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英语介绍一、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具有较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专业相关文化知识并能较熟练地运用英语在外事、外贸、外企、教育、文化交流、涉外旅游等部门从事口译、教学、管理等工作的实用型和复合型的英语翻译人才。
二、适应岗位在外事、外贸、外企、教育、文化交流、涉外旅游等部门从事口译、教学、管理等工作。
三、岗位需要的素质、能力和知识与开设课程的分解表(一)综合素质与相关课程分解表(二)专业技能与相关课程分解表(三)翻译技能与相关课程分解表(一)总的规格培养学生具有英语翻译方面较扎实的基本功、较广的知识面、一定的相关专业知识、较强的实践能力和较高的素质。
在此基础上,拓宽人文学科知识和科技知识,掌握毕业后所从事工作的有关专业基础知识,具有获取新知识的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新能力,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和专业素质。
(二)专业培养要求1.了解我国有关的方针、政策、法规;2.掌握语言学、文学及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3.具有较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较熟练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特别具有较强的口译能力;4.了解我国国情和英美国家的社会状况与文化;具有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宽容性和处理文化差异的灵活性、跨文化的交际能力;5.具有较好的汉语表达能力;6.具有计算机的基本运用能力和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
(三)职业资格证书1.计算机二级证书;2.英语专业四级证书;3.翻译专业资格(水平)三级证书。
五、招生对象、学制及学习形式(一)招生对象:应届高中毕业生;应届技校、中专、职高毕业学生(二)学制:三年(三)学习形式:全日制六、课程设置和要求(一)职业基础课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引导学生认清时代要求与历史责任,明确社会主义大学的培养目标,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和社会的关系,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改革进取精神,端正学习目的与态度。
通过法律基础教育,使学生树立较强的法律意识及法律观念,知法、懂法、守法,并运用到本专业当中。
2.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本门课程主要是进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教育,使学生掌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体系和精神实质,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素质,坚持科学发展观,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3.军事理论教育通过本门课程的系统学习,了解军事知识,认清新时期的国防安全形势,提高学生的国防安全意识,强化学生为国家的安全和发展做贡献的使命责任感。
4.健康教育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了解健康常识,认清不良习惯和各种传播性疾病对人体的危害,培育良好的生活习惯,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追求有价值的人生。
5.大学语文本课程精选古今优秀文章,体裁包括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散文和诗歌等,并对这些作品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方法进行简要的分析评价。
学习目的是提高学习者对汉语言文学、文章的阅读能力,提高学习者的写作能力和文化素养。
6.体育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体育知识,养成锻炼身体良好习惯,达到增强体质、培育拼搏进取意志、提高团队合作意识的目的。
(二)职业技术课7.基础英语本课程是一门系统的英语基础语言知识和训练基础语言技能的综合课程。
重点传授有关语音、语调和语法基本知识,培养正确使用常用词、词组和句型的能力,注重听、说、读、写、译,在进行听说训练的同时加强读写训练。
要求学习者在掌握基本语音、语法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词汇量,提高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特别是运用英语进行交际交流的能力。
8.英语精读本课程为基础英语的提高课程,目的是使学生进一步提高和加强听、说、读、写、译的能力,扩大知识面。
9.英语阅读本课程是使学生大量接触英语读物,培养阅读能力的一门实践课程。
本课先以阅读文史类简易读物为主,通过大量阅读,扩大词汇量和知识面,复习和巩固所学的词汇及语法项目,逐步提高阅读速度、技能和理解能力,并对英美国家的社会和文化有所了解。
10.实用英语语法本课程是系统讲述英语词法、句法和篇章构成的基本知识的课程,要求对基本的语法概念和语法范畴有准确、清楚的认识,对英语语法体系有完整、系统的了解,并能灵活运用语法知识,达到提高语言能力的目的。
11.英文报刊选读通过国内外出版发行的英文报刊的阅读和讲授,使学生熟悉报刊语言特点、时文写作的方法和写作风格,扩大词汇量,提高阅读速度,了解世界主要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历史、教育等领域,为未来口译工作打下扎实基础。
12.英语听力通过严格的、专门的训练,掌握听力的基本技巧,使学生能听懂英语国家人士关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的交谈,理解中心大意,抓住主要论点,并能就所给的材料进行问答、复述和讨论。
13.新闻英语听力收听CRI、BBC和VOA等新闻媒体的英语广播,使课堂教学与当前国内外重大新闻相接,与社会发展同步,迅速提高听的能力,为口译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14.英语口语本课程是一门专门培养英语口头表达和交际能力的单项技能课。
口语课应围绕功能和一定的话题开展技能训练,使学生就日常生活中的一段情景进行交谈,能就社会生活中一般的话题进行连贯发言,要求能确切表达思想,语音语调基本正确,语言基本得体。
15.强化英语口语通过口语强化训练,使学生能就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话题进行连贯交流,达到能向外宾简单介绍我国的文化与国情,发表自己的见解。
16.英语写作培养英语写作的基本技能,使学生掌握英语段落和短文写作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要求学生能够写简单的各种应用文和叙述文,语法正确,用词贴切,内容充实,结构合乎逻辑。
17.英美概况要求学生了解英美的历史、地理、政治和经济等方面的概况,了解英美国家的文化传统的沿革、风俗习惯和社会生活的其他有关情况,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
18.英汉互译使学生掌握英汉翻译基本知识及原则,掌握常见的翻译方法及技巧,通过大量翻译实践使学生掌握理论知识,提高应用翻译能力,以适应今后翻译工作实际需求。
19.自然科学概论本课程概述自然科学领域、自然科学发展、自然科学贡献,目的是丰富自然科学知识,了解自然科学发展史,拓宽知识视野,提高文化素质和业务素质。
20.文学作品选读本课程精选名家名著,简析作品写作的时代背景、作品的社会影响、作品的写作方法及技巧,旨在提高学生的文学阅读能力和欣赏能力,陶冶情操,积淀文化修养。
21.第二外语(日语)通过学习,要求学生语音语调正确,会运用基本语法,认知词汇,达到2500词左右,并学会正确使用其中1500词左右常见的单词和词组;能听懂浅易的慢速录音资料;能使用一般日常用语;能写便条及简单的书信;能借助工具书阅读各种体裁的简单读物并译成通顺的汉语。
(三)职业技能训练课22.英汉交替传译要求学生掌握口译基础理论、技巧和方法,能够应对现场口译中出现的各种难题。
教学应强调学生的口译实践,在交替传译的模拟中学会英汉交替传译,有针对性的讲解英汉交替传译的技巧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实际口译能力。
23.汉英交替传译本课程重点讲授汉英口译理论、原则、技巧与方法。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尽量多的方法表达同一种概念,增强应变能力;使学生掌握汉英口译时常用的功能项目与技巧以及口译的性质、标准、训练、原则、步骤、技巧和一句多译的能力,以期迅速提高汉英交替传译的能力。
本课程教学也要特别注意实训环节,为学生创造汉英交传的翻译环境,在模拟中教授汉英交传的技巧与方法。
24.英语口译实务本课程主要通过大量的口译实践,使学生掌握口译的性质、技巧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口译能力,达到口译职业标准,使学生受到全面的口译训练。
25.商务翻译本课程以培养学生商务翻译实践能力为核心,注重围绕商务英语专业知识和商务业务环境中的各种“真实材料”,结合相关翻译方法、技巧的讲解,以及文化背景知识的介绍,提高并强化学生商务翻译的实践能力。
26.时事英语口语该课程的侧重点是培养学生在人们所关注的时事领域的英语听说技能,通过大量的口语练习和实践,在本课程结束时,学生能就人们关注的时事信息进行交谈,语言得体,清楚表达自己的思想。
27.商务交际英语通过本课程的训练,将商务知识和英语融合一起,使学生熟练并正确地运用商务英语进行工作交谈和日常生活交际,提高学生在商务活动中用英语进行口头交际的能力。
28.国际商务谈判本课程用全新的外贸谈判教材,系统、全面地反映我国同外商进行各种外贸谈判的详细内容,并根据最新的发展形势增加了咨询、代理、国际信贷、交钥匙工程、合资、招标和技术转让等内容,以培养学生较强的谈判素质和较高的英语谈判口语能力。
29.国际礼仪主要讲解国际礼仪的基本原则,介绍宴请活动的组织安排及社交礼节、常见的礼宾活动、节日祝贺和出国访问等外事活动。
通过学习提高口语工作者的素质,掌握口译工作者必备的国际礼仪知识。
30.计算机应用基础本课程是计算机知识的基础课程,内容包括:计算机基础文字处理和程序设计基础及计算机网络与多媒体基础知识。
七、实践性教学环节安排及要求实践性教学环节主要包括:军训、毕业实习、计算机上机、社会实践、毕业论文、专题讲座和学术报告等。
具体安排如下:1、军训:在第一学期,为期2周。
2、实习:在第六学期,为期12周;实践或上机随堂进行,总时间不少于6周;岗位技能训练,随课程进度适时安排,总时间不少于12周。
3、毕业论文:在第六学期,为期4周。
4、专题讲座与学术报告,每学期不少于6次。
第六学期要集中安排有关英语口译、涉外或国际经贸领域的专题报告,扩大学生视野,增强学生对国际商务业务的感性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