型肺泡细胞产生的表面活性物质 (PS)所造成,活性物质的80%以上由磷脂(PL) 组成,在胎龄20~24周时出现,35周后迅速增加, 故本病多见于早产儿,胎龄越小,发病率越高。表面 活性物质(PS)缺乏的原因有:① 早产:小于35周 的早产儿Ⅱ型细胞发育未成熟,PS生成不足;② 缺 氧、酸中毒、低温:均能抑制早产儿生后PS的合成; ③ 糖尿病孕妇的胎儿:其胎儿胰岛细胞增生,而胰岛 素具有拮抗肾上腺皮质激素的作用,延迟胎肺成熟; ④ 剖宫产:因其缺乏正常子宫收缩,刺激肾上腺皮质 激素增加,促进肺成熟,PS相对较少;⑤ 通气失常: 可影响PS的合成;⑥ 肺部感染:Ⅱ型细胞遭破坏, PS产量减少。
消化管狭窄或闭锁主要见于食管和十二指肠, 是上皮细胞过度增生而使管腔狭窄或闭锁。
发病原因

1.胚胎时期肠道空化不全 过去根据Tandier学说,认为在胚胎
发育第5周以前,消化管腔具有上皮细胞所覆盖的完整肠管。此后
上皮细胞增长极快,肠腔由于上皮细胞增殖而被闭塞,称之实质
期。后来中间出现空泡,形成囊肿状空隙又互相连合,在胚胎12
临床表现
.羊水过多本病常伴母亲妊娠羊水过多。 .低体重1993年美国有报告34%体重低于2.5kg。 .伴发畸形:本病可伴发多种畸形。北京儿童医院病例
统计中12%合并直肠肛门畸形、其次为脊柱及四肢畸 形,各占8.1%。 呼吸困难由于食管闭锁、吞咽唾液和奶汁受阻致反流 误吸,生后早期引起肺炎和肺不张。 .其他症状如脱水、胎便排出后无正常黄色大便等。合 并畸形症状有时也很明显,如先天性心脏病时的青紫、 直肠肛门畸形时严重腹胀等。
1.急性阑尾炎手术中发现阑尾正常,应探查100cm 范 围内的末端回肠。
2.多次反复发作的右中下腹牵拉性疼痛,并有低位小 肠梗阻表现,且临床无腹腔疾病和腹部手术史者,应 怀疑麦克尔憩室的可能性。
3.婴幼儿童出现血便,如排除结-直肠息肉性出血,或 多次出现的肠套叠,须考虑本病。临床上除手术探查 明确诊断以外,X 线钡剂检查可能对诊断有帮助,但 确诊率不高。
不通肛
不通肛又称肛门闭锁(anal atresia),是由于 肛膜未破或肛凹未能与直肠末端相通所引起。 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是消化道畸形最常见的疾 病,占新生儿1/1500-1/5000,男多于女。常 并存其他畸形,约占41.6%。
病因
肛门闭锁属于中位畸形,临床常见。由于原始 肛发育障碍,未向内凹入形成肛管。直肠发育 基本正常,其盲端在尿道球海绵肌边缘,或阴 道下端附近,耻骨直肠肌包绕直肠远端。会阴 往往发育不良,呈平坦状,肛区为完整皮肤覆 盖。可合并尿道球部、阴道下段或前庭瘘管。
甲状舌管囊肿
甲状舌管囊肿(thyroglossal cyst)是指在胚胎早期甲状腺发育 过程中甲状舌管退化不全、不消失而在颈部遗留形成的先 天性囊肿。囊肿内常有上皮分泌物聚积,囊肿可通过舌盲 孔与口腔相通,而继发感染囊肿可破溃形成甲状舌管瘘 (thyroglossal fistula)。甲状舌管囊肿是最常见的颈部先天 性肿物, 占原发颈部肿物的40%,占先天性颈部疼痛原 因的70%
病因
由于脐腔未闭锁导致,脐带根部残留一孔与腹 腔相通。当腹内压增高时,肠管可从脐部膨出。
临床表现
脐疝的主要临床表现是脐部可见球形或半球形 可复性肿物。做增加腹内压动作时(如哭闹、 站立或用力时)肿物会增大而紧张。以手轻压 脐部包块时可使疝内容物还纳入腹腔,并可闻 及气过水声,亦可摸到未闭的脐环或疝环,儿 童脐疝的直径多为1cm左右,2~3cm者罕见。
周时肠腔重新贯通,如空隙连合不完全,即形成闭锁或狭窄。近
年来对这一学说提出了一些疑问,如Ⅲ型小肠或结肠闭锁就不能
以Tandler学说解释。

2.胎儿肠系膜血液循环因受损害而发生障碍 肠系膜血管分支
畸形或闭塞,胎儿腹腔内感染如胎便性腹膜炎等均能导致结肠闭
锁与狭窄。Louw等进行结肠闭锁病因研究,在1955年采用了胎狗
临床表现
患儿出生后无胎粪排出,很快出现呕吐、腹胀 等位肠梗阻症状,局部检查,会阴中央呈平坦 状,肛区部分为皮肤覆盖。
气管食管瘘
因气管食管隔发育不良,导致气管与食管分隔 不完全,两者间有瘘管相通。
病因
本畸形的病因不详。遗传、环境等因素与之有 关。但至今尚无动物模型供研究,文献中已有 多次家庭病例报告。北京儿童医院曾有兄弟二 人相隔一年多分别患I和Ⅲ型食管闭锁的。本 疾病的双胎率较平常流产儿中2.5%为高。北 京儿童医院曾统计169例中6例(3.5%)为双 胎之一。
临床表现
脐瘘是由于婴儿脐带健康问题,使脐部与小肠 之间形成了相通的管道,故又称肠瘘。临床表 现为脐带脱落后脐孔处可见凸出鲜红粘膜,脐 中心有一瘘孔 。
先天性脐疝
先天性脐疝是腹腔内容物经脐环向外突出的一 种先天性疾病,发病率仅次于先天性腹股沟疝, 发病率约为2.6%,女孩多于男孩,早产儿及 低体重儿的发病率相对较高,有家族倾向并与 种族有关,婴幼儿长期便秘和哭闹也能促使脐 疝的发生。
会阴肛门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型术
麦克尔憩室
麦克尔憩室属回肠远端 憩室(diverticulum of distal ileum),是胃肠道 先天性畸形中最常见的 一种,也是憩室中最常 见的类型之一。是胚胎 卵黄蒂残留的一种表现。
发病原因
胚胎4 周左右,中肠通过卵黄管与卵黄囊相连。正常 情况下,随着肠回转返回腹腔后,卵黄管在胚胎第2 个月末自行闭锁,以后逐渐萎缩成纤维带,最后被吸 收直到完全消失。若胚胎发育过程中出现停滞或异常, 卵黄管退化不全、不闭合或消失,可形成各种畸形, 如脐瘘、脐窦、脐茸、卵黄管囊肿等。如卵黄管脐端 闭合消失,而回肠端未闭合,与回肠相通,则形成麦 克尔憩室。90%的憩室距回盲瓣在100cm 以内,憩室 长短和大小不一,直径比回肠肠腔小。麦克尔憩室大 多数位于回肠的肠系膜对侧缘,有独立的血液供应, 来自肠系膜上动脉,且为一单独分支,于浆膜上行至 顶端;麦克尔憩室有时可有独立的系膜。
临床表现
囊肿生长缓慢呈圆形可伴有颈部胀痛吞咽不适、 咽部异物感等局部症状。 若囊肿位于舌盲孔 附近时,可使舌根部抬高,发生吞咽、语言和 呼吸功能障碍。合并感染者可表现为痛性包块 或脓肿,若已形成瘘者,可见窦道,窦道中有 黏液或脓性分泌物流出。感染明显者可伴有发 热、疲乏等全身症状。
消化管狭窄或闭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