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稿日期:2014-05-20作者简介:蔡建霞(1958-),女,河南孟津人,编审,主要从事科技期刊编辑及经济地理研究.绿色发展的紧迫性与政策建议蔡建霞1,郑壮丽2(1.河南省科学院地理研究所,郑州450052; 2.河南省科学院,郑州450002)摘要:由于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展阶段影响,我国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特别是雾霾污染几乎影响了我们每一个人的正常生活.调整产业结构,抑制黑色发展,减轻环境污染,加快绿色发展成为国家发展的需要.河南作为全国经济大省,也是传统能源、原材料工业集中区域,环境污染问题比较突出,绿色发展也成为建设美丽河南的必然选择.研究认为,绿色发展要明确政策导向,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强绿色科技创新,积极发展服务业,倡导全民参与.关键词:绿色发展;黑色发展;环境保护;美丽河南;政策创新中图分类号:K 909;X 37文献标识码:AThe Urgency of the Green Development and Policy RecommendationsCai Jianxia 1,Zheng Zhuangli 2(1.Institute of Geography ,Henan Academy of Sciences ,Zhengzhou 450052,China ;2.Henan Academy of Sciences ,Zhengzhou 450002,China )Abstract :As a result of the development of industrialization and urbanization stage ,the increasingly serious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problems ,especially the haze pollution almost affect the normal life of each one of us.Adjusting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inhibition of black development ,reducing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ccelerating the development of green become the national development needs.Henan as big provinces of the national economy ,also is the concentration area of traditional energy ,raw materials industrial ,and the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problems are more prominent.Green development has become the inevitable choice of building beautiful Henan.We suggest that green development need to have a clear policy guidance ,we will deepen reform of the systems and mechanisms ,strengthen the green technology innovation ,and develope service industry actively ,and advocate public participation.Key words :green development ;black development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beautiful Henan ;policy innovation当雾霾等环境污染成为我们经常需要面对的历史性难题的时候,绿色发展自然而然成为我国未来发展的主流趋势.对我们工业化过程尚没有完成的内陆大省河南来说,面对这样新的挑战,我们最为紧迫的任务是首先要充分认识环境污染的严重性和绿色发展的紧迫性,澄清绿色发展的科学内涵,积极寻求推动绿色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快绿色发展步伐.1问题的本源绿色发展理念是人们在对传统工业化和城市化模式存在问题的不断质疑中产生的,最早起源于美国人卡逊在1962年发表的《寂静的春天》.书中对传统工业文明造成的环境破坏作出了深刻反思,引起各界对环境保护问题的重视.绿色经济的概念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美国学者博尔丁提出的“宇宙飞船经济学”,以及后来戴利、皮尔斯等人有关稳态经济、绿色经济、生态经济的一系列论述.1972年,罗马俱乐部发表《增长的极限》,列出了影响经济增长的5个主要因素:人口增长、粮食供应、资本投资、环境污染和资源耗2014年10月竭,进一步引起对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的讨论.1987年,世界环境和发展委员会发表《我们共同的未来》,强调通过新资源的开发和有效利用,提高现有资源的利用效率,同时降低污染排放,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新理念,引起全球高度重视.1989年,英国环境经济学家皮尔斯等人在《绿色经济蓝图》中进一步明确提出了绿色经济的概念和实现途径[1].为了应对2008年的金融危机和日益受到关注的全球气候变化,联合国环境规划署2008年10月提出“全球绿色新政”和发展“绿色经济”的倡议,2009年3月发布了绿色新政政策简报,2009年9月向20国集团峰会提交了全球绿色新政的更新版本.其核心思想是通过调整重要部门的政策、投资和支出,使经济发展“绿色化”,在促进经济复苏、增加就业的同时,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博得20国集团领导人的广泛赞同和重视.OECD 国家于2009年6月通过了部长级理事会宣言,倡导“绿色增长”.欧盟理事会于2009年10月通过了面向后里斯本议程和欧盟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发展“生态效率经济”决议,力图通过基于可持续生产和可持续生活方式的转变,建立安全、可持续、低碳和资源节约型的经济体系.目前,全球第三次产业革命进入第三阶段,智能化、绿色化、全球化互相交织[2],全球发展面临重大转折与重大机遇.关于中国绿色发展的相关问题,包括绿色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绿色发展等,已有不少国内外学者进行了不同规模的研究.一般认为,绿色发展或绿色经济是相对于传统“黑色”发展模式而言的,是有利于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新的经济发展模式,是对传统高耗能、高污染、高增长发展模式的反思与创新,是未来我们破解雾霾等环境污染、寻求蓝天白云、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建设美丽中国的战略选择.在实践上,从“十一五”开始,通过国家部署积极推进节能减排工作,2010年河南省明确提出中原经济区建设“坚持走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新型城镇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之路”,对人多地少的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具有重大创新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是对发展经济学的重要贡献[3].2011年,《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积极探索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协调发展的路子,是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核心任务,河南省提出的发展之路上升为国家战略,标志着三化协调发展思路进入国家支持全面推进状态.其中,对生态环境的高度重视引人注目.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河南省在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部署中明确提出了系统的美丽河南建设思路.2014年初,河南省“两会”上,省长谢伏瞻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调整产业结构,把服务业做大的战略思想.由此可看出,绿色发展已成为从中央到地方的共同需要和共同行动.2绿地发展的紧迫性中国是全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正处于工业化全面推进阶段,特别是重化工业比重较大,导致环境污染日趋严重,成为目前环境污染比较严重的国家之一,尤其是2012年冬季以来,雾霾污染几乎影响到每一个公民的正常生活.根据国家环保部发布的《2013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按新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当年全国74个重点城市空气质量仅海口、舟山、拉萨3个城市达标,达标率仅4.1%.2013年全国平均霾日数为35.9d ,比2012年增加18.3d ,为1961年以来最多.全国雾霾天气波及25个省份,100多个大中型城市.从区域来看,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重点区域中,京津冀和珠三角区域所有城市空气质量均未达标,长三角区域仅舟山6项污染物全部达标[4].中东部地区雾和霾天气多发,华北中南部至江南北部的大部分地区雾和霾日数为50~100d ,部分地区超过100d ,部分城市雾霾污染相当严重(表1).京津冀1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平均达标天数为37.5%,超标天数中,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比例占20.7%,有10个城市达标天数比例低于50%.数据显示,京津冀地区超标天数中以PM 2.5为首要污染物,占总数的66.6%.其次是PM 10,占25.2%.其中,北京市空气质量达标天数为48%,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比例为16.2%,主要污染物为PM 2.5和PM 10.中国雾霾发生频率之高、波及面之广、污染程度之严重前所未有.不少城市PM 2.5指数时常爆表,白天能见度不足几十米,出现了中小学停课、航班停飞、高速公路封闭、公交线路暂停营运等无法逾越的历史性难题.蔡建霞,等:绿色发展的紧迫性与政策建议--2169第32卷第10期河南科学表12013年中国PM 2.5年均浓度最高的10个城市Tab.1Highest annual PM 2.5concentrations of 10cities in China in 2013注:资料来源于http :///p/2811218129.全国水污染也非常严重,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淮河、海河、辽河、浙闽片河流、西南诸河和西北诸河等十大水系的国控断面中,Ⅰ~Ⅲ类、Ⅳ~Ⅴ类和劣Ⅴ类水质的断面比例分别为71.7%,19.3%和9.0%.在4778个地下水监测点位中,较差和极差水质的监测点比例为59.6%.四大海区中,黄海和南海近岸海域水质良好,渤海近岸海域水质一般,东海近岸海域水质极差.9个重要海湾中,辽东湾、渤海湾和胶州湾水质差,长江口、杭州湾、闽江口和珠江口水质极差.2013年,全国工业固体废物生产量为327701.9万t ,人均2.41t .垃圾数量之多,对广大城乡居民实际生活影响之大众所周知.由于工业化、城镇化发展过程与历史的原因,中国环境污染状况确实令全社会担忧.因此,在中国追求绿色发展已经逐步成为全社会的共识.河南省是全国最大的经济欠发达地区,也是传统能源原材料生产基地,环境污染也相对比较严重,省会郑州时常出现在全国空气污染最严重的10个城市之列.按照党的十八大对全国发展做出的新的战略部署,在进一步加大力度治理环境污染的同时,应更加积极主动地推进绿色发展,发展绿色产业和低碳经济,改善全社会的产业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这是河南省保持全国经济大省地位的客观需要[5],也是保障居民就业形势持续上升的历史需要,更是完成省委省政府提出的爬坡过坎、克难攻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升级发展的需要.所以,加快绿色发展十分紧迫[6].3绿色发展内涵与实践意义对于很多人来说,绿色发展仍然是一个新问题,统一认识至关重要.因此,结合河南发展实际,澄清绿色发展的科学内涵十分必要.1)绿色发展的本质就是要转变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河南作为人口大省、农业大省和能源原材料大省,虽然近年来河南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绩,特别是在粮食核心区、中原经济区和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三大国家战略规划指导下,呈现出中原崛起河南振兴富民强省的良好态势,但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没有根本扭转,存在科技创新能力弱、高新技术产业规模小,第二产业比重大、第三产业比重低、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等突出问题.所以,从这个意义来说,绿色发展是打造美丽河南的必然选择,也是实现美丽河南的必经之路.要推动绿色发展,就要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绿色经济,特别是要加快发展能耗低的服务业,实现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全面协调的可持续发展[7].2)绿色发展的核心是构建绿色经济体系.河南是全国传统能源原材料基地,绿色经济所占份额有限.未来要加快推进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实现产业发展低碳化,以实施粮食生产核心区、中原经济区和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三大战略规划为依托,以“一个载体、四个体系”为主要抓手,围绕做大服务业、做强工业、做优农业,突出发展引领带动能力强的高成长性产业,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支柱产业,加快构建结构优化、技术先进、清洁安全、附加值高、吸纳就业能力强的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3)绿色发展的关键是形成绿色的生产方式.坚持优化增量与改造存量并举,严把项目建设源头关,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全面推进创新驱动战略实施,切实转变发展方式,积极推动三次产业向高端化、高质化、高新化排名12345678910城市邢台石家庄保定邯郸衡水唐山济南廊坊西安郑州省份河北河北河北河北河北河北山东河北陕西河南PM 2.5年均值/(μg·m -3)155.2148.5127.9127.8120.6114.2114.0113.8104.2102.4PM 2.5日均最大值/(μg·m -3)688676675662712497490772598422--21702014年10月发展.坚持高标准建设产业集聚区,严禁污染产业和落后生产能力转入.按照循环经济理念要求,规划、建设和改造各类产业聚集区,通过引进关键链接技术,建设关键链接项目,最大限度地节能、节地、节水、节材、节粮,实现土地集约利用、能量梯级利用、资源综合利用、废水循环利用、食物科学利用、污染物集中处理和再利用.4)绿色发展的根本任务是营造绿色的生态环境.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实现绿色发展的基础,切实加强自然生态系统保护,实施矿山生态保护与恢复治理、水土流失治理、沙化土地治理等重大生态修复工程,深入推进林业生态省提升工程建设,构建“四区三带”(太行山地生态区、伏牛山地生态区、桐柏大别山地生态区、平原生态涵养区和沿黄生态涵养带、南水北调中线生态走廊和沿淮生态保育带)生态安全格局,扩大森林、湖泊、湿地面积,保护生物多样性,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8].以省政府出台的《蓝天工程》为遵循,以解决大气、水、土壤等污染为重点,全面加强污染综合防治,实现污染物减排由总量控制向环境质量改善的重大转变.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加强耕地质量建设.这些措施综合推进,逐步使我们的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人更美[9].5)绿色发展的目的是打造优美的人居环境.《中共河南省委关于科学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指导意见》指出:“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顺应自然规律,保护生态环境,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水、能源等资源,合理控制城市开发边界,推进产业集聚、人口集中、土地集约,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和城市建设运营模式,促进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因此,应加快全省新型城镇化建设,着力打造生态宜居城镇体系[10].把绿色理念全面融入城镇化进程,围绕美丽河南建设,加强城镇生态建设和环境整治,全面提升城镇人居环境质量[11].4推动绿色发展的政策建议1)明确政策导向.建立完善实施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和污染物排放限制等方面的环境准入制度,实行能源消费、污染排放、耕地、林地征占用总量控制制度,制定造林绿化、生物多样性保护、节能减排等扶持政策.加快制定绿色产业发展规划,落实国家财税政策,合理调整省内财税政策,鼓励发展绿色低碳产业项目,引导绿色低碳产品生产和再制造产业发展.制定完善引导绿色消费、加强废弃资源综合利用的政策措施.创新价格机制,逐步实现生态环境资源的商品化.加大财政对绿色发展项目的投入,确保生态建设、环境保护、节能减排等重点领域项目的实施,在政府采购目录中明确增加绿色产品采购项目,引导社会消费走向.拓展多元化的投融资渠道,鼓励不同经济成分和各类投资主体以多种形式参与绿色发展.建立健全金融支撑体系,积极开发支持绿色发展的专项金融产品,实施绿色信贷、绿色保险、绿色证券政策,加强绿色发展的投融资服务,积极推动国内外科技交流与合作.2)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等体现绿色发展的指标纳入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增加考核权重,建立领导干部任期绿色发展问责制和终身追究制.探索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实行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和资源环境离任审计制,对严重影响生态环境建设的行为进行制度化制约.树立底线思维,实行最严格的资源开发节约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制度.逐步建立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和用途管制,能源、水、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生态补偿、生态服务价值评价、分类差异化考核等制度,以及探索节能量、碳排放权、水权、排污权交易、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等市场化机制建设.3)加强绿色科技创新.科技创新是发展绿色经济的重要支撑和保障.当前,应下大力气引进绿色科技人才,加强对绿色产业技术的研发和创新.加快形成充满活力的绿色科技工作机制,尤其要重视通过各种政策手段,引导社会力量投资和参与绿色技术和产品的研发与推广,使企业真正成为绿色科研开发投入主体、技术创新主体、科研成果应用主体,积极构建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自主创新体系.通过增加政府投入,构建科研与人才培养有机结合的知识创新机制,着力推进绿色科技的基础研究、共性技术研究和前沿技术研究,形成一批学科优势明显的研究基地和创新团队.同时,还要搭建开放的绿色科技研究试验平台、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和战略联盟平台,促进科技与经济相结合、科技与产业相融合,形成互相融合、互相促进、互动发展的态势.对于制造业基础雄厚的郑州、洛阳等城市,要积极推动再制造产品研发与再制造产业发展,特别是要加快工程机械、机床、电机和电子及办公信息设备再制造,促进资源节约利用.4)积极发展服务业.河南作为全国第五经济大省,在三次产业结构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是服务业发蔡建霞,等:绿色发展的紧迫性与政策建议--2171第32卷第10期河南科学展严重滞后.2013年服务业占GDP 的比重只有32%,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4.1个百分点,已经成为产业结构优化与降低单位GDP 能耗的最大制约因素.所以,2014年初,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要建设高成长服务业大省的战略部署,当年7月份召开了全省服务业发展大会,出台了促进服务业发展的相关政策性文件,省长谢伏瞻对全省服务业加快发展进行了全面部署,提出了非常明确的发展方向、发展目标、发展措施等.我们必须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顺应全国性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和经济结构服务化的历史趋势,全面推进服务业大省建设,加大服务业在GDP 增长中的分量,既能持续促进全省经济社会较快发展,又能从根本上减轻经济发展对环境污染的负荷,真正形成绿色发展的经济体系和绿色增长方式.5)积极倡导全民参与.加快绿色发展更需要全社会每一个人的绿色生活和绿色消费.广大民众生活和消费方式的点滴改变,会对生产方式形成倒逼机制,逐步发挥其巨大的推动作用.充分发挥新闻媒介的舆论导向作用,在全社会深入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绿色生活和绿色消费宣传教育活动,倡导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形成推进绿色发展的良好氛围.大力倡导绿色消费,在全社会形成自然、健康、适度、节俭、生态的绿色消费环境和氛围,引导广大人民群众积极选择原生态、低污染、低消耗的绿色产品,促进公民自觉形成绿色消费习惯;实施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鼓励公众绿色出行,推动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加快向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方式转变.特别是要积极倡导科学、健康的生活消费方式,落实“早餐像皇帝、中餐像大臣、晚餐像乞丐”的消费理念,下决心改变晚餐大吃大喝的不良习惯,既节约资源,又保障居民身体健康,提高全社会广大居民的身体素质和幸福指数.参考文献:[1]王毅.实施绿色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J ].中国科学院院刊,2010,25(2):121-126.[2]何传奇.中国复兴迎来超级机遇[N ].中国科学报,2014-06-16.[3]张占仓.河南省建设中原经济区战略研究[J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1-5.[4]国家环保部.2013中国环境状况公报[EB/OL ].(2014-06-04)[2014-07-02].http :///news/20140604/182140173.shtml.[5]张占仓.调变转改升级发展[N ].河南日报,2014-01-01.[6]李金铠.加快推进生态省建设着力打造“美丽河南”[N ].河南日报,2014-04-16.[7]张占仓.绿色发展的科学内涵与政策建议[N ].河南日报,2014-06-16(5).[8]李庚香.美丽河南与生态红利[N ].河南日报,2014-06-16(5).[9]贺新.加快绿色发展建设美丽河南[N ].河南日报,2014-04-02.[10]王永苏.要在转型上下功夫[N ].河南日报,2014-06-16(5).[11]张占仓,王学峰.从皮克迪新论看我国新型城镇化的政策走向[J ].河南科学,2014,32(6):930-938.(编辑张松林)--2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