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破冰方式及注意事项

破冰方式及注意事项

破冰方式及注意事项通常情况破冰和团队组建是课程导入中的一部分,在此单列出来说明这两点是课程导入中的关键环节。

1、什么是破冰A、破冰是培训的专业术语,字面意思就是打破厚厚的冰层。

所谓“冰”是指人与人之间的成见,人与人之间坚硬的看法,看法会转化为固定的信念,人与人之间结了一层不易融化的坚冰。

这种信念会潜移默化成一股固定的情绪(如不满、看不惯等),这些情绪接而自然表现为各种日常行为(摩擦、斗气、相互攻击等)。

而“破冰”则是要消除人与人之间,团队成员之间的成见,但这种冰不能通过外部方式例如领导训话、同事调解等去强行打破,正确的方法是由内而外,从心开始慢慢融化。

培训中破冰的意思就是通过活动使破冰对象消除顾虑、集中精力,打破人与人交往间怀疑、猜忌、疏远的篱樊;从而使团队融合,帮助人们放松并变得乐于交往和相互学习。

这个叫法起源于冰山理论,冰山理论是指人就想一座冰山一样,意识的部分只占了很少的部分,而更大的部分是潜在的意识,或者说是不容易被分辨的意识,而破冰则可以将潜在意识调动起来!2、常用的破冰方式A、游戏游戏是惯用的破冰方式,可以减少新培训师的控场压力,通过游戏能观察团队和个体,游戏同时是打破人与人之间隔阂的最佳方式。

B、舞蹈舞蹈破冰对培训师的要求相对较高,舞蹈破冰的感染力强,通常的舞蹈都是随着音乐的节拍进行,对学员的激情提高有很大的作用,音乐代替了语言的作用。

C、故事故事破冰通常适用于层次较高、人员年龄比较大的团队,最初的破冰方式可以采用故事的形式,故事一定要条理清晰,引人入胜,很有悬念!新入职培训师采用本方式时最好讲一些古代的故事!D、情景、角色随着培训的发展,破冰方式需要多样性,情景模拟、角色扮演各种破冰方式接踵而来,使用的时候要根据不同的团队,不同的场景,不同的培训目的来采用合理的破冰方式。

3、常用的破冰游戏室外:大树与松鼠、五毛与一块、马兰花开、进化论、反口令室内:1分钟击掌、求雨、明三暗三、抓手指、123、321、1234567、两手指抬人……4、破冰过程中的注意事项A、大小游戏的穿插不要将破冰做成了玩游戏,要以培训为主线,破冰只是个工具而已,所以不同的时间段安排不同的破冰游戏是非常必要的。

B、游戏的引导和适当分享为了防止学员将破冰的游戏当成玩玩而已,同时认为培训也不过是玩玩而已的现象出现,培训师应在适当的游戏和时间段进行简单的分享,并且在游戏前做一些适当的引导。

C、火候与控场破冰没有规定的时间,其主要目的是打破坚冰,如果10分钟之内已经完成就可以结束本环节,进入下一个流程,否则容易让学员降低参与的激情。

相反,如果一直不见效果要及时的改进破冰方式,也可给学员短暂休息培训师做一个调整,总之,破冰必须达到目的,否则培训项目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在课程中运用破冰者技巧,对下列目的的达成非常实用:1. 可使参训者以更有意义的方法认识他人,譬如藉由观察他人的态度、价值观、人格特质等。

2. 开始就能够消除部分孤独的感觉,同时对于帮助害羞的参训者加入有显著的效果。

3. 它可以帮助团体和参训者放松心情且自在,藉由有意义,有趣的活动消减参与者的焦虑及压力。

4. 为训练课程制定了课程气氛和步调,尤其当这是一个分享性的课程主题时。

5. 帮助建立团队参与和团队合作气氛。

6. 帮助发展参训者彼此之间及参训者与教练之间的互相信任感。

7. 为团体注入一股活力, 使得团体中的参训者快速地融入活动当中,更进一步地,使得参训者身处于灵敏的,仿真的及有动力的情境中。

8. 帮助参训者完全的体会到团队及其价值。

9. 帮助发展参训者对于教练的信赖程度,将教练视为协助者而非领导者或是课程讲授者。

10. 帮助降低教练的焦虑感,在课程中的互动都以循环过程的方式尽量使参训者感到自在,同时也会影响到教练的自在于否。

运用破冰技巧时的重要事项在使用各种破冰技巧时,教练应该将下列重点铭记在心:1. 受训团体通常都能够藉由暖身活动获得一些益处。

2. 破冰课程通常表面看是和课程本身无关的,它可以帮助减低压力、焦虑、孤独感及给团体带来活力,形成课程的气氛,并带动每一位参与者。

3. 破冰活动对于陌生人及关系不清的族群特别有用。

4. 在选择破冰活动时,教练应该特别注意到组织的文化,参与者的团体和参与者对新鲜事物的接受程度、趣味性、刺激性、花费时间和课程本身的设计。

5. 在一个成员十分熟悉且活跃的团体中,破冰活动并不需要太长或不需要,在这样的团体当中, 藉由开场就能够有所收获,譬如说以主题相关的设计导入课程或计划。

6. 一般来说,破冰活动及开场者都是为往后建立一个适当的学习气氛所设计出来的。

破冰是个很好的词汇来形容在培训前期的活动。

典型的现象是培训刚开始的时候彼此之间都很陌生,尤其是学员与教练之间的隔阂。

这需要一个快乐的氛围来消弱陌生人之间的防御心理,让大家放松下来,然后引导大家彼此之间快速的建立起联系,进入准备参与培训的心理准备阶段。

这需要教练有一个很好的亲和力,尤其是在第一次露面的时候。

亲和力最主要的影响是在于外表上,但如果一个教练的外表不能给人很好的亲和力的话,那就要在语言的表达技巧上多下功夫来弥补外表上的不足,比如幽默感,说话音调,说话语气的运用。

要传递一种积极、乐观、快乐的精神,去影响当场的环境氛围。

同时,此阶段教练的主动引导是非常重要的。

很多人第一接触这样的团队组建活动,所以大家并不知道应该做什么和应该怎么做。

尤其是成人的思维,在一个新的环境下,大家更倾向于观察周围的人怎么做,去判断和确定什么行为是允许的,什么行为是禁止的。

因为担心自己的行为会触及禁止的行为,进而受到惩罚,失去自己的所得,所以这也是成人尝试行为比较少的主要原因。

那在这时,教练需要主动的做一些“允许行为”,强调此时没有“禁止行为”的事情。

比如,提醒大家在自我介绍的时候先向大家问好,然后提醒大家要回应别人的问好;带头在每个人的自我介绍完毕后给予掌声的鼓励;提醒大家在这里可以放掉日常生活工作中的角色,大家放松的表现自己。

在语言引导内容上,教练需要精心组织和设计自己要表达的内容的逻辑上的连贯以及细节上的要求。

通常的程序教练都知道是要先自我介绍,然后讲解拓展训练的起源,应用,作用,课程的大概流程,引出团队的概念,团队组建的内容。

关键是如何将其中的内容有机的组合起来,让学员印象深刻的接受。

有一个很重要的技巧不能忽略就是加大互动内容,也就是多一些学员亲身参与的环节设置。

比如在开始的时候,教练会询问,参加过/没参加过拓展训练的人对拓展的理解;为了引导讲解拓展训练的起源,邀请两个学员分别画出对战的军舰和潜艇;在让大家总结一个团队成功的因素之前让大家集体做一个小活动,然后让大家总结合作成功的因素;然后引导大家去思考,对于自己的团队都需要做那些工作来证明自己的团队的存在,这时就很自然的引导出队长,队歌等团队组建需要的各项内容。

这样应用起来,主线很清楚,在具体的操作上这些互动环节的设计会提升大家的参与热情,为培训的开始做了一个积极的铺垫。

培训中的互动及注意事项1、什么是互动简单的说互动是一种使活动对象之间相互作用而产生彼此发生积极的改变的过程,的说是一种“多向沟通”,强调信息的“多方传递”与“多方反馈”。

2、互动的意义及障碍拓展培训作为一种特殊的的体验式学习活动,自然不可缺少大量的信息交互及作用。

所以,给培训过程的“互动性”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作为培训师我们会发现HR的前期调查和学员的训后调查中经常出现:“请给我们多一些互动”、“不想太多理论,多点互动最好”、“培训就得有互动”......互动在生活和工作中无处不在,范围广、渠道灵活、形式多样,这体现了在信息高度发达的时代人们所必须的一种生存需要——交互,并且这种交互是动态的、立体的。

在这样的交互空间中,人们所希望的是实现信息的共享和增值。

现在都强调“互动性”,其实也是人们追求效率和效果的一种体现。

3、互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以下几点是新入职培训师在互动过程中常犯的问题:A、提问太多,认为互动就是学员多一些声音部分培训师在互动过程中,一会自己向学员发问、一会引导学员提问、一会抛出一个话题让学员争论、至于学员之间的自由讨论和主动发言,更是绝对鼓励和支持,总之,“要说大家一起说”。

这些症状出现的原因是许多培训师认为拓展培训不能太理论化,要实战化!还冠以借口是“把机会和时间留给学员”!B、疯狂热烈的场面就是互动互动成运动整个互动过程充满着头脑风暴、游戏、案例分析与介绍、角色模拟、辩论赛等,参训学员“人人都说话,个个都演戏”培训过程学员流汗,时间流走,培训流产。

这些症状的出现一方面是参训方要求多做一个是一个,感觉像赚了。

另一方面是培训方一味迎合或没有真正的和是主打产品。

我们要关注互动的质量(有效性),而不是数量。

无效互动只能使学员一笑了之,没有意义!C、互动必须做够一定的时间“一句话不可能有互动效果”,需要XX长时间才可以。

为了互动而互动,将培训主题和培训需求扔在一边忙着互动。

其实有效的互动并不需要太长的时间,需要的是针对性和有效性。

培训的整个过程都可以穿插互动,而不是一下将互动做完。

这种症状反映出互动形式上的极端,而忽略了效果。

互动只是一种学习的手段,并非是目的,更不是纯粹追求场面和气氛的工具。

如何让参训人实现有效的学习、真正实现有效互动,是值得培训师思考的一个问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