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憩室超声诊断
鉴别诊断
❖ 2.尿道憩室 同样有两段排尿,但膀胱造影和 排尿性膀胱尿道造影可显示膀胱内无憩室, 尿道内有囊性肿块,尿道镜检查显示憩室开 口在尿道而不是在膀胱。
❖ 3.前列腺增生症 也可有分段排尿,部分患者 可有假性憩室,但患者年龄偏大,症状以尿 频、尿急为主,尤其夜间尿频。
鉴别诊断
❖ 直肠指检前列腺体积增大,中央沟变浅,B超、 CT可显示前列腺增大、隆起,患者尿流率异 常。
诊断:
一般无特殊症状,如合并有 梗阻、感染,可出现排尿困难、 尿频、尿急、尿痛,部分出现 血尿。巨大憩室可出现两段排 尿症状,为本病的特征性表现。 结合影像学检查、内腔镜检查 可以确诊。
鉴别诊断
❖ 1.输尿管憩室 并发感染时同样有尿频、尿急、 尿痛等尿路刺激症状,憩室较大时也可扪及 包块,但B超显示囊性包块在膀胱轮廓外。输 尿管下端的憩室可借B超、CT、MRI结合排泄 性或逆行尿路造影,显示憩室的部位,且憩 室以上可见输尿管扩张。
发病机制
临床表现
❖ 若无并发症,膀胱憩室无特殊症状,如有梗阻、感染,可出 现排尿困难、尿频、尿急、尿路感染症状。有的憩室可大至 2000ml,压迫膀胱颈及尿道,导致下尿路梗阻。憩室无肌缩 力等导致尿液引流不畅,易伴有输尿管膀胱反流,可出现一 侧或双侧肾积水,最终导致肾功能衰竭。但也有先天性巨大 憩室不并发尿路梗阻者。由于膀胱憩室壁肌纤维很少,在排 尿时巨大憩室内尿液不能排出,出现有二次排尿症状。部分 病人因憩室内伴有感染、结石而伴有血尿,少数患者可因巨 大憩室位于膀胱颈后压迫膀胱出口产生尿潴留,压迫直肠而 致便秘,压迫子宫而致难产。
病因
❖ 输尿管开口盲端亦可发生膀胱憩室, Oriasa(1990)报道2例输尿管开口盲端导致输 尿管及膀胱憩室。
❖ 另一型膀胱憩室位于颈部,可能与脐尿管 消失不全有关,常继发于下尿路梗阻或梨状 腹综合征(Prune-belly综合征)。
发病机制
❖ 先天性憩室常由多余的输尿管芽及未闭的脐尿管、 先天性膀胱壁肌层局限性薄弱点膨出所致,憩室多 为单发,憩室壁含膀胱全层,多见于儿童,下尿路 无梗阻。膀胱憩室亦可由继发性因素所致,多由于 下尿路梗阻所致,而继发于下尿路梗阻的膀胱壁自 分裂的逼尿肌肌束间膨出形成憩室,常为多发性, 憩室壁有黏膜小梁(此类憩室中不含有膀胱壁的各 层组织,故又称假型憩室),多见于成人男性,同 时存在逼尿肌增生(图1)。
膀胱憩室的超声 诊断
李晓红
类别
❖ 泌尿外科/泌尿生殖系先天性畸形/泌尿系先 天性畸形/膀胱发育异常
概述
❖ 膀胱憩室分先天性和继发性,先天性膀胱憩 室壁含有肌纤维。后天性多继发于下尿路梗 阻。膀胱憩室患者多在10岁前及50~60岁间 死亡。
流行病学
❖ 多见于男性,男女之比为5~10∶1,儿童发 病多为先天性,成人则多由于下尿路梗阻而 继发。膀胱憩室多数为单发性,位于输尿管 口多见。
谢谢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病因
❖ 先天性病变如尿道狭窄、后尿道瓣膜、膀胱颈挛 缩,梗阻促进憩室的形成与发展,为憩室产生的主 要因素。临床上大多数膀胱颈梗阻的病人不发生憩 室,而一些憩室病例中没有梗阻存在,因此膀胱憩 室的形成亦与膀胱肌纤维先天性排列异常有关。下 尿路梗阻和高压为继发性膀胱憩室形成的主要原因。
病因
❖ 临床上憩室以位于输尿管口附近者最常见。 胚胎发生上,膀胱壁与膀胱三角区不同,目 前认为三角区与逼尿肌连接薄弱与膀胱憩室 的形成有关。
并发症
❖ 憩室多位于膀胱底部 及两侧,壁薄弱,可 因感染有炎性细胞浸 润,亦可并发结石、 肿瘤,憩室增大还可 压迫输尿管使之移位 产生梗阻。
实验室检查
❖ 并发感染、结石时,尿液中可有红细胞和脓 细胞。
其他辅助检查
❖ 静脉尿路造影可显示憩室或输尿管受压移位, 但最有效的方法是斜位或侧位排尿性膀胱尿 道造影,膀胱排空后再次摄片可帮助进一步 明确诊断。同样在膀胱充盈和排尿后进行B型 超声检查亦有助于诊断。膀胱镜检查可看到 憩室的开口及输尿管开口的关系,可伸入到 憩室内了解有无结石、肿瘤。
❖ 4.重复膀胱 B超及CT检查显示膀胱有完整的 肌层和黏膜,经尿道造影和膀胱镜检查膀胱 内有分隔或者是两个完整的膀胱。
治疗
❖ 主要是解除下尿路梗阻,控制感染。目前倾 向首先经尿道行憩室颈口切开术,以引流憩 室内尿液。如效果不好,再考虑开放或腹腔 镜下行憩室切除,如憩室巨大,输尿管口靠 近憩室或在憩室内开口,则须做憩室切除, 行防反流的膀胱输尿管再植术,并注意修复 输尿管口膀胱部的肌肉缺损。憩室小不必切 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