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设计教案目标剖析
❖ 教学设计
定义 它不是一次完成的,是一个不断否定、修正、完
善、发展的过程。 它是课前预设——课中调整——课后反思,循环
往复、螺旋上升的的过程。
语文教学设计教案目标剖析
❖ 三、教学设计与教案的区别与联系
❖ 教案
定义——它是课堂教学设计的书面成果。 是教学设计相对“终结”的阶段。 是教学设计经过理性思维加工输出的过程。即教
教学目标
设计 1.
教 学
教学策略
设
设计
计
教学评价
设计
2.
分析课标、教材、学生
制定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设计 教学方式方法设计
教学媒体与时间设计
形成性评价设计 总结性评价设计
编写教学方案 实施教学设计
语文教学设计教案目标剖析
教什么 学什么
如何教 如何学
教的怎样 学的怎样
设 计评
价 教 学
3.
❖ 二、语文教学设计的基本内容与程序
语文教学设计教案目标剖析
《小狗包弟》教材分析
❖ 本文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语文课标教材必修1第三单元的第二 篇课文。本单元所选的是写人记事的散文。文章所描写的都 是现实生活中真实人物,作者描写他们的容貌、行为事迹等, 帮助我们增长见识、明辨是非、领悟时代精神和人生意义。
❖ 本文是巴金《随想篇》这的名篇。她讲述了作者家中的一条 小狗在“文革”这的悲惨遭遇以及小狗的悲惨遭遇留给作者 心中永难磨灭的创伤,表达了深重的歉疚、忏悔和悲悯之情。 本文的价值在于,让学对“文革”有了一定认识,知道巴金 是个怎样的人,引发学生对过去那个年代甚至当今时代的民 族精神、民族文化心理的探讨和拷问,有助于学生形成高尚 的人格和道德情操。同时学习作者叙事和抒情相结合的手法。
第四章 语文教学设计
语文教学设计教案目标剖析
第一节 语文教学设计概述
❖ 一、概念界定
以一定的理论为基础——设计的灵魂 以一定的现实为依据——以学生为本 由诸要素构成系统——整体发挥功效 教学过程最优化——有效解决问题,不断发展完
善的动态过程
语文教学设计教案目标剖析
❖ 二、语文教学设计的基本内容与程序
语文教学设计教案目标剖析
(一)教材分析
❖1、分析课文的内容与形式 ❖2、分析课文的地位与作用
语文教学设计教案目标剖析
《我有一个梦想》教材分析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一册第三单元主要学习演说词。演说 词是为准备演讲而写成的文稿,除了具有论点鲜明、逻辑性 强的特点外,还讲究内容的针对性、思想性和鼓动性,同时 还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具有较强说服力和感染 力。所以,这个单元的教学要主要抓住演讲词的特点和主旨, 分清文章的逻辑层次,体会其中多样的表现手法,看看它们 是怎样将理论性和艺术性、鼓动性与形象性有机结合。另外, 还要领悟、品味其中深刻的思想和精彩的语言。
学设计是“钻进去”(思维内隐),教案是“跳 出来”(思维外化)。 是教师教学设计成果的物化体现。
语文教学设计教案目标剖析
❖四、语文教学设计的类型
❖ 总体设计 ❖ 课型设计 ❖ 教案设计
语文教学设计教案目标剖析
第二节 语文教学方案的编制
❖ 概念界定
语文教学方案,简称“语文教案”。它是语文课 堂教学设计的书面成果。
语文教学设计教案目标剖析
《小狗包弟》教材分析
❖ 本文的主要价值首先在于它的认识作用。它从一个 侧面反映了十年动乱的社会现实,以及当时人们普 遍的命运穷困、人性扭曲的状况,由此而产生课文 应有的认识教育作用。包括现在的高中生在内的所 有中国人都不应该忘记那个年代。课文的价值还在 于作者的深刻反省,老年的巴金显示出一个真正成 熟的作家严于解剖自己,敢于说真话的勇气和度量, 进而可以引发学生岁过去那个年代甚至当今时代的 民族精神,有助于学生形成高尚的人格和道德情操。
而《我有一个梦想》这篇课文居于这单元的第二篇,对 它的学习能巩固前一篇文章所学内容,对于本单元后几篇课 文的学习也起着重要的奠基作用。同时,这篇课文又以高度 激昂的语调表达了黑人们内心要求自由平等的愿望,它不仅 体现出演说词的一般特点,而且富有煽动性、针对性,学习 它对于进一步了解演讲词、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及其进 行情感熏陶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教学设计的基本内容——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策 略设计、教学评价设计
教学设计的主要程序——教学设计、实施教学设 计、评价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解决的主要问题——什么、如何、怎样; 分别解决教学目标问题、教学策略问题、教学评 价问题。
语文教学设计教案目标剖析
问题探讨
语文教学设计教案目标剖析
❖ 四、教学设计与教案的区别与联系
❖ 语文教学方案的格式
形式分类 篇幅分类
❖ 语文教学方案的基本要素
语文教学设计教案目标剖析
常规教案的基本要素
❖ 课题 ❖ 教材分析 ❖ 学情分析 ❖ 教学目标 ❖ 教学重点、难点 ❖ 教学方法(或教学设想) ❖ 教学用具 ❖ 教学时间 ❖ 教学过程(含教学内容、步骤、策略、时间等) ❖ 板书设计 ❖ 教学后记
语文教学设计教案目标剖析
《胡同文化》教材分析
《胡同文化》是汪曾祺为摄影艺术集《胡同之没》写的 一篇序言。作者用富有京味而且精练的语言概括了北京胡同 的特点,又用北京人特有的生活方式表达出了胡同文化的内 涵,再后,表达了对北京胡同特有的感情。
《胡同文化》具体安排在高中语文教材第一册四单元的 第二课。该单元是序言单元,教学要求有三个方面:一是 “从序言中汲取有关著作的信息”,二是“了解作序者的思 想感情和阐述的道理”,三是“领悟序言的语言魅力”。
语文教学设计教案目标剖析
《雨霖铃》教材分析
《雨霖铃》是一首描写情人之间离别的词。 全词以“离情”为线索,用虚实相济、情景相融 的手法,“一切景语皆情语”细致地描写了情人 话别时留恋难舍的情景,反映了作者的失落与悲 伤之情。这首离词可谓淋漓尽致、备足无余。
全词围绕“伤离别”而构思,层次清楚,语 言简明。先写离别之前,重在勾勒环境;次写离 别时候,重在描写情态;再写别后想象,重在刻 画心理。三个层次,层层深入,从不同层面上写 尽离情别绪,可谓叹为观止。
因此,在对《胡同文化》的教学过程中我着力于引导学 生概括出文章的要点。此外京味的语言是文章的一大特色, 本文也是本学期唯一的一篇京味文学作品,所以应该好好地 让学生品读、欣赏,从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这也正好体 现了新课标要求的“要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和整体能力的提 高,重视积累、感悟和熏陶,重视语文运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