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法治化

中国法治化

法制、法治和 人治的概念
法制,完整的法律规范体系,健全的法律运作机制 以及相关的保障制度。
法治,法律成为社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 管理人们日常生活的作用,而且人们自愿接受法律 约束的社会状态。
人治状态下,治国的主体是个别的人,法律要受最 高掌权者的控制。
人治的成功是指君明臣贤民顺的社会治理状态;法治强调治国的主 体是法律,任何人都在法律之下,应当遵守法律。 不过,无论人治还是 法治,都不可能脱离人。在法治的状态下,也并非排斥人的作用,要充 分尊重人的作用。
公民法律意识淡薄,严重阻碍着法治化的进 程。
法律、法规仍不健全,且缺少一整套完备的 法律运作机制 。
法治理论研究与实践相隔距离 。
解决中国法治化困难的对策
加强党和政府自身的建设,改变与法治不适应的领 导方式和习惯,创造出适应并能促进法治化的政治 领导层 。
发掘本土法律文化资源,展开法律文化宣传、教育 工作,完善社会公众的法律意识 。
建立完善的法律体系,健全各项法律制度,为法治 化提供必要的基础 。
法学理论界要把握法治的真谛,积极参与法治建设, 在实践中开拓法治化理论的新境界 。
加快发展法学教育,更新法学教育理念,培养高素 质法律理论与实践人才 。
近期热点
宪法修正案 收容制度的废止 责任官员引咎辞职 新婚姻登记管理条例
责任官员引咎辞职
4.14:中石油马富才因井喷引咎辞职 4.15:密云县长因踩踏事故辞职 4.17:中百特大火灾:市长辞职 4.29:浙江海宁市长因“2-15”特大火灾引咎
辞职 4.30:四川惩处沱江污染责任人 川化总裁辞
职 安徽阜阳劣质奶粉
新婚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登记管理条理
结婚离婚无需单位证明 。 不再强制婚检,责任自负 。 集中婚姻登记规范管理 。
宪法修正案的意义
“三个代表”成为国家指导思想。“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 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引下”
私有财产保护力度加大。“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非公经济地位获得提高。 “国家保护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
非公有制经济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国家鼓励、支持和引导 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并对非公有制经济依法实行监督和管 理。” 首次将人权的概念引入宪法 。“尊重和保护人权” 人民民主专政的内涵扩大。 “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政治文明”首次被建议入宪。“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 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国家主席职权有所扩大。“进行国事活动” 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成为国家目标。“国家建立健全同经 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
法治的作用
法治能保证党的领导,促成党领导实施的民 主政治,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
法治能充分发展人的自由,还能保证社会道 德的长存与发展 。
法治是发展经济,富强国家的内在需要 。
中国法治化的困难
城乡经济差距大,西部经济相对落后,使得 某些群体、地区法治化的进程缓慢,影响了 全国的法治化进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