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手外伤的康复

手外伤的康复


物理疗法

术后第2天~2周,选用超短波、紫外线 术后3~4周,选用超声波和水疗。

伸肌腱修复术后的康复



手背伸肌腱表浅,损伤率高,并且容易与骨发生 粘连。 与屈肌腱相比伸肌腱较弱,开始主动活动时,容易 过分牵伸。 伸肌腱结构扁、薄、阔,更容易断裂。 伸肌腱滑动范围小于屈肌腱,因而在长度方面的 代偿能力小。
滑动练习
单独指屈深肌腱的训练方 法: 伸直:掌指关节、近端 指间关节 固定远端指间关节关节 近端 主动屈曲远端指间关节
钩拳练习
指屈浅肌腱和深肌腱的最 大范围活动方法: 近端指间关节和远端指 间关节关节屈曲 掌指关节伸直
直角握拳练习
指屈浅肌腱做最大范围滑 动方法 屈曲掌指关节和近端指 间关节 同时保持远端指间关节 伸直
指总伸肌腱跨越掌指关节后部分纤维附于掌指 关节囊背侧,大部分肌腱经掌指关节时为三束。 中间束止于中节指骨底背侧,两侧束止于末节指 骨底背侧。
临床诊断
如果指伸肌腱在止 点断裂或者在远端指间 关节(DIP)与近端指 间关节(PIP)之间断 裂,则不能主动伸直远 端指间关节,出现锤状 指畸形。
临床诊断
评定标准分级


正常轻触觉 1.65~2.83 轻触觉减退 3.22~3.61 保护性感觉减退 4.31~4.56 保护性感觉丧失4.56~6.65 感觉完全丧失 >6.65
2、两点分辨试验
该试验是一种重要 的检查方法,是对周围 神经损伤修复后,感觉 功能恢复的一种定量检 查,这是对感觉客观有 效的反映。

重视伴随损伤的处理
积极开展早期运动 关节强直的防治


康复目标
早期(骨折固定期)

消肿止痛 促进骨折愈合

康复目标
后期(骨折愈合期)

消除残存的肿胀;
软化和松解纤维瘢痕组织;
增加关节的ROM; 恢复正常的肌力和耐力; 恢复手功能协调和灵活性。
治疗方法
(1)物理治疗 (2)按摩 (3)运动锻炼 (4)支具和矫形器的应用 (5)作业疗法
纤维支架形成期:术后4-5天 纤维组织增生期:术后2周 肌腱塑型初期:术后3周 肌腱塑型期:术后4-12周 影响愈合因素:创伤的影响和制动的影响
手的屈肌腱



拇长屈肌:屈曲拇指 指间关节(正中) 指浅屈肌:屈手指近 侧指间关节(正中) 指深屈肌:屈手指远 侧指间关节(正中、 尺)
指屈肌腱分区

44
水肿控制和瘢痕护理
早期控制水肿是关键
1.
2.
弹力绷带敷裹各个手 指,采用捏指法训练 从手指至肘部内侧逆 行按摩、抬高患肢、 冷压
45
活动
肌腱按以下顺序进行主动活动前准备活动 1. 水肿控制 2. 被动屈曲关节 3. 被动腱固定 4. 保护位置做可控主动屈曲
46
在支具内最大限度被动 屈曲近侧指间关节,然 后在夹板限定范围内进 行主动背伸。
13
拇指ROM


拇指掌指关节:屈曲0°-50° 拇指指间关节:屈曲0°-90° 拇指桡侧外展: : 0°-50° 拇指掌侧外展: 0°-50° 拇指对指:用尺测量
14
肌力测试

徒手肌力测试
握力计 捏力计


捏力
a、拇指分别与示、中、环、小指的捏力 b、拇指与示、中指同时的捏力 c、拇指与示指桡侧的侧捏力
屈肌腱修复术后康复
第一阶段(术后24小时至第3~4周) 保护性制动 水肿和瘢痕控制 保护下活动 指导家庭训练计划
43
夹板

夹板应包括前臂远2/3 、腕、掌指关节和所 有指间关节。制动时 将屈肌腱至于松弛位 ,腕关节屈曲 15~30°,掌指关节 屈曲50~ 60°,指间 关节维持在0°伸直位 。
手外伤的临床康复
手部软组织损伤术后的康复
早期康复治疗 一般手术后,受伤的部位需制动2~3周后开 始运动 早期康复目标: 控制肿胀 预防感染 促进损伤组织的正常愈合
控制肿胀


抬高患肢 患肢制动 冰敷法 压力治疗 超短波疗法 主动运动
控制伤口感染

超短波治疗
紫外线疗法

后期康复治疗
骨折部位



腕部:Colle’s骨折 舟骨骨折 月骨骨折 掌骨骨折 指骨骨折
Colle’s骨折典型移位
康复治疗基本原则

进行早期整复

良好的肢体固定位置:功能位,腕关节20-30°
背伸,拇指对指,掌指关节半屈

合适的固定范围:腕关节不超过掌横纹,手指骨
折患指固定
康复治疗基本原则

选择合理固定方法
8条,均由桡神经支配

桡侧组:拇长伸肌、拇短伸肌;
尺侧组:4条指伸肌腱,示指固有伸肌腱 和小指固有伸肌腱。

肌腱修复术后的康复要点
早期(3周)

控制肿胀
抬高患肢 物理治疗(压力治疗、超短波) 主动运动

控制感染
超短波 紫外线
肌腱修复术后的康复要点
中晚期



促进组织愈合 消除肿胀 缓解疼痛 恢复功能
47
被动屈曲远侧指间 关节,近侧指间关节保 持在伸直位而掌指关节 保持在屈曲位,以伸展 终末伸肌腱及斜支持带 。
48
同时被动屈曲远、 近侧指间关节至最大限 度,再于掌指关节保持 在屈曲位时伸直至0° 。
49
控制下的主动运动
50
滑动练习
单独指屈浅肌腱的训练方 法: 伸直掌指关节、远端指 间关节 固定近端指间关节近端 主动屈曲近端指间关节


临床检查
感觉神经损伤后的检查
正中神经: 手掌桡侧半、桡侧3 个半手 指掌面皮肤及其中节和远 节指背皮肤 尺神经: 手部尺侧、环指尺侧和小 指掌背侧皮肤 桡神经: 手背桡侧及桡侧2个半手指 背侧近节皮肤
运动功能检查-神经肌肉支配



正中神经:前臂屈肌(肱桡肌、尺侧腕屈 肌、指深屈肌尺侧半除外),手部鱼际肌 (除拇收肌),第1、2蚓状肌 尺神经:尺侧腕屈肌,指深屈肌尺侧半、 小鱼际肌、骨间肌及第3、4蚓状肌、拇收 肌 桡神经:各伸肌属广泛瘫痪
术后7周 逐渐开始抗阻力练习,为恢复 工作做准备。

手部神经损伤的康复
临床表现

运动障碍 感觉障碍


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临床表现

主动运动消失、肌肉瘫痪,肌力、肌张力下 降或丧失,出现特定的畸形外观; 自主区麻木、痛、温、触、两点分辨觉等感 受消失或减退; 皮肤干燥、出汗减少或无汗;失神经支配时 间长者肌肉萎缩,皮肤变薄、粗糙。


康复治疗-- Ⅲ和Ⅳ区损伤

术后1~5周 用支具固定近端指间关节于 伸展位,活动远端指间关节。 术后6~8周 取下支具,掌指关节屈曲位 ,无阻力屈伸近端指间关节,不练习时支具 固定。 术后9~10周 增加主动屈伸练习,开始使用 柔和动力支具以被动屈曲近端指间关节关节 。 术后11~12周 用主动和被动运动及支具等 方法,恢复关节活动范围。
手部骨折常见并发症

肌腱损伤 神经损伤 关节强直



骨延迟愈合、不愈合或骨坏死
关节强直的防治

早期处理损伤
良好的固定位置 早期功能锻炼


手部肌腱损伤的康复
肌腱的滑动结构


腱周组织 滑膜鞘 纤维鞘管
肌腱愈合途径

外源性愈合-粘连形成

内源性愈合-滑液环境
肌腱愈合过程分期






康复治疗-- Ⅴ、Ⅵ和Ⅶ区损伤


术后1~2周 用支具将手制动于腕背伸 30°,掌指关节0°,指间关节自由活 动的位置。在支具控制范围内完成主动 屈指和被动伸指练习,禁止被动屈指和 主动伸指。 术后3~5周 卸去掌侧支具,嘱患者完 成主动屈指练习。

术后6周 去除支具,进行屈腕屈指练习 和主动伸指练习,从事手指绕橡皮圈外展 及橡胶泥作业。

手的动诊
关节活动度 主动与被动

手的量诊


关节活动度-量角器、 距离 肢体周经-双测对比 肢体长度-双测对比 肢体体积-体积测量仪 (阿基米德定律)
手指ROM


掌指关节(MP):屈曲0°-90° 掌指关节:过伸0°-15 °--45° 掌指关节:外展0°-15 °--45° 近端指间关节(PIP):屈曲0°-110° 远端指间关节(DIP) :屈曲0°-90°
3、移动触觉 4、恒定触觉 5、振动觉 6、Tinel’s 征
16
感觉检查

浅感觉:痛觉、触觉、温度觉 深感觉:运动觉、位置觉、振动觉 复合感觉:定位觉、两点辨别觉、图形 觉、实体觉、材质辨别觉、重量觉
整体功能测试

Jebson手功能测试 明尼苏达操作等级测试 Purdue钉板测试
(基本原理相同,即令受试者将物品从某一位 置转移到另一位置,并记录完成操作的时间)
如果在掌指关节 与近端指间关节之间 因肌腱中央束断裂, 侧束向掌侧滑移,故 近端指间关节不能伸 直,而掌指关节和远 端指间关节仍能伸直 。
肌腱指伸分区
Verdan分法:
指伸肌腱分为8个区 拇指分为5个区 其中奇数区与关节对应, 偶数区与骨干对应。
康复治疗--Ⅰ和Ⅱ区损伤

术后1~5周:用支具固定远端指间关节 于伸展位,活动近端指间关节,防止关 节僵硬。 术后6~8周:取下支具,开始远端指间 关节(轻柔无阻力的屈曲练习,练习过后 支具固定。 术后9~12周:间断卸去支具,开始轻柔 握拳等功能练习,并进行感觉训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