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供电安全技术措施

供电安全技术措施

供电安全技术措施
矿井供电安全技术措施一、对供电电源的几项安全措施
1、为了保证对煤矿供电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矿井应有两回电源
线路,两回电源线路可来自不同变电所或同一变电所的不同母线上,即在一个电源发生故障的情况下,另一回路仍能担负矿井全部负荷。

2、矿井的两回电源线路上都不得分接任何负荷。

3、矿井主通风、提升及排水设备供电,必须设置备用电源,备用电源容量达到保安负荷的运行要求。

4、经由地面引入井下的供电线路必须在入井处装设避雷器,其接地
电阻不得大于5Ω。

地面直接入井的轨道,排水管路,必须在井口附近进行不少于两处的可靠接地,接地极的电阻不得大于5Ω。

两接地极的距离应大于20米,通讯线路必须在入井处装设熔断器和避雷器,接地极的电阻不得大于1Ω。

5、为保证供电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避雷装置及保护装置必须每两年进行一次检验。

6、在满足供电可靠与安全的前提下,还应保证供电的质量,并力求系统简单、操作方便,使建设投资和运行维护费用低。

二、电气设备安全措施
1、防爆电气设备入井前应检查其“产品合格证,煤矿矿用产品安全标志”及安全性能,检查合格并签发合格证后,方可入井。

、矿井必须备有井上、下供电系统图、井下电气设备布置示意2.
图和通讯系统图,并随情况变化定期填绘。

3、井下供电系统必须采取漏电保护、过流保护和接地保护。

4、接地网上任一保护接地接地点的接地电阻值不得超过2Ω,每
一移动式和手持式电气设备至局部接地极之间的保护接地用的电缆芯线和接地连接导线的电阻值,不得超过1Ω,并且每季度进行一次测定。

5、井下防爆电气设备的防爆性能检查,必须每月检查一次,配电系统继电保护装置检查整定,每半年进行一次,主要设备绝缘电阻每半年至少进行一次检查。

6、井下不得带电检修、搬迁电气设备,电缆和电线。

检修或搬迁前
必须切断电源,检查瓦斯,在其巷道风流中瓦斯浓度低于1.0%时。

再用与电源电压相适应的验电笔检验,检验无电后,方可进行导体对地放电。

7、电气设备的检查、维护和调整,必须由电气维修工进行,并执行“一人工作、一人监护”的规定。

8、高压停、送电的操作,可根据书面申请或其它可靠的联系方式,待批准后由专职电工执行,并严格执行谁停谁送的制度,严禁有约时送电现象。

断开的隔离开关的操作机构必须锁住,并在操作手把上悬挂“有人工作、禁止合闸”的标志牌,停电处必须设专人监护。

9、所有电气设备开关闭锁装置必须能可靠地防止擅自送电、防止擅自开关操作,开关把手在切断电源时必须闭锁,并悬挂“有人工作,不准送电”写样的警示牌,只有执行这项工作的人员有权取下此.
牌送电。

10、操作井下电气设备应严格执行《煤矿安全规程》第四百四十六条规定。

11、井下高压电动机、动力变压器的高压控制设备应具有短路、过负荷、接地和欠压释放保护,井下采区移动变电站及配电点引出的馈电线上,应装设短路、过负荷和漏电保护装置,低压电动机的控制设备应具备短路、过负荷、单相断线、漏电闭锁装置和远程控制装置。

12、正确选择和安装使用电气设备及供电线路,并应在运行中加强维护检修。

另外还应装设相应的过电流保护装置,进行合理整定,并应
在可能发生电火灾的地方,采取相应的防火措施。

13、对电气设备的防爆采取以下三种措施:
①采用防爆外壳:电气设备内部发生瓦斯爆炸时,其压力不能使外壳变形,而且从间隙逸出外壳的火焰,应受到足够冷却,不足以点燃壳外的瓦斯和煤尘,即把爆炸限制在壳内。

②采用安全火花电路:适用于信号、通讯、测量仪表、遥控的自动控制系统。

③采用超前切断电源:有必备可靠出现故障即自行切断电源,使热源不至与瓦斯、煤尘接触,从而达到防爆的目的。

14、煤电钻必须使用设有检漏、漏电闭锁、短路、过负荷、断相、远距离起动和停止煤电钻的综合保护装置,每班使用前必须对煤电钻综合保护装置进行一次跳闸试验。

裸露的带电体及机械外露的传动和传动部分必容易碰到的、、15.
须加装护罩或遮栏等防护设施。

16、采掘工作面配电点的位置和空间,必须能满足设备检修和巷道运输及其它设备安装要求,并且使用不然性材料支护。

17、掘进工作面供电时,所有局部通风机都应装设“三专两闭锁”设施。

三、电缆使用安全措施
1、井下电缆必须悬挂,悬挂点间距在水平巷道或倾斜井巷内不得超过3米,电缆不应悬挂在风筒或水管上,不得遭受淋水,穿墙敷设必须加装套管。

2、巷道内通讯和信号电缆应与动力电缆分挂在巷道两侧,如果受条件限制,应敷设在动力电缆上方0.1米的地方。

高低压电缆之间的距离应大于0.1米,高压电缆之间、低压电缆之间距离不得小于50㎜。

3、低压电缆不应采用铝芯,采区低压电缆严禁采用铝芯。

4、电缆与电气设备连接,必须用与电气设备性能相符的接线盒。

电缆线芯,必须使用齿形压线板(卡爪)或线鼻子与电气设备进行连接。

5、橡套电缆必须使用阻燃电缆,接头进行冷补,必须经过浸水耐压试验,合格后方可下井使用。

6、不同型号电缆之间严禁直接连接,必须经过符合要求的接线盒、连接器或母线盒进行连接。

提升与运输安全技术措施
为了保证矿井提升与运输的安全运行,使全矿设备正常运转及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特制定以下安全措施:
一、提升设备
主提升:
1、皮带司机必须经过培训、考试合格后方可持证上岗。

2、皮带机使用的胶带必须阻燃胶带,阻燃性和静电性符合规定。

3、每班司机对皮带机进行试运转一次,确认无误方可正常运行。

4、检修人员定期检修设备,并且定期注油,使皮带机正常情况下运行。

5、皮带机各种保护必须齐全(皮带撕裂、跑偏、烟雾、堆煤、温度保护及调偏装置)电气设备保护齐全,灵敏可靠。

6、皮带机头、尾必须安设防护装置、喷雾装置、机头设有拉线开关及各种装置必须齐全可靠。

7、严禁一切人员乘坐皮带和使用皮带运送物料,发现按严重“三违”处理。

8、人员经常经过地点,必须设置行人过桥及防护装置。

9、皮带机应设逆止装置、制动装置,防止倒转。

10、清扫皮带机滚筒和托滚时,输送机必须停机上锁,并有专人监护,清扫完毕后解锁送电,并通知有关人员。


辅助提升:
一、付井提升机:
1、绞车司机必须经过培训、考试合格后方可持证上岗。

2、绞车司机每班对过卷装置、制动装置、限速装置、信号装置进行检查,确认无误后方可运行。

3、提升机提升速度不得超过3.8m/s,小绞车提升速度不得超过2m/s
4、提升绞车必须装设深度指示器、开始减速时能自动示警的警铃与不离开座位即能操纵的常用闸和保险闸,保险闸必须能自动发生制动作用。

5、每班开动绞车前,必须检查钢丝绳的排列情况、衬板及绳槽磨损情况是否正常。

6、绞车操作时,一人工作一人监护,监护司机认真监护,操作司机手不离把,精神集中,严禁做与工作无关的事。

7、绞车运行过程中,巷道内必须严格执行“行车不行人、行人不行车”的制度。

8、挡车闸及阻车器使用是否正常,巷道必须保证“一坡三档”。

9、所有提升车辆带车数,必须按规定执行。

10、每班司机对钢丝绳进行检查,发现断丝,变形拉伸严重的必须停止运行。

11、提升钢丝绳的检验必须符合下列规定:升降人员和物料用的钢个月检验一次。

检验时,专为升降人员6丝绳,自使用起每隔.
用钢丝绳安全系数小于7,升降物料用的钢丝绳安全系数小于6,必须更换。

小绞车:
1、小绞车的安装固定情况,地脚螺栓的紧固。

2、小绞车制动闸,闸带必须完整无断裂,磨损不超限。

3、检查钢丝绳在滚筒上的排列情况及钢丝绳的完好情况,要排列整齐,不要绳,钢丝绳无硬弯,断丝,打结等现象。

特别检查钩头(鸡心环)及钩头30米内钢丝绳的完好情况。

4、试验信号系统是否灵敏可靠,声音清晰。

5、挡车闸、阻车器的固定及完好情况。

6、绞车运行过程中,巷道内必须严格执行“行车不行人、行人不行车”的制度。

7、绞车司机必须经过培训、考试合格后方可持证上岗。

8、所有提升车辆带车数,必须按规定执行。

二、运输设备:
1、井下蓄电池充电室内必须采用矿用防爆型电气设备。

测定电压时,可使用普通型电压表,但必须在揭开蓄电池盖10分钟后进行。

2、乘车人员必须听从乘务人员的指挥,开车前必须挡好安全防护装置。

3、运行前,必须检查各车的连接装置、轮轴、车闸和电机车的充电情况。

蓄电池必须充满充足,严禁使用电压不足的电机
车。

4、电机车照明、信号灯、警铃等必须保证完好。

5、电机车的制动系统必须灵敏可靠,闸瓦间隙在2—3㎜。

6、电机车的撒沙装置必须完好,无卡阻现象,有充足的沙子。

7、机车运行中,严禁将头或身体探出车外。

严禁上、下车和在车内站立。

司机离座时,必须切断电源,将控制手把取下,扳紧车闸,但不得关闭车灯。

8、必须定期检修机车和矿车,并经常检查,发现隐患,及时处理。

9、严禁在电机机车上或两节车厢之间搭乘,严禁超员乘座。

10、正常运行时,机车必须在列车前端,严禁使用电机车顶车运行。

11、机车运送大件和运送爆破材料时,必须有专人护送,必须低速运行,必须有相应安全措施,装运爆破材料时,不得与其它物品或工具同时运送,列车行驶速度不得超过5 m/s。

12、电机车的制动距离每年至少测定一次,并符合运送物料时不得超过40米,运送人员时不得超过20米的规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