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地基与基础课程标准
1、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地基与基础
课程代码:41322
适用专业:建筑工程技术
学时:72
学分:4学分
(1)课程性质
《地基与基础》学习领域是高等职业教育“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是土建施工员等职业岗位工作过程中的主要内容。
(2)设计思路
《地基与基础》学习领域课程是在施工员职业岗位行动领域中提炼出来的完整工作过程,在此基础上,以行动情境中相对独立完整的工作任务构建学习情境,作为小型的主题学习单元。
2、课程目标
(1)知识目标
熟悉场地平整步骤及方法、土石方工程施工基本方法、常见基坑支护的做法、降水的基本原理及方法;掌握地基处理的原则及处理方式;浅基础施工工艺及质量要求;掌握预制桩基础施工工艺及质量要求;掌握浇灌桩基础施工工艺及质量要求。
(2)专业能力目标
能组织场地平整;能组织土石方工程施工;能实现基坑支护方案、降水方案及地基处理方案;能编制常见的几种的几种地基与基础方案;能对地基与基础进行质量验收。
(3)社会能力目标
能够不断获取新的技能与知识,将学习得到的技能知识在工作中应用;能够合理处理社会关系、人际关系;具有团队协作、诚实守信、职业道德的优良品质。
3、课程内容与要求
4、实施建议
(1)教学建议
1.1
应加强对学生实际职业能力的培养,强化基于工作过程的案例教学的任务教学,注重学生兴趣,学生在完成典型任务活动中能陈述地基与基础在建筑工程中所起的作用。
1.2应以学生为主,注重“教”与“学”的互动,通过识读基础施工图等实践项目活动,由教师提出要求并示范,组织学生进行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训练读图、构造会审、人机料的计划编制、超平放线等能力,从而掌握本学习领域特有的专业能力。
1.3教学内容应有机融入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知识,并考虑职业岗位标准和地方砌体工程施工工艺规程。
1.4教师必须注重实践、更新观念、走工学结合的道路,探索基于工作工程的职业教育新模式,为学生提供自主发展的时间和空间,积极引领学生提升职业素养,努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2)教学评价建议
2.1突出过程评价,结合课堂提问、实作测试、课后作业、任务考核等手段,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考核,并注重平时考核。
2.2通过具体工程任务的学习与分析,在教师的指导下会编制工程施工文件并进行文件归档,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方式的改变。
2.3强调课程结束后的综合评价,评价内容有理解任务的准确性,完成任务的正确性和时效性,教学过程的出勤率,教学实施过程中的组织协调性。
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和创造力,注重考核学生动手能力和在实践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学建议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3.1利用多媒体课件,工程图纸、工程图片、工程实例进行理论教学,实训中结合施工图纸,要求学生完成一套施工方案,使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得以充分调动。
3.2搭建产学合作平台,充分利用本行业的企业资源,满足学生观摩、实训和半年以上顶岗实习的需要,并在合作中适时关注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和教学内容的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