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手术分级管理制度

手术分级管理制度

手术分级管理制度
1.手术分类
主要根据手术过程的复杂性和对手术技术的要求,把手术分为:
1.1四类手术:手术过程复杂,手术技术难度大的各种手术。

1.2三类手术:手术过程较复杂,手术技术有一定难度的各种重大手术。

1.3二类手术:手术过程不复杂,手术技术难度不大的各种中等手术。

1.4一类手术:手术过程简单,手术技术难度低的普通常见小手术。

注:微创(腹腔镜)手术根据其技术的复杂性分别列入各类手术中。

2.手术医师分级
手术医师指主刀人员(助手除外)。

根据其取得的卫生技术资格及其相应受聘职务,规定手术医师的分级。

所有手术医师均应依法取得执业医师资格并注册。

2.1住院医师
2.1.1 低年资住院医师:从事住院医师工作3年以内,或硕士生毕业,从事住院医师工作2年以内者。

2.1.2 高年资住院医师:从事住院医师工作3年以上,或硕士生
毕业取得执业医师资格,并从事住院医师工作2年以上者。

2.2主治医师
2.2.1 低年资主治医师:担任主治医师工作3年以内,或临床博士生毕业工作2 年以内者。

2.2.2 高年资主治医师:担任主治医师工作3年以上,或临床博士生毕业工作2年以上者。

2.3副主任医师
2.3.1 低年资副主任医师:担任副主任医师工作3年以内,或博士后从事临床工作2年以上者。

2.3.2 高年资副主任医师:担任副主任医师工作3年以上者。

2.4主任医师
3.各级医师手术范围
3.1低年资住院医师:在上级医师指导下,逐步开展并熟练掌握一类手术。

3.2高年资住院医师:在熟练掌握一类手术的基础上,在上级医师指导下逐步开展二类手术。

3.3低年资主治医师:熟练掌握二类手术,并在上级医师指导下,逐步开展三类手术。

3.4高年资主治医师:掌握三类手术,有条件者可在上级医师
指导下,适当开展一些四类手术。

3.5低年资副主任医师:熟练掌握三类手术,在上级医师指导下,逐步开展四类手术。

3.6高年资副主任医师:在主任医师指导下,开展四类手术,亦可根据实际情况单独完成部分四类手术、新开展的手术和科研项目手术。

3.7主任医师:熟练完成四类手术,开展或引进新的手术或重大探索性科研项目手术。

4.手术审批权限
4.1各手术科室均应明确各级医师手术范围,根据各人的实际水平,由科主任掌握、批准;需扩大手术权限者,由科主任填写手术级类申报单,经医教科、分管院长核准,并归入业务技术档案。

4.2一、二类手术由高年资主治医师或副主任医师(或以上)审批。

4.3三类手术由主任医师或科主任审批。

4.4对难度较大的手术、危重病人手术、探查性手术、破坏性手术、科研项目及新开展的重大手术,均由主任医师或科主任签署意见,报请分管院长或医教科审批,并由医教科记录备案。

4.5进修医师必须有本院上级医师参加或指导下进行手术,不
得独立操作。

4.6进行各种助产手术、计划生育手术的医生必须持有经上级批准的助产技术合格证和计划生育手术合格证,方能进行相应手术。

4.7病人急需手术,如果危及生命或带来不良后果而家属不在场时,科主任或副主任医师以上人员可决定是否手术,但要向医教科报告并签字(非上班时间报告总值班)。

4.8凡手术病人,术前均要与家属谈话,说明术中术后可能发生的后果,征得家人同意并签字。

5.手术准入制
5.1凡医生要取得手术资格先由医生提出申请,由医院或医院委托科主任主持对每位医生根据其本专业的实际工龄、职称、工作能力进行认定,并提出具体的手术类型。

5.2不同年资的医生只能担当相应类型的手术,不能担当高于其年资和技能的手术。

5.3进修生不得以主刀身份从事任何类型手术及麻醉;新分配来的医生在未取得执业医师注册证书之前不得担当主刀从事任何手术及麻醉。

5.4各级医生要进行考核后方能进入相关手术准入范围;主刀医生承担术中技术责任。

5.5手术准入考核办法:手术准入考核分理论考核和操作考核。

目前由医院主持考核的手术范围为:腹腔镜辅助下经阴道全子宫切除术、阴式子宫切除术及其他部分四类手术、新开展的手术和科研项目手术。

由医院委托科主任主持考核的手术范围为:剖宫产术、腹腔镜检查、腹腔镜下附件手术及其他部分四类以下手术。

5.6凡违反手术准入制度,私自开展超范围手术的医生,按照按违反医院医疗制度扣质量分每例1-5分。

相关科室科主任知情不报应承担相应责任。

6.对连续两年发生两起以上(含两起)医疗纠纷、差错的医师,经医教科审查、分管院领导审批,由医教科正式通知当事医师手术级别降一级使用,直至取消手术资格;重新恢复手术级别,须经个人申请、科室同意、医教科审查、分管院领导审批后执行。

发生医疗事故的按有关规定执行。

7.部分手术需经医院伦理委员会讨论及授权后进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