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与运作管理第二章
式中:
V l0 / r (米/分)
V ——传送带速度(米/分);l0 ——分区单位长度,即水线上相邻两制品的间距(米);
r ——节拍。
L'i l0 ti / r
式中:L'i—— 第i道工序工作地范围的标准长度(米)。
L'i' l0 i
式中:L'i' —— 第i道工序工作地后备范围的长度(米); i —— 第i道工序工作地后备范围长度占分区单位
流水线第i道工序所需的设备数(台); 流水线第i道工序的单间时间定额(分/件); 流水线第i道工序设备的采用数(台)。
Ki Si / Sei
Ka Si / Sei
式中:
K
K
——
a
——
i
流水线第i道工序的设备负荷系数; 整条流水线的设备负荷系数。
(4) 计算工人人数
式中: Pi Sei g Wi
返回
4. 单一对象流水线的组织设计
(1) 形式和节拍 r Fe / N F0 / N 式中: r —— 流水线节拍(分/件);
—— 计Fe划期有效工作时间(分); N —— 计划期制品产量;
—— 计F0划期制度工作时间(分);
—— 时间有效利用系数。
考虑了设备检修、设备调整、更换工具以及工人班
返回
四、流水生产组织
1. 流水生产的特征 2. 流水线的分类 3. 组织流水线的条件 4. 单一对象流水线的组织设计 5. 多对象可变流水线的组织设计
1. 流水生产的特征
(1) 工作地专业化程度高,在流水线上固定地生产一 种或有限几种产品(零件),在每个工作地上固定地 完成一道或几道工序。
t1/S1= t2/S2= t3/S3=……=tm/Sm= r
(4) 流水线工艺过程是封闭的,工作地(设备) 按工艺顺序排列成链状,劳动对象在工序间作 单向移动。
(5) 劳动对象流水般在工序间移动,生产过程 具有高度的连续性。
返回
2. 流水线的分类
(1) 按生产对象的移动方式来划分
• a. 固定流水线; • b. 移动流水线。
1. 工件在加工过程中的移动方式
• (1) 顺序移动方式; • (2) 平行移动方式; • (3) 平行顺序移动方式。
2. 选择移动方式应考虑的因素;
• (1) 各工序的时间; • (2) 生产类型; • (3) 批量大小; • (4) 生产任务的缓急; • (5) 生产单位专业化的形式; • (6) 零件的尺寸、重量、价值; • (7) 设备调整难易程度等。
内休息的时间, 一般取0.9~0.96。
(2) 工序同期化
即根据流水线节拍的要求,采取各种技术的、组织的 措施来调整各工作地的单件时间,使他们等于节拍或节 拍的整倍数。
(3) 计算设备(工作地)数量和设备负荷系数
式中: Si ti / r
Sei [Si ]
StSiei———i — — —
a. 手工流水线; b. 机械化流水线; c. 自动线。
返回
3. 组织流水线的条件
(1) 产品结构和工艺相对稳定,而且是长期 大量需要的产品;
(2) 工序能进行适当的合并和分解; (3) 制品的产量足够大,单位制品的劳动量
也较大,以保证流水线各工作地有足够的 负荷; (4) 原材料、协作件必须是标准的、规格化 的,并能按时供应; (5) 要有安装流水线的条件。
Pi —— 第i道工序的工人人数(人); 作人数(W人i /—台—·班)第;i道工序每一工作地同时工
g —— 每日工作班次(班)。
整条流水线的工人数: m
P Pi i 1
式中:P—— 流水线所需人数(人)。
(5) 确定节拍性质和实现节拍的方法 强制节拍:连续式运输传送带、分配式传送带、连续式工作传送 带等; 自由节拍:连续式传递带、滚道(辊道)、平板运输车、滑道等; 粗略节拍:滚道、重力滑道、手推车、叉车等。 例:带式连续流水线的设计
返回
1. 工艺专业化
(1) 概念:三个集聚 (2) 优点:
a. 对品种的变换有较好的适应性; b. 充分利用设备和工人的工作时间; c. 便于工艺技术交流,提高工人技术水平。 (3) 缺点: a. 制品运输路线长,交叉运输多; b. 在制品停放时间增加,资金占用量大; c. 生产单位之间的生产联系复杂,各项管理工作相 应复杂化。
(2) 按生产对象的数目来划分
• a. 单一对象流水线; • b. 多对象流水线。
(3) 按生产过程的连续程度来划分
• a. 连续流水线; • b. 间断流水线。
(4) 根据流水线所达到的节奏程度不同来划分
a. 强制节拍流水线; b. 自由节拍流水线; c. 粗略节拍流水线。
(5) 按机械化程度来划分
(2) 生产具有明显的节奏性,即按节拍进行生产。
(3) 流水线上各工序之间的生产能力是平衡的,成比 例的,即各道工序的工作地(设备)数同各道工序单 件时间的比例相一致。设流水线上各道工序的工作 地(设备)数分别为S1,S2,S3……Sm,各道工序的单 件作业时间分别为t1,t2,t3……tm,流水线的节拍 为r,则有:
长度的百分比,即后备范围系数。
Li
L'i
L'i'
l0
ti r
i
则传送带工作部分的总长度
L
为:
a
m
La Li i 1
(6) 流水线的平面布置
第二章 生产系统的设计与分析
§1 生产系统的布置和设计 §2 生产系统的流程分析 §3 生产系统的生产率分析
§1 生产系统的布置和设计
一、生产过程的组织形式 二、生产系统的布置原则 三、生产过程的时间组织 四、流水生产组织
一、生产过程的组织形式
1. 工艺专业化 2. 对象专业化形式 3. 混合形式
返回
2. 对象专业化形式
(1) 概念:三个集聚 (2) 优点: (3) 缺点:
对象专业化形式的优点和缺点正好与 工艺专业化形式相反。
返回
二、生产系统的布置原则
1. 满足生产过程的要求; 2. 追求高效率和合理的设备利用率; 3. 保持生产的柔性(或适应性)。
返回
三、生产过程的时间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