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读书会新闻稿

读书会新闻稿

激辩思想史共析中国化
——我院08级举办首届“共享经典”读书会
(学生记者:任端军)6月3日晚上7:00—9:00,我院08级硕士班在文添楼108教室举办首届“共享经典”读书会。

08级硕士班广大同学积极踊跃参加了本次活动。

同学们就本次读书会的指定书目《中国现代思想史论》(李泽厚著)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共享经典”读书会活动是08级硕士班贯彻落实院党委江书记提出的构建良好班风学风思想的重要举措。

此项活动的目的在于通过对经典著作的讨论,激发同学们学术科研的积极性,提高大家的学术批判水平,为同学们以后发表学术论文和撰写学位论文做好思想上的准备。

首届读书会讨论的经典作品是著名思想史学者、哲学家李泽厚先生著的《中国现代思想史论》。

为提高读书会的质量同时结合我院研究生专业的特色,本次读书会限定探讨的主题为作品的第五章“试谈马克思主义在中国”。

同学们就这个主题踊跃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秦臻同学认为:“没有那一种哲学或理论,能在现代世界史上留下如此深重的影响有如马克思主义。

它在苏联和中国占据统治地位数十年,从根本上影响、决定和支配了十几亿人和好几代人的命运,并从而影响了整个人类的历史进程。

因此,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历史命运的研究,对了解整个马克思主义将大有裨益。

”之后,程莹莹同学指出在十月革命以前,中国的知识分子便开始了解并介绍马克思的学说到中国了。

芮鹏同学对这种看法不表示认同,他说:“毛泽东同志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马克思主义是与十月革命和列宁主义一起,被中国当时的知识分子所欢迎、所接受、所传播、所信仰。


在探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意义和马克思主义的传入之后,大家又接着谈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

周瑾同学说:“从瞿秋白介绍辩证唯物论来观察事物、研究世界,到艾思奇《大众哲学》的通俗宣传,的确在普及马克思主义的哲学世界观上起了非常巨大的作用,使得年轻一代不必再像上代人那样,经由达尔文的进化论而走向唯物史观,而是直接由此而接受、信仰这种既普遍适用又非常科学的对宇宙、自然、社会各种现象的解释,以作为世界观和方法论,作为引导人生、参加革命的行动指南。

”秦娟娟同学从另一个侧面谈了马克思主义在
中国的发展。

她说:“在1928年10月到1930年1月,毛泽东同志先后草写了《中国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重要文件,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思想,并以土地革命作为发动群众的根本基础。

从而,游击战的武装斗争、农村根据地和土地革命,成为毛泽东同志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道路。

”其他同学也分别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最后,大家讨论了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

李玉伟同学认为:“阶级斗争不能‘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并且阶级迟早还要归于消灭的。

我认为,应该明确马克思主义不仅是革命的哲学,而且更是建设的哲学。

”程莹莹同学补充说:“我很同意这个看法,不但因为我们现在主要是建设,而且因为建设文明(包括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对整个人类来说,是更为长期的、基本的、主要的事情,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光批判,是不能建设出新文明的。

我们要从人类总体的宏观历史角度鲜明地提出这个观点。


讨论结束后,同学们认为本次读书会活动做的很成功。

它开阔了大家的视野,打开了思路,也是同学们交流思想的良好平台。

大家一致认为我们应该把这项活动长期的、持久的做下去。

同学们还初步商定了下一届读书会的书目为《万历十五年》(黄仁宇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