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水粉风景写生

水粉风景写生


1.水粉画与其它画种之间的关系
水粉画在性能上是介于水彩画和油画之间的一个画种。水粉颜料干画厚涂时 象油画,湿画薄涂时则象水彩画。但是它既难以达到油画的深邃浑厚,又逊 色于水彩画那样透明轻快的效果。
1 如何取景?
• 与静物画不同的是,风景是无 限宽广的,视野范围较大。主 体又不够明确,往往我们会无 从下手。写生首先面临的就是 取景!
• 教师建议:多运用对比的手法去把握 整体的色彩关系,清晰的明确远、中、 近三个层次的空间透视关系。用个性 化的笔触梳理自己独特的艺术感受。
第三节 风景画中天空、树木、山水、房屋等的表现
下面通过一幅画的完成,来给大家讲解一下,风景写生中的物体的表现。 1、选定写生的对象以后,要认真探索构图,即如何将景色艺术性地布 局在画纸上。开始,应将描写的对象看得非常简单,归纳成几块几何形。 景物的主体部分是山村,应位于画面的中心部位,和周围的天、山、水、 树等景物,在构图上要有画面结构上的联系和衬托对比的关系。
• 三种取景方式: 1)借用手势来裁取画面。 2)做一个卡纸板当取景框。 3)用照相机或摄像机取景。
2 风景写生中的透视
• 运用平行透视、成角透视、仰视、俯视 等透视法则,去理解近大远小、近长远 短的视觉现象,同时运用线条、形体的 走向来表现出深远的感觉。
• 景物距离画者的远近不同,会产生清楚 与模糊的感觉,我们就把这种越远越模 糊的视觉效果,叫做空气透视法。
2、大的布局确定以后,然后进一步进行取舍剪裁,勾勒出景物的 位置及形体的大轮廓。
3、具体画出景物的基本形和结构关系,没有意义的景物都 不应纳入构图之中,也可以将景物的位置作些移动,以使主 题内容更集中、更鲜明,在构图形式上更完美。
4、先画天与远山。没有经验的人,常把天色画得过暗或过亮。 一般情况下天色总是画面中比较明亮的色调,但如在晴朗的天气, 天上无云彩,那蓝紫的天色必会比地面上明亮的色调暗。
柠檬 油菜花 梅花
草 禾苗 绿叶
大海 葡萄
天空 茄子
夜晚

云 面粉 雪
抽象联想 热情 危险 活力
温暖
兴奋
光明 希望 华贵
生命 和平 生长
宁静 理智 希望 优雅 高贵 神秘
严肃 庄重 恐怖
纯洁 神圣 朴素
4 抽象的概念
• 选景时,要对自然景观进行选择、裁 取,对景物的描绘也不可能一一照搬。 一幅好的风景画,画者都会有意识的 抽象一些东西:线条?色彩等等。因 为这些元素就有别于自然形象,可是 又与现实的形象又联系。
• 教师建议:好的起稿 应当干净利落,笔法 松动又疏密得当。
2 大色块关系的确定
• 用较稀薄的颜色,根据开始的色彩感 觉,用宽阔一点的笔快速的涂出大体 的色块关系。注意色调的统一协调关 系,以及色块的大小面积的对比关系。
• 技术讨论:三种现象:一是学生的感 觉来得快,很快把画面效果树立起来, 但再往下画生怕破坏了现有的效果, 不敢下笔深入;另一种是一开始就束 缚自己的感觉,一点也不敢去“破” 一些东西;还有一些学生开始过于随 意,认为自己有能力收拾回来,但是 往往事与愿违。
1.色相
指色彩的相貌或色彩的名称。如红、橙、黄、绿、青、蓝、紫等等,每 个名称代表具体的色相。
色调
即色彩的调子,也就是色彩在绘画总体组合中的一种色彩倾向性。色调 是一种独特的色彩美感形式。它对于表现绘画主题思想、情调意境,具 有无法替代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色调的类别很多,从色相分:有红色调、黄色调、绿色调、紫色调等; 从色彩明度分,可以有明色调、暗色调、中间色调;从色彩的冷暖分 有暖色调、冷色调、中性色调;从色彩的纯度分,可以有鲜艳的强色 调和含灰的弱色调等。
7\山溪浅水处,在深蓝色调中显出一些带褐色的暖色,表现出水底 的砂石滩,也显示出了清澈的水质。溪边露出水面的鹅卵石,蘸中 间色用弧形笔触画出形状与疏密排列后,再用更明亮的色画强光部 分,用稍暗的色画背光部,用深暗色画石间空隙与投影,就有立体 效果了;水底的石块用明度很接近的调子来画,与水面上的石块相 比,色倾向于冷调,有明显的虚实、冷暖的区别,表现出清澈见底 的溪流,衬出山村的野趣。
5\近山的色调较浓重,与远山有明显的色调差别,要少用白粉;笔 法要有横直的变化,表现出山的气势与山体结构。树用深红、朱红、 褐色及偏冷的紫色相结合,交替画出树色的大调子。
6\接着画房屋顶部的瓦片,用朱红白粉色相调合,某些部分要 调入钴蓝,产生冷灰色调,使色调明快又有变化,笔法可根据 瓦楞的方向,自上而下并列地画,自然空出屋脊上的白线。
色彩空间关系
由于色光波的散射程度不同,光波的长短也不同,色彩在空间的传 递中也产生变化。我们在写生时会发现,距离越远不同物体的色彩 越为接近,远处的景物像罩上一层淡蓝色的面纱,越远越灰、越虚。
明度——近实远虚
彩度——近浓远淡
色相——近明确远模糊
第二章 第一节色彩风景写生的工具
• 色彩风景写生包含许多画种,如:水彩、水粉、油画等,无论哪种表现形式,色彩 语言都是必须掌握的基本理论和技能。色彩理论的发展为绘画提供了观察理解世界 和表现世界的更大可能性。我们在写生过程中要把理论修养和绘画实践结合起来, 只有熟悉色彩的特征及其构成,掌握视觉原理和色彩规律,在写生中才能做到既写 实写景又能写意抒情。
《色彩写生---风景》
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让学生在大自然中对画室教学中所学的东西进行重新领 悟,深化对色彩语言的认识,提高透视学的运用能力,
任务是使学生对色彩、色调、画面的分割构成、画面节 奏、韵味与意境等了解与掌握,为学生的绘画及设计专 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 课程内容
1、色彩风景概论以及色彩知识 2、风景写生的工具 3、色彩风景基本技法 4、风景写生要注重的问题分析 5、几种基本画法介绍及作品赏析 6、临摹 7、风景写生 8、风景写生创意写生 9、作业讲评
4 统一调整
• 往往在深入刻画的过程中,不少同学 留恋于细节而超越了整体的色调关系: 过多的笔触、过多的细节对比画面很 灰,脏等,破坏了整体色调的组合力 度,“统一”不单指色彩的和谐和美 感,同时笔触的调整也是体现一个画 家独特的艺术魅力。
• 技术讨论:色彩随时间和光线的变化 而改变,学生会忽视这一变化,也许 会从早晨画到中午;画面笔触的整理。
• 景物越远色度越低,对比也就越弱,我 们就把这种色彩的变化称为色彩远近法。
• “焦点”透视法。象照相机一样,焦点 所在的地方清晰,其余则是模糊的。
3 风景画的情感效应
• 艺术是人类表达情感的一 种方式,而色彩是最能把 人类情感联系在一起的一 门视觉艺术。色彩是有表 情的东西。我们手中的颜 色就像作曲家手中的音符 一样。
• 小幅色调训练的方式: 小幅写生训练; 记忆色调训练; 小幅变调练习。
第三节 风景写生的步骤
每一个作画者的习惯与自身的知识结构不同,他的作 画步骤与方法也会因人而异。有的人喜欢从暗部入手,有 的人喜欢从固有色下笔,有的喜欢由近画到远,有的人喜 欢局部完成……多数人喜欢在白底子上作画,也有的人喜 欢在有色底上涂色。但不管运用那一种方式入手,色彩的 变化规律,以及形体和画面的分割处理,以及良好的观察 方法都是我们必须把握的。
• 那么艺术家是如何把视觉形象转化成 艺术形象呢?
5 小幅色调练习
• 小幅色调训练可以提高我们对色彩 的敏锐性;增强我们对色彩的瞬间 记忆能力,这是一个极其必要的训 练措施。
• 特征:由于画幅小,无需顾及形, 更不作任何细节刻画,铺色迅速, 调整起来也容易,能在很短时间把 握大的色调。
• 没有相当的量,不足以建立起迅速 把握大色调的自觉性、习惯性。往 往不少的同学急于求成,心浮气躁, 耐不住性子,往往时达不到自由驾 驭画面。
风景写生色彩关系问题
1.整体观察 2.比较观察 3.感觉和理解 4.掌握色彩的变化规律(待续)
5.景物在光源下是否很吸引人? 6.调子是否优美?
色调是一幅画中颜色的总倾向。受季节、环境、地区的影响。 以明度分,有:亮调子、暗调子、中性调子等。 以色性分,有:冷调子、暖调子、灰调子等
风 景 写 生 的 色 彩 关 系
• 风景写生色彩,主要还是从印象派的色彩观念学起。印象派画家眼中的物 体固有色是时间性、地域性、光照度、光色度的瞬间体现,在他们的画中, 我们看到的是流动的光、闪烁的影,是色彩科学的绘画演绎。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如果说文艺复兴是近代绘画的开端,确定了科学的素描造型体系,把明暗、透视、 解剖等知识科学地引入到绘画中,那么印象派就是现代绘画的起点,他们完成了绘 画中色彩造型的变革,将光与色的科学观念引入到绘画中,革新了传统的固有色观 念,确立了以光源色和环境色为核心的现代写生色彩学。
色彩混合关系
色彩是绘画中十分重要而富有魅力的艺术语言,而色彩风 景画是人们表现自然、再现生活的重要手段。在风景写生 过程中,正确的观察和掌握物体的色彩变化规律,能提高 对色彩的认知能力和运用色彩造型的能力,这也是色彩风 景写生的关键。
由于创作意图不同,画者可根据主观思想确定写生作品的色调。自然 界各种色相在色相环上毫无遗漏,画者在写生中根据表现意图选择和 使用颜色就是一种技巧。
冷暖
冷暖即色性。这是心理因素对色彩产生的感觉。人们见到暖色(如红、 橙、黄等)一类色彩,会联系到阳光、火光、鲜血等景物,产生热烈、欢 乐、温暖、开朗、活跃、恐怖等感情反应。见到冷色(如蓝、青等)一类 颜色,会使人联想到海洋、月亮、冰雪、青山、绿水、蓝天等景物,产 生宁静、清凉、深远,悲哀等感情反应。
8、作进一步深入刻画,石级小径、芦苇草丛、山岩、倒影、 炊烟等,都要采取不同的技法真切地表现出来
风景画色彩写生需要注意的问题

风景写生的构图
3、画面是否有主题?主题的特色是否能吸引人? 4、构图所产生的感觉 a 视平线高的构图:景物重叠较少,层次较多,适意表 现广阔的大场面,由辽阔、丰满的感觉。 b视平线低的构图:天空辽阔。近处景物高大突出,地面 的大部分景物衬托在天空中。 c一般高视平线:符合观者和视者的习惯,有身临其境的 感觉。安定、稳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