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经典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模式分析(2)精品PPT课件
经典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模式分析(2)精品PPT课件
二、当前我国高职课程模式
实践导向职业教育课程(徐国庆)
行动导向职业教育课程(姜大源)
职业导向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戴士弘) 能力本位课程成为世界高等职业教育的关注点
南华工商学院
三、高职课程教学评价
教师教得好——学生学得好 评价的三个基本要求
1、以学生为主体 2、突出能力目标 3、突出任务训练
四、高职业课程改革的基本路径
职业岗位工作任务分析
核心 课程1
核心 课程2
核心 课程3
核心 课程4
课程整体设计
(模式、内容、方法)
课程单元设计 (内容、方法)
第二部分
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课程教学模式? 两者的的关系?
一、关于模式
《现代汉语词典》:“模式是指某种事物的
标准形式或使人可以照着做的标准样式。 《现 代汉语词典》第894页)
以社会需求为目标、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为主线设计教学 体系和培养方案。
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基础 理论教学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专业课 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
实践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在教学 计划中有较大比例。
“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是高职高专教育成功的关键。 产学结合、校企合作是培养技术应用性人才的基本途径。
人才培养模式的构成要素:
培养规格:基本的培养目标
课程体系:是按一定程序组织起来的教学内容及其进程的总和,是人才
培养活动的重要载体。核心是课程结构。
培养途径:是人才培养活动的形式,可分为基本途径和综合途径. 基本
途径是课程教学、实验与实训、社会实践三方面。综合途径原本主要指“ 学研产结合”的培养途径。
长春职业技术学院: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的“3+2”循环模式; 青岛职业技术学院:“三化”培养引领发展(教学内容职业化,教学
模式案例化,学生实训公司化)模式;
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走“双主体”培养之路育工厂化农业人才 (校农联合双主体);
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岗前训练、顶岗实践、就业”三位一体的 校企合作办学模式。(训练基地—企业---行业企业);
深化
做实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产教融合
形式多样
形式多样
形式多样
?
?
?
二、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按照模式的定义方法,人才培养模式显 然应该是培养人才的标准、范式、结构 或思想体系。
(一)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 六条基本特征
以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 术应用性人才为根本任务。
第三部分 高职专业课程教学模式
高职课程教学模式
课程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 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 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作为结构框架, 突出了教学模式从宏观上把握教学活动整 体及各要素之间内部的关系和功能;作为 活动程序则突出了教学模式的有序性和可 操作性。
一、高职课程教学模式的特点
(二)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 内 涵(1)
“目标方式说”:所谓人才培养模式,实际上就 是人才的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和基本培养方式。
“结构方式说”:人才培养模式是学校为学生构 建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以及实现这种结构 的方式,它从根本上规定了人才特征并集中地体 现了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
“总和说”:根据特定的培养目标和规格,以相 对稳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为依托,对不同类 型专业人才的教育和教学模式、将培养目标和规 格作为人才培养的依据,而不是内容,强调的是 培养目标和规格“各个实现载体”的总合。
《辞海》对模式的定义是:“亦译‘范型’
。一般指可以作为范本、模本、变本的式样《 辞海》1999年版第1596页) 。
尽管二者的表述不完全一样,但是基本涵义是 一致的,即模式是一种范本,是一个标准,是 一种带有普遍指导意义的有组织的结构,是一 种具有权威性的思想体系,是众人模仿的样式 。也就是说,模式具有标准性、示范性、权威 性和指导性等特征。
指向性:围绕着一定的教学目标设计。 操作性:具体地规定了教师的教学行为,使得教
1、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与行业企业合作进行基于 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与设计,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 和开放性的要求。 2、根据行业企业发展需要和完成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 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现产业与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 生产过程、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职业教育与终身 学习对接。继续推动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探讨
提纲
高职课程改革的动态
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高职课程教学模式 高职课程教学方法
第一部分 高职课程改革的动态
一、高职课程改革的依据
16号 文
08精 品课
1、与企业合作开发课程,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的任职 要求参照职业资格标准,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 2、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的模式
教学运行机制:是培养模式的关键。包括教学管理制度、校企合作制
度、培养保障制度等及以之相关的管理方式,它指向教学的方向性制度, 是培养目标实现的保证。
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活动中的时空构造方式。高职教学组织形式具有
灵活性和多样性的特征。理论教学、实训教学、实践教学可以根据条件和 需要灵活安排
(三)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部分案例
浙江警官职业学院:校企联盟、四方联动,工学交替四四三人才培养 模式(学校、政府、行业协会、企业四方联动,人才培养四个方面融 合,设计四个工学结合阶段,实现三种能力递进)
➢ 四:学校教育与企业融合,职业技能与职业标准融合,职业素养与专业 教育融合,学校评价与社会评价融合;
➢ 四:专业认知实习,专业体验实习,顶岗实习,就业顶岗实习; ➢ 三:三递进:职业基本能力—职业专项能力---职业综合能力。
(二)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 内 涵(2)
目前,理论界对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概念还 没有统一的看法。
简单地说,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是高职院校 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而采取的制订培养方 案、确定培养规格、构建课程体系、组织 教学实施、进行教学管理的比较稳定的结 构化样式和运行方式。
(二)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 内 涵(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