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7年中考政治时政专题复习:青少年健康成长篇

2017年中考政治时政专题复习:青少年健康成长篇

青少年健康成长篇热点1校园欺凌与校园暴力材料一:致命的欺凌青海15岁少年不堪同班同学的欺负选择喝农药自杀;因为没洗脸,在河南武僧团培训基地读书的13岁男孩小龙被寝室长用开水撒在脸上,导致严重烧伤;山西运城15岁男孩张超凡被同学殴打四小时丧命……校园欺凌事件愈演愈烈,亟待管理。

材料二:2016年11月23日,北京一中学初三女生小丽(化名)拍照时拍到了该校高一女生若若(化名)的身影,在删除照片并道歉之后,小丽被若若纠集来的30多人轮番扇耳光。

12月22日,海淀法院对此次打人事件公开宣判,打人者刘某、邬某、贾某3人,因犯寻衅滋事罪被分别判处有期徒刑8个月、6个月及7个月。

材料三:多部门联合发文防治校园欺凌和暴力2016年11月11日,多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导意见》,要求加强教育预防、依法惩戒和综合治理,切实防治学生欺凌和暴力事件的发生。

1.《关于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导意见》的印发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什么保护?除此之外,未成年人还享有哪些特殊的保护?(1)社会保护。

(2)家庭保护、学校保护、司法保护。

2.校园暴力(欺凌)行为侵害了受害人的哪些权利?并列举出我国保护未成年人的相关法律。

(1)生命健康权和人格尊严权。

(2)《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3.除校园暴力外,校园内及校园周边还存在哪些安全隐患?(1)教师:部分老师教育方法简单粗暴,存在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

(2)校内设施:校园公共设施存在安全隐患,如:危房、漏电、楼梯狭窄且照明不好等。

(3)校园周边:校园附近游戏厅、网吧、营业性舞厅非法接纳未成年人;校园周边餐馆、流动商贩食品卫生无保障等。

4.如何看待我国的校园暴力(欺凌)事件?(1)校园暴力(欺凌),既是法治问题,也是教育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

(2)我国校园暴力(欺凌)的问题,是只关注知识教育,忽视学生除知识之外的生命教育、心理教育、法制和规则教育所产生的恶果。

校园暴力(欺凌)背后不仅有教育机制的缺失,也有立法、惩戒机制的缺失,具有严重社会隐患,要坚决杜绝此类现象的再度发生。

5.我们应怎样避免校园暴力(欺凌)的侵害?(1)平时应注意自己的言行,不要让自己成为校园暴力(欺凌)的侵害目标。

(2)提高自我保护意识,锻炼身体,学习防身术。

(3)谨慎交友,做事理智、不冲动。

(4)遇到校园暴力(欺凌)及时向老师、家长反映或报警。

(5)尽量和好朋友同行,不单独行动等。

6.请你写几条有关“拒绝校园暴力(欺凌)”的标语。

①拒绝校园暴力,你我共同践行;②建设和谐校园,拒绝校园欺凌;③珍爱生命,拒绝暴力;④同学相处是缘分,礼让三分解矛盾。

【原创新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贵州毕节纳雍县八年级学生郑雄,在考试后回宿舍的路上被多名同学强行拉出学校,遭围殴后死亡。

在此之前,江西永新县9名女生围殴另一女生;四川资阳乐至3名未成年少女对一女孩施暴;福建福州永泰一名初三男生遭围殴……材料二:针对“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以后,你会怎么办?”这一问题,小敏说:“我会到派出所报案”。

小莉说:“我会向律师求助”。

小琴说:“我会到法院状告侵犯我权益的人”。

小飞说:“我会忍气吞声,自认倒霉”。

(1)在校园暴力事件中,你认为未成年人容易受到侵害的原因主要有哪些?答:①由于未成年人年幼,身心发育都不够成熟,生活经验不足,缺乏自我保护能力,其权利容易受到侵害;②部分未成年人的法律意识淡薄,不懂得依法维权;③学校及其相关部门的监管不力,执法不严等。

(2)请你对材料二中四位同学的说法进行具体分析。

答:①前三位同学的做法都是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表现,能够最大限度地维权;②小飞的做法不仅不能有效地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而且还会助长不法侵害者的嚣张气焰,使自己和他人蒙受更大的损失。

(3)校园暴力事件的频发,对我们青少年有哪些警示?答:①要宽容他人的无心之过,不能得理不饶人,更不可冤冤相报;②要学会调控不良情绪,避免因一时冲动而做出一些令自己后悔甚至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事;③要加强品德修养,增强法律意识,做到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④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善于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4)结合上述材料,请你就如何实施有效的自我保护,向同学们提两条建议。

答:①保持高度的警惕,这是避免受侵害的前提;②面对不法侵害,要保持冷静,机智应对,以保护生命为第一原则;③有能力将其制服时,要勇敢地与其搏斗;没有能力将其制服时,应及时巧妙脱身;④避免无谓地激怒对方,暂时妥协,记住犯罪分子的特征,事后报警等。

热点2中小学生安全问题材料一: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2017年3月27日是第22个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

近年来中小学生缺乏安全保护意识所引发的伤害呈上升趋势,成为造成中小学生非正常死亡的主要原因。

来自权威部门的资料显示,我国目前每年有50余万人次学生遭受意外伤害,意外伤害已成为威胁学生安全的头号杀手。

1.生活中最容易出现的校园安全问题有哪些?(1)学生上学、放学时的交通安全问题。

(2)下课、集合时楼梯拥挤问题。

(3)体育运动中的意外伤害。

(4)校园食品安全问题。

(5)学生的心理不健康引发的自杀行为或校园暴力(欺凌)。

(6)校园周边的黑网吧、电子游戏厅及黄赌毒对学生的危害等。

2.党和国家为什么高度重视中小学生安全教育?(为什么要关心校园安全问题?)(1)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青少年能否健康成长关系着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

(2)未成年人的生理和心理还不成熟,人身安全极易受到侵害。

(3)现实生活中还存在着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因素。

(4)生命健康权是公民最根本的人身权利。

生命一旦丧失,任何权利都失去了意义。

3.开展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活动有什么重要意义?(1)有利于增强师生的安全意识。

(2)有利于青少年掌握自我保护技能,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3)有利于青少年珍爱生命,健康成长。

(4)有利于构建平安校园。

4.为保障中小学生的安全,我们应该采取哪些措施?(1)国家(社会):①加强校园安全方面的立法和执法,使校园安全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②严厉打击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违法犯罪行为;③创造条件确保校园安全,如:确保学校设施质量,整顿校园周边不安全隐患。

(2)学校:①定期对校园设施进行检查;②注重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③制定完善的安全保卫制度;④加强学校食堂食品安全和卫生管理;⑤开展集体活动时明确组织者责任,落实安全保障措施。

(3)家庭:父母或监护人要切实履行家庭保护的职责,用健康的思想、品德和适当的方法教育、引导未成年人,加强对未成年人安全意识的教育。

(4)未成年人:①自觉接受学校的安全教育,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②认真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不拥挤打闹;③发现危害校园安全的因素,要及时向学校领导或老师反映;④掌握必备的求生知识与技能,树立自我保护意识。

材料二:《中小学(幼儿园)安全工作专项督导暂行办法》2016年11月30日,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公布《中小学(幼儿园)安全工作专项督导暂行办法》。

指出,将重点督查治理检查教育等相关职能部门、中小学对防溺水、交通事故、校园欺凌和暴力行为、涉校涉生违法犯罪和心理、行为咨询与矫治等重点问题的预防与应对情况。

1.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印发《中小学(幼儿园)安全工作专项督导暂行办法》体现了依法治国中的有法可依要求。

2.一系列未成年人安全事故的发生,给我们敲响了哪些警钟?(1)社会生活中威胁未成年人生命安全的现象时有发生,应加强对未成年人的安全教育。

(2)加强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

(3)我们要齐心协力,整合各方力量,维护未成年人的生命安全及其他合法权益。

3.你认为在学校安全专项督导工作中应注意哪些问题?(1)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学生、学校和社会的校园安全意识。

(2)坚持依法治教、依法治校,安全责任落实到位,加强中小学安全管理。

(3)校园安全重在预防,学校要采取各种措施增强学生的风险防控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4)安全专项督导要注重实效、公开透明,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4.国务院印发《中小学(幼儿园)安全工作专项督导暂行办法》说明了什么?(1)我国对未成年人的生命健康权给予特殊保护。

(2)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

(3)国家一直高度重视“校园安全”问题。

(4)一些中小学安全工作还不到位,风险防控意识不强,还存在一些安全隐患。

中小学安全管理有待进一步加强。

5.国务院印发《中小学(幼儿园)安全工作专项督导暂行办法》有哪些重要意义?(1)有利于进一步加强校园安全管理工作,保护未成年学生的生命健康权和财产所有权等合法权益。

(2)有利于维护未成年学生的受教育权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正常开展,维护教育改革发展稳定大局。

(3)有利于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治教,提升政府做好中小学安全防控工作的水平。

(4)有利于督促政府依法行政,促进政府工作公开透明,提升政府执政公信力。

6.我们应该如何减少未成年人安全事故的发生?(1)国家:加强立法和执法力度,严厉打击伤害未成年人的违法犯罪行为;对安全设施进行定期检查、监督,并加大对安全设施的投入。

(2)社会、学校、家庭:各尽其职,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教育和引导,以保障未成年人的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

(3)未成年人: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7.在生活中,当自己意外落水或发现有人溺水时,我们应该如何做?(1)自己落水:应保持镇静,千万不要手脚乱蹬、拼命挣扎,应立即屏住呼吸,放松肢体,等待浮出水面;当感觉开始上浮时,应尽可能保持仰位,尽量用嘴巴吸气,用鼻孔呼气。

(2)他人溺水:不要贸然下水救人,应通过喊人、借助工具等方法给以救助。

【原创新题】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印发《中小学(幼儿园)安全工作专项督导暂行办法》。

《办法》指出,将重点督查治理检查教育等相关职能部门、中小学对防溺水、交通事故、校园欺凌和暴力行为、涉校涉生违法犯罪和心理、行为咨询与矫治等重点问题的预防与应对情况。

这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C)A.家庭保护B.学校保护C.社会保护D.司法保护热点3少年儿童触网问题材料一:儿童热衷网络社交“00后”一代,被称为“数字时代的原住民”,他们一出生就被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微博、微信等构建的新媒体环境所包围。

他们玩手机游戏比大人更熟练,对社交媒体信手拈来,遇到问题更喜欢上网找答案。

与之相对的是,他们又缺乏足够的能力驾驭移动互联网对生活和学习带来的影响。

材料二:少年儿童触网时间越来越早引发国际社会高度重视当下,少年儿童触网呈现低龄化趋势。

越来越多的孩子玩起了QQ、微信、微博等社交工具,一些低龄儿童甚至会熟练地利用网路社交工具收发信息、晒照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