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装结构设计》教案第一章服装结构制图的基础知识第一节服装结构制图的工具1.测量长、围度工具:软尺、米尺、短直尺2.绘制曲线工具:曲线尺(6形尺、其他尺)长弧形尺(大刀尺、小刀尺)3.测量角度工具:角度器4.测量弧长工具:蛇形尺(内含铅条,可自由弯曲)5.复写工具:钻子、复描器6.绘画用笔:铅笔(HB、2B)第二节服装结构制图的线条与符号1.结构制图线条注意:每条线的功能必须说清2.结构制图符号注意:该表对国家标准有拓宽要点:规定的意义是工厂的技术法规、统一的技术语言统一的技术规范统一的技术行为第三节服装结构制图的名称术语1.重要的纵向示图术语衣身:前(后)中线、叠门线、前胸(后背)线、前(后)领窝宽线、前(后)胸围线裤身:前(后)裆线、前(后)侧缝线、前(后)烫迹线、前(后)窿门宽线袖身:前(后)偏袖线、前(后)袖肥线、袖中线2.重要的横向示图术语衣身:上平线、衣长线、袖窿深线、腰节线、臀围线、前(后)领窝深线、前(后)肩斜线裤身:上平线、裤长线、前(后)上裆线、前(后)臀围线、前(后)中臀围线、前(后)中裆线袖身:上平线、袖长线、袖山高线、袖肘线注意:图示应采用PPT形式,讲清各线条的位置及作用。
第四节服装结构制图的艺术要求和方法1.艺术要求:* 纵向线条与横向线条须成垂直状态* 基础线条须绘成细形淡色线条,轮廓线条须绘成粗形深色线条* 小于实物比例时应标明制图比例* 线条光顺、流畅、有力度感2. 制图方法:先横后纵、先前再后、先直后弧、先大后小、先基础后轮廓、相关部位(部件)注意配伍关系(袖山——袖窿、领身——领窝、前后衣(裤、裙)身侧缝、肩缝、内外袖缝、腰节——腰缝)第二章服装结构制图的基础知识第一节女体体表特征1.骨骼要点:* 骨骼的端点常是服装用测体时的依据(第七脊椎点、前锁骨中心点、肩突点、胸点、肘点、膝点、踝点、茎突点)* 人体的运动首先是骨骼的位移骨骼关节骨骼肌肉皮肤* 骨骼支撑人体的形体骨骼点体形点骨感美2.肌肉要点:* 重要肌肉群:与上衣有关:僧帽肌、三角肌、胸大肌、背宽肌与下装有关:臀大肌、胫骨前肌、股外肌●肌肉在运动中的变化路线●3. 体表特征比例:头身比——以头长为单位,衡量其他体部的大小百分比——以人体体高为单位,衡量其他体部占其的比例大小黄金比——以某部位长为1,其他部位与之成1.5~1.7比例相互比——以某部位为单位,其他部位与之的百分比关系性别差:腰节高度差、胸部形态差、肩宽差、胸—腰—臀三围差第二节人体体形测量1.测量基准点、基准线要点:基准点——常是骨骼的端点基准线——常是人体形体凹凸状变化大的部位重要的点、线:BNP、SNP、BP、EP、踝点、NL 、BL、UBL、LBL、WL、HL、MHL、股下长2.测量方法* 产业常用方法:软尺测量(坐姿、立姿)* 科研常用方法:常规:马丁测量法、截面测量法特殊:莫尔等高线法、三维全息非接触测量法* 常用测量方法项目:前腰节长——自SNP~WL沿体表过BP的垂直长后腰节长——自SNP~WL沿体表过脊骨的垂直长衣长——自BNP~所需部位的垂直长袖长——自SP~所需部位沿手臂形态的长胸围——通过左右BP的水平围长领围——沿BNP、SNP、FNP为基础领围,实际领围在颈部领高部位围量肩宽——左右SP通过BNP的横长腰围——通过腰部最细部的水平围长裤长——腰围线~踝骨附近的垂直长臀围——通过臀部最丰满处的水平围长上裆长——腰围~臀凹处的垂直长,或裤长—股下长注意:测量方法必要时要示范,特别注意围度尺寸要达到水平围长的要求。
第三章女装衣身结构变化第一节女装基础纸样基础纸样:原型——结构最简单,将三维人体尺寸展平为二位平面图形的纸样基型——在相同品种中款式最简单的纸样一、基础纸型的种类梯形原型:根据成型形态箱型1、教学用卡腰型基型:原型的基本公式+变量——减少操作程序,提高工作效率比例分配法(无具体纸样,只是一系列计算公式)2、产业用基型:某品种中最简单的款式的纸型,其他款式秩序在此基础上作局部改动,而不需改变规格尺寸基型:原型的基本公式+变量3、研究用短寸法纸型:测出人体26个部位的尺寸,得到的是近似于人体皮肤展开的纸型二、原型的种类:根据覆盖部位分类:衣身、衣袖、下装根据年龄、性别分类:少儿型、成人型;男装、女装根据服装种类分:各国家情况不同根据宽松量的不同:0cm 、 8cm 、10cm 其中松量8cm. 10cm的较多根据作图法的不同而不同:(1)胸度式:控制部位(S、N、SL、FBW)均为胸围尺寸的一元方程. Y=f(B)——应用广泛(2)短寸法:直接测量人体各部尺寸三、原型的构成要素1.包覆上半身的基本立体的设定既腰围线、人体围度的确定。
WL必须成水平状2.胸部的隆起、背部隆起的意义——前后浮余量的产生、前后浮余量消除的形式3.领窝线、胸宽线、背宽线与人体的一致性领窝线——人体颈根围背宽线——人体背宽线胸宽线——人体胸宽线4.具有基本的松量松量是立体构成原型时自然产生的,不是人为的主观确定四、原型的立体构成1、立体构成的必要条件硬件条件:能反映人体普遍规律的标准体人台构成方法:布样的经纬向必须与人台的经纬向符合一致形体要求:WL处必须为水平状,前后浮余量必须消除2、立体构成的原型形状A 梯型将前浮余量向下捋至WL处使原型前部成梯形,后浮余量在背宽线以上收取,使BL至WL 处成箱型。
B 箱型将前浮余量向下捋至BL处收取对准BP的省道(并可在其它部位收取BP的省道),使原型前部成箱型,后浮余量出处理后亦成箱型。
要点:*原型的形状是在立体构成中形成的*原型的松量是B-B*,也是在立体构成中自然形成的*原型的各部位与人体的关系也在立体中反映箱型前衣身梯型前衣身、箱型后衣身五、原型的平面制图原型的平面制图公式必须在大量人体计测后,将数据进行数据处理(相关、回归、聚类等)后得到的人体各部与胸围(B*)的回归关系式,并将回归式进行近似处理以便实用。
原型各部位寸法(y)相关系数回归式(Y=a B* + b)r a(系数)b(定数项)后领窝宽0.229 0.025 4.531 Y=B* 40+4.531后领窝深0.132 0.011 1.003 Y=B* 90.91+1.003 前领窝宽0.216 0.023 4.833 Y=B* 43.48+4.833 后领窝深0.344 0.050 3.425 Y=B* 20+3.425BN~PCL 0.310 0.076 12.487 Y=B* 13.16+12.487AH 0.620 0.186 -3.211 Y=B* 5.38-3.221背宽0.589 0.136 6.745 Y=B* 7.35+6.745胸宽0.539 0.109 6.770 Y=B* 9.17+6.7701、领窝线:BNP~SNP~FNP (r指相关系数)后领窝宽:Y=B*/40+4.531, r=0.229后领窝深:Y=B*/90.91+1.003, r=0.132 r均较小,说明与B*值的相关性不大前领窝宽:Y=B*/43.48+4.833, r=0.216前领窝深:Y=B*/201+3.425, r=0.344在实际应用中,把公式简化,便于应用2、肩斜线:马丁测量仪测量人体;短寸法制图后片:原型的角度(19°)≈人体肩斜线19.22°前片:原型的角度(21°)≈人体肩斜线21.69°原型与人体测量结果相差较大,原型采取此值是为了使肩部有适度松量3、背宽、胸宽的分配:从人体上测量胸宽:Y=B*/7.35+6.745 r=0.589背宽:Y=B*/9.17+6.770 r=0.539实际应用中:胸宽=B/6+3 背宽= B/6+4.54、袖窿深线:人体腋深= B*/13.16+12.487,r=0.310实际应用中:B*/6+7六、原型的浮余量计算1、原型浮余量原型前浮余量=B*/40+2㎝、原型后浮余量= B*/40-0.6㎝要点:在人台上显示出前浮的部位和数值2、实际浮余量的影响值对前浮的影响=垫肩量垫肩厚对浮余量的影响对后浮的影响=0.7垫肩量对前浮的影响=0.05(B- B*)(B- B*)对浮余量的影响对后浮的影响=0.02(B- B*)要点:通过实验得出结论3、实际浮余量实际前浮余量=原型前浮余量-垫肩厚-0.05(B- B*-12)实际后浮余量=原型后浮余量-0.7垫肩量-0.02(B- B*-12)要点说明:在图中要解释前浮余量和后浮余量的大小和部位七、衣身结构平衡的原型应用衣身结构平衡:服装前后衣身穿着在人体上呈平整,无起翘褶皱状态衣身结构平衡形式:梯型、箱型、箱-梯型1、衣身结构的梯型平衡将大部或全部前浮作下放处理(一般下放量≤2㎝)图2、衣身结构的箱型平衡将全部前浮作收省(对准BP,不对准BP)处理图3、衣身结构的箱-梯型平衡下放将前浮作处理收省(对准BP,不对准BP)图第二节省道结构变化1. 省道种类╱对准BP——围绕BP360°旋转方位,能使BP处隆起前衣身╲不对准BP——主要作成领口省、袖窿省、侧省形式,消除前浮,但不使BP处隆起。
╱对准背骨中心——围绕背骨中心360°旋转方位,能使BP处隆起后衣身╲不对准背骨中心——主要体现领口省、肩省、袖窿省形式消除后浮,但不使背骨中心隆起2. 省道变化方法旋转法量取法剪切法要点:* 省道变化时,其对准BP的夹角不变* 三种方法中以剪切法运用最广泛,且最方便第三节折裥变化折裥的结构本质:将局部部位的部分松量以集中的形式固定化,形成有凹凸立体的线条感。
折裥的结构形式:阴、阳、对合例:塔克、背裥、袖裥第四节袖褶变化袖褶的结构本质:将局部部位的松量以分散的形式固定化,形成有蓬松感的立体状。
=浮余量——BP附近、背骨中心附近袖褶的结构形式:袖褶量=浮余量+少量装饰量——BP附近=浮余量+较多装饰量——腰、袖、侧=装饰量——腰、袖、侧第五节分割线变化╱胸省(背省)+腰省→纵斜向分割(典型:公主线)联省成缝=省道的组合—腰省、胸省的变异→横向分割(典型:复肩分割)╲任意造型(纯粹的装饰性)第四章衣领结构重要性:衣领与衣袖量是衣服设计的主要部位之一领袖的涵义便体现其重要性第一节结构种类╱无领(无领身只有领高)——前开口——领窝形状即造型基本结构后开口╲╱立领╱只有领座╲ < 90°有领(有领身)╲领座+翻领* ╲αb = 90°╲翻折领——领座与翻领成一体╱╱ > 90°╲上口线成直线衣身——连身领╲* 圆弧形+ 垂褶——垂褶领╲变化结构╱部分直部分弧波浪——波浪领╱省、裥╱第二节基础领窝结构本质:人体颈根围(BNP-SNP-FNP)→原型领窝→基础领窝结构模型:结构关系:l f + l b = N/2 总领窝宽/总领窝深∈(1.3,1.4)第三节无领结构1. 结构类型:╱前浮可撇胸前开口型╲前相连型——前浮不可撇胸2. 结构制图方法:A 前开口型:作基础领高→前浮→撇胸(≤1)——开大深领窝作出造型B 前相连型:作基础领高→后领窝开大(≤1.5)——开大深前后领窝作出造型第四节立领结构< 90°╱αb = 90°╱只有领座 > 90°——单立领1.结构种类╲上口线为直、弧╲领座+翻领╱领座与单立领同╲翻立领╲翻领上口为直弧╱2. 立领结构模型要点:立领上口长 = N = 基础领高立领实际领高≥基础领高(与αb有关)3. 单立领制图方法要点:* 实际领高应根据αb及领窝开深形状制定* 领下口的基础线l切线的确定与领座与领窝的相互关系确定,切点↓↑领座垂直程度↑↓* 领座的前部造型中的中线角应略大于立体造型中线角4. 翻立领制图领座的制图方法与单立领同翻立领的制图方法要点:翻立领在长度、宽度上应加上里外层松量外口的形状可根据设计图任意设计第五节翻折领结构要点:与翻立领的差别——翻立领中翻领与领座是分开的翻折领中翻领与领座是连体的1. 结构种类╱直线形按前领翻折线的形状分─圆弧形╲部分直线、部分圆弧形< 90°远离颈部按αb的大小分:αb = 90°——垂直状> 90°贴近颈部2. 结构模型要点:SNP与n b、m b形成的三角形在立体的平面中的作用,其决定翻折基点的存在,翻折基点的位置由0.5 n b~0.9 n b3. 结构制图方法A 衣身作图法要点:该法保证翻折领外口长度而下口长<实际领高,故下口长须变形B 反射做图法要点:该法保证领下口长≤领窝长但翻折领外口长度须通过测量或公式计算求得第六节变化结构1. 衣领+衣身 = 连身领部分相连领 =〉按单立领、翻折领的方法作图整体相连领 =〉画出实际领窝→分别作前后领身,注意前后领角想加≤180°→画顺前领造型2. 领身+垂褶=垂褶领作出基本形结构→剪切、拉展垂褶量→修顺结构图3. 领身+波浪=波浪领作出基本结构→剪切、拉展波浪量→修顺结构量第五章衣袖结构第一节结构种类贴体袖山较贴体与袖窿的吻合较宽松圆袖宽松袖山直身袖一片袖前偏量大+ 袖身弯身袖一片袖衣身两片袖前偏量小袖中线倾斜角较贴体连袖较宽松0º~45º宽松任意插肩分割分割上部分割半插肩分割袖中线倾斜角落肩分割分割袖复肩分割0º~45º~65º袖身分割下部分割衣身分割圆袖—衣身分割第二节圆袖结构制图1.袖窿结构制图2.袖山结构制图注意:袖山风格贴体性↑↓前袖山与袖窿贴体程度↑↓3.袖身结构制图A、直身袖结构制图a、直接作图法b、反射作图法B、弯身袖结构制图反射制图法要点:反射法要领—袖身图形特征点水平展开A〞—A—A′B〞—B—B′C〞—C—C′—袖中缝=前袖缝拉伸量后袖缝—袖中缝=后袖缝需归拢量第三节连袖分割袖结构制图1.连袖结构制图按风格估出衣身袖窿框架→按风格(0°~45°)估袖中线→按风格取袖山高(0~11㎝~15㎝~18㎝)→画出袖身(袖口前偏量≤3㎝)2.分割袖结构制图估出该风格连袖结构框架→按设计图估出分割袖造型线→对相关部位估好配伍关系要点:装饰性丰富衣身的线条感线条光滑多为斜形分割线的作用功能性改善袖身上抬的运动舒适性袖中线角度为0°~65°、下部补充运动松量第六章女上装的整体结构第一节规格设计前后腰节 0.2G+9长度部位与身高的相关性大衣长L 0.40~0.6G+a袖长SL 0.15~0.3G±b+<10 贴体风格B=(B*+内衣厚) +≥10,<15 较贴体风格+≥15,<20较宽松风格+≥20 宽松风格围度部位与胸围的相关性大N=0.25(B*+内衣厚)+16~20SH=0.3B+10~13CW=0.1B+C特殊部位:袖窿(属长度部位,但常用围度表示=0.2B+d, d随风格而变化)第二节衣身比例与廓体关系第一、二种廓体的展平图属B/4的形式——四分法第三种廓体的展平图属B/3,B/6的形式——三分法第四种廓体的展平图属任意分割的形式第三节肩型H型肩减小 S型肩肩型种类增大 T型肩不加垫肩斜肩人体肩+1~2cm垫肩正常肩+>2cm的垫肩平肩制图方法:先作H型肩观察肩型±一定量形成T、S肩先作H型肩观察肩型决定垫肩量形成斜、正常、平肩第四节实例分析1、贴体风格要点:B=(B*+内衣厚)+<10 前浮省道或工艺处理2、较贴体风格要点:B=(B*+内衣厚)+10~15cm 前浮大部省道或工艺处理少部下放3、较宽松风格要点:B=(B*+内衣厚)+15~20cm 前浮部分省道或工艺处理部分下放(≤1 cm)4、宽松风格要点:B=(B*+内衣厚)+≥20cm前浮大部下放少部收省或浮于袖窿工艺处理第七章下装结构设计第一节下装结构种类裙装直身裙(H=H*+4~6cm)高腰上A型裙(H=H*+6~12cm)连腰变基本裆波浪裙(H=H*+>12cm)低腰化结构裙裤 H 分割结裤装贴体裤(H=H*+≤6cm)垂褶构较贴体裤(H=H*+6~12cm)波浪较宽松裤(H=H*+12~18cm)宽松裤(H=H*+>18cm)第二节人体下体重要特征1、H*—W*的截面形态要点:截面中对准O点的线是角平分线标准体H*-W*=(H*-B*)+(B*-W*)=(4~6)+(14~18)=18~24 cm a、b、c、d、e、f为下装的省道,目的是解决腰臀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