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电动车发展现状一、产能分析电动车是目前世界上唯一能达到零排放的机动车。
由于环保的要求,加之新材料和新技术的发展,电动车进入了发展高-潮。
电动汽车作为绿色交通工具,将在21世纪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的变化。
顺应当前国际科技发展的大趋势,将电动汽车作为中国进入21世纪汽车工业的切人点,不仅是实现中国汽车工业技术跨越式发展的战略抉择,同时也是实现中国汽车工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选择。
目前我国电动车研究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完成了概念车车身设计构想书及界面设计,电池方面正在组织开发镍氢电池、锂离子电池、锌空气电池、燃料电池,有望取得突破。
电动汽车的标准体系已经编制完成,同时建立了有关电动汽车的数据库。
电动汽车项目的国际合作正在按计划进行。
二、市场需求状况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一股电动汽车热,世界各汽车工业强国从资金和政策上积极支持电动汽车的研制工作。
国际国内市场需求巨大。
就国内而言,未来潜在的市场很诱人。
2017年北京奥运会组委会已宣布,将投入20亿元左右确保奥运会期间接送运动员所使用的汽车,奥运场地使用的特种车辆和部分公交车辆采用电动汽车,使北京成为中国使用电动汽车的示范城市。
杭州已决定投入一些电动公交车试运行;2017年的上海世博会同样会有上千辆电动汽车投入运行。
三、主要产品分析目前电动汽车分为三种: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电动汽车。
纯电动汽车(ev)正向小型化和专用化方向发展,燃料电池电动汽车(fcev)成为跨国汽车集团联合攻关相互竞争的焦点。
从经济角度看,混合动力电动汽车为当前市场推崇的原因有:(1)在石油资源没有枯竭以前,汽车发展仍将主要以燃油汽车为主,但其总量不会增加,汽车保有量的增加将主要依赖于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是未来10年汽车的发展的主要方向。
据比较乐观的估计,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将在2017年实现商品化。
(2)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可以实现单用发动机难以达到的下一代超低油耗汽车的目标。
(3)混合动力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成熟、成为主流方向的技术方案将在未来10年内形成,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将在2017年实现商品化。
电动汽车的成本构成及影响电动汽车推广因素的分析电动汽车目前成本仍高居不下,究其原因是:电动汽车目前尚处于研发阶段,样车和试运行阶段,根本无批量可言,这是与流水线生产燃油汽车所不能比拟的。
同时目前各式电动汽车能示范运行的,都是在原燃油汽车的底盘、车厢之基础上改装而成的,即将发动机、油箱等系统全数拆下,然后装上电动机,电池等相关配套设备就形成电动汽车,而混合动力是在原然油系统基础上加装一套电池、电气驱动系统,形成了油、电混合驱动系统。
那么,电动汽车成本主要就在电池、充电机、驱动电机、控制器和电源转换设备等产品组成,约占到整车造价成本50—60%。
以纯电动汽车为例,电池有采用铅酸电池、镍氢电池、锂电池,电源有的采用直流电源、驱动直流电机,有的将车载直流电源经逆变器转换成交流电三相380v,供给三相异步电机,采用变频设备来调速。
电池品种不同和储电量不同,其总体造价差异很大,另外电动汽车之储电量加大多少,使成本成倍增长,如锂电池装备轿车,如续行里程300km,电池成本约4万元以上,500km以上续行里程,电池成本为8万元以上,这种研发思路是白天行驶晚上充电,为了使续行里程不亚于燃油汽车,就构成了电池成本的居高不下。
电动汽车驱动电机不同,其成本也差异甚大,若采用直流有刷电机,车载电源可直接供给电机,使用这种电机采用晶闸管式控制器斩波方式调速。
目前电动汽车用直流有刷电机已经能满足电动汽车使用要求,但由于产量有限成本很高,品种规格不多,选择余地较小,晶闸管控制器原采用外国公司如意大利和美国产品,现在可以国产化,成本较高,同时关键元器件均采用外国公司生产和控制。
若用直流无刷电机,其必须与控制器一体制成,成本更高。
以调电源脉冲宽度来调电机转速,优点是体积小,重量轻。
电机能国产化,控制器的关键元器件均由国外公司生产,成本降下来可能性不大,且目前这种电机与电动汽车一样属研发阶段,形不成批量,成本高就在情理之中。
若用交流异步电机作为电动汽车驱动电机,其优点:体积小、重量轻,国产质量不差,由于车载电源系直流电,需将电源经逆变器转换成交流电,汽车电机电压380v左右,功率在几十kw不等,其逆变器功率不小,成本也不会低到哪里去,交流电机调速由变频方式调速,交流异步电机采用变频变压控制(vvvf)和磁场定向控制(foc)也称矩量控制或解耦控制、变极控制。
变频控制器国产、进口都有,但关键元器件均为进口,因此,要降低成本也不太可能。
至于正在研发中的磁阻电机,也要由电子控制器来控制调速,其成本情况与上述相同。
开关磁阻电机采用模糊滑模控制(fsmc)方法来控制电机和调速,它若没有这种电子控制设备,电机就不能工作。
《世界电动车发展现状》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电动机的转速越高则电枢绕且切割磁场越快,产生的反电势越高。
反而限制了电流,使转矩降低,低转速下却可输出较大转矩。
因此在阻力较大的路面或走上坡路时,由于转矩较大,所以要消耗较大的电流,换句话说,电动机在低速运动,电动车在慢速行驶时,电流输出并不小,只是电压降低了。
电动机要调速度,就得通过改变电压来实现,这是电动机调速的理论基础。
而将车载电源之电压降低至电机调速之低电压,将有限的电源消耗在频繁的调速中,是一种浪费。
电机最高效率在额定转速那里,往下调速就效率低,转速越低效率越低。
而为了提高车载电源的利用率,应该希望电机的效率越高越好。
电动汽车驱动电机,要求启动、爬坡时高转矩,高速行驶时要求低转矩,要求变速范围大。
直流有刷电机、直流永磁无刷电机、交流异步电机、磁阻电机是目前电动汽车驱动电机的主流技术和首选机型,它们有一个不可避开的设备,电子控制设备和微机控制技术,这个构成了电动汽车成本的主要部份之一和技术障碍,目前核心技术掌握在外国人手中。
全球电动车发展现状分析2017-05-16 13:24 | #2楼在当前全球汽车工业面临金融危机和能源环境问题的巨大挑战的情况下,发展电动汽车,实现汽车能源动力系统的电气化,推动传统汽车产业的战略转型,在国际上已经形成了广泛共识。
根据各大汽车公司发布的产品上市计划,预计2012年前后将迎来国际电动汽车产业化发展的一次高-潮。
电动汽车一旦取得市场突破,必将对国际汽车产业格局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因此,顺应国际汽车工业发展潮流,把握交通能源动力系统转型的战略机遇,坚持自主创新,动员各方面的力量,加快推动电动汽车产业发展,对抢占未来汽车产业竞争制高点、实现我国汽车工业由大变强和自主发展至关重要,也十分紧迫。
电动汽车的组成包括:电力驱动及控制系统、驱动力传动等机械系统、完成既定任务的工作装置等。
电力驱动及控制系统是电动汽车的核心,也是区别于内燃机汽车的最大不同点。
电力驱动及控制系统由驱动电动机、电源和电动机的调速控制装置等组成。
电动汽车时速快慢和启动速度取决于驱动电机的功率和性能,其续行里程之长短取决于车载动力电池容量之大小,车载动力电池之重量取决于选用何种动力电池如铅酸、锌碳、锂电池等,其体积,比重、比功率、比能量、循环寿命都各异。
这取决于制造商对整车档次的定位和用途以及市场界定、市场细分。
电动汽车的驱动电机目前有直流有刷、无刷、有永磁、电磁之分,再有交流步进电机等,它们的选用也与整车配置、用途、档次有关。
另外驱动电机之调速控制也分有级调速和无级调速,有采用电子调速控制器和不用调速控制器之分。
电动机有轮毂电机、内转子电机、有单电机驱动、多电机驱动和组合电机驱动等。
电机及调速控制器的选用和配制对整车档次和价位也有影响。
将来符合国际和符合市场需求的纯电动汽车必定遵守以下几项:1.电动车辆研发制造运营必须符合国家各项相关法规。
整车、零部件性能必须满足国家技术标准和各项具体要求。
2.电动车辆是以电为能源,由电动机驱动行驶的,不再产生新的污染,不再产生易燃、易爆之隐患。
3.电动车辆储能用的电池必须是无污染、环保型的。
且具有耐久的寿命,具备超快充电(2-3C以上电流)的功能。
车辆根据用途确定一次充电之续行里程,以此装置够用电量的电池组,充分利用公用充电站超快充电以延长续行里程。
4.电动机组应有高效率的能量转换。
刹车、减速之能量的直接利用和回收,力求车辆之综合能源利用的高效率。
5.根据车辆用途和行驶场合设定最高车速,且不得超过交通法规的限定值,以合理选择电动机的功率和配置电池组容量。
6.车辆驾驶操作,控制简单有效、工作可靠,确保行车安全。
7.机械、电气装置耐用少维修。
车辆运营之费用低廉。
8.以目标市场需求为依据,提供实用、合适车型满足之,力求做到技术、经济、实用、功能诸方面的综合统一。
将来产业化、商业化为用户所欢迎的电动汽车,必定符合以下几点特征:准确的定位、恰当的用途、宜驶的区域、最佳的效能。
合适的车型、经济的配置。
可靠的性能、便当的操控。
环保的电池、耐久的寿命、够用的电量、超快的充电、完善的网络、到位的服务。
低廉的费用、最少的维修。
世界汽车产业进入全面交通能源转型期,国际电动汽车发展开始加速。
全球汽车工业为破解能源、环境制约,实现可持续发展,长期以来一直在积极探索和努力推动交通能源动力系统转型。
特别是08年以来,面对金融危机、国际油价高位震荡和日益严峻的节能减排压力,世界汽车产业进入全面交通能源转型时期,发展电动汽车成为国际取得高度共识的实现交通能源转型的技术路线,世界电动汽车产业进入了加速发展的新阶段。
一是各国政府相继发布电动汽车发展战略和国家计划,进一步为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美国奥巴马政府实施绿色新政,把电动汽车作为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计划到2017年普及100万辆插电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PHEV)。
日本把发展电动汽车作为“低碳革命”的核心内容,并计划到2020年普及包括电动汽车在内的“下一代汽车”达到1350万辆,为完成这一目标,日本到2020年计划开发出至少17款纯电动汽车、38款混合动力车。
德国政府在08年11月提出未来10年普及100万辆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并宣称该计划的实施,标志德国将进入电动汽车时代。
国家战略的发布实施,对产业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导向作用,必将进一步加快国际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的进程。
二是动力电池得到高度重视,研发投入急剧增加,电动汽车技术瓶颈突破的预期大大增强。
美国总统奥巴马09年8月宣布安排24亿美元支持PHEV的研发与产业化,其中20亿美元用来支持先进动力电池的研发和产业化。
日本政府提出“谁控制了电池,谁就控制了电动汽车”,并组织实施国家专项计划,在2011年以前将投入400多亿日元用于先进动力电池技术研究,2017年左右新型锂电池将规模应用于下一代电动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