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摄影美学基础知识

摄影美学基础知识

—、照相机(-)相机的种类1、以成像的幅面分有135 (24X36mm)和120 (60X60mm)2、以取景的方式分有机背取景照相机,直视取景照相机,反光取景照相机(双镜头反光和单镜头反光)3、以成像的介质分有胶片照相机和数码照相机(二)胶片(传统)照相机1、全手动相机2、自动相机(1)光圈优先(A模式)(2)快门优先(S模式)(3)全手动(M模式)(4)全自动(P模式)3、镜头(焦距)(1)定焦镜头镜头的焦距固定不变,有:标准镜头50mm,广角镜头24mm、28mm,鱼眼镜头18mm以下,中焦镜头、长焦镜头等。

(2)变焦镜头镜头的焦距可以变化,有中短变70mm,中变70-200mm和长变200mm以上,望远镜头。

4、光圈(孔径与f值)▲光圈是以f值来表示,典型的f值有:f\2, 2.& 4, 5.6, & 11, 16, 等。

通常被称为“档”。

▲f值表示镜头焦距相对于镜头孔径有效直径的倍数。

▲由此说明:1、f值是与影像的亮度相关的。

2、f值的数字大小与镜头的通光量是成反比的,每一级差为四倍。

3、f值与镜头焦距长短和照相机尺寸无关,只要f值相同,影像的亮度就相同,即使更换镜头。

▲镜头的f值越小,通光亮就越大,同一焦距镜头的价格就越高。

▲f值的大小与快门的时间和景深构成一定的关系。

5、快门快门是指暴光的时间长短。

从30秒到秒1\4000不等,还有B门和T门。

快门的级差与光圈的级差形成互补关系。

结论:1.镜头焦距与拍摄距离有关,焦距越短,视角越大,拍摄距离越近,场面就越大,空间向后延伸;焦距越长,视角越小,拍摄距离越远,场面就越小,空间向前紧缩。

即:拍近景用广角,拍远景用长焦,但都有一定的变形。

2.光圈值是通光亮的大小,与焦距长短无关,不同镜头只要F值相同,暴光量就相同,F值的数字大小与镜头的通光量是成反比的,每一级差为四倍。

即数字越小,光圈就于大;数字越大,光圈就越小。

光线越差,光圈越大(F值越小);光线越强,光圈越小(F值越大)。

3.快门与光圈成对应关系,相同的暴光值,每增大一级光圈,就要加快一级快门,反之亦然。

4、胶片的感光度(ISO)同样与快门或光圈形成对应关系。

6、景深▲景深是指在一次镜头聚焦调节中,所成影像的最远部分和最近部分之间的距离,这个影像应有可以接受的清晰细节,即清晰范围。

▲景深与f值的关系:反比关系。

▲景深与镜头焦距的关系:反比关系。

结论:1、可以通过调节光圈来控制景深:需要大景深,就用小光圈;需要小景深,就用大光圈。

2、可以通过调节焦距来控制景深:需要大景深,就用短焦距;需要小景深,就用长焦距。

3、可以通过调节拍摄距离来控制景深:需要大景深,就用远距离;需要小景深,就用近距离。

4、景深越小,就越需要聚焦准确,越需要选择好聚焦点。

什么是摄影构图?根据拍摄意图,用比现实生活更富有表现力的表现形式,把现实生活为基础的拍摄对象作有机的安排,形成画面。

一、摄影构图的要素(-)摄影构图的要素组成摄影行为是由三个方面参与:拍摄者,被拍者,相机,由此决定了一幅摄影作品的构成和是否成功,同样离不开三方面的要素:人的主观要素、对象的客观要素和表现的形式要素。

•人的主观要素:思想、修养、技能。

思想:包括艺术观念、创作方法、创作意图等。

修养:包括情感、艺术修养、审美情趣等。

技能:包括取景(选择)、把握瞬间等。

•对象的客观要素:故事(内容)、人物、场景。

故事(内容):包括题材(拍什么)、情节(什么事)人物:包括形体、动作、表情。

场景:包括时空、场面。

•表现的形式要素:拍摄位置、镜头、光色、影调、线条、制作条件等。

(二)摄影构图要素处理方式(思维方式)上述三方面的构图要素,其中任何一个要素的变化,都会影响到整个摄影构图,要素之间相互制约而乂相辅相存。

在摄影活动中如何处理呢?通常有三种方式:以意寻象、以象寻意和形式独立。

•以意寻象:先定主题,根据创作意图选择拍摄对象和表现形式。

这种方式摄影师的意图起着决定的因素。

•以象寻意:先确定拍摄对象,然后确定主题和表现形式,这种方式拍摄对象起着决定的因素。

•形式独立:造型艺术毕竟是视觉艺术,目的在于要提供美的享受,单纯追求画面的美也属正常,这种方式拍摄形式和手段就起着决定的因素。

二、摄影构图的特性绘画:景象一一抽象(创造)—匚'象一一构图一一形象(作品)其特性是“创造”。

摄影:景象—匚'象一一构图(选择)一一再现(作品)其特性是“再现”。

这种“再现”的特性就决定了摄影构图的镜头性,现场性,时间、机遇的瞬间性。

(-)摄影构图的镜头性由于镜头的光学性能,使得镜头摄取的景象与人的眼睛看见的景象产生差异,使得镜头成为摄影构图的重要手段,摄影构图所得的形象,也就不同于其他造型艺术的艺术形象。

•用镜头选择拍摄对象:只要镜头所见的“东西”,都将纳入画面,没有艺术价值的东西,只能用景物之间的遮挡、影调或光线的明暗等摄影手段将其掩饰,或者排斥在画面之外。

•用镜头结构拍摄对象:画面的结构,景物的位置安排,都是通过镜头来实现,所以,镜头决定了形象的形态及构成形式。

•镜头的影像透视效果:不同镜头的不同透视效果,给我们提供了运用镜头构图的特殊方法和111此产生的特殊的画面效果,如摄影构图中的“配景缩小法”、空间压缩法等,使画面具有鲜明的摄影景象特色。

•虚与实的影像构成:这是利用镜头的景深特性处理影象的虚与实,有利于突出主体,有利于建立视觉中心,有利于画面构图,增加画面的艺术魅力。

•象形的写真:可以真实地再现客观对象,使画面产生质感。

(二)摄影构图的现场性摄影只能在现场拍摄,面对拍摄对象直接进行摄影创作。

•现场性给摄影作品带来了其他艺术作品不能带来的“纪实性”的艺术特色。

同时也给摄影家的创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现场性并不意味着画面不可改变,可以通过改变摄影位置、角度、光线,甚至利用其他摄影附件等手段来改变现场的构图、影调和色彩。

(三)摄影构图的时机、机遇与瞬间性•时机:同一拍摄对象,不同的时候有不同的形象效果,摄影作品要想获得完美的构图效果,必须选择最佳时机。

•机遇:是指偶然出现的特定时空的景象、事物或个别对象的时机。

对摄影构图有“可遇而不可求”的特殊意义。

这种不可再现的画面景象,使得摄影艺术有了特殊的价值和意义。

但抓住这种机遇,需要作者敬锐的观察力和发现能力。

•瞬间:一是暴光的瞬间;一是对象变化的瞬间。

摄影是瞬间的艺术,因瞬间的“定形”而产生永恒的美。

一、画面构图的影象构成成分画面构成成分可以从两方面来看:从拍摄对象来看,有主要对象、次要对象和环境对象,于是就有了主体、陪体和环境;从主体位置来看,有主体前面景象和主体后面景象,于是就有了前景和后景(背景)。

它们的不同组合,就形成了不同的画面。

(―)主体1、主体含义:主体就是拍摄时关注的主要对象,是画面的主要构成成分。

可以是人、物、景。

2、主体应具备的条件•内容条件:是画面的主要表现者:即拍什么(谁)?•形式条件:是画面结构的中心:即摄影构图的依据。

以它来确定其他景物的位置、大小,以及线条、影调、色彩等。

3、主体的地位:是画面的主要信息所在,在内容和形式上都起着主导和支配的地位。

4、如何处理主体:鲜明突出。

要注意对象的选取和造型形式。

•对象的选取,要选取有内涵意义和视觉鲜明的对象,以引起观众的注意。

•造型形式上要注意主体的位置和主体在画面中所占的面积大小两个问题。

主体位置:一般应在视觉中心一一画面中心或黃金分割线(点)上。

面积大小:要考虑画面的适当与均衡。

(二)陪体1、陪体的含义:陪体就是与主体有密切关系的对象。

2、与主体的关系:主与次。

3、陪体的作用•内容上:帮助主体完成画面的内容和主题。

•构图上:均衡画面、美化画面和渲染气氛。

4、如何处理陪体:既要与主体相呼应,乂不要分散观众的注意力。

(三)环境1、环境的含义:环境是主体周围的景色一一人物、景物和空间。

2、环境的作用•交代画面的时间、空间、季节等自然因素。

•帮助叙事、表情、表意。

•帮助表现人物的性格和精神面貌。

•说明事件发生的原因、背景。

•烘托气氛、表现情调。

3、如何处理环境:简练确切,宇缺勿乱。

(四)前景1、前景的含义:前景是指主体前方,最靠近镜头的景物。

2、前景的资格:前景是一个位置概念而不是内容概念,由此,不论是主体、陪体还是环境,只要在这个位置上,都有资格。

3、前景的特点:视觉上产生明显前突的感觉。

4、前景的作用•内容上:可以直接表现主题。

第一、前景就是主体,直接表现主题:第二、前景是陪体,帮助主体表现主题。

•情感上:可以借前景烘托、渲染情感。

•形式上:可以帮助画面构图。

第一,可以展现空间,形成多层次或多景次;第二、有装饰、美化画面的效果。

•还可以借前景来交代环境、时空等特点。

5、如何处理前景•应占有适当的位置和面积。

可以在边线、四角、框型,甚至布满画面,但不能影响主体的视觉中心,以免喧宾夺主。

•构图手段上可以利用虚实、影调、色彩摄影手段来美化画面。

(五)背景(后景)1、背景的含义:画面主体后面的景物。

可以是人物(多为群像)自然景色、建筑物等。

2、背景的作用:与环境相同。

3、背景与主体的关系:图(主体)与底(背景)。

所以应使主体突出于背景。

4、如何处理背景:要注意把主体从背景中分离出来。

因此,主体应与背景在光线的明暗、影调的深浅、色彩、动静、虚实等方面有所差别,以便形成对比,使主体的形象鲜明突出。

二、影象的构成要素摄影画面是山影象构成,而影象则是山光线的明暗影调、线条、色彩这些视觉要素构成。

这些视觉诸要素的处理是否得当,运用是否成功,是每一个摄影者必须面对的问题,也是摄影作品是否成功的重要因素,尤其是衡量作品艺术价值的重要因素。

(-)影调1、影调的性质和特性影调就是在摄影画面中的一系列不同等级的黑、白、灰的表现。

它是黑白摄影构成可视形象的基本要素。

它的自然属性,就是客观景物的立体形状,表面结构的光学性质,在光线的照明下,所呈现出的一系列不同等级的明暗变化。

2、影调在摄影构图中的作用和意义影调是处理造型、构图以及烘托气氛、表达情感的重要手段。

•影调以黑、灰、白为代表。

黑白是影调的两极,灰是两者之间的过渡层次。

黑、白、灰,从科学的意义上说反光率在75%以上,大体都可以说是白;反光率在10%以下,都可以说是黑;反光率在10%〜75%之间,则都可以说是不同程度的灰。

从这里可以看出,黑、白只有两极的很小的范围。

•灰的构图意义:产生层次和表现细节。

纵观黑白摄影作品,其影调变化无一不是灰的过渡层次处理,或有或无、或灰的层次多少的变化。

曲此看来如何处理好灰(黑白之间的过渡层次)就是影调处理的重要的问题了。

•黑与口的构图意义:产生明暗的视觉效果。

在摄影实践中,明暗层次能表现出千姿百态的视觉形象。

并且可以给人以不同的感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