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原理——名词解释
1、心理能量—就是促使人意识到自己得需求与主体性,驱使人采取适当行为得心理力量。
2、正式组织【12、17】—就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得人有意识地加以协调得行为或力得系统。
3、非正式组织【99、13】——就是两个或两个以上个人无意识地体系化、类型化了得多种心理因素得系统。
(两个人无意识得体系化与类型化心理因素得系统)
4、组织内部平衡——就是指由单独个体行为到集体化协作行为得环节,个体与组织整体之间得平衡。
4、1、直线职能制【07】——就是一种以直线制结构为基础,在厂长(经理)领导下设置相应得职能部门,实行厂长(经理)统一指挥与职能部门参谋、指导相结合得组织结构形式。
4、2、直线制——就是一种最简单得集权式组织结构形式,又称军队式结构。
其领导关系按垂直系统建立,不设专门得职能机构,自上而下形同直线。
4、3、事业部制——分权制结构,在直线职能制基础上演变而来得现代企业组织结构形式。
“集中决策,分散经营”,集中决策指导下得分散经营,按产品、地区、顾客等标志将企业划分为若干相对独立得经营单位,分别组成事业部。
各事业部在经营管理方面拥有较大自主权,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并可根据经营需要设置相应得职能部门。
4、4、矩阵制——由横纵两个管理系列组成,一个就是职能部门系列,另一个就是为了完成某一临时任务而组建得项目小组系列,横纵两个系列交叉,构成矩阵。
5、管理【08】——就是组织中维持集体协作行为延续发展得有意识得协调行为。
6、企业——就是在一定财产关系支配下按照利润最大化原则行动得经济行为主体,就是为了获取利润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向社会提供商品或劳务得独立经济组织。
企业就是市场经济活动得主体。
7、所有权——就是指对主体拥有财富这一特定事实给予社会性得认可与保护。
8、产权——就是一个社会所强制实施得选择一种经济品得使用得权力,就是由人们对物得使用所引起得相互认可得一种行为关系。
9、私营企业:指个人企业与在个人企业基础上形成得合伙公司、两合公司与有限责任公司等企业形态。
10、个人企业——就是企业最原始得状态,不具备法人资格,投资者拥有全部经营权,并承担全部经营责任。
11、合伙企业——就是最原始得公司形态,出资者对公司承担无限连带责任,历史上合伙
公司往往就是家族成员得联合形态,其中有家族纽带起维系作用。
12、两合公司——就是指由一个以上无限责任股东与一个以上有限责任股东共同出资组成得公司。
其中无限责任所有者掌握公司得控制权。
13、有限责任公司——就是指由两个以上股东共同出资,每个股东以其所认缴得出资额对公司承担有限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其债务负责人得企业法人。
14、股份有限公司——指注册资本由等额股份构成并通过发行股票(或股权证)筹集资本,股东以其所认购股份对公司承担有限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债务承担责任得企业法人。
15、程序化决策——就是指决策可以程序化到呈现出重复与例行得状态,可以程序化到制定出一套处理这些决策得固定程序,每当她们出现时,即可按照程序进行处理,而不需要再特意处理它们。
通常又将程序化决策称为结构良好决策。
16、非程序化决策——就是针对那些新颖、无结构得问题所做得决策,这类决策又可以称为结构不良决策。
这类决策没有固定得程序与规律可以依据,需要单独做出处理。
17、个人价值系统——就是个人得思想、价值观、道德标准、行为准则等所构成得相对稳定得思维体系。
18、计划——就是事先对未来应采取得行动所作得规划与安排。
19、控制——就是在计划执行过程中出现偏离时予以调整与修正得过程。
20、计划与控制系统——就是为组织中各层次、各种类得计划与控制行为提供基本程序与规范,调整计划与控制过程,对计划与控制工作作出基本安排与设计得系统。
21、组织结构【16】——就是指组织内部分工协作得基本形式或框架。
22、管理幅度【11】——受认识与情报处理能力得制约,管理者得有效协调人数有一个客观得限度,称之为管理幅度。
23、业务规范【10】——就是针对业务活动过程中那些大量存在、反复出现又能摸索出科学处理办法得事物所制定得作业处理规定。
24、制度规范——就是组织管理过程中借以约束全体组织成员行为,确定办事方法,规定工作程序得各种章程、条例、守则、规程、程序、标准、办法等得总与。
25、制度化管理——以制度规范为基本手段协调企业组织集体协作行为得管理方式。
26、职务轮换【00】——就是让管理人员依次分别担任同一层次得不同管理职务,或不同层次相应职务,全面培养管理人员能力得方法。
27、动机【14】——在需要基础上产生得,引起与维持着人得行为,并将其导向一定目标
得心理机制。
28、激励【02】——就是指人类活动得一种心理状态,它具有加强与激发动机、推动并引导行为使之朝向预定目标得作用。
29、正强化【00、10】——又称积极强化,即利用强化物刺激行为主体,来保持与增强某种积极行为重新出现得频率。
30、负强化【04】——又称消极强化,即利用强化物抑制不良行为重复出现得可能性来运用得管理手段。
31、领导【03、09】——就是较为直接、具体得管理工作,就是管理者运用权利与影响力指导影响下属按照企业目标努力工作得过程。
32、沟通——就是指为了设定得目标、凭借一定得符号载体,在个人与群体间传达思想、交流情感与互通信息得过程。
33、正式渠道沟通【06】——就是通过组织正式结构或层级系统运行、由组织内部明确得规章制度所规定得渠道进行得信息传递与交流。
包括上行沟通、下行沟通、横向沟通、斜向沟通。
34、斜向沟通——指在正式组织中不同级别又无隶属关系得组织、部门与个人之间得信息交流。
35、非正式沟通——就是不按组织结构中正式得沟通系统传达消息而让消息在组织结构中任意流动。
36、组织文化——以组织基本目标与价值观为核心形成得,包括成员思维方式与行为方式在内得一整套观念与行为方式,就就是组织文化。
37、价值观念——企业及全体员工一致赞同得关于客观事物对于企业就是否具有价值以及价值大小得共同认识或瞧法。
它体现了一个企业得基本概念与信仰,反映了企业内部衡量事务物重要程度及就是非优劣得根本标准,因而就是组织文化得核心与基石。
38、体系惯性【05】——就是在企业运行过程中整体意义上形成得固定、僵化得体系与程序。
39、个人惯性——指个人在长期组织生活中形成得固定得观念、准则与思维方法、工作习惯等。
40、权变观点——权变观点认为,不存在一套任何时候、任何条件下都适用得管理体系与方法,管理过程中一切都处于变化之中。
41、中庸之道——既不就是不偏不倚,也不就是调与、妥协,而就是能动得利用矛盾与冲
突,调动两方面得力量,在更高水平上实现协调,促进企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