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防治与测量题库一、单选题1、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自()起施行。
A.2004年3月1日B.2010年3月1日C.2003年11月19日2、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应当坚持()的原则。
A.预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和全面规划、突出重点B.预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C.指导与管理相结合3、地质灾害是指包括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
A.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裂缝、地面沉降B.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面沉降C.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4、地质灾害易发区是指具备地质灾害发生的(),容易发生地质灾害的区域。
A.地质构造、地形地貌和气候条件B.地质构造、地形地貌和天气条件C.地理环境、地形地貌和降雨条件5、地质灾害的发生源于两方面因素:第一方面是()造成的,如汛期强降雨引起的突发性地质灾害(泥石流、滑坡、崩塌等)。
第二方面是()引发的,如采矿、兴建水利工程、架桥、修路引发的地质灾害(滑坡、塌陷等)。
A.不可抗力的自然因素、人为建设活动B.自然因素、工程建设C.自然灾害、人类活动6、发生滑坡、崩塌时应尽快向()跑离危险区。
A.两侧B.沿滑坡、崩塌主方向上方C.沿滑坡、崩塌主方向下方7、将压埋在泥浆或倒塌建筑物中的伤员救出后,应立即清除()内的泥土及痰、血等。
A.口、鼻、咽喉B.口、耳、咽喉C.口、眼、咽喉8、受地质灾害胁,需搬迁转移人数在()以下或潜在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元以下的,为小型地质灾害。
A.100人(含),500万元以下B.200人(含),300万元以下C.500人(含),100万元以下9、因工程建设等人为活动引发的地质灾害,按照谁引发、谁治理的原则由()组织治理并承担治理所需经费;造成他人损失的,责任人应当依法予以赔偿。
A.责任人 B.当地人民政府 C.当地国土资源主管部门10、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是指地质灾害易发区的县(市)、乡两级人民政府和村(居)民委员会组织辖区内企事业单位和广大人民群众,对崩塌、滑坡、泥石流等突发地质灾害前兆和动态进行(),实现对灾害的及时发现、快速预警和有效避让的一种主动减灾措施。
A.检查、巡逻和简易监测B.调查、巡查和简易监测C.检查、巡查和详细监测。
11、下列哪一灾情情况属于中型地质灾害?()A.受灾害威胁,需搬迁转移人数在500~1000人或潜在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0.5~1亿B.受灾害威胁,需搬迁转移人数在1000人以上或潜在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1亿以上C.受灾害威胁,需搬迁转移人数在100~500人或潜在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500~5000万元12、下列哪种现象不是崩塌产生的前兆?()A.崩塌的前缘不断发生掉块、坠落、小崩小塌的现象B.主河流水位上涨C.不时偶然听到岩石的撕裂摩擦声13、下列哪种不是泥石流产生的3个必备条件之一()。
A.乱砍滥伐B.地势陡峻,沟床纵坡降大便于集水、集物C.丰富的松散物质14、下列哪种不是诱发地面塌陷产生的直接原因?()A.采矿形成采空区 B.抽水 C.乱砍滥伐15、“新标准”中新增加的地质说明书是(C)。
A.采区地质说明书 B.掘进工作面地质说明书 C.揭煤地质说明书D.回采工作面地质说明书16、“新标准”要求,工作面结束后,要按规定在(A)月进行采后总结。
A.1 B.2 C.3 D.617、“新标准”要求,采区结束后,要按规定在(D)月进行采后总结。
A.1 B.2 C.3 D.618、要建立地质灾害防治技术管理、(B)、地测安全办公会议制度;A.灾后建设 B.预测预报 C.地质灾害监测 D.地质灾害控制19、划分煤矿地质类型,出现影响煤矿地质类型划分的地质条件变化时,在(A)重新进行地质类型划分A.1年内B.2年内C.半年内D.3个月内20、有满足不同生产阶段要求的地质类型划分报告、生产地质报告、(C),要按期修编,并按要求审批,每缺1项扣3分。
A.回采工作面地质说明书B.水文地质报告C.地质报告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报告D.掘进工作面地质说明书21、采掘工程设计施工前,按时提交由(D)批准的相关地质说明书。
A.安全副矿长B.生产副矿长C.矿长D.总工程师22、采掘工程设计施工前,按时提交经批准的回采工作面地质说明书及(B)。
A.盘区地质说明书B.掘进工作面地质说明书C.矿井地质说明书D.补勘地质说明书23、采掘工作面距保护边缘不足(C)前,编制发放临近未保护区通知单,按规定揭露煤层及断层,探测设计及探测报告及时无误。
A.10mB.30mC.50mD.100m24、井巷揭煤前,探明煤层厚度、地质、构造、瓦斯地质、水文地质及顶底板等地质条件,编制(C)A.掘进工作面地质说明书B.回采工作面地质说明书C.揭煤地质说明书D.回采工作面地质说明书25、突出矿井及高瓦斯矿井(A)编制并至少更新1次各主采煤层瓦斯地质图。
A.每年 B.每半年 C.6个月 D.3个月26、“新标准”要求,地质观测与资料编录、综合分析要按(A)要求进行。
A.《煤矿地质工作规定》 B.《煤矿防治水规定》C.《煤矿安全规程》 D.《矿山安全检查条例》27、“新标准”要求,基础资料中的原始记录要使用专用原始记录本,记录本要分档按(A)保存;A.时间顺序B.人员姓名排序C.观测地点分类D.时间逆序28、“新标准”要求,在不同生产阶段,要按期完成各类地质报告修编、提交、(D)等基础工作。
A.会审B.修改C.批复D.审批29、现场作业人员严格执行(B),掌握本岗位相应的操作规程和安全措施,操作规范,无“三违”行为。
A.部门工作规定B.本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C.现场安监工指令D.跟班人员指令30、煤矿应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编制相关地质报告、图件和台账。
报告、图件和台账都应数字化、信息化,内容真实可靠,(D)对相关内容进行补充完善。
A.每月B.每季度C.每半年D.每年31、地质预报经(C)审查签字后生效。
A.上一级安监部门负责人B.矿长C.矿井总工程师D.安全副矿长32、岩巷素描图应符合下列基本要求:构造复杂程度为简单、中等或岩巷沿同一层位掘进时,每隔(D)米编录一个迎头断面,遇地质构造时加密。
A.10~20B.20~30C.20~40D.20~50 33、井下(现场)观测、记录、描述的地质现象,必须于升井后(B)天内整理完毕,并反映在相关图件或台账、素描等地质文档中。
A.1B.2C.3D.一周34、构造综合分析应包括其组合特征、形成机制、(C)和预测方法。
A.产状B.空间变化情况C.展布规律D.穿层情况35、综合分析成果应反映在煤矿生产地质报告、地质说明书及(A)。
A.各类地质图件B.矿区构造纲要图C.矿区主要地质剖面图D.矿井瓦斯地质图36、下列不是诱发崩塌产生的主要因素的是()A、采矿B、工程开挖边坡和强烈振动C、暴雨D、太阳暴晒37、因灾害死亡30人以上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以上的,属于()地质灾害。
A、特大型B、大型C、中型D、小型38、下列哪一灾情情况属于中型地质灾害()A、受灾害威胁,需搬迁转移人数在500~1000人或潜在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0.5~1亿B、受灾害威胁,需搬迁转移人数在100人以下或潜在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下、C、受灾害威胁,需搬迁转移人数在1000人以上或潜在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1亿以上D、受灾害威胁,需搬迁转移人数在100~500人或潜在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500~5000万元39、下列哪种地质灾害不是贵州省常见的地质灾害()A、滑坡B、地面沉降C、崩塌D、泥石流40、下列哪一种不是泥石流活动的特点()A、高速B、周期复活C、缓慢D、突发41、下列哪种因素是触发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在地质灾害的首要因素()A、降雨B、爆破振动C、开挖切坡D、堆渣弃土42、我国地质灾害防治的方针是()A、谁引发、谁治理B、指导与管理相结合C、法制建设与行政管理相配套D、预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43、下列哪种现象不是崩塌产生的前兆()A、崩塌的前缘不断发生掉块、坠落、小崩小塌的现象B、崩塌的脚部出现新的破裂形迹C、主河流水位上涨D、不时偶然听到岩石的撕裂摩擦声44、下列哪种不是泥石流产生的3个必备条件之一()A、乱砍滥伐B、地势陡峻,沟床纵坡降大便于集水、集物C、大暴雨或充足的水源D、丰富的松散物质45、下列哪种不是诱发地面塌陷产生的直接原因()A、采矿形成采空区B、抽水C、近河岸、湖岸水体掏蚀D、乱砍滥伐(二)多项选择题1、滑坡产生的识别特征有()A、圈椅状地形B、岩、土体扰动松脱C、坡脚成排水流溢出D、坡脚被挤出或凸起2、诱发滑坡产生的因素是()A、暴雨B、开挖坡脚C、劈山放炮,乱砍乱伐D、地表水、河流的冲刷、浸泡3、滑坡裂缝的简易监测方法应包括()A、埋桩法B、上漆法C、贴片法D、埋钉法4、哪些因素会诱发泥石流() A、不合理开挖B、滥砍乱垦C、不合理的弃土、弃渣、采石D、放炮振动5、地面塌陷的治理方法有哪些()A、堵填法B、灌注法C、控制抽排水强度法D、截引地表水6、泥石流的防治措施有哪些()A、林业、农业措施B、排导工程C、拦挡工程D、控制抽排水7、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应当具备下列哪些条件,并取得相应的资质证书后,方可在资质范围内从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业务()A、有独立的法人资格B、有一定数量的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和岩土工程等相应专业的技术人员C、有相应的技术装备D、具有得天独厚的天时、地利以及人和的条件8、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应包括下列哪些内容()A、应急机构和有关部门的职责分工B、抢险救援人员的组织和应急、救助装备、资金、物资的准备C、地质灾害的等级与影响分析准备以及其调查、报告和处理程序D、预警信号、应急通信保障以及人员财产撤离、转移路线、医疗救治等应急行动方案9、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具体包括下列哪些内容()A、主要地质灾害点的分布B、地质灾害的威胁对象、范围C、重点防护期以及地质灾害防治措施D、地质灾害的监测、预防责任人10、下列哪些是滑坡、崩塌应急抢险处置措施()A、及时封堵裂缝、裂隙防止地表水的直接渗入B、在滑坡、崩塌后缘实施简易的减载工程C、开挖排水和截水沟将地表水引出危险区D、利用重物反压坡脚减缓滑坡、崩塌的下滑力11、地质灾害发生后,专业救灾队伍未到之前,应及时采取下列哪些必要的避灾措施()A、不要立即进入灾害区搜寻财物B、立即派人将灾情向政府报告C、有组织地搜寻附近受伤和被困人员D、迅速组织村民查看是否还有滑坡、崩塌等灾害发生的危险12、发现灾害前兆时,躲避地质灾害应做好下列哪些方面的准备()A、选定临时避灾场地B、选定撤离路线、规定预警信号C、落实公布责任人D、做好必备的物资储备13、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由下列哪几个方面组成()A、县、乡、村三级网络B、群测群防点C、信息传输渠道D、必要的管理制度14、地质灾害防灾预案有哪些要求()A、明确组织指挥机构和抢险救灾队伍B、摸清地质灾害基本情况,划分易发区和危险区,逐一列出易发生地质灾害地段C、制定不同量级降雨地质灾害应急措施以及其监测、临灾抢险救灾措施D、明确标注村地质灾害应急队伍人员名单和联系电话15、泥石流发生的前兆有哪些()A、沟内有异常轰鸣声B、主河流水上涨C、正常流水突然中断D、动物异常16、在选择新址时,为了避免人为工程活动可能诱发的地质灾害,需要作下列哪些工作()A、了解修路、采矿等在沟谷中弃渣B、了解斜坡后缘堆载或前缘开挖切脚C、了解农业灌溉、水渠和水池的漫溢和漏水、废水排放等D、了解沟谷和斜坡随意堆弃渣土和垃圾17、崩塌发生在危岩体或危险土体区,通常具有下列哪些特征()A、坡度大于45°,且高差较大,或坡体成孤立山嘴,或为凹形陡坡B、坡体内部裂隙发育,垂直或平行斜坡方向的陡裂缝十分发育,裂隙、裂缝即将贯通C、坡体前部存在临空空间D、崩塌发育18、古(老)滑坡识别标志有哪些()A、圈椅状地形、“大肚子”斜坡B、大块孤石堆积或大段孤立岩体掩覆在新地层上C、古墓或古建筑变形D、斜坡前部地下水呈线状出露、古树被掩埋19、村级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负责人的主要职责有()A、根据隐患点具体情况安排、管理各隐患点的监测人员B、落实临灾避灾场地和撤离路线、规定预警信号、准备预警器具、填写避灾明白卡并发放C、按要求做好隐患点的监测、记录和资料上报D、按照上级命令及时组织群众疏散避灾20、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包括哪些内容()A、地质灾害现状和发展趋势预测B、地质灾害的防治原则和目标C、地质灾害易发区、重点防治区D、地质灾害防治项目和防治措施21、下列关于地质灾害危险区表述正确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