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之 实验法讲解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之 实验法讲解
概念,在一项实验中,实验刺激对于实 验对象和参与实验的参观人员来说都是 未知的。
罗森塔尔实验。 匿名评审制度。
社会研究方法(十一)
实验法
12
4 如何选择受试者
实验主持人请学生选修他或她的课程以 参与实验,或者在大学报纸上刊登广告 来招募受试者。
受试者参与实验,可能有报酬,也可能 没有。
制度、意识形态与小群体互动 典型的实验法是在实验室中进行的; 自然实验:在日常社会事件中进行的
“实验”。
社会研究方法(十一)
实验法
6
3 经典实验——实验法的要素
经典实验通过对实验组与控制组做前测 及后测,来检验实验刺激对因变量的效 果。
三对主要成分:
(1)自变量与因变量; (2)前测与后测; (3)实验组与控制组(对照组)。
社会研究方法(十一)
实验法
13
4.1 关于推论的难题及探讨
对象一般是大学生,如何推论到一般民 众的行为与态度?
描述与解释——与一些具体特征相比,社会 过程与因果关系模式似乎更容易展开推论, 而且更加稳定。
一般而言,一组受试者是否能代表更大的总 体并不比实验组与控制组之间的相似更加重 要。
社会研究方法(十一)
实验法
16
4.2.3 配对方式
制作一个由所有最相关特征组成的配额矩阵完 成全部配对过程。
社会研究方法(十一)
实验法
17
4.2.4 配对方式
或者可以招募比实验设计所要求的更多的受试 者。
在考察这些初选受试者的诸多特征时,每当发 现一对相似的受试者,就随机把一人分派到实 验组,把另一人分派到控制组。
社会研究方法(十一)
实验法
7
3.1.1 自变量与因变量
自变量是引起其他变量变化的量。因变量往 往是研究所测量的变量。二者具有相对性。 自变量是实验中的刺激因素,它或有或无,通 常,是具有两种属性的二分变量,即通常只有 两个取值:有和无,即给予实验刺激或不给予 实验刺激。 实验研究的中心目标是探讨变量之间的因果关 系,即考察实验刺激对因变量的影响。
社会研究方法(十一)
实验法
8
3.1.2 前测与后测
在最简单的实验设计中,受试者首先作为因变 量接受测量(前测),然后接受自变量的刺激, 之后作为因变量再接受测量(后测)。
因变量前后测之间的差异,被视为自变量的影 响力。
测量态度问题时面临的效度问题:
测量,受试者猜测实验者的目的,“清理”答案。
2.单组前后测设计:在单次研究设计基础上,实验 组加上前测,但没有控制组。无法控制自变量以外 的某些因素的影响。
3.静态组间比较:有实验组与控制组,但没有前测。 无法控制:两组之间的差异性。
社会研究方法(十一)
实验法
19
5.1 前试验三种设计图示
社会研究方法(十一)
实验法
20
5.2.1 内在无效度的来源
社会研究方法(十一)
实验法
25
5.5 专题小组的实验法性质
受试者会被带人实验室参与结构不甚严 谨的探索性研究(不如控制实验那么严 谨),特别是在市场研究领域。
社会科学家可以利用专题小组来探究某 项议题的各个层面。
问卷设计头脑风暴、轰爬。
会议开始和结束时测量与会者的意见。
社会研究方法(十一)
经典实验以随机分派受试者的方式,预 防所有的内在无效度。
社会研究方法(十一)
实验法
22
5.3 外在无效度的来源
实验也面临外在无效度问题:实验发现 未必反映现实生活——推论的难题。
实验环境与刺激之间的交互作用是外在 无效度的一个例子,而经典实验并未防 范这个问题。(无法验证到底是谁影响 了谁,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混同和互 构)
实验法
4
1 导言
实验是控制检验因果过程的卓越工具。 实验:行动——后果 选择受试者——刺激——观察他们的反应 实验的普遍性——做菜、骑自行车、学电
脑
社会研究方法(十一)
实验法
5
2 实验法在什么情况下适用
解释性研究:验证范围有限、界定明确 的假设
青少年暴力倾向与媒体宣传,对日本人的态 度与电影
研究活动本身可能改变研究对象特质的展 现。
社会研究方法(十一)
实验法
9
3.1.3 实验组与控制组
消除实验本身影响的首要方法是采用控制组。 实验室实验法很少只观察接受刺激的实验组, 研究者往往也观察未受实验刺激的控制组。
霍桑效应(Hawthorne Effect)的启示和控制组在 方法论中的意义。
SARS:人的居住空间;禽流感:饮食习惯
收容遣送制度废除之后的城市农民工的安全感
回顾式调查,
事件史分析:受上山下乡不同程度影响的人; 没有归属感的一代:好胜之心。
社会研究方法(十一)
实验法
28
6 实验法举例
主题:社会认同力量
《窈窕淑女》,杜利特尔(Eliza Doo1ittle) 把家庭教师Higgins教授与希金斯教授的朋友 Pickering上校对待她的方法区分如下:
社会研究方法(十一)
实验法
23
5.4.1 所罗门四组设计
所罗门四组设计和仅有后测的控制组设计,能 够防范外在无效度问题。
社会研究方法(十一)
实验法
24
5.4.2 仅有后测的控制组设计
由所罗门四组设计的后半部分——第三、 四组组成。
坎贝尔和斯坦利建议,如果适当地把受 试者随机分派到实验组和控制组(这个 设计与静态组间比较的区别也就在此 ), 实验前测是不必要的。
你应该很明白,除了人人都可学的事物(诸如穿着、 说话得体等等)之外,一个淑女与卖花女之间的差 别不在其言行举止,而在于他人如何对待她。对希 金斯教授来说,我总是一名卖花女,因为他总是待 我如卖花女,而且将来也不会改变;但我知道,面 对你,我能做一个淑女,因为你总是待我如淑女, 而且将来也不会改变。
完全与众不同的受试者,则可排除在外。 目的:实验组的整体平均特征应该与控制组相
同。
社会研究方法(十一)
实验法
18
5 误区和实验设计的变体
前实验(前现代)的三种设计:单次研究设计、 单组前后测设计、静态组间比较。
1.单次研究设计:只有一组受试者,在实验刺激之 后直接接受有关因变量的测量。无法控制测量工具、 本身本质。
变化(不论是否有外在影响都有向均数回归的趋势)。
社会研究方法(十一)
实验法
21
5.2.2 内在无效度的来源
7,因果时序 :可能是因变量的变化引起刺 激的变化。
8,测量工具:前测与后测测量工具不同, 可能因测量工具本身引发问题。
9,控制组受到污染:(1)受访组对控制组 的影响;(2)补偿效应;(3)补偿性竞 争——控制组的努力;(4)自暴自弃。
社会研究方法(十一)
实验法
14
4.2.1 概率抽样
从同一总体中随机抽取样本,形成两组。 因为样本量的要求,对于比较大的人群,
实验法很少采用概率抽样。
社会研究方法(十一)
实验法
15
4.2.2 随机化
要使实验组与控制组具有可比性,随机 化是最一般的方法。
随机数表?系统抽样?不管用哪种方法, 招募到全部受试者之后,实验主持人可 以随机地把受试者分派到实验组或控制 组。
社会研究方法(十一)
实验法
29
7 实验法的优缺点
优点:
(1)因果关系非常明显,具有严密的逻辑 性。刺激——特征改变
(2)成本小,可重复性强。
缺点:
(1)人为造作。 (2)内、外在无效度问题。
社会研究方法(十一)
实验法
30
一种特定的观察方式 可广泛应用于其他观察的研究逻辑
社会研究方法(十一)
第十章 实验法
3
本讲主要内容
1.导言 2.实验法在什么情况下适用 3. 经典实验——实验法的基本要素 4.如何选择受试者 5.误区和实验设计的变体 6.实验法举例 7.实验法的优缺点
社会研究方法(十一)
实验法
26
5.5.1 密集政治教育的作用
“美国应该为了世界上战乱地区的和平继续与 他国进行军事合作”(说服的效果)
社会研究方法(十一)
实验法
27
5.6 “自然”实验法
自然实验经常在现实世界的社会生活中发生, 社会研究者可以用和实验室实验相同的方式进 行研究。
有时候我们可以观察和分析自然设计并实施的 实验,有时候是社会与政治决策者发挥此种自 然的功能。
第十讲 实验法
本讲的位置
调查研究:最常用,通过询问问题收集资料。 实验法:对控制的要求最严格,让我们更完整地了
解社会科学研究的一般逻辑。 文献研究:内容分析法、利用现成的统计资料、历
史档案 实地研究:参与到研究对象当中,进行更密切的观
察和更全面的理解。
社会研究方法(十一)
实验法
2
本讲目的
医学用药。
控制组的另一个作用:排除实验过程中外在事 件的影响。
一个以上的控制组的设计。
社会研究方法(十一)
实验法
10
3.2 实验法基本结构
社会研究方法(十一)
实验法
11
3.3 双盲实验
实验过程中先验偏见的存在。实验对象 的偏见与实验人员的倾向。
排除偏见——不论受试者或实验主持者 都不知道谁属于实验组或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制组。
实验设计中内在无效度有以下来源:
1.选择偏好:分组的时候带入研究者的偏好。 2.实验死亡率:中途拒绝者,被筛选了。 3.历史事件:在实验过程中发生的历史性事件将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