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命题逻辑形式系统(FSPC)-续3.4 命题逻辑语义P(X)→Q(F(X-a)) A(X)-->A(X)X是复数,则(x-a)平方大于等于0;X=RPx是复数Q(x)代表的是大于等于0F代表的是平方X复数T(P(X))=0.5P(X)→(Q(X)→P(X))A→B3.4.1基本概念1、什么是形式系统的语义(1)形式系统与具体的系统无关(2)能够用形式系统来描述现实系统(3)把从形式系统解释成“→”现实系统的过程成为语义语义有多种类型:指称语义,克里普克语义,操作语义,公理语义等2.语义构成(指称语义)语义主要有两部分:(1)结构:(有两个主要部分构成)*确定研究对象集合,论域或个体域*把形式系统中的变量到论域中的一组规则映射规则(2)域值:指一组给公式赋值的规则根据这项规则将-Atomic→Value中3.4.2 命题逻辑语义1、语义结构由于没有变量,所以只有第二部分赋值,值域为{0,1}赋值规则: I.{}1,0∈VPII.⎪⎩⎪⎨⎧===⌝0,11,0)(VVVA A A T(~A)= 当T (A )=0时,T(~A)=1。
当T (A )=1时,T(~A)=0。
III. ⎪⎩⎪⎨⎧=====∧00,01,1)(VV VVVB A B A B A 或当T(A)=T(B)=1时,T(B A ∧)=1,其他情况T(B A ∧)=0。
IV. ⎪⎩⎪⎨⎧=====∨00111)(VV VVVB A B A B A ,或,当T(A)=1或者T (B )=1情况下,T (B A ∨)=1,其他情况T (B A ∨)=0。
V.⎩⎨⎧===→,否则或,0101)(VVB A B A当T(A)=0时候,T (B A →)=1,当T(B)=1时候,T (B A →)=1。
其他情况下T (B A →)=0。
A BVI. ⎪⎩⎪⎨⎧≠==↔VV VVVBA BA B A ,,01)( 2、 语义的特殊公式1) 公式A 为永真式,重言式tautologies ,如果对一切赋值v ,1=VA .A →A=~AvA(A →A)=1, A →(B →A)=12) 公式A 为永假式,矛盾式contradictions,如果对一切赋值v ,0=VA~A^A=03) A ,B 为逻辑等价的,如果对于一切赋值v ,V V B A =,记做A ╞B(A |=|B )T(A)=T(B),对于任意T A-->A A-->(B-->A)4) 可满足的,公式A 为可满足的,如果至少存在一个赋值v ,1=VA3、 真值计算有了赋值映射,我们可以计算任意公式的真值。
通常真值计算的方法有:真值表计算方法和二叉树计算方法等。
1) 真值表真值表是计算真值的简单工具。
利用这个工具可以计算任意公式的真值。
例如:公式)(r q p ⌝∨→的真值表如下:p qr)(r q p ⌝∨→0 0 0 1 0 0 1 1 0 1 0 1 0 1 1 1 1 0 0 1 1 0 1 0 1111 1 1 12) 二叉树利用二叉树,可视化地计算公式的真值。
例如:计算下面公式的真值,并给出他是否是重言式。
))(()(r q q p A ∧⌝→∨=A 1=p 0=pr q ∧⌝)( ))((r q q ∧⌝→1=q 0=q 1=q 0=q0 r 0 11=r 0=r1故A 不为重言式,是可满足的 3) 习题求以下公式的真值表:(1))()(q p q p ∨⌝∧⌝∧(2))()(p q q p →↔→(3))())()((r q p r q r p →∨↔→∧→pqr))(())()((r q p r q r p →∨↔→∧→0 0 0 1 0 0 1 1 0 1 0 1 0 1 1 1 1 0 0 0 1 0 1 1 1 1 0 0 1 1113.5 逻辑推论(逻辑演算)有了公式的真值以后,对于一些公式我们可以比较公式的真值得大小。
从而可以讨论公式真值之间的关系。
讨论公式之间真值关系的就是我们在语义上进行演算的主要内容。
3.5.1 基本概念(1)逻辑推论:设∑是一个FSPC 上的公式集合,A 是FSPC 上的任一公式。
A 为∑的逻辑结果,记做∑|=A ,当且仅当对任何赋值映射v ,如果v∑=1时,则1=vA 。
|=读作逻辑蕴涵。
(2)逻辑等价:设公式A 和公式B 分别为FSPC 上的两个公式。
A 和B 为逻辑等价的,记做A|=|B 当且仅当A|=B 和B|=A 同时成立。
(3)永真式:如果A 为永真式,则公式集合∑为空集,即|=A 。
3.5.2逻辑推论的主要方法(1)永真式代入原理(principle of substitution)设A(P)为一含有命题变元P的永真式,那么将A中P的每一次出现代换为公式B,所得公式A(B)仍为永真式。
C-->(B-->C) == C-->(X-->C)(2)替换原理(principle of replacement)设命题公式A含有子公式C(C为命题公式),如果C|=|D,那么将A中子公式C提换为命题公式D,所得公式B满足A|=│B。
(3)逻辑等价性:逻辑等价且有自反性、对称性和传递性。
(4)对偶原理:设A是原子公式和联结符号∨∨,以原子公,组成的公式,并且在A中交换∧∧⌝,式与其否定互换得到的公式A′,称A′为A的对偶;A|=│⌝A′A∨B=~(~A ∧~B)(5)演绎定理:设∑为FSPC的公式集合,A和B分别为FSPC上的公式。
∑|=BA→成立的充分必要条件是:A∑|=B。
,已知:存在一个证明序列A1,A2,……An=A→B,An+1=A,An+2=B求证:存在另一个证明序列:从A∑出发能够得到B。
,已知:对于任意一个赋值映射f,如果f(∑)=1,则f(A→B)=1;求证:对于任意的赋值映射f,如果f(∑,A)=1,则f(B)=1证明:已知:对于任意的赋值映射f,如果f满足f(∑)=1,则f(A→B)=1.求证:对于任意的赋值映射f1,f1满足f1(∑)=1,且f1(A)=1;则f1(B)=1.证明:任意的赋值映射f,f满足f1(∑)=1,且f(A)=1.由于f1(∑)=1,则f1(A→B)=1;由于f1(A→B)=1,并且f1(A)=1;条件:f(∑)=1,且f(A)=1, f(A→B)=1,证明:f(B)=1由已知:f(A→B)=1.因此,f(B)=1.因此,对于任意的赋值映射f,f满足f(∑)=1,且f(A)=1;则f(B)=1.必要性:已知:对于任意的赋值映射f,f满足f(∑)=1,且f(A)=1;则f(B)=1.求证:对于任意的赋值映射f1,如果f1满足f1(∑)=1,则f1(A→B)=1.对于任意的赋值映射f,使得f(∑)=1.F1(∑)=1,f1(A)=0 f1(A→B)=1F1(∑)=1,f1(A)=1 ,f1(B)=1, f1(A→B)=1假设f1(A)=0;f1(A→B)=1.假设f1(A)=1, 由于已知条件可以知道f(B)=1.因此,f(A→B)=1.证明:a)首先证明充分性:已知∑╞BA→,证明A,∑╞B成立。
对于任意赋值映射v,如果v∑=1成立,则1)A成立。
B→v(=对于1→vA成立有两种情况,为了证明A,∑╞B成立,只需考虑,使v A=1 B(=)的情况。
如果赋值映射v,满足v∑=1,v A=1且1A,则有v B=1。
因此,A,∑╞B→v(=)B 成立。
b)证明必要性:已知 A ,∑╞B ,证明∑╞B A →成立。
已知:如果对于任意的赋值映射1=∑v且1=v A 则1=v B ;要证明∑╞B A →:即证明对于任意赋值映射v ,满足1=∑v,则有1)(=→vB A 成立。
任取赋值映射v ,满足1=∑v,则有:当vA =0时,,1)(=→vB A 有∑╞B A →当v A =1时,由已知vB =1, 因此∑╞B A →3.5.3 逻辑推论性质1、公理为重言式A1 ╞v )(A B A →→A2 ╞v ))()(())((C A B A C B A →→→→→→A3 ╞v )()(A B B A →→⌝→⌝2、推理规则保真性设A 和B 为FSPC 上的公式;如果|=A 且|=B A →成立,则|=B 成立。
3、重要永真式T 1 P P P P →⌝∨, T(P)<=T(P)T 2 )(),(Q P Q Q P P ∨→∨→ P<=Max(P,Q)T 3 Q Q P P Q P →∧→∧, Min(P,Q)<=PT 4 )())()((R P R Q Q P →→→∧→ P<=Q, Q<=R, P<=RT 5 )()()(R P R Q Q P ↔→↔∧↔ P=Q,Q=R, P=R4、重要等价式E 1 )(P ⌝⌝╞│P ~~P=1-(1-P)=PE 2 P P ∨╞│P P P ∧,╞│P (等幂律)E 3Q P ∨╞│Q P P Q ∧∨,╞│P Q ∧ (交换律)E 4 )(R Q P ∧∨╞│)()(R P Q P ∨∧∨E 5 )(R Q P ∨∧╞│)()(R P Q P ∧∨∧ (分配律)E 6 )(Q P ∨⌝╞│)()(Q P ⌝∧⌝ (德摩根定律))(Q P ∧⌝╞│)()(Q P ⌝∨⌝E 7 Q P ∨⌝)(╞│QP →E 8 Q P →╞│)()(P Q ⌝→⌝E 9)(R Q P →→╞│R Q P →∧)(~Pv(Q →R) ==~Pv(~QvR)=(~Pv~Q)vR=~(Q ∧P)vR=(P ∧Q)→R如果P=1,则Q R=1;如果min(Q,P)=1,则R=1.E 10 Q P ↔╞│)()(P Q Q P →∧→(~PvQ) ∧(~QvP)=((~PvQ)∧~Q)v((~PvQ) ∧P)=(~Q ∧~P)v(P ∧Q) E 11 Q P ↔╞│))()(()(Q P Q P ⌝∧⌝∨∧E 12 )(Q P P ∧∨╞│P Max(P, Min(P,Q))=P MIN(P,Q)<P)(Q P P ∨∧╞│P MIN(P,MAX(P,Q))=PMAX(P,Q)>=P. (吸收律)3.6 公式化简 3.6.1 基本概念有了赋值规则和上述的等价公式后,我们就可以将公式进行等价形式的转化。
转换的目标是获得一个标准的公式形式,从而使公式计算更简单,同时使计算机能够进行基于符号的演算和推理过程。
范式是常用的公式的标准形式。
1、范式:设A 和B 为FSPC 上的两个公式,称公式B 为公式A 的析取(合取)范式,如果B |=│A ,并且B 型如:)(321321m m C C C C C C C C ∧∧∧∧∨∨∨∨{C1, C2, C3, …,Cm} {L1Vl2, L2v~L1} {L2} P(x), ~P(5+y)= x=5+y, P(5+y) ~P(5+y) 其中,),,3,2,1(m i C i =称为B 的子句(Clause ),子句型如: Ci=)(321321n n L L L L L L L L ∨∨∨∨∧∧∧∧其中),,3,2,1(n j L j =为原子公式或其否定式,被称为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