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舸争流的思想●课标要求本框题教学内容是贯彻新课程标准1.2规定的“援引经典作家的言论,说明对世界的不同看法形成不同的哲学;解释哲学的基本问题”的要求。
●课标解读本标准要求识记哲学的基本问题,唯物主义的含义,唯心主义的含义,人类所从事的两项基本活动。
理解思维与存在的关系,哲学的基本问题与我们生活的关系,思维与存在关系问题的重要性。
能用所掌握的知识分析说明思维与存在有无同一性,能分析说明思维与存在的关系对于哲学发展的影响,从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事例来判断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通过学习掌握简单的明辨是非的能力、比较分析的能力、抽象思维的能力,能对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作出自己的回答。
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哲学发展的历史,明确哲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生活、学习中自觉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培养一定的哲学兴趣,自觉、能动地去认识世界,做一名可知论者。
●落实策略1.老师讲解与学生独立思考相结合。
哲学是对智慧的热爱与追求,知识不等于智慧,不能把哲学仅从掌握知识的角度来学习。
只有在学习知识和实践的过程中积极思考、主动探究、敢于质疑,通过亲身体验、长期积累,才能增长智慧。
2.坚持合作探究方式。
通过学生之间分组搜集材料、互助合作,共同提高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把哲学与生活紧密结合起来。
生活和实践是我们进入哲学殿堂、把握哲学智慧的重要途径,对哲学问题的追溯和思考离不开人类的生活。
(教师用书独具)●新课导入建议方式一:话题导入人类的哲学思想源远流长,这些思想在人类文明的长河里,激荡澎湃,奔流不息。
人类历史上产生了很多哲学家,他们对于世界、宇宙和生命有着不同的阐释。
他们在相互辩难中发展,在湍急的思想河流中曲折前行。
我们怎样才能认识各种哲学派别呢?首先简要了解他们的观点。
方式二:情景导入漫画中两者的观点反映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两人之争的焦点在于物质和意识谁决定谁的问题,这是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之一。
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内容是什么?●教学地位分析学生在学习时,对于哲学的基本问题与哲学的基本派别容易混淆,不能准确地理解和把握哲学的基本问题,影响对哲学两大派别基本观点的认识。
通过对哲学基本问题的分析,使同学们正确认识到,对哲学的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两大哲学派别——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通过对书本知识的探究和学习,有助于我们划清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界限,以科学的世界观指导我们的学习与今后的工作。
●教学流程设计课前预习安排:1.①看教材10~11页“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完成知识1填空及辅助栏目内容;②思考教材探究问题,写出简易答案,对照探究提示,加深对教材知识的理解。
2.①看教材11~12页“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完成知识2填空及辅助栏目内容;②思考教材探究问题,写出简易答案,对照探究提示,加深对教材知识的理解。
⇒步骤1:导入新课,简要说明本课时的教学地位。
⇒步骤2:教师通过提问,检查预习效果。
注①⇒步骤3:师生互动完成探究1“哲学的基本问题”,互动方式可以利用探究问题由浅入深地实施。
注②⇓步骤6:先让学生自主总结本课时内容,然后对照课堂小结内容进行简要归纳总结。
根据时间引导进行“课外生活感悟”、让学生处理课堂练习、布置课后练习。
⇐步骤5:教师要求学生完成“题组训练”1、2、3,巩固探究成果。
然后根据背景材料,让学生自己提出其他探究问题,同学之间互相讨论问题解决方式、方法和结果。
最后,根据“当堂双基达标”设计变式练习,学生交流完成并互相评价。
⇐步骤4:教师通过释疑解惑或对知识外引内联,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注①:建议教师对【课前自主导学】中比较基本的知识点多提问几个学生,使80%以上的学生都能掌握该内容,以利于下一步对该重点知识的探究。
注②:建议教师除已有“题组训练”和“探究问题”之外,再变换一下命题角度和问题提出方式,让学生设置一些变式习题和问题以拓展学生的思路。
1.2.内容(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
(2)根据对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问题的不同回答,可以把哲学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阵营。
(3)根据对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可以把哲学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
(×)(2)对物质和意识关系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3)绝大多数哲学家肯定思维能正确认识存在。
(√)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首先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的、必须回答的问题。
3.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哲学发展的始终,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1.教材P10探究问题【提示】虽然哲学研究的问题有很多,但贯穿哲学发展始终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2.教材P11探究问题【提示】(1)上述材料涉及的共同的哲学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它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活动中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
(2)处理好学习计划和学习实际的关系,对于自身的学习非常重要。
因为学习实际是学习计划的基础,符合学习实际的学习计划才是切实可行的,才会对学习起到指导作用。
20XX年7月1日的《人民日报》刊文指出,当前,国际、国内环境的变化使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更为紧迫。
20XX年4月24日、5月6日,国务院先后两次召开常务会议,分别取消和下放了71项、62项行政审批事项。
6月19日,又取消和下放了32项行政审批事项。
至此,国务院已取消和下放了165项行政审批事项。
本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体现新一届政府的改革思路,即通过放权,增强市场、社会自主发展空间。
1.从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角度看,“国际、国内环境的变化使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更为紧迫”“国务院先后两次召开常务会议”安排行政审批改革事宜说明什么道理?【提示】对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唯物主义认为存在决定思维。
“国际、国内环境的变化使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更为紧迫”这一客观情况属于存在,它决定国务院对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方针政策的制定这一思维形式。
2.国务院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做出行政审批改革部署,能否说明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提示】能够说明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即思维能够正确认识存在,世界是可知的。
3.大到国务院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小到我们的吃穿住行,都能发现哲学基本问题的影子。
这说明了什么问题?【提示】哲学基本问题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4.哲学基本问题在哲学发展过程中有何重要性?【提示】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它贯穿哲学发展的始终,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哲学基本问题的两个方面的关系哲学基本问题的两个方面是紧密联系、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
其中第一方面是根本的,第二方面是从属的。
1.第一方面的解决是第二方面问题解决的前提和基础,第二方面内容是第一方面的展开和深化。
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的正确解决有赖于对第一方面的正确解决。
2.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的解决也影响到第一方面问题的彻底解决,第一方面的内容在哲学上称为唯物论(本体论),第二方面的内容在哲学上称为认识论。
认识论必须以唯物论为前提和出发点,认识论中总是贯穿和渗透着唯物论。
用逻辑记忆法记忆“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错误!)【题组训练】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指( )①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②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③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④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解析】解答本题,要正确区分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与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①②属于哲学研究的基本问题,③④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哲学基本问题的回答。
【答案】 A2.毛泽东曾明确指出,存在是第一性的,思维是第二性的,这是思维与存在同一性的唯物主义前提,只有肯定这一条,我们才能与唯心主义划清界限。
这主要说明( ) A.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B.对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C.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不同的世界观与方法论D.存在是第一性的,思维是第二性的【解析】本题考查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
A与材料无关;毛泽东的观点主要包括世界的本原和划分唯物主义、唯心主义的界限,B符合题意;C表述过于笼统;D仅涉及材料中的部分观点。
【答案】 B3.在实际生活中,学生要面对和处理自己的学习计划与学习实际之间的关系,教师要面对和处理自己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实际的关系。
上述材料体现了( )A.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首先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B.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的、必须回答的问题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解析】学习计划、教学计划是思维,学习实际、教学实际是存在,这二者的关系是生活和实践活动中无法回避的问题。
故选A。
【答案】 A【走进生活】20XX年4月,国家海洋局发布《国家海洋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规划”指出,作为发展中的海洋大国,我国在海洋有着广泛的战略利益。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开放型经济的形成与深化,海洋作为国际贸易与合作交流的纽带作用日益显现,在提供资源保障和拓展发展空间方面的战略地位更为突出。
“十二五”是我国海洋事业发展的关键时期,着力提升海洋开发、控制和综合管理能力,统筹海洋事业全面发展,是保障国家“走出去”战略实施的重大举措,对于促进沿海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国民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规划”结合面临的新形势,对新时期海洋事业发展做了全面深入的部署。
“规划”期至20XX 年,远景展望到2020年。
【知识对接】材料信息知识对接国家海洋局发布《国家海洋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规划”期至20XX年,远景展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思维能够正确认识存在1.从哲学基本问题角度看,国家海洋局发布的《国家海洋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属于( )A.存在范畴B.思维范畴C.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D.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依据【解析】“规划”属于人的主观思维范畴,B当选,A排除;C、 D都夸大了该规划的作用,不选。
【答案】 B2.《国家海洋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能够展望2020年的远景,这进一步佐证了( )A.存在决定思维B.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是哲学的基本问题C.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D.可知论和不可知论是水火不容的【解析】“规划”能够展望未来,这充分说明思维能够正确反映存在,世界是可知的,C当选;A、B、 D均与设问不符,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