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生态学复习题城市生态学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城市生态系统:城市空间范围内的居民与自然环境和人工建造的社会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统一体,属人工生态系统。
2、城市生态学:城市生态学是研究城市居民与城市环境之间相互关系及其调控对策的一门学科。
3、城市生态位:是指城市满足人类生存发展所提供的各种条件的完备程度。
4、生态承载力:是指某一环境状态和结构在不发生对人类生存发展有害变化的前提下,所能承受的人类社会作用,具体体现在规模、强度和速度上。
5、城市用地:是城市规划区范围内赋予一定用途与功能的土地的统称。
6、城市人口:居住在城市规划建成区内,从事城市的社会,经济和文化等活动,享受着城市公共设施所有人口吸纳这些人口产生的所有废弃物需要的生物生产面积。
15、城市景观:城市生态系统中彼此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并有反馈现象的生态单元或亚系统组合,是具有结构和功能整体的生态学单位。
16、城市景观生态元:城市生态系统中彼此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并有反馈现象的生态单元或亚系统组合,是具有结构和功能整体的生态学单位。
17、生态界面:18、城市可持续发展:在一定的时空尺度上,以城市长期可持续的增长及结构进化,实现高度发展的城市化和现代化,既满足当代城市发展的现实需要,又满足未来城市的发展需求。
19、城市生态调控:根据生态控制论原理,对城市生态系统中的生态流进行调节,使城市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协调发展,实现城市高效、和谐的发展目标。
20、绿色城市:指绿地率高,资源高效利用、尽可能少的能源消耗、尽可能低的排放污染物、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城市。
二、多择题1、在城市生态位原理中,城市生态位可为分( ABC )。
A、生产生态位B、生活生态位C、工作生态位D、还原生态位2、在城市生态系统中,人口结构包括( ABCD )。
A、性别结构B、年龄结构C、职业结构D、智力结构3、在城市用地结构中,城市用地包括( AD )。
A、建设用地B、耕地C、林地D、非建设用地4、按用地类型、规模及位置,城市绿地可分为( ABCD )。
A、公共绿地,居住地绿地B、单位附属绿地,C、防护绿地D、风景林绿地,生产绿地5、按使用性质和功能特征,城市绿地可分为( ABCD )。
A、防护绿地、观赏绿地B、保健绿地C、科普绿地、生产绿地D、文史绿地6、城市生态系统中的物质流包括( ACD )。
A、自然物质流B、太阳能流C、人工产品流D、废物流7、城市生态系统的生态流包括( ABC )人口流及货币流。
A、物质流B、能量流C、信息流D、泥石流8、我国能源结构的特点是( ABD ),能源主要依靠煤炭。
A、富煤B、贫油C、富油D、少气9、城市的人口组成包括( BCD )和流动人口;A、新增人口B、服务人口C、基本人口D、被抚养人口10、在生态承载力原理中,生态承载力包括( ABC );A、资源生态承载力B、污染承载力C、技术生态承载力D、生态平衡11、对生态承载力的内涵的叙术正确的是( ABC );A、生态境承载力会随城市外部环境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B、生态承载力的改变会引起城市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变化,从而推动城市生态系统的正向演替或逆向演替。
C、当城市活动强度小于生态承载力时,城市生态系统可表现为正向演替;反之,则相反。
D、当城市活动强度大于生态承载力时,城市生态系统可表现为正向演替;反之,则相反。
12、在生态平衡原理中,生态平衡的自我调节主要通过系统的( ABCD )来实现。
A、抵抗力B、恢复力C、自治力D、内稳态机制13、根据城市生态系统中食物链(网)原理:我们可以通过对城市食物网( D )的措施来减轻和控制城市环境的污染,提高产业的经济效益。
A、加链B、长链C、短链D、减链14、生态平衡原理在城市生态建设中的应用包括( ABD )。
A、生态要素的子规划B、产业结构的安排与布局C、减轻和控制城市环境的污染D、城市园林绿地系统的结构与布局15、城市化对自然水循环的影响正确的是( ABCDE )。
A、地表径流超过渗透,增加洪水风险B、城市化提高,人类取用了更多的水C、取水量超高蓄水层补给量,城市沉降D、各种污染,致病与有毒物,被注入水中E、各种影响一起减少了水生动植物的多样性与丰富度16、城市人口容量主要包括( ABC )和现实条件人口容量。
A、环境人口容量B、生物生理人口容量C、经济人口容量D、现实条件人口容量17、城市生态系统的资源利用结构中由( AD )构成。
A、一条主链B、二条主链C、二条副链D、一条副链18、与自然生态系统相比,城市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具有以下特点( AC )。
A、城市居民位于食物链的顶端B、城市居民位于食物链的始端C、有两种不同的食物链类型D、有三种不同的食物链类型19、城市生态系统的生产功能包括( AC )。
A、生物性生产B、劳动生产C、非生物性生产D、非劳动生产20、城市生态系统的生物结构包括( ABD )。
A、城市植物B、城市微生物C、城市环境D、城市动物2、人口增长对城市发展的影响有( ABC )。
A、住房拥挤B、交通堵塞C、就业困难D、交通流畅22、我国城市空气污染特点有( ABCD )。
A、我国城市大气污染是以二氧化硫,颗粒物质为主的煤烟污染。
B、北方比南方严重C、大城市最严重(工业、交通稠密城市)D、综合性城市、旅游城市、经济欠发达城市较轻23、造成城市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 AC )。
A、资金匮乏B、资金充足C、管理不善,执法不严D、执法严格24、在城市地质灾害中,崩滑流灾害指的是( ABD )。
A、崩塌B、泥石流C物质流 D、滑坡、25、城市交通事故灾害包括( BC )。
A、火灾B、车祸C、航空灾难D、洪灾26、我国城市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ABCD )和酸雨呈发展态势;A、大气SO2B、水土有机污染加剧,饮用水源质量下降;C、固体废物量逐年增加,有毒有害物质构成环境的主要隐患之一;D、噪声污染严重。
27 、城市环境容量的以下几种类型( ABCD )。
A、城市人口容量B、城市自然环境容量C、城市工业容量D、城市交通容量28、城市人口容量的相关理论有( ABCD )。
A、水桶理论、城市首位度理论B、贝吉曼的中心地理论C、城市顺序-规模分布理论D、4城市指数和11城市指数29、城市土壤类型包括( BCD )。
A、黑土B、农田土C、自然土壤D、填充土30、城市噪声可分为以下几类( ABCD )。
A、交通噪声B、工业噪声C、建筑施工噪声D、社会生活噪声31、城市环境容量的影响因素( ABC )。
A、城市自然条件B、城市要素条件C、城市经济技术条件D、城市人口32、城市灾害主要有( ABCD )。
A、地质灾害B、气象灾害、火灾C、各种交通灾害D、各种传染病和环境污染33、下列属于城市地质灾害的是( AC )。
A、地震灾害B、火灾C、水土流失灾害D、水灾34、生态足迹的应用(ACD )。
A、全球的可持续发展分析B、城市灾害分析C、区域或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分析D、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分析35、城市生态评价是城市( BCD )的基础和依据。
A、环境保护B、生态规划C、生态建设D、生态管理36、城市景观生态元可分为( AB )。
A、自然景观生态元B、社会经济景观生态元C、土壤景观生态元D、大气景观生态元37、景观生态学是以景观的结构、( BC )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一门新兴宏观生态学分支学科。
A、组成B、功能C、动态特征D、分布38、城市道路网络景观规划的基本原则是( ABC )A、交通流畅、快速安全,体系完整B、利于环境,美化城市C、结合现状,节约用地D、交通流畅、随意占用土地39、景观元素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ABD )。
A、拼块B、廊道C、结构D、模地40、城市生态调控的目标( ABCD )。
A、经济目标高效B、社会目标和谐C、环境目标优美D、综合目标协调41、城市生态调控的原则正确的是( ABD )。
A、三生原则(循环再生、协调共生、持续自生)B、保持和扩大多样性、最低限制因子C、废物最大化D、废物最小化二、填空1、城市生态学的研究对象是: 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
2、生态系统结构越复杂、多样,越容易维持其稳定性。
3、在城市生态系统中,食物链的顶端是人。
4、生态承载力包括资源生态承载力、技术生态承载力和污染承载力;5、霍华德首次提出了“田园城市”(garden city)理论.6、低碳城市是基于低碳经济的提出来而产生的一个概念,低碳城市核心;7、城市生态系统在结构组成包括三大部分:社会生态系统、自然生态系统和经济生态系统;8、城市生态系统的空间结构包括同心圆状结构、扇形辐射结构、带状结构、结构及多中心镶嵌状结构等9、按《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 GBJ 137-90》,城市用地划分为10大类、46中类及73 小类。
11、在城市生态系统的用地结构中,居住用地占城市建设用地比例为20%-32%。
12、在城市生态系统的用地结构中,工业用地占城市建设用地比例为10%-25%。
13、在城市生态系统的用地结构中,绿地占城市建设用地比例为8-15%。
14、城市生态系统的生态流包括物流、能流、信息流、人口流及货币流来维持的。
15、我国能源结构的特点是富煤、贫油、少气,能源主要依靠化石燃料。
16、城市的人口组成一般有以下四种类型基本人口、服务人口流动人口(无固定户口)和被抚养人口。
17、城市工业容量一般应小于等于。
18、2011年10月12日,“国际减灾日”的主题是“建设具有抗灾能力的城市:让我们做好准备”;20、城市生态评价的内容包括城市生态系统结构和协调度的评价。
20、城市生态系统的功能主要包括生产功能、生活功能,还原功能。
21、通过生态足迹需求与自然生态承载力进行比较,可以定量的判断某一国家或地区目前可持续发展的状况。
22、景观元素的三种类型是拼块、廊道和模地。
25、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目标,须协调好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环境之间的关系。
24、城市噪声可分为建筑施工噪声、交通噪声工业噪声和社会生活噪声。
25、人与环境的关系是城市生态系统中最主要的关系。
26、城市生态调控的基本原理是生态控制论原理原理。
四、简答题1、城市生态问题有哪些?答:(1)城市人口爆炸式增长;(2)交通拥挤,居住环境恶劣(3)城市超负荷运转(4)水资源短缺,城市供水紧张(5)城市环境污染严重(6)酸雨蔓延2、什么是低碳城市?低碳城市的核心是什么?答:定义:城市保持低水平的能源消耗和CO2排放,指以低碳经济为发展模式及方向、市民以低碳生活为理念和行为特征、政府公务管理层以低碳社会为建设标本和蓝图的城市。
低碳城市的核心是3、城市动物的危害有哪些?答:(1)直接传播疾病;(2)人畜共患疾病;(3)通过影响公共卫生状况导致疾病蔓延;(4)野生动物破坏城市设施;(5)野生动物对人类的直接伤害;(6)野生动物对飞机的危害4、简述城市生态系统有何功能?答:(1)生产功能:为社会提供丰富的物资和信息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