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变速跑教学反思

变速跑教学反思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语文教案《阿德的梦》课前透视这是一篇充满幻想色彩而又富有时代意义的短文。

作者以生动的笔触,记叙了阿德充满幸福和快乐的梦境。

本文以“梦”为载体,以阿德乘飞船去火星旅行,与生活在月球上的外婆能电话为线索,描绘了幻想中的神奇太空世界。

本文是连环画形式的略读课文,层次清楚,语言生动活泼,内容简单,易于理解。

重点应放在训练学生默读课文、粗知文章大意、展开想象,以及借助图画识字等方面。

喜爱幻想是低年级孩子们共有的特点,课文内容符合儿童的年龄实际。

教学中应抓住感情朗读,引导学生在读中走进阿德的梦境,体会和分享他的幸福与快乐。

然后启发学生结合当前的科学发展,展开丰富的想像,在说“梦”中训练语言,培养语感。

激发学生了解现代科技的兴趣和培养科学幻想的意识。

教学目标1、会认12个生字。

2、学习默读课文,知道课文的大意。

3、培养学生科学幻想意识。

教学重点训练学生默读课文、粗知文章大意、展开想象,借助图画识字。

信息资料生字词语卡片,课文连环画,儿歌以及现代科技发展的相关资料。

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流程切入举偶:1、谈话:同学们,你们做过梦吗?今天我给你们介绍一下小朋友,这个小朋友也做了一个梦,不过他的梦可与你们的梦大不一样!(板题) (由学生生活实际出发,启发学生谈话,营造宽松的课堂气围。

实现向课文内容的自然过渡。

)2、观察:出示航天飞机、飞船或太空的图片或模型。

让学生观察,说说对它们的了解。

教师由此引出世界或我国的科技发展情况。

今天让我们去和文中的小朋友一起去体验一下现代科技先进水平。

(由学生喜欢的图片或模型引出科技发展的话题,既实现了内容的过渡,又对学生进行了科技教育的渗透,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

) 识字1、默读课文,注意圈出课文中的生字和新词,再借助拼音读准。

读前提出要求:不出声,不指读。

2、出示生字词语卡片,检查自学字词情况。

相机正音,合作交流解决不懂的词语。

3、学生交流识字情况,鼓励学生个性化的识字经验。

(教师引导:“婆、屏、型、呜”等字可以利用熟字的偏旁认记;要注意区别“呜”和“鸣”;“喽”是语气词,可通过朗读的语气来感悟。

)4、出示儿歌,自读,齐读,指名读,巩固识字。

阿德早起要旅行,乘坐飞船是新型。

起飞时间还未到,可视电话传真情。

电话屏上见外婆,聊起畅销新车型。

预定新车无污染,动力来自太阳能。

飞船呜呜长鸣声,阿德落地未成行。

原来未系安全带,大叫一声梦惊醒。

(本课只有识字任务而无写字任各,结合本课重点指导默读的教学任务,在识字中就对学生的默读提出要求。

并用多种形式巩固生字的识记,特别是儿歌的引入,还起到感知课文内容的作用,提高了教学效益。

) 默读1、默读课文,你从课文什么地方可以知道这是一场梦?默读前,提出默读的要求:不出声,不指读,速度要适当加快。

2、再读课文,结合文中的七幅插图想一想:每个自然段写的是什么内容。

3、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分小组讨论:阿德梦中的哪些新科技给你留下很深的印象,写在卡片上。

4、把各组写有新科技成果名字的卡片贴在黑板上,结合课文内容分组进行读书汇报。

(本文为略读课文,教学重点在指导学生默读课文,粗知文章大意,因此充分放手指导学生读书,采取合作学习,抓住重点进行汇报的形式,检查了学生的学习情况,激发了学生对科技成果的兴趣。

) 朗读让学生根据文中的叙述顺序摆好连环画,分组接读课文,整体感知全文内容。

拓展1、你认为阿德的梦有一天会真的发生吗?从阿德的梦中,自己想到了什么。

2、说说自己心中的未来世界是什么样的,或动笔把心中未来世界的样子画出来。

3、课外阅读科学幻想故事。

(结合课文内容,引发学生想像,激发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和愿望。

培养了学生的想像能力,表现能力,适时地将学生的学习引向生活的大课堂,体现学科整合思想和大语文观念。

) 伴教锦囊词语解释:移居:改变居住的地方。

污染:空气、土壤、水源等混入有害的东西。

预订:预先订购。

相关链接:1、2003年10月16日晨,中国“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着陆,首位航天员杨利伟自主出舱。

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中国由此亦成为世界上继俄美之后第三个有能力将航天员送上太空的国家。

2、“努纳二号”---迄今为止世界上速度最快的太阳能汽车。

它完全以太阳能为动力。

“努纳二号”是由荷兰代夫特大学的学生们设计完成的,瑞典基律纳太空技术研究中心土木工程组的学生们也参与了这辆汽车的研制工作。

在澳大利亚举行的太阳能汽车挑战赛中,它在31小时5分钟的时间里,完成了3010公里的旅程。

凭借如此好的成绩,“努纳二号”赢得了大赛的第一名,最高时速可以达到170公里。

它全长5米,宽1.8 米,高0.8 米。

车顶上布满了太阳能电池板。

它所使用的电池和人造卫星上所使用的太阳能电池是完全一样的。

“努纳二号”只有三个车轮,两个前轮,一个后轮。

和普通的汽车一样,“努纳二号”上同样安装了指示灯和刹车灯。

如果没有阳光,它可以利用电池中储存的电力向前行驶。

阅读在线:神话般的梦想——前苏联科学家发明人造地球卫星的故事你可知道,在这浩渺无垠的宇宙中,最早出现的人造物体是什么?它就是1957年10月4日前苏联发射成功的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和前苏联拉开了一场和平竞赛,尤其是在火箭和宇航技术上的相互较量。

这两个世界超级大国各自组织了一批科学家、高级工程技术人员参加的机构,开始暗暗地较上了劲。

1955年7月29日,美国公开宣布:要在1957年的“国际地球物理年”发射人造卫星。

这时,前苏联的火箭总设计师谢尔盖·科罗廖夫,正殚精竭虑致力于前苏联的航天技术的发展。

当他从收音机里听到美国这一消息时,心情焦灼不安,只见他在房间里急躁地走来走去。

美国人准备在两年内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计划大大激发了他那强烈的使命感。

没有时间再考虑了!科罗廖夫彻夜未眠,他连夜赶写了一份关于加快研制苏联人造地球卫星的计划。

好不容易挨到天亮,科罗廖夫毫无睡意。

他有些亢奋地将报告送给了当时的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

前苏联政府很快批准了科罗廖夫的报告,加快了在哈萨克大草原建设卫生发射基地的步伐。

科罗廖夫受命于非常时刻,他深知这一项极其重要而且特殊的使命,容不得半点马虎。

他率领一批火箭专家、高级技术人员,开始了一场争分夺秒的战斗。

怎么办?科罗廖夫苦苦思索着。

如果这个问题解决不好,他们的计划也就无从实现了。

突然,他想到了“宇航之父”齐奥尔科夫斯基,为什么不向他请教呢?于是,科罗廖夫登门拜访了齐奥尔科夫斯基——一位影响了科罗廖夫一生的人物。

听完科罗廖夫的问题,齐奥尔科夫斯基陷入了沉思:单级火箭推力太小,那么双级、多级火箭呢?“双级、多级火箭?”“对!就像火车一样,一列火车可以有10节车厢,也可以有15节车厢,就看载客量大小而定。

这火箭,是不是也来个‘列车’呢?”齐奥尔科夫斯基说。

科罗廖夫顿时豁然开朗,他根据齐奥尔科夫斯基“火箭列车”设想,开始设计具有理大推力的运载火箭。

在研制过程中,他不断完善“火箭列车”的设想,提出串并联或并联的方式组成多级火箭或捆绑式火箭。

眨眼间,两年过去了,科罗廖夫的研制计划迎来了最关键的时刻。

1957年10月4日夜晚,哈萨克大草原卫星发射基地上,一派紧张、激动的景象。

卫星发射基地的中央,矗立着一枚巨大的两级火箭。

在强烈的探照灯光照射下,它是那么的耀眼,就像一柄利剑,傲然指向神秘莫测的苍穹。

发射的时刻终于到来了。

科罗廖夫缓缓稳步向前,亲手点燃了导火线,然后迅速撤入掩蔽部。

最后30秒、20秒、10秒??四周一片寂静,唯有导火线“哧哧”燃烧的声音,人们紧张得连大气也不敢喘。

5秒、4秒、3秒、2秒、1秒!“轰”的一声巨响在耀如白昼的火光中火箭冲天而起。

发射成功了!科罗廖夫和同伴们紧紧地拥抱在一起。

火箭载着世界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斯普特尼克1号”,把这颗重83.6公斤,带有两个无线电发射机的铝合金小球送入了地球轨道。

当科罗廖夫和同伴们收到这个小球上发射回来的无线电波时,他们无比激动地大声欢呼:“成功了!我们成功了!人类进入宇宙航行时代!”篇二:变速跑教案课题:变速跑备课人:联盟学校陈小龙123篇三:耐久跑教学反思耐久跑教学反思耐久跑是田径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它既是一项身体锻炼价值很高的运动,又是增强学生耐力素质的典型练习。

经常进行耐久跑,可以改善和提高学生心肺机能,磨炼顽强的毅力、坚强的意志。

然而,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却并不容易,因为耐久跑练习单调,枯燥无味,且持续时间长,运动强度大,十分艰苦。

而目前的大部分学生生活优越,极少经过艰苦磨炼,缺乏吃苦精神,对耐久跑无兴趣,畏难情绪严重。

所以,不管哪一年级的学生,要取得耐久跑项目考试合格和体育达标,绝非轻松之举,必须加以一定时日的锻炼,且注重选择科学有效的练习,方能奏效。

现就如何上耐久跑教学浅谈一下做法。

在锻炼中逐步加深关于耐久跑知识的了解,让学生掌握耐久跑技术、技巧,做到跑时轻松自然省力,上体正直、重心平衡跑直线,两臂摆动肩放松,前摆不露肘、后摆不露手,呼吸步伐有节奏。

每节课都在课的“准备”部分逐渐增加慢跑的量。

随着时间推移,跑的练习增多,学生逐渐适应,为以后练习耐久跑打下良好基础。

采用多种形式教学法。

千方百计克服学生各种心理障碍和不良情绪,在课堂上经常改变练习的内容和形式,使学生有新鲜感,提高趣味性。

1. 图形跑。

改变单调的队列队形,通过“8”字形跑、蛇形跑,合队、分队、并队、对角线跑、绕篮球场地的标记线跑等。

这些跑的方法虽然很简单,却能提高学生参与练习的积极性,并能激发学生耐久跑的兴趣,达到很好的锻炼效果。

2. 追逐跑。

在耐久跑的教学活动中,要适时、适度、适当地抓住时机对学生进行引导,根据学生的性别、身体素质以及体质,按不同层次的不同需求,在不同的起跑线同时跑进,力争每位学生都争取领跑特定的一段距离,要求领跑的同学发挥自己的正常速度,而后面跟进的同学切切不能松劲,也要力争上游,积极超越他人,实现自我领跑。

这种“交叉”式跑法,不知不觉中,学生耐久跑练习的积极性得到张扬,耐力水平进一步得到升华。

如班级人数较多时,教师按学生的平时成绩和个人能力的不同,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10人。

每组的第一名学生做领跑员,成一路纵队中速行进。

要求排尾同学在前进过程中全力加速跑至排头,充当新的领跑员再用中等速度跑,然后由倒数第二名学生(现为最后一名学生)再加速跑至本组最前面,依次类推。

每次练习每人追逐超越9-10次,追逐时从右侧超越,超越后要注意调整呼吸。

3. 变速跑。

根据教学的不同要求,可采用不同组合变速跑,发展学生的速度耐力,提高跑的能力。

如200m快+200m慢跑完成800m。

4. 采用自愿组成的小组形式,由教师宣布多种耐久跑练习方法供学生选择,然后各小组长带领本组学生练习,练习的过程由小组长控制,教师统观全局并个别辅导。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