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哲学部分)第二章物质和意识-PPT课件

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哲学部分)第二章物质和意识-PPT课件


• 三、时空观 • 1、时间和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存在形式, 这是时空问题上的唯物论。 • 2、时间是物质运动的持续性或顺序性; 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广延性或伸张性。 • 3、时间和空间有三个特点:客观性、无 限性、相对性。其中时间和空间既有绝 对性,又有相对性,既有无限性,又有 有限性,这是时空观上的辩证法。
本章主要要点
• • • • (一)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1、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2、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3、时空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
(二)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
• • • • 1、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2、意识的本质 3、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 4、意识与人工智能
• •
• •
• •

(三)、意识的作用 意识的作用表现为人类所特有的能动地认识世 界,又通过实践能动地改造世界的能力,亦即人的 主观能动性。 1、能动地认识世界 意识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是一个积极能动的过 程。人的意识按照一定的目的性和选择性,在实践 的基础上,对大量感性材料进行分析综合、抽象判 断,从认识事物的表面现象进而揭示了事物的内在 本质和规律,预见事物的发展趋势。 2、能动地改造世界 人的意识在能动地认识世界的基础上,按照客 观实际和客观规律,指出一定的目的、计划、办法 等,指导人们进行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
• • • • •
3、物质运动形式之间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4、运动和相对关系 物质世界处在永恒的运动变化中,运动是物质 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物质运动有一种特殊状态,就是静止。静止主 要是指:事物的空间位置相对不变;事物处于量变 阶段,保持质的稳定性,呈现出相对静止的状态。 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而运动则 是绝对的和无条件的。静止是一种特殊的运动状态。 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是统一的,是相互区别又 相互联系的。
• (三)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 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在一定的时间和 空间有规律地运动着。这一原理要求我们 想问题,办事情,都必须要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统一。
• 二、运动观 • 1、基本含义: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是 物质的存在方式,是指宇宙中发生的一切 变化和过程。运动具有普遍性、客观性、 绝对性、规律性。 • 2、物质运动的基本形式 • 物质运动可分为五种基本形式,即机 械运动、物理运动、化学运动、生物运动 和社会运动。每一种基本运动形式又可划 分为许多具体的运动形式。随着实践与科 学的发展,人们将发现更多的新的物质运 动形式。
• (二)意识的本质 • 1.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 人脑的高级神经活动是意识产生的生理基础, 没有人脑,就不可能有意识现象。 • 2.意识是人脑对物质世界的主观反映。 • 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意识是 主客观的统一。正确的意识是对客观世界正确 的反映;错误的意识是对物质世界歪曲的反映。 由此可见,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根源于物质。 唯心主义认为意识第一性,宣扬意识不依赖人 脑和物质世界,是极其错误的。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原理,是从总体上把握物 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意识对物质的能动反作 用的辩证统一关系。意识对物质的能动反作用, 包括能动地反映世界和能动地指导实践改造世 界两个方面。 • 学习本章,不仅要很好地理解和掌握以上 基本原理,而且还要注意运用主观能动性和客 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原理、物质和意识的关系 原理、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关系原理以及世 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等,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 四、意识理论 • (一)意识的起源 • 1.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即意识 是物质自身内在矛盾发展的产物。这一过程经 历了三个决定性环节,从无机物质的反应特性 →低等生物刺激感应性→高等动物感觉、心理 →人类意识的产生。 • 2.意识是社会的产物,即是社会生产劳动 的产物。劳动使产生意识有了必要,劳动使猿 脑变成人脑,为意识产生奠定了生理基础,劳 动产生了语言,劳动和语言一起推动着人类意 识产生。可见,物质是本原,意识是派生的, 世界统一于物质。
(三)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 1、世界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 • 2、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本章内容概要
• 一、物质观 • (一)马克思主义之前的物质观 • “原初物质”构成说。如中国古代五行 学说。如下图。
中国古代 五行学说
• 本章图例
时间 空间
物质
运动
意识Leabharlann • (二)列宁的物质定义及其理论意义 • (重点)
• 五、正确认识和处理的两对关系 • (一)物质与意识之间的关系 • 世界统一于物质,意识是物质的产物,物 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 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意识的反作用要受 物质决定作用的制约。 • 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是第一位的,意识 对物质的能动作用则是第二位的。两种作用不 是平行的。同样客观规律是第一位的,主观能 动性则是第二位的。客观规律制约着主观能动 性,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 前提,脱离或违背了客观规律的主观能动性, 只会导致实践中的失败。 •
•哲 学 •第二讲 物质与意识
二、物质和意识
• 【要求】 • 了解物质、意识、运动、时间、空间等 基本概念 • 理解物质与运动的关系、运动与静止的 关系、物质与意识的关系 • 掌握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坚持一切 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本章的中心任务是全面阐述马克思主 义哲学的唯物论原理,着重阐明物质第 一性、意识第二性、世界统一于物质的 原理。世界的物质性原理是从物质观、 运动观、时空观等方面展开的;意识的 起源、本质和作用是侧重揭示意识的第 二性和派生性,阐明意识的物质根源性 和对物质的依赖性。

意识的能动作用有两种不同的性质: 正确的思想意识能够指导人们采取正确 的行动,促进事物的良性发展;相反, 错误的思想意识会引导人们采取错误的 行动,对事物发展产生阻碍甚至破坏作 用
• (四)意识与人工智能 • 要理解人工智能的本质是对人类思维的 模拟。 • 人工智能在总体上不能超过人类的意识 水平,人的意识不会完全被人工智能所 控制,人脑思维的发展高度决定着人工 智能发展的水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