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七年级语文课题:第27课《郭沫若诗两首》序号:070602
编写:种红芳审核:闫云芳﹑雷亚玲审批:张智红使用教师:
班级:组名:使用学生:使用时间:
第二课时
《静夜》
【自主学习】
1、要读好一首诗,分清节奏,念准重音十分重要。
你能否试着给第二节诗标注朗读节奏和重音。
天河何处
远远的海雾模糊
怕会有鲛人在岸
对月流珠
2、这首诗哪部分写实?哪部分想像?写实和想象部分都突出了夜晚的什么特点?
【合作探究】
1、用优美的语言描述《静夜》全诗的意境。
2、这首诗的两个小节之间有着什么内在联系?
3、比较一下:这两首诗的结构有哪些异同?
4、你最喜欢诗中的哪些诗句,为什么?
【拓展延伸】
1、面对月亮和白云,你会产生怎样的联想和想象?试用一两个优美的句子描述出你心中的图景,表达你的情感。
2、请大家充分发挥想像,说说“鲛人”为什么会“对月流珠”?
示例1:她肯定是想念父母亲人了。
我的父母在外地工作,我就经常想念他们。
示例2:不对,她在想念远方的王子。
我来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堂检测】
1、《天上的街市》一诗表现主题的方法是()
A对现实生活的高度评价
B运用民间故事曲折反映现实生活
C以现实生活为基础,运用民间故事作素材进行丰富想象
D用象征手法
2、〈静夜〉中体现夜色朦胧的词是()
A、淡淡
B、笼罩
C、团团
D、漏出
3、〈静夜〉中直接触发诗人想象鲛人对月流珠的事物是()
A、月光
B、白云
C、天河
D、海雾
4、下列哪一个“明”字不同于其他三个()
A、远远的街灯明了
B、闪着无数的明星
C、明灯处处照长街
D、窗明几净
(二)南风
郭沫若
南风从海上吹来,好一幅典雅的画图,
松林中斜标出几株烟霭。
引诱着我的步儿延伫,
三五白帕蒙头的青衣女人,令我回想到人类的幼年,
殷勤勤地在焚扫针骸。
那恬淡无为的太古。
1.这首诗所描写的景物特点是什么?(用诗中的词语回答)2.找出点明中心的诗句。
3.从诗中可以看出作者向往的是什么样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