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三年级法制教育课教案

小学三年级法制教育课教案

小学三年级法制教育、tTl f课教案2014.9 教师:刘文珊课题:注意交通安全教学目标:1、使学生知道各种交通信号、标志和志线的作用。

2、使学生知道有关的交通法规。

3、使学生懂得应该自觉遵守交通。

重点难点:1、各种交通信号、标志和标线的作用。

这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2、有关的交通法规。

这是重点。

教学方法:识记法、情景模拟法、讲解法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1、运用电脑播放一组“因违章而造成重大交通事故”的新闻。

(让学生认识到违章的后果;使学生带着一种无比高涨的情绪从事学习与思考;自然地进入学习新知的情境。

同时也受到深刻的教育;懂得注意交通安全是多么重要;增强交通安全意识。

)2、提出问题: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呢?(引导学生清楚是因为违章而造成的);那么你们在生活当中知道哪些交通法规和认识了哪些交通标志呢?他们的作用及意义又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就来重点介绍这些内容。

(引出本课的重点与难点;着重讲述)二、学习各种交通标志(重点、难点)1、请学生拿出事先做好的各种标志卡片;在课堂上展示、介绍;并说出这些标志所代表的意义、作用。

⑴互相向同桌介绍。

⑵全班学生自由交流。

⑶请学生学生到讲台上介绍。

注:这样使学生在有效的空间上自由交流;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同时感性上有了一些认识;使这一节课的学习显得轻松、愉快;而且有助于学生加深认识。

2、学习日记。

(1)出示讨论题:a. 根据刘岩日记的内容;找出并确认她在日记中;所提到的各种交通信号;标志和标线。

b.说一说这些交通信号、标志和标线各自的作用。

(2)展示考察日记。

(声、形、动画同时展示)(3)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分小组讨论。

(4)集体交流(边交流;电脑一边展示日记中提到的各种交通信号、标志、标线及其作用)3、触类旁通学习其它的交通标志。

(1)电脑展示各种交通标志。

(2)有的电脑展示;有的请同学说后再展示。

(3)引入:这些交通信号、标志和标线是为了保证车辆和行人的安全。

我们要不要听他们指挥呢?(回答要);但我们还要听谁指挥?(交通警察、同时出示文中交通警察的图片)4、小结: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要想做到交通安全;一要听从交通警察的指挥;一要平时要多注意观察和识记各种交通信号、标志和标线的图案;理解它们代表的意义;按照它们的要求去做。

只有这样;才能做到车辆行人各行其道、各守其则;我们的生命财产才能得到保证;交通才会有秩序。

5、引言:为了保证交通安全;除了上边这些必要交通技术措施外;国家还用法律的形式;制定了一些强制性的规定;这些规定的全称叫做《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管理条例》;简称“交通法规”。

三、学习“交通法规”一段文章。

1、指导学生阅读后;告诉学生《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管理条例》是国家于1988年8月1日施行的;是全国统一的交通秩序管理的基本法规。

它不仅是小学生的行为规范所要求的;而且对公民都具有约束力。

法规的内容十分全面和详细;在这里我们仅就与我们有关的部分摘录;供同学们了解和学习。

2、叫学生边读边议。

(1)国家为什么要制定这些法律条款?2)制定这些条款对我们有什么好处?不这样做会产生什么后果?让学生要据亲身体验;或者听到、看到的事例;踊跃发言;畅谈制定这些条例的道理。

3、利用电脑展示插图;启发学生说出每幅图的内容;使他们懂得哪些行为是应该学习和遵守的。

四、模似从学校到书店的活动;其中设置了许多“关卡”;让学生实践。

五、总结:通过“注意交通安全”一课的学习;使我们又学到了许多有用的知识。

我们不仅认识了交通标志;而且还能从法律的高度去理解交通法规的意义。

交通安全是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大事情。

为了他人和自已的安全;我们一刻也不能忽视。

我们不仅自己要自觉遵守交通法规;还要向家长和你熟悉的人进行宣传;使大家共同来维护良好的交通秩序。

(边播放音乐)学习《中小学法制教育指导纲要》教学目标:努力培养中小学生的爱国意识、公民意识、守法意识、权利义务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养成尊重宪法、维护法律的习惯;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荣辱观;树立依法治国和公平正义的理念;提高分辨是非和守法用法的能力;引导他们做知法守法的合格公民。

教学重点: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揭题同学们!今天的法制教育让我们一起学习中小学法制教育的总体要求、基本原则和主要任务二、学习《中小学法制教育指导纲要》的意义开展中小学法制教育;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密结合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着眼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结合中小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成长特点;致力于帮助他们不断提高法律素养;牢固确立社会主义荣辱观;逐步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讲授新课今天我们重点学习中小学法制教育的内容。

小学生法制教育的内容:在小学阶段;进行初步的法律意识、权利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的启蒙教育;使学生具备初步的法律观念和权利观念。

1.了解社会生活中有规则;法律是社会生活中人人都要遵守的具有强制性的规则。

法律规定人们在日常生活和各种特定条件下能够做什么、必须做什么或禁止做什么。

2.初步了解法律的作用;体会法律代表公平正义;维护秩序;保障自由;保护人身、财产等权力不受侵犯。

3.了解自己依法享有的权利;任何人的权利不可随意剥夺和侵犯。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4.了解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制定其他法律的依据;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初步建立宪法意识。

5.初步了解未成年人权利的基本内容;了解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的内容;知道生命健康权、人身自由权、姓名权、受监护权、休息权、隐私权、财产权、继承权、受教育权等基本权利应当受到保护;增强权利意识。

6.掌握初步的自我保护方法;知道权利受到侵犯时如何寻求法律保护;了解寻求法律保护的渠道。

祝:每一位同学都成为遵纪守法;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安全与我同行教学目标:1、情感目标一一提高安全意识;愿意自觉去学习《道路交通法》的有关知识;在学习中增强与同学的合作交流意识。

2、知识目标一一初步了解《道路交通法》的有关条文;知道每一个公民都要自觉遵守交通法;明白交通安全重在预防。

3、能力目标一一自己能改变生活中不遵守交通法的不良习惯;提高对生活中违反交通法的行为的辨别能力。

重点难点: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的有限;对枯燥的法律条文的理解比较肤浅;因此;本课重点以让学生了解《道路交通法》的有关条文为平台;着重培养学生自觉遵守交通法的意识和良好的交通行为习惯。

教学过程:为了达到教学目的;我遵循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发展为主线的现代教学理念;设计了六个教学步骤:(课件展示)创设情景;合理想象合作交流;大胆探究事故再现;撞击情感直抒胸臆;列举事例明白症结;入情悟理联系实际;拓展深化这六个步骤以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原则构建教学内容;形成师生间、学生间多向性信息交流;构成媒体运用、学生协作学习的动态组合;从而在一课中突破重难点;完成教学任务。

1、创设情景、合理想象依据教学需要;我首先出示真实情景:(课件展示)这是我校一学生冲下斜坡跑上马路时的情景;教师在指导学生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其合理想象:“将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 这样拉近了课本与学生的距离;在感知的环境中学生有了表达的欲望;为下一步的学习搭建了平台。

2、合作交流;大胆探究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导出可能出现车祸与不可能的两种情况;并启发学生分组进行交流其原因是什么?并相机板书。

这一环节的设计通过交流、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分析能力;以及让他们懂得“道路安全;防患未然”的道理;不能存有侥幸心理。

教师就此揭示今天的学习主题一自觉遵守交通法。

3、事故再现;撞击情感在学生感知、认知的基础上;为更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情感;教师不失时机地播放录像;(课件展示)通过这些触目惊心的场景和极有说服力的数据;学生的心灵会受到强烈的震撼;他们会感到交通事故随时都可能发生;它离我们很近;很近。

4、直抒胸臆;列举事例在学生的情感与画面场景产生共鸣时;同学们会情不自禁的说出感受;这时教师结合画面真情告白:面对这一幕幕令人触目惊心的车祸现场;一个个瞬间消失的鲜活生命;您是否还要尝试。

继而;让学生列举学校、家庭、社会中不遵守交通法或交通安全事故的实例。

以此来培养其辨别能力;增强安全意识;促进良好行为道德的成长。

这时;讲解《道路交通法》的有关条文就水到渠成了;从而顺利完成知识目标。

同时给学生指出教材中出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管理条例》已废止;现行法律是2004年5月1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法》。

5、明白症结;入情悟理俗话说:“老虎的屁股摸不得” “交通安全事故猛于虎”人们为什么还在重蹈覆辙?交通事故为什么层出不穷?教师出示事故原因统计数据;(课件展示)并着重指出90%的交通事故是与每一个人安全意识淡薄;不自觉遵守交通法有关。

接着播放录像。

(课件展示)这一环节的设计旨在让学生从调查统计中;从无数悲切的场景中转变交通安全意识淡薄的实际;从而在生活中自觉遵守交通法。

总结:同学们;交通事故形形色色;多种多样;交通安全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我们只有自觉遵守交通法;让交通安全警钟长鸣;幸福才能与我们同在;安全才能与我们同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教学目标: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目的:1、使广大学生了解本法内容。

2、使每一位同学远离本法中所列的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3、理论联系实际;防微杜渐;自省自律;弘扬正气;作品学兼优的好少年。

教学内容:1、理论联系实际;防微杜渐;自省自律;弘扬正气;作品学兼优的好青少年.党和政府历来十分重视对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长;对青少年一代寄予了无限的希望;给予了无微不至的关怀。

2、国家出台诸多的法律法规以法律的形式保障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尤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颁布和实施具有重大和深远的意义。

这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是保护青少年成长的需要3、《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一共八章;分别为:总则;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教育;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对未成年人严重不良行为的矫治;未成年人犯罪的自我防范;对未成年人重新犯罪的预防;法律责任和附则。

教学过程:今天我们重点学习本法中的第三章: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

一、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前兆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又有俗话说:风是雨的头。

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并非一朝一夕的事;而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积累、渐变过程。

此间必然会出现诸多前兆与信号。

小错不断;大错必犯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一些青少年违法犯罪就是由于他们长期养成了不良行为;放任自己而又没有及时有利的得到矫正而发展形成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