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情告白作文_优秀作文真情告白作文413522湖南安化梅城镇中学李瑞飘你知道吗?我们喜欢你已经很久很久了,可是直到今天,我们才决定向你告白。
3年前,我们初次见面,并不是一见钟情,你黑色短发黑边眼镜,我觉得你一定会是个很严厉的人,事实上也确实是如此。
军训第一天晚上,你给我们介绍了精英的摇篮——西点军校,并且宣布了许多的班规。
那时,我们欲哭无泪,心里都在疑惑:3年,该怎么过?慢慢地,我们发现你其实挺好相处的。
上语文课时,你常常讲着讲着就“跑了题”。
还记得讲《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时候,你说你喜欢吃覆盆子,甜甜的,酸酸的。
那时候,你可爱得像个孩子,眼睛里洋溢着孩童般顽皮的笑意。
运动会时,班里的选手们在运动场上拼搏,你站在场外时而激情呐喊着,时而蹦跳欢呼着;长跑的时候,你也陪着一圈又一圈气喘吁吁地跑,手臂用力地挥着,仿佛是要给予运动员充足的奔向终点的力量。
那时候,你一点都不像个老师,倒好像是我们中的一员,充满着对班级无限热爱的一员。
有一次,我们不记得犯了什么错,被罚站了两节课。
我们像木头人一样傻站着,你呢,站在讲台上,也一动不动,表情冷冷的,似乎也在惩罚自己。
当时,我们心里很委屈,甚至在心里悄悄地埋怨。
那时候,你像个严厉的家长,惩罚着犯了错的孩子,而我们却并不懂你的苦心,其实你和我们一样,也那样站着。
我们骄傲了1年。
初二,在连续两次成绩下降时,你给我们分析原因,我们都坐得端端正正的,不敢发出一点声音,因为你的表情很严肃,因为我们懂得了你的难过,因为我们懂得了自责。
你无言地拿起粉笔,默默地看着手中的成绩表,顿了一下,尔后重重地落笔,写下了那代表着我们的耻辱的数字,那是久久抹不去的印记啊。
那时候,你是个特别尽责的老师,而我们呢却是一群不争气的学生。
现在,楼下的桂树又长高了,换上了新装,一如不断成长的我们。
3年,也就要悄悄逝去了。
初三了,我们要面对的事很多,如实验操作、体育测验等。
特别是体育测验,你为我们寻访秘籍,亲自体验,还手把手地教我们。
每一天,有我们的地方绝对有你的身影,不知道你是我们的影子呢,还是我们是你的影子。
你曾为我们不注意安全而大为光火,也为我们的点滴进步而雀跃不已。
那时候,你就像父母,我们呢,则是在你关爱中成长的孩子。
昨天,是中考誓师大会,当我们高举右手以青春的名义宣誓时,我们都想到了你,我们都不想让你失望,真的。
结束时,礼堂里响起了忧伤的旋律,我们不敢多想……曾记得,那时候,天空总是很蓝,我们总是埋怨时间过得很慢,双休日总是姗姗来迟却去得太过匆匆。
可现在,我们总觉得3年太短,怎么一不留神一个星期就这样悄悄地溜走了?有时,我还真的怀疑那个负责换倒计时牌的同学,该不会是连他自己也弄错了,所以一下就让一大把的日子无缘无故地消失了吧。
满墙的奖状令我们这个普通的教室熠熠生辉,那么多美好的记忆涌上心头,我们都不禁潸然泪下……此刻,我们最想告诉你,我们真的爱你,你听到我们的心声了吗?(指导老师曹元香)田间春光作文500字225001江苏扬州树人学校顾心瑜这是一种怎样的感觉?在城郊的田地里漫步,被洋洋洒洒的金黄与嫩绿簇着;春光也沉醉着,徘徊在黄花绿叶间,孩童般笑靥明媚。
油菜花不喜欢空谷幽兰的孤单清高,它们总是呼朋引伴,热热闹闹地一起迎接春天。
于是,漫步田间,随便一抬眼,就能看到大片大片的金黄趴在绿色的海洋上欢笑,笑得绚丽,笑得灿烂,笑得无遮无掩。
凝同的春光都被它们的笑打碎了,柔柔地融成一团。
光是这样,还是不够热闹,于是土地里又钻出了茂盛的青草,桃树上也缀着点点绯红,蔓延出无边无际的生机与热闹。
最让人感觉新奇的是那一簇簇花一样的不知名的蔬菜,小小的叶片皱皱的,层层包裹着,中心的黄一圈圈晕染开来,外边包裹的叶片则渐渐被春风染成了绿色。
它并不惊艳,却有小姑娘般的灵秀与纯真。
看着它,觉得有一种朴素的感情柔柔地滋润着心间。
这田间植物的性格,特别是那热热闹闹的油菜花,定是像孩子的。
它们纯真,可爱,自在,大大方方地将一切的心事都放在阳光下晒。
看着它们,心间会剧烈地涌动着莫名的感动,觉得心上被吹走了城市的灰尘,五脏六腑都变得朴素干净。
这是不是大自然的神性所在?因为我们曾经干干净净地从自然里繁衍而出,所以纵使人性变得贪婪,心灵变得肮脏,人的灵魂还是会被自然之美震撼,洗涤。
我终于明白为何这植物像孩子般了,这分明是大自然赋予它们的平等的天性啊!简评烂漫的春光,饱满的色彩,喧闹的声音,灵动的身影,田间春日如此热闹,如此有魅力,果真是“大自然的神性所在”!果真能涤荡人的灵魂!描写轻灵、秀美,感悟独特深刻,好文章!(笑笑评)梅作文班级:728 作者:汪葛淳孩提时,曾住在外公家。
外公在院子中栽了许多花木,春日来到,自然是姹紫嫣红,流光溢彩,或淡雅或灼烈,仿佛开尽了世间繁华。
理所当然的,就注意到那毫无点缀的枝,在一片繁华春光中,显得那样格格不入。
那枝形状精致,乌中带红,只可惜无花无叶,仿佛配不上一切美好的词汇。
外公说,它叫梅。
他边说边从古朴的书架上取出一幅画,缓缓展开。
他说:”这就是梅”.画中的梅,生机勃勃,跃然纸上,我分明看见了那梅在轻轻摇曳。
外公古井般波澜不惊的眸对上了我吃惊的眼神,他凝视着我:”你要做梅,要像梅一样不畏强暴,不羡富贵,‘雪虐风饕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
”我似懂非懂地点点头:梅,是不畏强暴,不羡富贵。
时光飞逝,虞兰泣露的美景还在眼前,槛菊凝愁的时节都已经过去了,我仍在等,也不知何时能看到梅。
冬日来临,这时候,我却因学习古筝遇到瓶颈而没了这份踏雪寻梅的悠然心境。
我的古筝弹得越发急躁,琴声显得零乱了许多,我不想再练下去了,外公也不强求:”那出去看看梅吧。
”自然是欣然答应。
雪纷纷扬扬地落下,舞弄着如絮的轻影。
踏过厚厚的雪地,()很容易就看到了梅。
层层覆盖的晶莹剔透的冰雪下,娇艳玲珑的花瓣越发红艳动人。
美得如画,仿佛一切美好的词汇都配不上它。
雪厚厚地堆积上纤细精致的梅枝,冷风吹过,梅枝摇摆着,总觉得那梅枝快要不堪重负而被雪压断,然它却依旧在风雪中毅然挺立着,在雪中显出它坚韧的傲骨。
外公叹口气:”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我明白,他是在说我练古筝的事。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也是这个道理。
”我抬头,外公的眸子中,是信任,是鼓励。
我有些懂了:梅是坚韧,是刻苦。
从那天起,我练古筝,学书法,背诗词,空时还跟外公学习国画。
一天晚上闲来无事,走进院子,伸了个懒腰,看见了外公。
”这两天开心吗?”“觉得累。
”我也就直截了当地说。
外公也就带我去了院子的另一个角落。
雪已经消融了一些,月色之下,墙角不算高的枝引起了我的注意。
月光洒落,纤细的枝被映成了发亮的白色,枝上鹅黄的花瓣显得娇嫩而雅致。
清风吹拂,那秀影扶风的琼枝,暗香充盈的芳瓣,素瓣掩香的蕊,是那样诗意沉酣。
”这也是梅?”外公点点头。
我摇头晃脑地背道:”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空气中氤氲着梅的香气,我使劲嗅嗅,然后抬头,等外公说些什么。
”这句诗有什么情感你知道吗?”外公笑了。
我正准备说”知道”,又停住,仔细想了想:”外公你说吧。
”外公又笑了,”淡泊名利的隐逸之心,不为所追求的而缚束。
”我明白了:梅是淡泊,是隐逸。
白驹过隙,开学了。
寒暑假才能回外公家。
一个寒假,我离开外公家前的一天,外公把他极喜欢的那幅梅花图给了我,他的目光平静:”你要做梅。
”洪钟般苍老的声音仿佛从很久以前穿过遥远的时空传来,忽地就想起了第一次看到这副画时外公的话,我点头,目光坚定。
离开前,又一次回头。
空山人去远,回首落梅花。
忽然又觉得,梅是留恋,是乡情。
从那时起,我不断地体味着、习学着梅的品性,无论遇到困难还是疑惑,耳畔皆能响起外公的话:”你要做梅。
”刹那便能心清如水。
细细想来,发现,梅是恒心,是信念。
今年寒假,再次推开外公家的门,又望见了梅,也看见了外公惊喜的脸。
——怎地就忘了,梅还是爱,是外公对我默默的爱与期盼。
梅花作文描写梅花的句子梅花的作文赞美梅花的作文记住这一刻作文作者/古越一个慵懒的午后,阳光透过大树的枝叶投射在地上,洒落星星点点的光影。
坐在教室里,远处音乐教室的合唱声依稀传人耳中,甚是惬意。
记得刚入校同,被告知教学楼四楼是不允许登上的。
然而越被禁止的事,往往越想尝试。
于是,我心中的四楼,宛如潘多拉的魔盒,充满了诱惑与魅力。
终于有一天,与三个密友商定,直奔通往四楼的楼梯。
到了四楼的楼梯口,有一条红色的绳子拦住了去路。
当我弯下腰从红绳底下钻过的那一刻,好像突然进了梦境,心中的兴奋和好奇肆无忌惮地蔓延着。
整个四楼安静极了,除了我们的呼吸声和脚步声,听不到其他声响,刚才还徘徊在耳边的合唱声瞬间消失了。
地方的灰尘消散在空气中,门上的油漆有的已斑驳脱落,四周雪白、空荡荡的墙壁让人感觉这里是一个永远走不出的空间。
我们壮着胆子溜进左手边一个不起眼儿的教室一探究竟,我立刻像触了电般,再也动弹不了了。
这里仿佛是地震后的废墟。
土黄色的课桌胡乱摆放着,上面落了一层厚厚的灰尘。
然而它们在我眼里不是灰尘,而是岁月忧郁的沉淀。
有的桌子横七竖八躺倒在地,有的椅子直接翻倒在桌上。
到处是吃过的方便面盒子,甚至还有几个盒子躲在柜子里。
柜子的门都敞开着,上面布满了褐色的铁锈、刮痕以及掉了色的贴纸。
我突然感到一种强烈的、想流泪的忧伤,因为我很清楚这个“废墟”代表的不仅仅是脏、乱、颓废,不仅仅是物是人非,还是一段永远也讲不完的青春。
这里诠释过欢笑、泪水以及一切美好的东西。
我的眼前浮现出那些学生在奋笔疾书的间隙,捧着泡面充饥的情景;浮现出他们开心地将面盒堆在一起,塞进某人的柜子里时满脸的兴奋;浮现出学习之余他们聚在一起聊天说笑的样子;甚至浮现出他们最终告别学校、离开教室时的既解脱又留恋的眼神。
是的,这里的一切灰尘、一切垃圾、一切磕磕碰碰的桌椅,都承载着他们对这个课室、这个学校满满的记忆,承载着三年的学习生活后终将告别的感慨。
突然看到黑板上,白色的粉笔字书写着徐志摩的诗句:“一生至少该有一次,为了某个人而忘了自己,不求有结果,不求同行,不求曾经拥有,甚至不求你爱我,只求在我最美的年华里,遇到你。
”初中三年遇到的同学、老师,与他们经历的种种瞬间,也许当时只是极普通的记忆,熔化在生活这个大炉子里。
可分别的那天,这一切突然都成了最美、最忧伤的记忆。
你会笃信,这三年中有他们相伴,必然是最美的年华。
我记住了这一刻,记住了这个“废墟”。
看着身边的好友,想象着三年后毕业时,我会不会也深情地望着教室?会不会也在黑板上,用最端正的笔迹写下一句美丽的诗句呢?或许,我只需记住今天这一刻,便能在三年后满怀深情地回忆,这最美丽的光阴!教师点评首先吸引我的是本文的选材,舍弃了诸多平凡、平庸的题材而另辟蹊径,以一个闯入者的身份倾听过去时光的无声诉说,细细品味眼前杂乱课室背后的故事。
再读文章,我为小作者的语言驾驭能力折服:按捺不住挑战禁忌,她安静的外表下“心中的兴奋和好奇”在“肆无忌惮地喊叫”;看着眼前的“废墟”,她想象着那些已经毕业离校的学长在回眸母校时,眼神应该是“既解脱又留恋”,而他们所有关于青春的记忆最终也将“熔化在生活这个大炉子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