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宜春市铜鼓县中考语文模拟试卷37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基础题 (共7题;共30分)1. (2分)下列加下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 诅咒(zǔ)怜悯(mín)肃然起敬(sù)B . 诉讼(sònɡ)侮辱(wǔ)目光深邃(suí)C . 凌驾(línɡ)宽恕(shù)媚上欺下(mèi)D . 厌恶(wù)玷污(zhān)优柔寡断(ɡuǎ)2. (2分)下列语句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 屋上的雪是早已就有销化了的,因为屋里居人的火的温热。
B . 孩子们用龙眼核给他做眼珠,又从谁的母亲的脂粉奁中偷得胭脂来涂在嘴唇上C . 别的,在晴天之下,旋风忽来,便蓬勃地奋飞D . 在无边的旷野上,在凛冽的天宇下,闪闪地旋转升腾着的是雨的精魂……3. (2分)下列注音、释义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 卿今当涂掌事(现在)曳(yè)过寻阳(到)中间力拉崩倒之声(jiàn)B . 即更刮目相待(重新)邑人(yì)咸来问讯(都、全)泯然众人矣(mín)C . 或以钱币丐之(或者)扳(pán)意少舒(稍微)几欲先走(jī)D . 不足为外人道也(值得)叱(chì)余人各复延至其家(延长、推迟)齁(hōu)4. (2分)(2013·扬州)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 又到酷暑时节,学校再次发出不要到陌生水域游泳,更不要独自一人去游泳。
B . 好读书,读好书,形成了习惯,你就可以与智慧结伴而行,与高尚朝夕相处。
C . 一个人能否约束自己的言行,不但要靠严明的纪律,还要靠自己的品德修养。
D . 即使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快乐才能伴你一辈子,因为好体魄是成功的前提。
5. (9分)(2020·绍兴) 请在下面横线处填上合适的古诗文名句。
生活是诗。
漫步早春的钱塘湖边,闻鸟语嘤嘤,白居易写下“几处早莺争暖树,①________”;听蛙声喧闹,盛夏夜闲情,赵师秀吟出“②________,青草池塘处处蛙”;览山林美景,享秋野静谧,王绩提笔“树树皆秋色,③________”;观瀚海飘雪,叹塞外奇寒,岑参挥毫“④________,千树万树梨花开”。
诗是生活。
“新冠”来袭,使命召唤,正所谓“⑤________”多少人胸怀“⑥________,⑦________”的抱负,满怀“,⑧________,⑨________”信心与决心,舍家为国,共克疫情。
(分别用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范仲淹《岳阳楼记》、李白《行路难》中的句子填空。
)6. (8分)(2017·湖州) 学校开展“整本书阅读”系列活动,请按要求完成下面任务。
(1)为下面三位同学的读后感标题选择合适的书名(填写字母)。
标题①因为我们是平等的﹣﹣读《________》有感②我也可以旧事重提﹣﹣读《________》有感③见字如面墨短情长﹣﹣读《________》有感书名A.《朝花夕拾》B.《简爱》C.《培根随笔》D.《傅雷家书》(2)同学们针对《骆驼祥子》中“人把自己从野兽中提拔出,可是到现在人还把自己的同类驱逐到野兽中去”这句话展开了讨论。
下面是甲乙两位同学的发言,你怎么看?请结合小说具体内容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
甲:祥子是被他周围的人驱赶到野兽中去的。
乙:你怎么这么说呢?是祥子自己把自己驱赶到野兽中去的。
7. (5分)(2019·石家庄模拟) 下面这则应用文有三处不当,请提出修改意见。
二、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59分)8. (25分)阅读下面文章,回答相关问题。
母亲的心①熬过六岁那年漫长的严冬,我终于从一场大病中清醒了过来。
②春日的阳光映着窗外的夹竹桃,投下斑驳的树影,母亲却明显地憔悴了,瘦弱的样子差点让我不敢认,但她的精神状态却很好,仿佛拣回了珍贵的珠宝一般小心地守护着我。
③久病初愈的我没胃口,家人总会变着法子哄我吃饭。
那一天,我告诉母亲,很想吃螃蟹,却让家人犯了难:在物质条件极差的偏远山村,怎么可能买得到螃蟹呢!④好在爱子心切的母亲自有她的法子,她很快拎着竹篓出去了。
我们村子外面有很多纵横交错的溪流,六月天若翻开小溪里一块块大石头,可以找得到螃蟹。
可是,在溪水还寒冽的春天,螃蟹躲在岩洞里是翻不到的。
⑤母亲不死心,沿着溪流一路上行,在一块块或大或小的石头下面翻找着。
春天的溪水冰凉彻骨,却冻不住她心里涌动的希望。
⑥或许上天也怜惜母亲那深切的舐犊之情吧,在母亲双手肿胀发抖,几近绝望的时候,她终于发现了一只个头肥大的螃蟹,正在一块大石头下面迟缓地爬动着。
⑦母亲的惊喜可想而知,她赶忙迅捷地双手捞起了螃蟹,可是望着手里那只惶惑无措的螃蟹,母亲的手却止不住颤抖!因为那是一只母蟹,它鼓鼓的肚皮底下正围着无数只细如蚊子的小蟹,有的还爬到了母亲的手背上……⑧母亲思忖了很久,把螃蟹又轻轻地放回了水里,可是刚放下,她又想起什么似的,赶紧再一次捞起了螃蟹,如是者数次。
在那个春寒料峭的日子里,一向坚强能干的母亲想必正面临着她人生中一次重大的选择罢!在抓起与放下的动作的重复间,她的内心经历了怎样的一次又一次的自我交战与折磨。
⑨这个经过,我并没有亲眼看到,是母亲回来后坐在我床头,抚摩着我的额头细细讲给我听的。
母亲说,最后一次她干脆咬咬牙,闭起双眼把螃蟹放进了竹篓,甚至已经带出了十几步路。
可是竹篓里那不停的“沙沙沙”的挣扎声,最终还是让她彻底丧失了往家走的勇气,再一次跑回到溪边。
放下母蟹的那一刹那,她潸然泪下!⑩母亲最终是空着手回家的,在那个还带着寒意的春日里,母亲再也没能翻到第二只螃蟹。
坐在溪水中间的石块上,望着那不停地欢快前行的溪流,她止不住放声大哭。
母亲擦着眼睛说,她并没有后悔放了那只母蟹,因为她也是一位母亲,天底下所有母亲的心是一样的。
⑪窗外是涌动的暮色,借着昏暗的灯光,我仔细看着母亲不再光洁红润的面孔,心里忽然生出了一阵与我七岁年龄绝不相称的苍凉。
⑫那是多么不幸而又幸运的一只螃蟹啊,它碰上的恰好是一位母亲,这世上也只有母亲才能最懂得做母亲的心罢!(1)文章以螃蟹为线索讲述了个动人的故事。
请依提示,在括号中补全①~⑨段的主要情节。
“我”想吃螃蟹——①——②——母亲捞起螃蟹——③(2)阅读文章①~④段,说说母亲冒着春寒去找螃蟹的原因有哪些?(3)第⑧段画线句子中一系列动作描写有什么作用?(4)阅读第⑨段,联系上下文,回答下面两个问题。
①“母亲说,最后一次她干脆咬咬牙,闭起双眼把螃蟹放进了竹篓。
甚至已经带出了十几步路。
”母亲为什么“咬咬牙”?又为什么“闭起双眼”?②“可是竹篓里那不停的‘沙沙沙’的挣扎声,最终还是让她彻底丧失了往家走的勇气,再一次跑回到溪边。
”母亲为什么“再一次跑回到溪边”?(5)文章题目“母亲的心”有哪两层含义?9. (34分)阅读选文,回答文后问题。
①中国人现在是发展着“自欺力”。
②“自欺”也并非现在的新东西,现在只不过日见其明显,笼罩了一切罢了。
然而,在这笼罩之下,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③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
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④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仆后继地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罢了。
说中国人失掉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
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
⑤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
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
(1)选文作者针对错误论点提出了什么论点?(2)文中划线的两个“中国人”指代什么?(3)敌论的错误根源在于()A . 捏造事实B . 以偏概全C . 不明真相D . 以小见大(4)作者写的“这一类人们”总的特点是什么?作者打了一个比方集中称赞他们的业绩与品格,这个句子是什么?(5)选文第②段在全文结构上有什么作用?(6)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作者主要采用的论证方法是()A . 例证法B . 引证法C . 对比论证法D . 比喻论证法(7)文中画线句中“简直”一词能否删掉?为什么?(8)说说最后一节的意思,想想作者为什么表达得如此含蓄。
三、古诗文阅读 (共2题;共22分)10. (17分)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乙)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道。
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兑命》曰:“念终始典于学。
”其此之谓乎?(1)给文中划线句断句。
(断两处)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 知困,然后能自强也② 是故古之王者(3)选出下列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A . 如是再啮如其言B . 其反激之力至石之半C . 湮于沙上于我如浮云D . 岂能为暴涨携之去可以为师矣(4)翻译下列句子。
①《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②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道。
11. (5分)(2019·宁波)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牧童词(唐)李涉朝牧牛,牧牛下江曲。
夜牧牛,牧牛度村谷。
荷蓑出林春细雨,芦管卧吹莎草绿。
乱插蓬蒿箭满腰,不怕猛虎欺黄犊。
牧童(唐)栖蟾牛得自由骑,春见细雨飞。
青山青草里,一笛一蓑衣。
日出唱歌去,月明抚掌归。
何人得似尔,无是亦无非。
两位诗人向往的生活一样吗?结合牧童形象作出分析。
四、作文 (共1题;共5分)12. (5分)(2020·香坊模拟) 请在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个作文。
①命题作文北国的春天不是依节气而来的,它是靠着自身顽强的拼争,逐渐摆脱冰雪的框楷,曲曲折折地接近温暖,苦熬出来的。
春天,是一点一点化开的。
春天在一点一点化开的过程中,一天天地羽翼丰满起来了。
其实,人生的春天又何尝不是如此呢?请以“春天是一点一点化开的”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将题目抄写在作文纸的第一行(题目前空四格)。
②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
③不少于600字。
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班级、人名。
②给材料作文一片树叶从树枝向下跌落。
“我想落到大地上。
”树叶说。
西风刮起并改变了树叶的方向,树叶说:“其实我正想向东飞翔。
”转眼东风刮起,把西风压倒,树叶说:“向西飞行其实更妙。
”接着是势均力敌,西风对抗东风,树叶说:“理智告诉我悬浮在空中。
”东风和西风都停了,树叶猝然跌落。
树叶说:“我已决定径直走向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