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用水量计算及预测
20世纪90年代中期对我国部分城市用水量进行调查统计后 的结果。
?三、单位用地指标法
规划期末城市总用水量= 规划建设用地面积 × 单位建设用地综合用水量指标
表2.2.3-2 城市单位建设用地综合用水量指标(万立方米/(km 2·d))
区域
特大城市
城市规范
大城市
中等城市
小城市
一区 二区 三区
1.0~1.7 0.5~1.2 0.5~0.8
0.7~1.3 0.3~0.9 0.3~0.7
0.6~1.0 0.3~0.7 0.25~0.5
0.4~0.9 0.25~0.6 0.2~0.4
注:本表指标已包括管网损失水量
四、年递增速率法
? 城市发展进程中,供水量一般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在过去的若干年 内,每年用水量可能保持相近的递增比率,可以用如下公式表达:
Q2=? nNaqaf +? nNbqbf (m3/d)
n――每日班制 f――自来水普及率,% qa――工业企业生活用水量标准(升/人*班) Na――每班职工数 qb――工业企业职工淋浴用水量标准(升/人*班) Nb――工厂每班职工淋浴人数。
3.浇洒道路和绿地用水
? 浇洒道路和绿地用水Q3
Q3=? nqcScf +? qdSdf (m3/d)
? 城市最高日用水量:
增加15%~25%的未预见用水量和管网漏水量
Qd=(1.15~1.25)(Q1+Q2+Q3+Q4) (m3/d)
? 最高时用水量: Qh=1000KhQd/(24*3600)
?二、人均综合指标法
规划期末城市总用水量=规划人口数 × 人均综合用水量指标
表2.2.3-1 城市单位人口综合用水量指标 (万立方米/(万人·d))
用水量的时间变化
? 日变化系数 Kd=年最高日用水量/年平均日用水量 在规划设计年限中,用水量最多的一日用水量,称为最高日用水量, 一般常用来确定给水设施的规模。 一般特大城市Kd取1.1~1.2,大城市1.15~1.3,中小城市1.2~1.5。
? 时变化系数 Kh=最高日最大时用水量/最高日平均时用水量 指最高日中最大一小时用水量与平均时用水量的比值。 时变化系数Kh一般取1.3-3.0
1.居民生活用水
? 居住区最高日生活用水量Q1
Q1=q1N1f (m3/d)
q1――最高日生活用水量定额,m3/(d·人),见附录表一 N1――设计年限内计划人口数 f――自来水普及率,% ? 考虑到城市各区用水量定额不同
Q1=? q1N1f (m3/d)
2.工业企业职工生活和淋浴用水
? 工业企业职工生活和淋浴用水Q2
给水工程 设计用水量计算和预测
给排水一班 邓诗凡
201201120102
总体规划中常用的预测方法
1. 分类求和法 2. 人均综合指标法 3. 单位用地指标法 4. 年递增速率法 5. 线性回归法 6. 生长曲线法
?一、分类求合法
城市总用水量:
1.居民生活用水 2.工业企业生产用水和工作人员生活用水 3.消防用水 4.浇洒道路和绿地用水 5.其他用水(未预见水量和管网漏失水量)
区域
特大城市
城市规模
大城市
中等城市
小城市
一区
0.8~1.2
0.7~1.1
二区
0.5~0.9
0.4~0.8
三区
0.4~0.8 0.35~0.7
0.6~1.0 0.35~0.75 0.3~0.6
0.4~0.8 0.3~0.7 0.25~0.6
? 注: 1.特大城市指市区和近郊区非农业人口100万及以上的城市; 大城市指市区和近郊区非农业人口50万及以上不满100万的城 市;中等城市指市区和近郊区非农业人口20万及以上不满50万 的城市;小城市指市区和近郊区非农业人口不满20万的城市。 2.一区包括: 贵州、四川、湖北、湖南、江西、浙江、福建、 广东、广西、海南、上海、云南、江苏、安徽、重庆;
? 二区包括: 黑龙江、吉林、辽宁、北京、天津、河北、山西、 河南、山东、宁夏、陕西、内蒙古河套以东和甘肃黄河以东的 地区;
? 三区包括: 新疆、青海、西藏、内蒙古河套以西和甘肃黄河以 西的地区。 3. 经济特区及其他有特殊情况的城市,应根据用水实际情况, 用水指标可酌情增城(下同)。 4. 用水人口为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规划人口数(下同)。 5. 本表指标为规划期最高日用水量指标(下同)。 6. 本表指标已包括管网漏失水量。
六、生长曲线法
? 城市发展规律可能呈现在初始阶段发展的很快,总用水量呈现递减的 趋势,而后城市发展趋势缓慢增长到稳定甚至适度减少的趋势,生长 曲线可用下式表达:
a,b——待定参数; Q——预测用水量,m3/d; L——预测用水量的上限值,m3/d。
TThheanekndyou
? 上式实际上是一种指数曲线型的外推模型,可以用来预测计算未来年 份的规划预测总用水量。在具有规律性的发展过程中,用该式预测计 市日平均用水量亦可用一元线性回归模型进行预测计算,公式 可写为:
ΔQ——预测年限内用水量平均增长量,m3/d; t——年数,a。
n――每日街道洒水次数 f――自来水普及率,% qc――街道洒水用水量标准, L3/(m2·次) qd ――绿地浇水用水量标准, L3/(m2·日) Sc ―― 街道洒水面积(m2) Sd ―― 绿地浇水面积(m2)
4.工业生产用水
? 工业生产用水Q4
Q4=q·B(1-n) (m3/d)
q――城市工业万元产值用水量,m3/万元 B――城市工业总产值,万元 n――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