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与行政诉讼法模拟题行政与行政诉讼法模拟题《行政与行政诉讼法》模拟题(补)一、单项选择题1.在王某诉某区工商局违法查封货物一案中,该局法制科科长纪××出庭应诉。
问本案中纪××的法律身份是( C )A.原告B.被告C.诉讼代表人 D.诉讼代理人2.“国家公务员非因法定事由和非经法定程序不得被免职、降职、辞退或受到行政处分”这是国家公务员的( B )A.执行职务权B.职位保障权C.申诉控告权 D.工资福利权3.下列选项中属于行为罚的是( C ) A.行政拘留B.劳动教养C.吊销许可证、执照 D.没收非法财物4.城建行政主管部门委托某拆迁公司拆除违章建筑的行为属于( D )A.直接强制B.执行罚C.行为罚 D.代执行5.公务员对主管行政机关作出的行政处分决定不服,可以( A )A.向监察机关提出申诉B.向行政复议机关提起行政复议C.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D.向人民检察院提出控告6.在行政诉讼中,人民法院主要审查的是( C )A.行政事实B.抽象行政行为C.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D.具体行政行为的合理性7.下列选项中属于可诉行政行为的是( D ) A.外交行为B.国防行为C.行政调解行为 D.行政不作为8.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可以参照( D ) A.法律B.行政法规C.地方性法规 D.规章9.行政诉讼变更判决适用于( B )A.行政处罚证据不足B.行政处罚显失公正C.行政处罚违反法定程序D.行政处罚适用法律法规错误10.行政行为以受法律规范拘束的程度为标准可分为( D )A.抽象行政行为与具体行政行为B.依职权行政行为与应请求行政行为C.附款行政行为与无附款行政行为D.羁束行政行为与自由裁量行政行为11.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是国务院的(D)。
A.工作部门B.直属机构C.办事机构D.事业单位12.关于“一事不再罚”原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对当事人同一个违法行为,不得给予两次以上罚款的行政处罚B.对当事人同一个违法行为,不得给予两次以上同一性质罚款的行政处罚C.对当事人同一违法行为,不得给予两种以上罚款的行政处罚D.行政处罚设定机关和实施机关应当分离13.公安机关对公共场所酗酒滋事的人进行人身约束,该行政行为的性质是(B)。
A.行政处罚B.行政强制C.行政监督D.行政指导14.某单位愈期拒绝拆迁其违章建筑,城建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委托某工程队强行拆除违章建筑的行为,属于(C)。
A.直接强制B.执行罚C.代履行D.行政处罚15.与民事合同相比,最能体现行政合同特征的是(C)。
A.当事人是双方或多方B.合同成立以意思表示一致为前提C.合同的目的是便于行政主体运用行政职能实现特定的行政目标D.合同纠纷通过司法途径解决16.下列属于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是(A)。
A.行政合同行为B.行政指导行为C.刑事司法行为D. 行政终局行为17.当事人在二审期间提出行政赔偿请求的,二审人民法院可进行调解,调解不成,应当(D)。
A.依法判决B.裁定发回重审C.依法改判D. 告知当事人另行起诉18.“国家公务员非因法定事由和非经法定程序不得被免职、降职、辞退或受到行政处分”,这是国家公务员的(B)。
A.执行职务权B.职位保障权C.申诉控告权 D.工资福利权19.下列选项中属于行政行为的是(D)。
A.人大进行行政性立法行为B.法院行政审判行为C.村民选举村委会行为D.税务局征税行为20.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市节水办受市公用事业管理局的委托对某企业进行了处罚,这里的行政主体是(C)。
A.市人民政府B.市节水办C.市公用事业管理局D.实施处罚行为的公务员二、多项选择题1.根据《行政许可法》的规定,下列各选项中可以不设行政许可的有(ABCD)A.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能够自主决定的B.市场竞争机制能够有效调节的C.行业组织或者中介机构能够自律管理的D.行政机关采用事后监督等其他行政管理方式能够解决的E.提供公众服务并且直接关系公共利益的职业A.公定力 B.确定力 C.拘束力 D.执行力 E.法定力三、名词解释题1.行政主体——是指享有国家行政权,能以自己的名义行使行政权,并能独立地承担因此而产生的相应法律责任的组织。
2.行政行为——行政主体运用行政职权所实施的对外具有法律意义、产生法律效果的行为。
3.行政补偿——是指国家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职权过程中因合法行为损害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合法权益而采取的补救措施。
4.行政立法——国家行政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制定行政法规和行政规章的活动。
5.执行罚——义务人不履行义务时,执行机关按日科以金钱给付义务,促使义务人履行义务的强制执行方式。
6.国家公务员——国家依法定方式和程序任用的,在中央和地方各级国家行政机关中工作的,依法行使国家行政职权,执行国家公务的人员。
(或者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工作人员。
)7.一事不再罚原则——指对相对方的某一违法行为,不得给予两次以上同类(如罚款)处罚。
8.行政征收——行政主体为了取得国家的财政收入及宏观调节经济活动的需要,根据国家法律、法规规定,依法向负有法定义务的行政相对方强制地、无偿地征集一定金钱或实物的具体行政行为。
四、简答题1.简述行政行为的合法要件。
1. 1)行政行为的主体合法;2)行政行为的权限合法;3)行政行为的内容合法适当;行政行为符合法定程序。
2.简述我国行政诉讼法规定的证据种类。
2.书证;物证;视听资料;证人证言;当事人的陈述;鉴定结论;勘验笔录、现场笔录。
3.简述行政诉讼一审判决的种类。
3.维持判决;撤销判决;履行判决;变更判决;驳回原告诉讼请求判决;确认判决。
4.简述我国行政许可法的基本原则。
4. 1)许可法定原则2)公开、公平、公正原则3)便民原则4)效率原则5)信赖利益保护原则。
五、论述题1.论行政法合法性原则。
(一)行政合法性原则的含义行政权的存在、行使必须依据法律,符合法律,不得与法律相抵触。
(二)行政合法性原则的具体内容1.行政职权必须基于法律的授权才能存在。
2.行政职权必须依据法律行使。
1.行政授权、行政委托必须有法律依据,符合法律要旨。
上述三个方面的内容是一个有机统一体。
(三)依法行政对积极行政和消极行政的不同要求1.积极行政。
法无明文禁止即作为的行政。
又称服务行政。
不受严格限制。
2.消极行政。
无法律则无行政。
受严格限制。
2.论述行政诉讼举证责任。
论述行政诉讼举证责任。
1.举证责任的概念。
特指承担举证责任的当事人必须对自己的主张举出主要的事实根据,以证明其确实存在,否则将承担败诉后果。
2.举证责任的分担(1)原告的初步证明责任。
(2)被告的最终证明责任。
3.被告的举证规则:(1)举证期限。
收到起诉状副本之日起10日内提交答辩状时提供。
(2)举证范围。
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事实依据和法律依据。
(3)举证不能的法律后果——败诉。
4.原告的举证事项:(1)证明起诉符合法定条件。
(2)在起诉被告不作为的案件中,证明其提出申请的事实。
(3)在一并提起的行政赔偿诉讼中,证明因受侵害而造成损失的事实。
六、案例分析题1.某县人民政府决定对其县境内的某村进行整体搬迁,该村村民对此并不赞同,并以各种形式表示反对。
后来,该村所在地的乡人民政府以处罚抵制县人民政府决定的组织者为由,分别对该村村民甲、村民乙作出行政拘留10天的决定,并自行执行。
问:1)某县人民政府的决定,是具体行政行为还是抽象行政行为?请说明理由。
2)该乡人民政府作出并实施的行政拘留处罚是否合法?为什么?1.1)某县人民政府的决定,是具体行政行为。
因为某县人民政府决定对其县境内的某村进行整体搬迁所针对的对象特定且属于一次性适用,并可成为强制执行的依据。
2)该乡人民政府作出并实施的行政拘留处罚不合法。
因为乡政府既无拘留的设定权,又无拘留的执行权。
2.A市文化局与公安局在一次临时联合稽查中,查获该市东区个体户包某从外地运回一批价值10万元的盗版光盘。
市文化局和公安局便依法对这批光盘予以扣押,并以共同名义对包某作出2万元的罚款决定。
次日A市东区工商局吊销了包某的营业执照,东区公安分局委托该区洼里派出所对包某予以10天行政拘留的处罚。
包某不服上述行政处罚。
问题:(1)上述处罚决定,哪些需要经过听证程序而作出?为什么?(2)包某若申请行政复议,谁为复议机关?(3)包某若对行政拘留不服能否直接起诉?为什么?2.(1)上述处罚中,对包某作出2万元的罚款和吊销执照的决定,需要告知包某有要求听证的权利。
即经过听证程序作出,除非包某放弃听证。
因为依照行政处罚法规定,对于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和执照,较大数额罚款等处罚决定前当事人有要求听证的权利。
(2)①若对市文化局与公安局联合作出的扣押行为和罚款2万元的处罚决定不服,应向两机关的共同上一级行政机关提起行政复议,因此,此时的复议机关为A市人民政府。
(2分)②若对东区工商局作出的“吊销营业执照”的行政处罚不服,可以向其所属的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也可以向其上一级主管部门申请行政复议。
因此,此时的复议机关可以是东区人民政府,也可是A市工商局。
③若对洼里派出所受委托作出的行政拘留不服,应当以市公安局或东区人民政府为复议机关。
因为对受委托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应以委托的政府工作部门所属的政府或其上一级主管部门为复议机关。
(3)包某若不服行政拘留决定不得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因为法律规定了复议前置条件。
若复议机关在法定期限内没有作出复议决定,或虽然作出了复议决定但包某不服的,包某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