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游泳之我见
游泳是一种凭借自身肢体动作和水的作用力,在水中活动或前行的技能活动,个人认为,在高校,中学甚至在小学校园内开设游泳课是十分有必要的。
游泳是一项深受大学生喜爱,并且能收益终身的一项体育运动,但和高校的其他体育课程不一样的是,其教学的特殊环境一直是困扰师生们的一大难题,首先面临的是场地问题,其实是安全问题,虽然游泳课程的开设存在一系列问题,但是学习游泳的价值,却是不可估量的。
首先,游泳达到了健身锻炼的价值,
一、能改善我们的心血管系统。
冷水的刺激通过热量调节作用与新陈代谢能促进血液循环,此外游泳时水的压力和阻力还对心脏和血液的循环起到特殊的作用。
游泳速度的加快也会加大压力负荷,使心房和心室的肌肉组织能得到加强,心腔的容量也能逐渐有所加大,这样心脏的跳动次数减少心脏的活动就能节省化,使血压值变得更为有利,血管的弹性也有所提高。
二、对呼吸系统的作用:在游泳练习时,新陈代谢过程和心血管系统工作的节省化,都离不开大量的供氧。
然而由于水压迫着胸腔和腹部,给吸气增加了困难。
游泳时人的胸廓要受到巨大的水的压力,那么要想使身体获得足够的氧气,呼吸肌就必须不断的克服这种压力。
另外游泳时呼气一般都是在水下完成,而水的密度要比空气的密度要大得多,因此要想呼气就必须用力,这样不管是吸气还是呼气都能增加呼吸肌的收缩力,从而能增强呼吸系统的功能,加大肺活量。
三、对人体皮肤的作用:在游泳过程中,由于水温的刺激,机体为了保证足够的温度。
皮肤血管参与了重要的调节作用,冷水的刺激能时皮肤血管收缩,以防热量扩散到体外。
同时身体又加紧产生热量,使皮肤血管扩张,改善对皮肤血管的供血,这样长期的坚持锻炼能使皮肤的血液循环得到加强。
众所周知,我们生活在一个四分之三充满水域的球体,因此在生活中就难免要和水打交道,这就使得游泳不但只是一项体育项目,更重要的它还是生活中不可多得的工具与技能。
它渗入我们生活中的很多领域,如水上资源开发、科学考察、防洪抢险、救护打捞等都必须有熟练的游泳技术作为后盾,才能有生命的保障。
第二,在高校中普及游泳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为学生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游泳运动被誉为21世纪最佳运动。
它历史最为悠久,群众性最为广泛,而且具有很强的健身性、娱乐性和社交性,与其他项目相比同时劳损和损伤率最低,并且适合于任何年龄阶段的特点。
因此,在校园内进行游泳教学为学生奠定终身体育基础具有重要意义
(二)使学生掌握生存技能
游泳不但是一项单纯的体育运动,它还是一项生存技能。
世界上不少国家将游泳列为青少年必修的运动项目,要求每个学生从小掌握游泳技能,目的就是为了保障生命的安全。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要与水打交道,无论是水上作业还是进行水上健身、娱乐,都避免不了要与水接触,这时会游泳就显得格外重要。
因此在高校中普及游泳教学时十分有必要的,让学生能掌握这一求生技能,这也是普及游泳教学最为重要的一个原因。
(三)游泳运动符合青少年的生理发育特征
目前当代大学生的身体素质日趋羸弱,游泳有一个重要的作用是使学生具有心脏收缩能力提高、心血管功能不断增强,心率逐步下降、胸围、胸腔扩大,肺活量较大增加等生理特征,这意味着学生已经充分具备了发展耐力的生理基础,而这时让学生进行游泳锻炼是发展学生有氧耐力素质的有效途径。
第三,开展的阻力与原因。
游泳是一项很好的运动,但同时也是一项比较容易出事故的运动,因此开展游泳教学最令人困扰的问题就是安全问题,个人提出几点安全防范措施供参考
(一)强化安全教育
首先,教师要认真的备课,要强调游泳安全意义,树立安全意识,克服麻痹细想。
其次,要加强组织纪律教育,要求学生严格遵守有关纪律和制度,一切行动听指挥,做到令行禁止。
(二)加强游泳活动的组织工作
1.上课前要做好准备活动,让身体更好更快地适应游泳运动的需要,防止游泳时抽筋、拉伤而造成溺水。
2.设立安全救护小组,由安全观念强认真负责具有较高游泳技能的人员组成,并准备好必要的安全救护器材。
3.进行教学时要对学生进行编组,一般每组五到十人为宜。
编组时对水平高低要进行搭配,可选择责任感强,水性好的人员担任组长。
4.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全面观察与重点照顾相结合,对水性差或个性强的学生要多加注意。
5.学生中途离开游泳场所一定要向教师请假并得到准许,不得私自离开;归队时也必须向教师报告。
6.应提出严格的纪律要求,一切行动听指挥,学生应在指定的区域内活动,不要再岸边或水中打闹嬉水,不要在水中横冲直撞,不搞恶作剧。
7.严禁学生在没有教师的指导下乱跳水和潜水,以消除潜在的不安全因素,避免外伤和溺水事故。
8.下课后学生必必须全部离开游泳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