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零售商面对的十大新课题doc12美国是当今世界上的经济超级大国。
2003年美国实现GDP国内生产总值11万亿美元,全球排名第一。
日本排名第二,GDP为4.3万亿美元,仅为美国的39%。
美国拥有全球最大的零售消费市场,2003年美国零售业(含餐饮)实现零售额为3.7万亿美元。
美国零售、批发和餐饮业增加值占GDP的15%。
据笔者在美国的考察和研究,在高端市场上展开竞争并不轻松。
美国零售商们丝毫不敢松懈,未雨绸缪,长期筹划,应对市场需求变化,努力解答进展中的新课题。
归纳起来,当前美国零售商至少面对十大新课题。
一、美国经济“双赤字”对零售业的阻碍尽管美国经济仍旧是全球经济增长的要紧引擎之一,经济面临的要紧逆境是“国际贸易高额赤字”和“政府收支高额赤字”。
美国“双赤字”经济环境对零售业进展起着双刃剑的作用。
正面作用是“双赤字”支撑了国内消费和零售业的强势增长。
多年来,美国经济增长温顺,但消费市场十分活跃。
美国零售商们在全球市场上不断寻求和采购价廉物美的外国商品,猎取国际贸易中的批零差价,努力满足本国市场消费需求。
2004年美国零售市场销售增长,创1999年以来最好的一年。
负面作用是“双赤字”难以长期坚持。
“双赤字”的前提是世界其他国家将大量外汇储备借贷或储蓄在美国。
长此以往,必定形成美元贬值趋势,从而造成美国消费市场萎缩。
一旦消费需求增长从美国向其他国家转移,将进一步加速美元贬值和美国消费市场萎缩,同时显现连续通货膨胀和提高银行利率的压力。
届时,美国零售商将吃惊地发觉,全球市场需求增长的机会,不是发生在美国境内,而是发生在世界其它地点。
例如,经济连续增长的中国,或处于低通货膨胀和低利率的欧洲。
美元贬值后,美国零售业的资产价值将随之贬值,成为国际零售商们收购兼并的新目标。
二、人口结构变化和老年化趋势准确把握消费群体的地域分布、年龄性别结构、收入差距、民族文化和消费偏好等,是零售商市场竞争的制胜法宝,也是不断需要研究的新课题。
第一,由于出生率降低和期望寿命提高,经济发达国家显现了人口老年化趋势。
尽管进程较为缓慢,但长期变化趋势不可忽视。
2000年美国65岁以上人口比例为12%,估量到2050年将达到21%。
人口老年化也是全球性问题。
目前,印度国家人口较为年青,20岁以下人口比例为44%,而意大利为另一个极端,该比例仅为19%,而65岁以上人口比例为18%。
至2020年,推测全球经济欠发达国家20岁以下人口比例约为35%,经济发达国家仅为22%。
此外,不同国家老年人拥有财宝差异也较大。
日本是传统高储蓄国家,60岁以上人口平均拥有个人养老资产约22.5万美元。
零售商需要摸索如何开拓“银发消费市场”,满足年长者“怀旧型”消费需求,如何改变商品经营结构和展现方式,可能需要雇佣更多的“老年模特儿”。
其次,在人口年龄的另一端,美国年青人和大学生偏好在互联网上搜寻信息、人际沟通、工作和娱乐。
网络广告、网络营销、电子邮件促销等进展十分迅速。
美国年青人与上一代相比,更乐于在自然型食品商店和超级中心中购物,而不是到超市购物。
还有,人口结构变化还将直截了当阻碍零售业的职工队伍和人工成本。
例如,目前年龄在16-30岁的美国X代和Y代人,更关注个人和家庭生活,而不是职业生涯,这与年长一代美国人有专门大差异。
这意味着零售商需要采纳新的企业治理方法,如弹性工作制,减少加班时刻等。
再如,随着职工队伍年龄增大,医疗费用支出也同比增加,目前美国65岁职工的平均医疗费用是40岁职工的4倍。
这种趋势对政府和公司来说,压力均较为繁重。
最后,人口结构变化使得消费群体更为细分化。
大规模的广告和营销方式,关于细分化的目标消费群体来说,不再是十分有效方式。
美国零售商正在探究“一对一”、“一对多”、个性化和针对性更强的营销新模式,努力与客户建立连续和高附加值的联系。
三、互联网上的零售竞争俗语说,买的没有卖的精。
然而,在网络技术支持下,美国显现了新一代网络增强型消费群体,把握信息量大,拥有市场机会多。
互联网成为商品信息传播的要紧媒体之一,多渠道商品信息搜寻和选购,差不多成为美国消费者的新购物适应。
据统计,美国网民们平均每周上网时刻超过9小时,有3,700万个家庭(约占美国家庭总数35%)在网上购物,这些家庭平均年收入为65,200美元/年。
据分析,美国Sears 百货公司近五分之一的消费者,第一在网上进行商品搜寻和比较,然后到百货商店购物。
2004年,美国网上购物实现销售额为1,44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7%。
在此背景下,美国零售商们纷纷设置种类繁多的公司网站,有商品信息宣传型、企业形象展现型、网上拍卖、网上购物、网上市场等。
网上购物与实体商店相结合,差不多成为新的经营模式,有87%的零售商承诺,消费者网上购物,若存在商品质量问题,能够到该商店各门店退货。
网上拍卖差不多成为新的亮点,2003年美国eBay网销售商品的价值达到240亿美元,该数值接近于全球零售250强企业最后十位企业的销售额之和。
网上购物的广泛应用,甚至还造成了国际商业集团间的竞争。
例如,美国处方药品的零售额下降了,其缘故是美国消费者转向加拿大和墨西哥网上药店购买处方药品。
美国零售商广泛采纳CRM客户关系治理策略,努力提高消费者的网上购物中意度和购物体验。
例如,向消费者赠送购物积分,通过电子信件向目标消费者做定向广告和赠送商品打折优待卡,不断改善网上商品的排列和搜寻方式,通过客户注册保留购物档案,提供网上购物信用等。
四、推进商品的供应链治理在过去十年中,从制造商向客户的商品流通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
在供应商和零售商的共同努力下,大幅度缩短了商品从制造车间到商店货架的时刻周期。
以后有效的商品供应链治理,将得益于RFID无线射频技术的应用。
RFID电子标签由微型芯片和螺旋天线组成,若在运货托盘或单件商品上附加电子标签,将快速和方便地识别和清点商品库存,有效提高商品物流效率。
美国沃尔玛公司、德国麦德龙公司和英国塔斯科公司等,差不多要求供应商在物资上附加RFID电子标签。
Auto Zone零售商还采纳了合作运输治理技术,以改善商品物流的过程,使得原先一周的流通时刻减少到1.5天。
商品供应链治理有效提升了流通效率。
例如,Zara公司(西班牙专业服装零售商)每年能够推出12,000种新款式的服装。
通过灵敏型供应链治理和企业间合作,时尚服装业正朝着快速、高频流通方向进展。
再如,2005年1月欧盟开始实施商品流通可追溯法规。
依照该法规,食品、种子、肉制品、肉食类牲畜等商品流通,应该和必须对所有生产环节、加工流程和物流过程,实现全过程的可追溯和监控。
美国零售商正在研究采纳新的标准商品信息,形成企业间快捷的信息流和物流,探究商品供应链治理新模式。
五、零售跨国经营和国际化在过去十五年中,零售业国际化成为主流趋势之一,国际零售商跨国经营步伐明显加快。
据统计,自1986年到2003年,全球零售100强企业的平均跨国经营国家数从2.8个,增加到10.1个,平均拥有外国业务国家数从4.7个,增加到14个。
全球零售100强企业跨国经营分布状况,参见图1。
在这一点上,若与欧洲零售商相比(如法国、德国等),美国零售商在国际化方面较为滞后。
近年来,美国零售商正在迎头赶上。
1999年美国约有三分之一的零售商开展跨国经营,到2004年该比例差不多达到56%。
目前,美国零售商专门关注国际新兴零售市场的进展机遇。
目前,全球有三大引人注目的新兴零售市场,即俄罗斯、印度和中国,经济进展和市场规模增速专门快。
推进零售业国际化的潜在效益是多方面的。
一是建立全球销售网络,分享新兴市场的消费增长和经济增长成果。
二是学习和猎取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经营体会,增强国际竞争力。
三是培养全球商品采购网络和增强资源配置能力。
四是为本国企业形成国际商品供应链建立前端商品信息网。
在这一点上,美国零售商势在必争,决不相让。
如前文所述,当前美国零售商面对十大新课题的前五个课题为:美国经济“双赤字”对零售业的阻碍;人口结构变化和老年化趋势;互联网上的零售竞争;推进商品的供应链治理;零售跨国经营和国际化等。
那个地点,连续对后五个新课题开展论述。
六、学习在“通涨”环境下生存2004年美国经济增长4.4%,是过去5年增长速度最快的一年,美国经济增长的要紧动力,源于消费稳固增长、私人投资扩张和就业改善。
实际上,2003年以来美国旅行业开始复苏,游客人数逐年增加。
诸多因素共同作用,有力推动着美国零售业的进展。
2004年美国零售业(含餐饮业)实现零售总额达到40,566万亿美元,比2003年增长了7.9个百分点,人均零售额约1.4万美元/人。
然而,美国强劲的消费需求和投资增长,促使物价开始上升,银行利率进入了加息周期。
在过去较长时期内,美国零售业适应在低利率和物价稳固环境下经营,而2004年以来,美国商品、运输、包装、能源等商品价格开始上涨,银行利率逐步上调,经济进入了“温顺通涨”周期,零售商的房租、能源成本、运输成本和资金成本等,均将逐步上升。
从整体看,只要经济增长,将有利于提升零售业的经营业绩,但不是所有零售商都能够利益均沾。
在“温顺通涨”环境下,美国零售商们必须努力操纵各项经营成本,不断提高经营效率。
1994年美国零售业(除汽车销售)的平均库存销售比率为1.61,到2004年差不多下降到1.35。
面向以后,不断降低经营成本,仍是美国零售商的一项长期工作。
另外,美国零售业高端和低端的零售商,将连续从两端挤压中间段的零售商。
经营奢侈品的零售商,将得益于个人收入增加、游客增加和证券市场的复苏;折扣经营的零售商以其价格优势,仍将连续保持强势增长;而中间段零售商若经营定位不清晰,则难以从经济增长中获益。
从整个产业而言,美国零售业将保持与消费者和供应商的互动,把握经济增长中的消费新特点,连续进行结构性调整。
七、把握零售业的变革趋势从本质上说,创意、激情和变化是推动零售业进展的差不多动力,也是激发消费者购物欲望的直截了当动因。
零售商要在猛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必须保持领先地位,成功的要领是适应消费需求、技术领先和改变经营方式,准确把握美国零售业的变革趋势。
趋势之一,增加对零售技术的投入。
目前,美国零售业是现代技术的最大买家之一。
据美国IBM公司统计,2001年美国零售业平均科技投资金额占销售收入的1.8%,到2004年该项费用上升到2.1%。
美国零售业的科技投资,要紧用于改善财务信息系统、快速库存补货系统、重要客户信息库、商品扫描和货币结算设备等。
通过改善零售技术和设施条件,有效提升市场需求的应变能力,能在最短时刻,把握消费流行,推出新的商品和服务。
趋势之二,零售业态和渠道模糊化(Channel Blurring)。
美国人一辈子活节奏较快,喜好“一站式”消费,消费结构中服务消费支出不断增加,如度假、餐饮、观看音乐会和球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