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古代书法史课件

中国古代书法史课件

神和平时工力的自然流露。这在整个书法
❖ 楷书四大家是对书法史上以楷书著称的四位书法 家的合称,也称四大楷书。他们分别指是:唐朝 欧阳询(欧体)、唐朝颜真卿(颜体)、唐朝柳公权 (柳体)、元代赵孟頫(fǔ)(赵体)
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 颜真卿《多宝塔碑》
柳公权《玄秘塔碑》
赵孟頫《胆巴碑》
❖ 5.行书
❖ 行书是伴随着楷书的流行而产生的一种 字体,它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是楷书 的直接快写体。它不像草书那样潦草, 也没有楷书那样端正。楷法多于草法的 叫“行楷”,草法多于楷法的叫“行 草”。行楷,如《怀仁集王羲之书圣教 序》;行草,如王羲之《丧乱帖》、王 献之《十二月帖》等。
❖1.小篆(秦篆)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书同文” 的政策,由李斯等创制了小篆,作为 全国的官方标准字体。小篆的创立, 使我国文字走向了规范化和统一化。 秦代把这种书体广泛应用于刻石颂德。 据传它们大都出自李斯之手。
泰山 刻石
会 稽 刻 石
会稽 刻石
琅琊 刻石
❖ 2.隶书(汉隶)
❖ 隶书,历史上也称左书、史书、八分, 相传这种字体是秦代一个叫程邈的隶人 创造的,所以称隶书。篆书的草写即发 展成隶书。
索靖《出师颂》
此书属较典型的早期章 草书体,“蚕头凤尾” 带有隶书遗痕,“银钩 虿尾”具草书特征,整 体书风规整而不失变化, 劲健中见自然飞动之势, 古朴又典雅,是六朝以 来创立规范章草的传统 体貌,唯稍增飘逸之势, 与隋朝智永《真草千字 文》中的草体大致相近。
❖ 3.草书 ❖ 草书有章草、今草和狂草之分。
张旭 《残千字文》
张旭 《古诗四帖》
前两首是庾信的《步虚词》,后两首是南朝 谢灵运的《王子晋赞》和《四五少年赞》。
怀素《自叙帖》
❖ 《自叙帖》为怀素自述其生平大略,兼录颜 真卿、张谓、戴叔伦等人对其的赠诗成文。 通篇为狂草,笔笔中锋,如锥划沙盘,纵横 斜直,无往不收;全卷强调连绵草势,运笔 上下翻转,忽左忽右,起伏摆荡,有疾有速 ,有轻有重,通幅于规矩法度中,奇踪变化 ,神采动荡,实为草书艺术的极致表现。
曹 全 碑 局 部
❖ 《曹全碑》属东汉末隶书完全成熟期的 代表作品之一,它记载了东汉末年曹全 镇压黄巾起义的事件,是研究东汉末年 农民起义重要的历史资料,也是现存中 国汉代石碑中保存比较完整、字体比较 清晰的少数作品之一。其结字匀整,用 笔方圆兼备,而以圆笔为主,风致翩翩 ,美妙多姿,是汉隶中秀美风格的代表 。
王献之
《十二月帖》
本帖代表着王献之行草书中独创风 格的典型作品。此帖开笔的“十二 月”三字作行楷书,第四字便转为 行草书,笔势连属。第二行共七字, 前六字一笔贯通而下,优游疏爽。 其后连多断少,形势宏逸。现在所 能见到的《十二月帖》是刻本,笔 画映带的细微变化,墨色泣燥的质 感,已损失良多。如果是毫发毕见 的墨迹本,草纵之致,宏逸之势当 更显神骏。最得王献之笔法、笔意 并发扬光大,卓然成为大家的米芾 认为《十二月帖》运笔如火筋画灰, 连属无端,末如不经意,所谓一笔 书。天下子敬第一帖也。
❖ 3.草书 ❖ 草书有章草、今草和狂草之分。
❖ 简单而言,章草是隶书的快写体,今草 是楷书和行书的快写体。著名的章草碑 帖有皇象本《急就篇》、索靖《出师颂》 等。
皇象《急就章》
此帖点画简约、凝重,亦较 含蓄,又多隶书笔意。结字 工整,法度森严。整篇观之, 气息古朴温厚,沉着痛快。 对喜爱章草的人来说,是学 习章草的优秀范本。因章草 是早期的草书,到了皇象时 代,已十分成熟,且为众多 书家所擅长。而皇象所书 《急就章》,形体已经很规 范化了。
亭序》原稿一直为王羲之视为传家之宝,为王氏后代收藏,传 至王羲之第七代时被唐太宗李世民“骗”入朝廷,唐太宗得《兰亭 序》后,曾诏名手赵模、冯承素、虞世南、褚遂良等人钩摹数
个乱真副本,分赐亲贵近臣,之后民间也广为临摹,但无一胜
过王羲之的原作,所以《兰亭序》真迹被唐太宗视为稀世珍品
而最终殉葬,这更让后世对《兰亭序》原作崇敬不已,冠以中 国书法第一帖的美名实在无可争议。
❖行书易于辨认,又独具体态、灵活 多变,是实用性与艺术性结合得最 好的字体,因此,从产生至今,一 直盛行不衰。“书圣”王羲之就以 行书著名于世。行书的特点是多圆 少方,多露锋少藏锋。
❖行书之中,王羲之的《兰亭序》被 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颜真卿的《祭侄文稿》被誉为“天 下第二行书”,
❖苏轼的《寒食帖》被誉为“天下第 三行书”。
甲骨文
甲骨文
甲骨文
❖2.金文
❖金文,也叫钟鼎文、铜器铭 文,是古代刻铸在青铜器上的 文字。在青铜器上铸铭文,始 于商代,盛行于两周。金文较 之商代的甲骨文进一步稳定, 更趋规范化和符号化。
散氏盘
散氏盘
大盂鼎
虢季子 白盘
❖3.大篆
❖大篆又称“石鼓文”是战国时期秦 国到秦代小 篆的过渡。
《怀仁集王羲
之书圣教序》
其碑字由怀仁借内府所藏王羲 之真迹,历时25年集募而成, 故为世所重。碑文选自王王羲 之各帖,如知、趣、或、群、 然、林、怀、将、风、朗、是、 崇、幽、托、为、揽、时、集 等字皆取自《兰亭序》。由于 怀仁对于书学的深厚造诣和严 谨态度,致使此碑点画气势、 起落转侧,纤微克肖,充分地 体现了王书的特点与韵味,达 到了位置天然、章法秩理、平 和简静的境界。
❖ 《自叙帖》自唐末五代以来一直是草书领域 的热门法帖,在中国草书史上承前启后,在 书法艺术领域影响深远。 它是怀素流传下来 篇幅最长的作品,人称“天下第一草书”。
❖ 4.楷书
❖ 楷书,也叫真书、正书。它产生于汉末,盛行于 魏晋南北朝,一直沿用至今。楷书是由隶书演变 而逐渐形成的一种端庄、工整的字体。楷是楷模、 法式的意思,所谓楷书,就是标准字体。 因此, 楷书成为中国书法史上使用频率最高、学书者最 多、最能体现方块汉字特点、最为实用的书体。 从魏晋至今,楷书一直保持着它的正统地位。
智永《真草千字文》
❖ 智永《真草千字文》法度谨严,一笔不
茍,其草书则各字分立,运笔精熟,飘
逸之中犹存古意,其书温润秀劲兼而有 之。宋米芾《海岳名言》评曰:“智永临 集千文,秀润圆劲,八面具备”。又如苏 轼所评:“精能之至,返造疏淡。”此书 代表了隋代南书的温雅之风, 继承并总
结了“二王”正草两体的结体、草法,从 体法上确立了它的范本作用。
隶变是古今文字的一个分水岭, 是汉字形体演变过程中的一次质 的飞跃。

隶书 章草
魏晋南北朝 楷书 行书 草书
❖ 书法从东汉开始进入了繁荣期。东汉时 期的几个特殊现象,为书法艺术提供了 难得的契机。第一,纸的发明完成。第 二,东汉时代佛教传入中国。第三,出 现了知识分子群体。第四,出现了专门 的书法理论著作。第一部书法理论专著 是东汉崔瑗的《草书势》。此外,还孕 育出第一位书法理论家——蔡邕。
❖狂草,是比今草更加潦草狂放的草 书。它不大计较一笔一字的工拙, 而着意力求通篇气势的畅达雄放。 笔势连绵回绕,离合聚散,大起大 落,变态无穷。如“草圣”张旭的 《残千字文》、怀素的《自叙帖》 等都是典型的狂草作品。
张旭 《残千字文》
张旭的《残千字文》,必定为醉后所书。这是今存他 的墨迹中最为狂放的一件。残石尚存三百余草字。其 线似魔力附体,其形如银河泻落,其章法布局鬼斧神 工。不少字狂怪诡异,有的如高山墜石,有的似天外 飞星,有的如骇兽夜奔,有的似惊雷泻地,其笔墨狂 达简直是上天入地,纵横无羁,天马行空,独往独来。
王 羲 之 《 丧 乱 帖 》
❖ 《丧乱帖》是王羲之为表示自己的无奈 和悲愤之情所作。《丧乱帖》结字转折 圆活流畅,字峰富于变化,墨色枯燥相 间,整个书帖由行至草,活泼灵动。细 细品来,无论是笔法上的精深造诣,结 体上的以欹求正、虚实相生,章法上的 率意灵动和用墨的饱与枯、字的厚重与 轻盈等变化,都给观赏者带来美不胜收 的愉悦感。丧乱帖》笔法精妙,结体多 欹侧取姿,有奇宕潇洒之致。
❖ 章草成就最大的是东汉书法家张芝, 被称为“草圣”。张芝与钟繇、王 羲之和王献之并称“书中四贤”。 他临池学书,水为之黑,可见功夫 之深。后人把学习书法叫做临池, 就出自这个典故。章草在张芝的时 代达到了顶峰。
张芝《 八月帖》
本帖字迹高古可爱, 冠绝古今。用笔古朴 含蓄,圆润健劲,结 体随行气的趋势而变, 自然流畅,是张芝章 草的代表作。该帖章 草少有夸张形式的 “燕尾”,收笔含蓄, 大多作点或捺点,或 者回钩下连,具有今 草气息。
❖ 隶书始用于秦代,盛行于两汉,是汉代 官方的正式书体,直到魏晋楷书广泛流 行之后,才被楷书所取代。
礼 器 碑 局 部
❖ 《礼器碑》历宋认为是汉隶的极致,精 妙峻逸。其笔法大都承接青铜器之特色 ,有钢筋铁骨之称,为历来书家所陶醉 ,影响极大。在结构处理上,无论是上 下结构、左右结构,还是包围结构,都 能取势颐盼,体态优美,形成一个富有 生命力的有机整体,毫无矫揉造作之嫌 。同时,线条的粗细及所分割出来的空 间形成了黑与白、轻与重的强烈反差, 从而给人以鲜明的节奏感。
王羲之《十七帖》
点画静中有动,笔断意连。一是 起笔迅疾力大,落笔入纸便以形 成笔势;二是行笔内敛沉着,既 劲挺遒健又流畅而恣美;三是收 笔或断,或顺势,或连下一笔。 四是转折、提按、使转、节奏、 虚实等十分自然,笔法、笔势清 晰。字形的斜与正,主与次,疏 与密、虚与实、收与放、轻与重、 呼与应等等,达到了既矛盾又和 谐统一之高境界。字体大小的组 合,字距疏密,连带、行气、呼 应以及通篇的相互配合、协调, 堪称经典。
孙过庭《书谱》
❖ 孙过庭专习王羲之草书,笔法精熟,唐 代无人能与他相比。本卷纸墨精好,神 彩焕发,不仅是一篇文辞优美的书学理 论,也是草书艺术的理想典范。卷中融 合质朴与妍美书风,运笔中锋侧锋并用 ,笔锋或藏或露,忽起忽倒,随时都在 变化,令人目不暇给。笔势纵横洒脱, 达到心手相忘之境。
❖3.草书 ❖草书有章草、今草和狂草之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