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数学观察物体二精品教案设计

小学数学观察物体二精品教案设计

《观察物体(二)》教案
教学目标
1.借助用正方体搭立体图形的活动,经历观察、想象及验证的过程,.通过观察立体图形,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位观察到的四个小立方体拼成的几何形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

2.正确辨认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模型的形状。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

3.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正确辨认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模型的形状。

教学难点:
让学生体会到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教学准备:
若干个小正方体、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出示图片)
师:小明、小军、小丽一起去看《冰箱、冰柜大展销》,结果几个人看到了不同的图形。

小明说:“我看到了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

”小军说:“我看到了两个长方形。

”小丽说:“我看到了一个长方形。

”“同学们,你们知道他们分别站在哪儿看的吗?”“为了弄清这个问题,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观察物体二》。


板书课题:观察物体二
师:同学们,你们来说一说小明、小军、小丽分别站在哪儿观察的问题?可以模拟展销情境图让学生亲自体验一下。

生1:“小明从上面观察的。


生2:“小丽从左面观察的。


生3:“小军从前面观察的。


2.看来我们要从多角度观察物体,通常我们从几个方向观察物体?
出示课件:让学生分别说出观察的方位。

(教师板书:从正面看、从上面看和从左面看)
3.师:“果给你一个组合的立体图形,你会观察吗?我们就从这三个方向进一步全面的观察物体,看看大家能够有什么收获?”
(二)探索新知
1.观察同一立体图形
(1)师:请看屏幕这是由四个小正方体组成的立体图形,小华同学进行了观察,下面是小华从不同方向看到的三个图形。

你能想象一下小华同学分别是从哪几个方向进行观察的吗?
生:左三从上面看的,左二是从前面看的,左一是从左面看的。

(2)师:到底对不对呢?你们的桌子上也有四个小正方体,请你们轻轻搭出这个立体图形,实际观察一下。

(3)出示活动建议:
①分别从正面、上面、左面观察立体图形。

②在方格纸上拼摆出你看到的图形。

③验证拼摆的图形与观察到的是否一样。

(4)学生活动,师巡视。

(5)汇报信息:(将学生作品贴黑板上)
(6)集体反馈:
师:谁的观察结果和他的一样?看看,我们刚才的判断对吗?课件出示。

(7)小结:我们分别从正面、上面、左面,观察了这个立体图形,通过从不同方向进行的观察,对于这个观察结果,你有什么发现吗?
生:通过观察这个立体图形,我们发现:从不同方向观察一个立体图形,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9)完成课本第13页“做一做”
师巡视指导,做完后集体交流、展示。

2.观察不同立体图形
例2.摆一摆,看一看
(1)师:刚才我们一起观察了几个由老师搭成的立体图形,搭建的方法有很多,你们想不想自己也来试试?
(2)一生任意将四个小正方体拼摆成几何体(教师黑板上贴出学生对应作品)
(3)师:请你先想象一下,然后在方格纸上画出这个几何体从正面、上面和左面看到的形状。

(4)学生动手操作
(5)反馈交流,展示作品
生:
3.确定方法。

(1)师:我们已经观察了两个不同的几何体,结果和大家想象的相同吗?同学们有没有想过,我们应该如何想象呢?有什么方法吗?同桌讨论一下。

(2)集体交流
(3)方法提炼:
先确定集合体的长、宽、高,
从正面看到的是几何体的长和高这两个要素;
从上面看到的是几何体的长和宽这两个要素;
从左面看到的是几何体的宽和高这两个要素。

(三)巩固提高
1.基础练习:
下面的图形分别是小强从什么位置看到的?连一连
(1)学生试连线
(2)动手拼摆,验证想象
2.提高练习:
完成练习四1~7题。

师巡视指导,完成后逐一交流、展示。

(四)提炼升华
1.师:同学们,通过今天的研究你有什么收获吗?
2.师:宋代大诗人苏轼有一首《题西林壁》你会背吗?3.师:这首诗是什么意思你能解释一下吗?
4.师:你结合这首诗,再想一想今天学习的内容,有什么想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