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七年级历史试卷

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七年级历史试卷

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七年级历史试卷
(卷面总分:50分测试时间:45分钟测试形式:闭卷)
一、选择题(本项共20题,每题1分,20分。

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正确)
1.元谋人作为世界级文化资源具有唯一性、专属性和独特性。

下列特性与之相符是
A.发现于周口店地区
B.是我国目前已确认的最早古人类
C.距今约70万年
D.是迄今所知材料最丰富的直立人遗址
2.如果把元谋人、北京人、半坡氏族、河姆渡氏族、炎帝与黄帝、大禹治水等内容纳入一个学习主题,则该主题最准确的表述是
A.中华文明探源
B.大变革的时代
C.大一统的时代
D.大分裂的时代
3.“构成中国的内聚性的又一重要因素是,存在着一种可追溯到数千年前、最古老的商朝的书面语。

”这里的“书面语”指
A.刻在陶器上的符号
B.刻在甲骨上的文字
C.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
D.小篆
4.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0届世界遗产大会决定,将中国安阳殷墟正式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该文化遗产对应的朝代是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周
5.我国古代青铜文明高度发达,出土的下列青铜器中,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重的是
A B C D
6.古有“天子九鼎八簋,诸侯七鼎六簋,卿大夫五鼎四簋”的说法。

对此解读最准确的是
A.青铜器种类繁多
B.青铜器主要用于食器
C.青铜器类型和数量成为权力和等级的象征
D.青铜器制作工艺高超
7.生产工具代表社会发展水平。

下列生产工具中体现发展水平最高的是
A.磨制石斧
B.耒耜
C.青铜铲
D.铁犁铧
8.历史长河中总会有一些标志性的事件向我们宣告一段历史的结束和另一种历史的开始。

宣告历史由西周进入东周的标志性事件是
A.国人暴动
B.长平之战
C.周平王东迁洛邑
D.韩赵魏三家分晋
9.“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下列不能从材料得出的信息是
A.桓公称霸诸侯
B.管仲助力桓公
C.争霸造成社会动荡
D.改革使齐国百姓受益
10.小明模仿建立了一个春秋争霸微信群,下列历史人物不应出现在该群中的是
A.晋文公
B.楚庄王
C.越王勾践
D.秦孝公
11.据史书记载,周平王去世时,丧葬费不足,继位的周桓王只得派人向鲁国乞求资助。

以上材料说明这一时期
A.诸侯国已取代周天子的地位
B.诸侯已不再向周天子纳贡
C.周王室已不再是天下“共主”
D.周王室经济上依赖强大诸侯
12.“变法初心只霸秦,却言王道信非真。

贪商不悟羊狐喻,车裂方知祸此身。

”这首诗讽咏的历史人物是
A.商鞅
B.管仲
C.李斯
D.吕尚
13.史书记载,西周初年有800多个国家,春秋初年还剩下170多个,到战国初只剩下十几个了。

这一变化体现的历史趋势是
A.社会分裂
B.战乱频繁
C.渐趋统一
D.适者生存
14.“江水初荡潏(yu),蜀人几为鱼……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如。

”诗中李太守的突出贡献是
A.治理黄河
B.修建都江堰
C.实施奖励耕战
D.制定“夏历”
15.“墙之外,目不见也;里之前,耳不闻也;而人主(君主)之守司(官吏),远者天下,近者境内,不可不略知也。

”秦朝时期,具有上述职能的官员是
A.郡守
B.丞相
C.御史大夫
D.太尉
16.“始皇帝嬴政比较黏糊,只要走进历史,不管你是否乐意,也无论你停在哪一段儿,他都将不请自来,躲不掉也避不开”,之所以如此评价,主要是因为秦始皇
A.开启设立郡县的先河
B.确立了后世2000多年的国家政治框架
C.把田赋降到三十税一
D.开始实行军功爵位制
17.货币是购买货物、保存财富的媒介。

下列货币中,是秦朝统一后通行全国的是
A B C D
18.“因地形,用制险塞,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余里。

”材料中的这项工程应是
A.都江堰
B.长城
C.灵渠
D.阿房宫
19.宋代汪洙《神童诗》有“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之句,与诗中“将相本无种”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A.牧野之战
B.巨鹿之战
C.抗秦首义
D.楚汉之争
20.张良、萧何和韩信都是人杰,我不如他们,但“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项羽有一范増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材料说明刘邦之所以能战胜项羽,是因为
A.项羽势力不强
B.刘邦善于重用人才
C.项羽不会打仗
D.刘邦实行休养生息政策
二、材料问答题(本项共3小题,每题10分,共30分)
21.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10分)
材料一:“彩陶形制美,画纹亦多殊。

或则呈人面,或则呈双鱼。

农耕既普及,人群已聚居。

护壕深二丈,其广亦相如。

奈何遗址中,独不见文书。

”——郭沫若材料二: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

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进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材料三:三幅画像
材料四:“舜逼尧,禹逼舜,汤放桀,武王伐纣,此四王者,人臣弑(杀)其君者也。


——《说难》请回答:
⑴材料一咏叹的是哪个原始农耕遗址?其“普及”的主要农作物是什么?(2分)
⑵试据材料二归纳华夏族形成的特点,并举一例加以说明。

(3分)
⑶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三人物间首领位置的更替与哪项制度有关?(2分)
⑷材料四对尧舜禹首领位置的更替持何看法?你如何看待这种观点对立的现象?(3分)
22.战国是社会的大变革时期。

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10分)
材料一:春秋以来,由于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推广,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一些奴隶主将新开垦出来的田地变成私产并出租,他们转化成封建地主,租种地主土地的人变成农民。

历史进入战国后,大兼并的残酷现实导致了诸侯国之间弱肉强食的残酷竞争格局……在竞争中,……秦国最终奠定了统一天下的基础和实力。

材料二:今日看来西周政治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

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材料三:秦为乱政虐刑以残贼天下,数十年矣。

北有长城之役,南有五岭之戍,外内骚动,百姓罢敝……财匮力尽,民不聊生。

——司马迁《史记·张耳陈馀列传》
请回答:
⑴试据材料一归纳春秋战国时期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变化。

秦国奠定统一天下的基础和实力得益于哪次变法?(4分)
⑵材料二中西周的“地方分权体制”指什么?哪一称号最能体现秦朝君主“独制”色彩?(2分)
⑶材料三中说明了什么问题?最终引发了什么事件?(2分)
⑷试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从秦朝兴亡中得到了哪些经验教训?(2分)
23.观察以下四幅漫画,然后回答问题。

(10分)
图一图二图三图四
请回答:
⑴图一体现了哪一学派的思想主张?春秋时期该学派的代表人物和代表作是什么?(3分)
⑵图二体现了哪一学派的思想主张?该学派提出的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的主张后来被
哪位帝王有效实施?(2分)
⑶图三体现了谁的观点?他的思想核心是什么?(2分)
⑷请为图四拟一个合适的标题,并据所学知识分析该局面产生的历史影响。

(3分)
七年级历史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 BABBC 6-10 CDCCD 11-15 DACBC 16-20 BCBCB
二、材料题
21.⑴河姆渡遗址;水稻。

(2分)
⑵华夏族是由诸多民族错居杂处、不断交往交流而形成(意思相近即可,2分)。

例如炎帝部落与黄帝部落的融合(炎黄部落与蚩尤部落的融合)。

(1分)
⑶禅让制。

(2分)
⑷材料四认为尧舜禹之间首领位置更替是通过威逼获得的(1分)。

因年代久远,缺少必要的佐证,因此对同一历史事件会有不同的看法,至于历史真相如何,仍有待进一步考证。

(答案开放,言之有理即可。

2分)
22.⑴政治上,新兴封建地主阶级产生并势力增强。

经济上,生产力水平提高,封建经济得到发展。

军事上,大规模兼并战争不断(类似表达即可)。

商鞅变法。

(4分)
⑵分封制。

皇帝。

(2分)
⑶秦朝实行暴政(1分)。

秦末农民大起义(或陈胜、吴广起义。

)(1分)
⑷顺应形势进行改革能推动国家发展,施行暴政必将导致国家衰亡。

(2分,类似表达即可)
23.⑴道家;老子(李耳、老聃);《道德经》(3分)
⑵法家;秦始皇(嬴政)。

(2分)
⑶孔子;仁。

(2分)
⑷百家争鸣(1分)。

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推动了社会发展。

(2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