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专升本语文真题

专升本语文真题

2005“高职升本科”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来源:精通学院发布时间:2011-9-28 14:17:08 点击次数: 511 次2005年天津市高等院校“高职升本科”招生统一考试语文基础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

第I卷1至3页,第Ⅱ卷4至11页。

共15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20分)注意事项:1.答第I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并将本人考试用条形码贴在答题卡的贴条形码处。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答在试卷上的无效3.考试结束,监考人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第1卷(选择题,共2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计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面一组文章全为驳论的是A.《评战犯求和》、《论辩的魂灵》、《灵刑赏忠厚之至论》B.《论辩的魂灵》、《答司马谏议书》、《刑赏忠厚之至论》C.《评战犯求和》、《论辩的魂灵》、《答司马谏议书》D.《评战犯求和》、《答司马谏议书挑刑赏忠厚之至论》2.在以下诗歌中,被誉为具有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的是A.《长恨歌》 B.《再别康桥》C.《丽人行》 D.《春江花月夜》3.茅盾反映抗日战争中共产党优秀品质的文学作品是A.《林家铺子》 B.《香市》 C.《子夜》 D.《白杨礼赞》4.《选择与安排》以杜甫的诗“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说明文章写作的道理,所用的论证方法是 A.归纳法 B.演绎法 C.类比法 D.对比法5.《评战犯求和》是毛泽东A.为《新华日报》写的社论 B.为《人民日报》写的社论C.为中共中央起草的文件 D.为新华社写的评论6.《沙漠里的奇怪现象》一文中所说明的自然现象是指A.海市蜃楼和流沙 B.流沙和鸣沙C.巳鸣沙和旋风 D.海市蜃楼和鸣沙7.《现代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一文中所指出的基础学科是A.天文、地学 B.数学、物理C.生物、化学 D.物理、化学8.《氓》中最主要的刻画人物的方法是A.对比 B.正面描写C.比喻 D.仅正面描写9.下列一组成语出自《季氏将伐颛臾》的是A.分崩离析祸起萧墙鸡鸣狗盗 B.祸起萧墙开柙出虎狡兔三窟C.鸡鸣狗盗季氏之忧狡兔三窟 D.分崩离析开柙出虎季氏之忧10.《谏逐客书》中说:“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其中的“四君”指A.穆公、惠王、昭王、庄襄王 B.惠王、孝公、昭王、庄襄王C.穆公、孝公、惠王、昭王 D.穆公、孝公、惠王、庄襄王11.《为徐敬业讨武ZHAO檄》一文中,不属于其行文特点的是A.锋芒犀利 B.气势磅礴 C.委婉舒缓 D.流畅连贯12.《种树郭橐驼传》的主张是A.爱之太殷,忧之太勤 B.令百姓蕃其生而安其性C.促尔耕,勋尔植,督尔获 D.令长仁者好烦其令13.《长恨歌》的诗歌体裁属于A.七言律诗 B.七言近体 C.七言歌行 D.七言绝句14.《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体现出作者的生活态度时A.泰然处之 B.随波逐流 C.醉酒当歌 D.不入世俗15.我国宋代著名女词人李清照的词集名为A.《漱玉词》 B.《乐章集》 C.《六一词》 D.《猛虎集》16.辛弃疾在《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一词中,所用的“季鹰归未”这一典故中的人物是A.张籍 B.张翰 C.刘备 D.桓温17.《汉宫秋》(节选)的唱曲者是A.王昭君 B.汉元帝 C.番使 D.番王18.戏剧演出所用的“底本”——剧本,通常称为A.戏剧文学 B.话剧文学 C.舞台文学 D.戏曲文学19.不属于莎士比亚“四大悲剧”的悲剧作品是A.《哈姆雷特》 B.《奥塞罗》C.《罗密欧与朱丽叶》 D.《李尔王》20.标志契诃夫的创作风格开始从幽默诙谐转向严肃的作品是A.《草原》 B.《一个文官的死》C.《变色龙》 D.《在钉子上》2005年天津市高等院校“高职升本科”招生统一考试注意事项:1.答第Ⅱ卷前,考生须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2.考生须用蓝、黑色钢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试卷上。

小题1分,共7分。

31.这真教我怕,教我纳罕而且伤心。

.......32.突然有一种廖廓空旷的感觉。

........33.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

....34.先王知天下之善不胜赏。

...35.无人会,登临意。

......36.甫能得蒙恩幸。

.......37.怅盘桓而不能去。

.......共4小题,每小题2分,共8分。

阅读下面内容,回答50—52题。

又例如在农村中的静夜,整个村子都鸡犬无声,微白的月色混和着微白的雾。

这里不仅是人,就连整个村子都沉没在山谷中的睡眠深处。

只有远处的滩声在独自奏着催,眠曲。

我曾看见过齐白石的一张画,他好像把山村中静穆无声的美丽的夜景都画出来了。

50.这段文字写出了夜的什么特点?(2分)答:51.夜的特点主要用了哪些方法表现的?(4分)答:52.文中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举例说明。

’(4分)答:阅读下面内容,回答53—55题。

当世界上的新型城市愈来愈变成一堆水泥,我该怎样来叙述西安这座城呢?是的,没必要夸耀曾经是13个王朝国都的历史,也不自得入水环绕的地理风水,承认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已不在这里了,对于煊赫的汉唐,它只能称为“废都”。

但可爱的是,时至今日,气派不倒的,风范依存的,在全世界的范围内最具古城魅力的,也只有西安了。

它的城墙赫然完整,独身站定在护城河上的吊梭桥上,仰观那城楼、角楼、女墙垛口,再怯弱的人也要豪情长啸了。

大街小巷方正对称,排列有序的四合院和四合院砖雕门楼下已经黝黑如铁的花石门墩,让你可以立即坠入了古昔里高头大马驾驶了木制的大车开过来的境界里去。

如果有机会收集一下全城的数千个街巷名称,贡院门、书院门、竹笆市、玻璃市、校场门,端履门、炭市街、麦苋街、车巷、油巷……你突然感到历史并不遥远,以至眼前飞过一只并不卫生的苍蝇,也忍不住怀疑这苍蝇的身上有着汉时的模样或是有唐时的标记。

现代的艺术在大型的豪华的剧院、影院、歌舞厅日夜上演着,但爬满青苔的如古钱一样的城墙根下,总是有人在观赏着中国最古老的属于这个地方的秦腔,或者皮影木偶。

这不是正规的演艺人,他们是工余后的娱乐,有人演,就有人看,演和看都宣泄的是一种自豪,生命里涌动的是一种历史的追忆,所以你也便明白了街头饭馆的餐具,碗是那么粗的瓷,大得称之为海碗。

逢年过节,你.见过哪里的城市的街,巷表演着社戏,踩起了高跷、扛着杏黄色的幡旗放火铳,敲纯粹的鼓乐?最是那土得掉渣的土话里,如果依音用笔写出来,竟然是文言文中的极典雅的词语,抱孩子不说抱,说“携”,口中没味不说没味,说“寡”,即使骂人滚开也不说滚,说“避”。

你随便走进一条巷的一户人家中吧,是艺术家或者是工人,小职员,个体的商贩,他们的客厅是必悬挂了装裱考究的字画,桌柜上必是摆设了几件古陶旧瓷。

对于书法绘画的理解,对于文物古董的珍存,成为他们生活的基本要求。

[注意]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②立意自定。

③文体自选。

④题目自拟。

⑤不少于800字。

⑥不得抄袭。

2005年天津市高等院校“高职升本科”招生统一考试语文基础参考答案及评分参考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计20分1.C 2.B 3.D 4.C 5.D 6,D 7.B 8.A 9.D 10.C11.C 12.B 13.C 14.A 15.A 16.B 17.B 18.A 19.C 20.A 二、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0分)21.暴露家族制度和礼教的侵害22.文艺性说明文23,孟子,或孟轲24.曹植(注:如答“曹子建”应属正确)25.苏轼26.不以刀锯27.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28.举杯消愁愁更愁29.幽默诙谐30.哈姆雷特三、词语解释题:每小题1分,共7分31.诧异,惊奇。

32.辽远空阔。

33.延续。

34.尽。

35.理解(或“领会”、“明白”、“知晓”)。

36.刚刚。

37.徘徊。

四、翻译题:每小题2分,共8分38.使厨房离得远。

译出使动用法即可。

39.把国家的急难放在前面而把个人私仇放在后面。

译出“先”、“后”的意动用法。

40.用来指教我。

译出“所以”、“见教”各1分。

41.不是因为贪杯醉酒而身体不适。

五、简答题:每小题3分,共15分42.“上气不接下气”、“自相矛盾”、“杂乱”。

(各1分)43.诠释、数字、比较。

(各1分)44.采用了比兴象征的写法。

(2分)表现了诗人美好高洁的品格,塑造了完美感人的艺术形象。

(1分) 45.卓尔不群,多谋善断,极富政治远见。

(各1分)46.主要特点:’一般“一本四折”;(1分—)剧本有曲,有白,有科,但唱曲者只有一人,其他角色只有白与科;(工分)格律谨严,每一折戏用一套套曲。

(1分)六、简析题:本大题共30分47.空旷,惨淡而寂静。

(2分)在文中起交待时间和衬托心情的作用。

(2分)48.因为作者心里惦记和关心苦难中的日本劳动人民。

(3分)49.有概括上文(前三节)、领起下文的作用。

(3分)50.描写了乡村之夜静谧朦胧、景色如画的特点。

(2分)51.一是直接描写,如“鸡犬无声”、“月色”、“微雾”、“整个村子都沉没在山岩中睡眠深处”等;二是以动写静的反衬写法,如“只有远处的滩声在独自奏着催眠曲”。

(4分)52.拟人。

如“就连整个村子都沉没在山岩的睡眠深处”,“只有远处的滩声在独自奏着催眠曲”。

(4分) 53.西安具有古代皇城的壮观之美,也有悠久历史的遗存,独特的地域风情和紧跟时代的现代气息。

(每点1分,共4分o)54.表达了作者对西安热爱与自豪的感情。

(2分)55.强调了西安历史遗存之多。

(2分)强调西安这座城市古老却能紧跟时代步伐,有着鲜明的现代特点。

(2分)以上各题只要答对意思即可。

[说明](1)不写题目减2分(2)不足800字,每少50个字减1分11 / 1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