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构建模式图,探究地理基本原理、过程、成因及规律,是学习地理的方法之一。
读右图,回答下列1—3题。
1.如果该图为大气环流模式,S线代表地球表面,则()A.E处气温比H处高B.F处气压比G处低C.气流②自西向东运动D.E处的高度可达120千米2.如果该图为海陆间水循环模式,S线代表地球表面,则()A.环节①参与地表淡水资源的补给B.环节②是陆地自然带形成的基础C.环节③使大洋表面海水的盐度降低D.环节④的运动距离与下垫面无关3.如果该图为世界洋流模式的南半球部分,S线代表纬线,则()A.洋流①对沿岸气候有降温、减湿作用B.洋流②为西风漂流C.洋流③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作用D.洋流④为赤道逆流4.图中最有利于雾霾大气污染物扩散的情形是A.①B.②C.③ D.④5. 下图为地球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
A.臭氧层遭到破坏,会导致①增加B.二氧化碳深度降低,会使②减少C.可吸入颗粒物增加,会使③增加D.出现雾霾,会导致④在夜间减少根据印度洋北部海区洋流示意图,回答下列6—7题。
6.此季节南亚大部分地区盛行()A.东北季风B.西北季风C.东南季风D.西南季风7.此间,澳大利亚东南部的小麦—牧羊农场正忙于()00A.犁地备种小麦B.绵羊的配种和剪羊毛C.在收割后的麦田上牧羊D.收割小麦读右图,完成下列下列8—10题。
8.若图的中心点为南极点,图中最大的圆圈代表赤道,则c处风向为()A.东北风B.西北风C.西南风D.东南风9.若图示为一天系统,中心气流上升,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就气压值而言,a>b>cB.亚欧大陆冬季被该天气系统控制C.该天气系统可能为台风D.长江流域的伏旱天气为该天气系统所致10.若图的中心点为一平原地区的城镇中心,则在a、b、c三地应布局的农业带依次为()A.a乳畜带、b商品谷物带、c林业带B.a混合农业、b大牧场放牧业、c园艺业C.a游牧业带、b林业带、c水稻种植业带D.a水田农业带、b混合农业带、c乳畜带某校地理小组模拟某一天气系统如图:在塑料盒中间插一隔板,两侧分别注入同体积红色暖水(代表暖空气)与蓝色冷盐水(代表冷空气)。
在向上抽出隔板后的数秒内,冷暖水之间出现倾斜交界面上,红色水在上。
据此回答下列11—12题。
11.该实验模拟的天气系统是()A.气旋B.锋面C.高气压D.低气压12.该模拟实验存在的主要不足是()①没能模拟出主导气流的运动方向②没能模拟出成云致雨的天气现象③没能模拟出冷锋与暖锋④没能模拟出冷暖空气的密度差异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右图示意海平面两每条闭合等压线。
读图,回答下列13—14题。
13.若M点吹东南风,则该天气系统所处的位置和性质分别为()A.北半球、气旋B.北半球、反气旋C.南半球、气旋D.南半球、反气旋14.若该天气系统生成于太平洋海域,则其中心移动的方向通常为()①南②西③北④东南⑤西北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③⑤D.③④⑤右面两图分别为世界某区域示意图和M地气候资料图。
读图回答下列15—16题。
15.关于该地区的说法,正确的是()A.该海域洋流对沿岸地区有降温减湿的作用B.该海域洋流对沿岸地区有增温增湿的作用C.M地7月份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D.M地1月份受西风影响16.关于图中自然带的叙述,正确的是()A.M地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B.山脉右侧自然带的成因主要为距海洋远C.影响垂直自然带在山脉两侧分布高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热量D.影响垂直自然带在山脉两侧分布高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水分二.解答题17.读“沿赤道的地形剖面示意图”和“相关地区气候直方图”(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图中数据,分析A、B两地区的气候差异,并说明形成原因。
(2)目前A 地区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什么?应如何防治?(3)B 地区地形有何特征?怎样形成的?(4)流经A 地区的著名河流与亚马孙河相比较,在水文特征和开发利用方面有哪些主要不同点?为什么?18.读我国东南局部地区示意图(右图),回答问题。
(1)M 、N 是武夷山甲、乙两坡面冬季不同海拔的平均气温变化曲线图,表示甲坡的是_______曲线,判断的理由是什么?(2)夏季甲、乙两坡面400m ~800m ,气温较低的是______________,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赣江上游地区过度发展种植业可能对鄱阳湖产生什么影响?(4)分析台湾布袋盐场的有利区位因素?(5)泉州、漳州和厦门被称为“闽南金三角”,分析该地区发展农业的优越区位?19.读三圈环流剖面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地点的纬度:C. , E. 。
(2)M —H 高度逐渐降低的原因是。
(3)在实际大气中,C 气压带每年被大陆上相反的气压中心切断,产生此种现象原因 MO A B C D E F G H 高度(km)是。
(4)终年在D风带控制下的气候类型是,该气候类型在洲分布最广。
(5)在C、D交替控制下形成的气候类型冬季天气特点是。
在七大洲中,大洲有该气候类型广泛分布。
(6)三圈环流模式是在一系列假设条件下得出的,这些假设条件是。
20.青藏高原是全球海拔最高的独特地域单元。
它是数百万年来地球史上重大的事件之一。
中国科学家在隆起过程与环境变迁等方面进行了多年的科学考察和研究,取得了许多开拓性的进展。
读青藏高原隆起前后大气环流图,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青藏高原隆起前后的大气环流图,说出A、B之间的风带名称,并探究青藏高原的隆起对我国东部地区气候的影响。
(2)下列A、B、C、D四个选项表示右图中①—④的含义,请将选项填写在相应序号后的空格内。
①,②,③,④。
A.阻挡印度洋、太平洋暖湿气流深入B.中亚、西亚粉尘东输沉积形成高原C.改变海陆分布和亚欧大陆轮廓D.东亚、南亚形成最强盛的季风区(3)青藏高原的隆起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性,这种特性表现在。
(4)青藏高原的种植业主要分布在河谷地区,分析其原因。
专题三地球上的大气单项选择题1.B2.A3.B4.A 本题考查对流层大气逆温对污染物扩散的影响。
对流层气温随海拔高度升高而降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大气以对流运动为主,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如果对流层出现气温随海拔高度升高而升高现象,即为逆温现象,出现逆温现象,空气对流运动减弱,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
图中②③④都出现了逆温现象,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
图①气温随海拔高度升高而降低,对流运动显著,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
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5.B6.D7.B8.D9.C10.A11.B 红色暖水代表暖气团,冷盐水代表冷气团,红色暖水与冷盐水的交界面,相当于冷暖气团的交界面,即锋面,因此模拟实验表示的天气系统为锋面。
12.C 在本实验中,看不出红色暖水与冷盐水的相互运动情况,所以判断不出此锋是冷锋还是暖锋;实验没有表示出降水的过程;红色暖水密度小,冷盐水密度大,所以红色暖水在冷盐水的上面。
13.A14.C15.A 本题考查考生依据气候资料和海陆位置进行区域定位的能力。
依据M地的气候资料可以判断出M地位于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区,西海岸有寒流经过,起降温减湿作用,故选A。
16.D 本题考查影响自然带分布的因素。
M地为地中海气候,自然带应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A选项错误;由图可知,山脉右侧自然带的成因是地处背风坡,降水少,B选项错误;同一自然带的分布高度,迎风坡高于背风坡,主要是受水分因素的影响,D选项正确。
解答题17.(1)A地区各月均温都在20 ℃以上,年降水量约1800 mm,且各月分配比较均匀,属于全年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气候;B地区各月均温在15 ℃~20 ℃之间,年降水量约800mm,且6~10月份少,11月份~次年5月份多,属于全年气温较高.分明显干湿两季的热带草原气候。
其成因与地形地势有关。
(2)对热带雨林的过度砍伐,以及对野生动物的乱捕滥猎,导致该地区的生态失调、环境恶化,大量珍稀物种濒临灭绝。
一方面要提高人们的环境意识和法制观念,禁止过度砍伐和乱捕滥猎;另一方面要发展本地区的经济,提高当地人们的生活水平。
(3)B地区是地势较高的东非高原,中部纵贯着世界著名的东非大裂谷。
地处板块交界处,地壳极不稳定,所以地表多火山和构造湖泊。
(4)A地区的著名河流是刚果河,与亚马孙河相比较,主要不同点有:在水文特征方面:刚果河多急流瀑布,水流湍急;亚马孙河除上游外,大部流经平原地区,水流平稳。
在开发利用方面:刚果河水能资源蕴藏丰富,但有待开发;亚马孙河航运价值比较大。
【解析】主要考查赤道地区的地理特征。
根据经度可以判断该区域为非洲赤道地区,A处于刚果盆地,B处于东非高原,由于地形地势原因,东非高原属于热带草原气候;刚果盆地为热带雨林地区,因乱砍滥伐,导致生态环境恶化,东非高原地处板块交接地带,多火山.地震;刚果河与亚马孙河同处热带雨林地区,但由于地形差异,其开发利用程度不同。
18.(1)N,冬季甲坡为西北风的迎风坡,气温比背风坡低。
(2)乙,乙坡为东南季风的迎风坡,夏季阴雨天气较多,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较强,故气温较甲坡低(3)水土流失导致河湖淤塞,调蓄功能减弱;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导致水体富营养化,水质变坏;生物多样性减少。
(4)台湾西部有平坦开阔的海滩,地处背风坡,降水较少,晴天多,有利于海水蒸发。
(5)气候优越,水热资源丰富;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人口和城市密集,市场广阔;交通便利,产品易进入港、台地区和国际市场。
19.(1)30°N 60°N(2)低纬度地面受热多,对流旺盛,对流层高度高;高纬度地面受热少,对流运动弱,对流层高度低(3)夏季大陆增温快,形成热源,空气膨胀上升,形成热低压,切断了副热带高压(4)温带海洋性气候欧(5)温和多雨六(6)地表形态均一,引起大气运动的因素只有高低纬度之间的受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20.(1)东北信风带青藏高原隆起后,形成了冬夏相反的盛行风(或高原季风),即冬季高原面上出现冷高压,气流从高原向四周流动;夏季高原面上出现热低压,气流从四周流向高原。
高原季风环流方向与东亚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的季风环流方向一致,两者叠加,使得东亚季风势力特别强盛。
(2)C D A B(3)整体地理环境中的一个要素发生变化,会引起其他要素甚至整体发生变化(4)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热量不足,河谷地区热量相对充足,水源条件较好。
【解析】第(1)题,根据两地的纬度位置即可判断出A、B之间的风带名称。
结合青藏高原隆起后的大气环流图分析,即可得出其隆起后对我国东部地区气候的影响。