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用)

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用)

城市是人类对自然环境干预最强烈、自然环境 变化最大的地方。
二、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城市化过程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负面影响)
自然环境
影响
评价
地形 对原来的地形地貌进 容易造成水土流失、滑 行改造,趋向平坦 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气候
强烈改变下垫面原有性质,使城 形成城市风,将城市大气污染物
光污染
城市灯光、城市建筑玻璃幕墙、 刺激人的视觉,诱发交通事故 夜晚汽车灯光
电磁波污染
各种电磁设备,如广播 电视、通讯和其他用电 设备等
影响人体健康
请观察以下图片,说出其反映的城市环境问题。
——交通拥挤
请观察以下图片,说出其反映的城市环境问题。
香港的“铁笼” ——住房困难
(二)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
思考:城市雨岛效应产生的原因?
①城市上升气流强烈 ②城市地区尘埃多,多凝结核
城市中林立的高楼 大厦比喻为“钢筋 水泥的森林”。而 随着“森林”密度 不 断地增加,尤其一 到盛夏,建筑物、 空调、汽车尾气更 加重热量的超常排 放,使城市上空形 成热气流,热气流 越积越厚,最终导 致降水形成。这种 效应被称之为“雨 岛效应”。“雨岛 效应”集中出现在
下题

城市生活




农村生活
改变城市交通、促进城乡交流
城乡差距缩小
改变生活习惯、劳作方式
城市应当优先发展的哪些交通工具?
A公汽或电车
B小轿车
C地铁
D摩托车
1、比较各种交通工具的优劣
主要 考虑
(运载量、速度、灵际情况
(城市规模、人口密度、道路状况)
1、解决交通拥挤最有效、最科学的办法是( c )
①分散大城市职能,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 ②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如实行“公交优先” 原则;加强交通设施的建设;兴建经济适用房;抑 制楼价等) ③保护和治理城市环境
控制污染物排放量,并通过合理布局,使其有 利于自净,有利于综合利用,化害为利;
加强城市绿化建设,扩大城市绿地面积。
案例分析: P45活动 为什么“移植大树之风屡禁不止”?
我国主要的酸雨类型:硫酸型酸雨
发达国家主要的酸雨类型:硝酸型酸雨
酸雨的形成条件:
①自然条件:湿润多雨的气候
②社会经济条件:工业生产和交通工具、 家庭炉灶等燃烧煤、石油、天然气等 释放大量酸性气体
世界三大酸雨区:
欧洲西部、美国和加拿大的五大湖区 以及我国的南方地区 1952年,伦敦的酸雾事件(SO2遇水蒸气 变成酸雾)造成4000多人死亡。
(属于酸雨污染事件)
思考:
1、找出pH值小于5.6的酸雨区 2、找出pH值小于4.5的重酸雨区 3、我国的酸雨主要是什么类型?
硫酸型
杭州湾
西 南
珠江三 角洲及
其北部
1992-1993年中国年平均降水pH值的分布
(3)产生光化学烟雾
成因:汽车尾气中的碳氢化合物和氮氧化 合物在太阳紫外线的作用下,发生光化学 反应,产生光化学烟雾
工业废水、生活 污水、地面径流
繁殖,使水体缺氧,危害水生生物 生存;有害金属还可以通过食物链,
导致公害病发生
噪声污染
交通运输、工业生产和 建筑施工、社会活动
噪声(>50分贝)会妨碍人们休息、 工作和交谈,甚至损害人体健康
固体废弃物污染
居民生活垃圾、工 业垃圾、建筑垃圾
危害人体健康和环境,占用城市土地
√ C.下垫面透水能力好 D.植被覆盖率降低
①根据能源消费构成状况分析,我国酸雨类型和其他地 区有何不同? ②我国北方地区冬季取暖大量燃烧煤炭,为什么酸雨影 响却较小?
①我国能源消费构成以煤炭为主,酸雨类型主要为硫酸型; 其他国家以石油为主要能源,酸雨类型主要为硝酸型 ②我国北方地区降水较少
酸雨产生的危害: ①腐蚀建筑物和工业设备;②破坏露天的文物古迹; ③损坏植物叶面,导致森林死亡;④使湖泊中鱼虾 死亡;⑤破坏土壤成分,使农作物减产甚至死亡; ⑥危害人体健康
世界上第一个受光化学烟雾危害的
城市是: 美国的洛杉矶
该城市易受光化学烟雾毒害的原因是:
①地形条件:
三面群山环抱,不利于气体扩散;
②气候条件:
地中海气候,夏季太阳辐射强
③气象条件:逆温出现 ④社会条件:汽车数量众多,
排放大量有害尾气;
回顾检查:
大气能见度降低、酸雨、光化 学烟雾
1、城市化过程中产生哪些问题?
①城市规模的无限制扩大 ②城市人口的迅猛增长
(一)环境质量下降
讨论:这是什么污染? 有哪些污染源? 有何危害?
(一)环境质量下降
1、大气污染:
(1)污染源:工矿企业、家庭炉灶、汽车尾气 注意我国城市的大气污染中,
占主要地位的是:煤烟型污染
(2)产生酸雨:
形成物质: 二氧化硫 氮氧化物
硫酸型酸雨 硝酸型酸雨
业“三废”,干扰和破坏了所在地 的系统。城市是人类对自然环
区的生态环境
境影响和改变最大的地方
1、城市化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1)地形
趋向平坦
(2)气候
热岛效应
(3)河流 (4)生态
水系紊乱 生产生活污染
3、城市化对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
昨日的农田
现在的高楼
2、城市化过程对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 (正面影响)
生产部门是( A )
A、工业 B、商业 C、运输业 D、服务业
2、保护环境和改善环境,不应该( B )
A、加强城市管理
B、制约经济发展
C、进行全面规划
D、扩大绿地面积
3、控制大城市中心区的规模,主要是控制( D )
A、住房高低的规模
B、工厂大小的规模
C、公共设施的规模
D、人口和用地的规模
4.城市化过程对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为( B )
流 量


图中为相同降水量下的城市化
前后地表径流过程曲线图,据此 完成下列题目:
时间
1.关于甲、乙两条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甲代表城市化前的地表径流曲线 ②乙过程有利于 地下水的补给 ③甲的长期后果可能造成城市水荒 ④乙过程下渗量小于甲过程
√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2.甲曲线最大值提前于乙曲线最大值的主要原因是 A.天然调蓄能力好 B.城市热岛效应
市产生热岛效应,还影响周围地 带到郊区,也可把郊区工厂的废
区的局部气候
气带到城区
水文
城市建设过程破坏了原有的河 容易使城市在下暴雨时排水不 网系统,有的河流被填埋后作为 畅,造成地面积水;残留河道也 道路或其他建设用地,有的河流 容易因富营养化而变黑发臭
被分割成断头河或死水河
生态
城市的生产生活污染,尤其是工 使城市生态系统成为一个脆弱
2、大气污染的污染源、危害分别有哪些?
3、酸雨的形成条件、危害及整治措施
4、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产生的原因及时间
5、城市热岛效应产生的原因
热岛效应:指城市温度高于郊野温度的现象
①工业生产、家庭炉灶、汽车尾气产生大量的废热 ②城区反射率小,吸收热量多,蒸发耗热少,热量传导较 快,而辐射散失热量较慢,郊区恰相反; ③城区大气污染物浓度大,在一定程度上起了保温作用。
知识回顾: 1.城市化的标志?其中哪一个是衡量城市化水平 高低最重要的标志 2.城市化的动力机制是什么?三大产业在城市化 过程中分别起了什么作用? 3.当前发达国家城市化的特点? 4.当前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的特点?
1、理解城市化对自然和人文环境的影响。 2、了解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城市环境问题。 3、运用推拉理论解释“逆城市化”形成的原因。
某再就业招聘会现场
——就业困难
请观察以下图片,说出其反映的城市环境问题。
——社会秩序混乱
三、城市环境问题
人口密集 交通拥挤
就业困难 “城市病”
住房困难
环境恶化 社会不安定
逆城市化 (城市郊区化)
大城市
郊区、卫星城
推力因素 城市病
拉力因素 环境质量好
练一练:
1、同时能造成城市大气、水、固体废弃物和噪声污染的
人文环境
影响
乡村
城市
土地利用方式
农业用地
城市建设用地
居民就业方式
第一产业
第二、三产业
景观特征
乡村景观
城市景观
人口
分散,农业人口
密集,非农业人口
经济开放程度


信息、交通
欠发达
发达
文化、观念
传统、落后
现代、先进
城市是人类经济和文化中心,是人类生产 生活、娱乐的中心,但为什么国外一些大城市 的人口却出现了由城市中心向郊区移动(也就 是逆城市化)的现象呢?
1.交通拥挤危害:导致时间和能源的严重浪费, 影响城市环境质量。
(小汽车低速行驶造成能源浪费和废气污染)
NOX
思考:为什么许多城市 实行“公交优先”?
V 改善城市交通拥挤状况,利于城市环境质量的改善。
2.居住条件差: 城市住宅问题主要表现为
住房缺少,质量低劣。
请观察以下图片,说出其反映的城市环境问题。
案例:P44-45活动“移植大树之风为何屡禁不止”
1、大量移植大树对树木原生存地会造成严重的环境破 坏,直接影响当地的生态群落,还会引发水土流失、泥 石流、山体滑坡、洪涝、沙尘暴等自然灾害,并且违反 国家保护古树的有关法规。
2、因为森林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上游失 去了森林,则下游失去水源补充,致使水资源缺乏;使 河湖淤塞,增加了洪灾的机率,加大了防洪投入。
大气污染 噪声污染
城 市 环 境 污 染
电磁污染
光污染 固体废弃物污染 水污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